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游击队成为东江抗日中坚力量(组图)
2015-08-25 10:26:20  来源:网易新闻  点击:  复制链接

  

  国殇冢,旨在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屠杀的死难者。 胡国球 摄

  

  叶黄稳。资料图片

  “碧血常新,精魂不灭;大江如画,烈魄归来。”

  位于道滘镇闸口村大滘河入口处的国殇冢建于1949年2月,旨在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屠杀的死难者,冢中建有一四方亭名“六一一”亭,由莞籍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题写亭名,本文开篇便是亭内楹联,由民国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广州市市长的李福林题写。

  1940年开始,美国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直接导致了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能源危机。驻莞日军多次进行“清乡”、“扫荡”,抢夺武器及生活生产资料,犯下种种令人发指的恶行。

  1941年4月,日军“扫荡”大岭山大雁塘村、髻岭村。烧毁大雁塘村民房40多间;在髻岭村杀死村民12人、打伤14人,抢去耕牛、生猪、鸡鸭鹅1000多只(头),烧毁民房80余间。

  8月3日,日军进犯道滘,为逼村民交出枪支弹药,把妇女小孩约600人赶入祠堂,并对一些妇女施暴。当年9岁的亲历者叶松辉回忆,当时日本兵把抓来的大概300名男子全部赶进卢宅(即“六一一”亭原址)屋内,有些人想扒开屋顶逃跑,但被上面的日军开枪打死,日本军施放毒烟,里面顿时大乱,当场死了很多人,有被熏死的,也有被践踏而死的,“我看到那些被熏死的人面目全部黑的,不能辨认,惨不忍睹。死者当中年龄小的只有十几岁,年龄大的有70多岁啊。”在这次事件中,道滘民众被毒气熏死和被打死的共有260余人。当天为农历闰六月十一日,史称“道滘六一一惨案”,“六一一”亭得名于此。国殇冢至今保存较好,控诉着日军当年的侵华暴行。

  另一方面,在华南地区日本占领广州后,后勤补给愈加困难,加紧了对东莞经济侵略。中堂圩是当时周围18条村的市场中心,每天有不少蔬菜、水果、三鸟等农产品汇集一河之隔的新塘圩然后运往广州。日寇在当时的鱼米之乡水乡片区实行“三光”政策,重兵驻守中堂,常来“扫荡”骚扰,人民深受其害。1941年12月,日本人清水弘奉命秘密来到东莞县第六区(现为中堂镇)斗朗乡,对该乡农村经济进行详细调查,写出了长达3.5万多字的调查报告。清水弘后来还到茶山调查农村经济状况。

  日军的暴行激起了东莞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抗敌的斗志。

  1941年春,余屋抗日自卫队抗击日军100余人的“扫荡”。夏,驻石排福隆的广东省保安第八团一个连在当地群众配合下,与前来袭击的石龙日军300余人展开激战。日军伤亡惨重。保安第八团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全连官兵伤亡过半,其中阵亡30余人。

  在百姓的支持下,以大岭山、阳台山为中心的东江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抗日游击队发展壮大,成为东江地区抗击日、伪军的中坚力量。

  1941年4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配合中共大岭山区委,在大岭山连平乡成立东莞第一个乡级抗日民主政府。随后,杨西、大沙、同沙、治平、塘朗等乡,也相继建立乡级民主政权。5月,大岭山区在建立8个乡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成立东莞第一个区级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负责处理根据地的民政事务,实行减租减息,组织生产,支持游击队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当年秋天,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已从100余人发展到1500多人。其中,活跃在东莞的第三大队从70余人发展到800余人,辖三个中队和一个短枪队,还有武装民兵1000余人。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同时进攻香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立即派出部队挺进香港、九龙地区,开展港九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

  著名战事

  百花洞战斗:

  日军进占华南后“最丢脸一仗”

  被《人民日报》列为“抗战血与火的十大战场”

  2015年7月7日,《人民日报》以《追述抗战血与火的十大战场》为题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其中,1941年6月发生在东莞大岭山的百花洞战斗收录其中,与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等知名战事并列。《人民日报》评价,此战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的代表性作战。曾生撰文回忆,此战之后,侵占广州的日军首脑哀鸣:“这是进占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600日伪军偷袭大岭山

  大岭山区位于东莞东南部,北面是莞城,莞太公路沿山区西边直到太平;东面是广九铁路与莞樟公路,日军的物资武器装备调动,都要靠这条线路保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后不久,不时向莞(城)太(平)公路、宝(安)太(平)公路出击,袭击敌伪据点,惩办汉奸,伏击日军来往车辆,破坏日军的交通运输和通信设备,并连续3次打败了伪军刘发如部和黄文光大队的进犯。这引起了驻莞太线日军的恐慌,调集兵力围攻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百花洞是隐蔽在东莞大岭山东侧一片荔枝林中的一个小村庄,四面山头林立,交通不便,易守难攻。日军认定曾生部队的主力就藏在大岭山百花洞。于是,便计划秘密行动欲消灭这里的游击队。

  1941年6月10日夜里,驻莞城、太平、桥头的日军400多人、厚街伪军第30师200多人,向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进发,进攻矛头直指百花洞。他们兵分两路,一路从桥头经大迳、大环扑向百花洞;另一路从莞城经上下山门、髻岭,向百花洞合围。

  第三大队情报站提前侦得日军秘密行动,曾生连夜做好部署,并撤出了百花洞。由于情况紧急,百花洞抗日自卫队也全部集合起来,紧跟着曾生率领的游击队,迅速抢占百花洞西南的小山头制高点。“当时,第三大队三个中队总共只有400多人,武器装备均不如敌人。”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副大队长邬强之子邬波回忆。

  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

  11日拂晓,一队日军出现在北面通往百花洞的小路上。曾生一声令下,抗日自卫队以猛烈火力向日军射击。日军顿时阵脚大乱,一部分利用田埂进行抵抗;一部分拼死抢占北面的小高地继续抵抗。与此同时,日军大队长长濑骑着马率领一队日军100多人向第一中队阵地运动过来。

  第一中队中队长彭沃撰写的回忆文章还原了这场战斗。彭沃当时正伏在机枪射手吕苏的身边,待马走进机枪的射程,便立即向吕苏下达命令:“瞄准那马上的军官,打!”“哒!哒!哒!”吕苏一阵点射,不歪不斜正打中了目标,骑在马背上的长濑连人带马一齐应声跌落在路边。

  “打中了,打得好!”战士们边喊着,边扣动扳机。敌人向附近的荔枝林窜去,彭沃命令向敌人发起冲锋。冲在最前面的第二小队来到百花洞村北边的一处荔枝林,正遇着10多名溃逃的日本兵,小队长杨仰仁立即指挥战士向他们扑去。敌军一触即溃,拔腿朝北端小高地逃走,战士们在后紧追。敌军中殿后的一名军曹挥刀向战士们扑过来,冲在前面的吴提祥班长一枪击毙军曹,缴了他的指挥刀。

  这一股敌兵最后占领了荔枝园北面的小高地。此时第二小队唯一的一挺轻机枪撞针打弯了,火力骤然减弱。敌人乘机以凶猛的炮火朝冲锋的战士轰击,班长张兴中弹牺牲,几名战士负伤。第二小队第一次冲锋受阻。

  彭沃回忆:“当时我们的武器很差,步枪大都是双筒漏底,子弹也不多,又没有手榴弹。”指导员韩藻光带领一班小战士到靠近敌人不远的地方,用日语喊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却被日军打伤。战士们集中火力狠狠向敌人射击。双方形成了对峙的状态。

  日寇被包围死伤50多人

  此时,邬强率领的第三中队赶到百花洞村与曾生会合后,很快便占领了大环至百花洞之间的南面高地,用火力支援第一中队作战。第二中队在大环以北山地,也占领了制高点,在各乡抗日自卫队配合下,奋勇围攻占领大环东北山地的日军,并配合第三中队堵住日军逃往大环西南的退路。

  到了中午,大公岭、连平、大塘、大沙、杨西等全区各乡的抗日自卫队都纷纷投入了战斗。曾生的回忆文章写道:“大沙乡自卫队带来了一挺英式水龙重机枪,各乡民兵携上土枪土炮,密集的火力打得日军进退不得。各村的群众也纷纷拿着木棒、锄头、尖头扁担登上各个山头摇旗打鼓助战。从髻岭、连平、大环,到百花洞、大公岭一带起伏的山峦,处处是抗日的军民。把两路敌军分割包围在百花洞与大环之间的山沟里,使其进退不得。”

  两路敌军企图会合成一处突围逃命,均被抗日军民击退。激战至下午3时许,日军两次施放烟幕弹,借以掩护再次无望,便一边就地挖掘堑壕,固守待援;一边放出军鸽向驻石龙的日军求援。军鸽被大沙自卫队击落。

  入夜,日军收缩队伍,龟缩在百花洞荔枝园北面的几个小高地固守。彭沃中队长组织小分队轮番进行袭扰,搅得日军整夜胆颤心惊。深夜,日军派两名士兵经大环村的伯公坳向莞城报讯 ,在伯公坳出口处被大迳抗日自卫队截住,1名被打死,另1名逃脱。

  到了第二天上午,日军出动飞机向被围困之敌空投粮食、弹药,部队和自卫队的轻重机枪一齐向敌机开火,敌机不敢低飞,空投的物资大部分落在部队和自卫队的阵地,成了抗日军民的战利品。日军两次组织突围,但在抗日军民顽强阻击下未能得逞。

  直至下午,日军从广州、莞城、石龙出动步兵、骑兵1000多人前来救援。被围困的日军才在炮火和烟幕弹的掩护下奔跑冲出重围,狼狈逃走。

  百花洞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击毙日寇长濑大队长,毙伤日军官兵50多人,缴获长短枪10余支及弹药、物资一批,战马几匹。第三大队和抗日自卫队共伤亡10多人。

  彭沃自豪地评价:“百花洞战斗的胜利,显示了我人民战争的威力。我军在武器和兵力都不及敌军的情况下,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也能以少胜多,把敌军打败,给日军一次沉重的打击。”

  口述

  叶黄稳:放鞭炮充当枪声

  疑兵之计吓坏日寇

  人物档案

  1941年1月,年仅18岁的叶黄稳参了军,拿起了枪,光荣地成为了游击队队员。在5年的抗战革命生涯中,叶黄稳先后参加了20多场战斗。直到1945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叶黄稳解甲归田,回到故里大朗过着平凡的生活。

  大朗镇大井头社区叶黄稳老人今年已经92岁高龄,一提到当年战斗“打鬼子”的峥嵘岁月,老人仍劲头十足。在他朴素的白衬衫上,挂着两枚纪念勋章,记录着青年时代那段“抗战救亡、拼死杀敌”的峥嵘岁月。

  当年日军抵达东莞后烧杀掠抢,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面临国破家亡,在地下党员叶佛同志的介绍下,18岁的叶黄稳拿起枪成为了抗日游击队一员。叶老朴实地说:“人民群众需要保护嘛,上面的命令喊冲你就要冲,不得不冲。”

  “抗战的生活非常艰苦,一天只吃两顿,印象中吃的都是一些梅菜、米饭,从来没有早餐吃,还经常吃不饱。每年只回家一两次,有时连父母都不知道我在哪里参加战斗。”叶老说,当年在训练之余,战士们在曾生司令员的带领下,还经常帮助老百姓耕田、种粮食,军民感情深厚,“只要部队有困难,老百姓总是鼎力相助,让人感动”。

  叶老说,自己最难忘的是百花洞战斗。他回忆,由于敌众我寡,司令员曾生、政委林平早已定下了疑兵之计,发动各村群众自卫队在百花洞周围的山上,摇旗呐喊,“有枪的开枪,没枪的放鞭炮,日军以为被大部队包围了,吓坏了”。

  就在百花洞战斗前夕,上级给叶黄稳发了50发子弹。战斗打得很痛快,因为每颗子弹都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打得鬼子落花流水,真是解恨啊!叶老说,这场战斗对老百姓影响很大,大大鼓舞了士气,振奋了民心。

  5年的抗战革命生涯中,叶黄稳先后参加了20多场战斗,经历无数困苦磨难。虽然没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叶老说,参加游击队保卫祖国是这一生最大的骄傲,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党员。在战场上,他们是战斗英雄;解甲归田,他们隐去一身光环,宣扬和平时代的弥足珍贵。叶老时常教导后辈不忘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他对国家、对党的忠诚和坚定信念也影响着自己的子孙。

  如今叶老已是四代同堂,他的孙子叶枝校说:“我的女儿现在读幼儿园,尽管她还不明白道理,但是我会跟她说,这是你伯公,要尊重他老人家,如果回到家,要问问伯公身体怎么样。等以后她再大一点,我就告诉她伯公的历史,起码让她知道自己生活来之不易。”

  策划:南小渭

  统筹:郭文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郭文君

  (感谢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东莞市档案局)

  参考资料:

  《东莞抗日实录》、《百花洞杀敌记》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8-25 10:29: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少年游击队员机智打鬼子

下一篇:抗日劲旅东江纵队:作战1400余次歼敌9000余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