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解密档案中的桐乡1937
2016-05-11 16:24:26  来源:《桐乡通讯》网络版 供稿:市档案局  点击:  复制链接


1929年日本间谍绘制了京杭运河等嘉兴境内的主要水道及其支流的地图(桐乡、崇德部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桐乡是浙江省最早被日军侵占的县市之一,面对外敌的入侵与残酷统治,桐乡军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档案是历史的见证,桐乡市档案馆现存有一批日军侵犯桐乡暴行的珍贵档案史料及照片。在这些档案中,有日寇铁蹄践踏桐乡大地时的血雨腥风,有我故土家园在日机轰炸下的断壁残垣,还有日军惨无人道地屠杀平民的真实记录,更有桐乡儿女同仇敌忾、保家卫国、杀身成仁的英勇抗争。


1937年9月28日被我高射炮击落并坠毁于桐乡屠甸镇北喜宁桥的日机

  沦 陷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作战最激烈的淞沪会战爆发。会战进入后期,11月5日,日军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集结第6、18、114等三个半师团的10余万兵力,在舰炮掩护下,于金山卫、白沙湾、全公亭一线大举登陆,并迅速推进,上海战场中国军队的侧背受到严重威胁。7日,蒋介石命令中国军队自上海苏州河南岸撤退。11月15日嘉善失陷。19日嘉兴沦陷。此时桐乡、崇德已是兵临城下岌岌可危了。

  自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政府和军部为实现侵华战争的整个战略计划,作了长期的谋划和周密的军事准备。由日本政府、军部派出的间谍以各种身份为掩护深入中国各地实施细致侦察,收集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地理等各方面情报,即便是桐乡、崇德这样的小县城也没有放过。现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藏有一份《浙江省杭州东北部河道要图》。该图为日本间谍于1929年绘制,图中对京杭运河等包括桐乡、崇德两县境内的主要水道及其支流,标注了详细水文情况。

  日军于杭州湾登陆后,在加速推进上海战事的同时依仗其绝对的制空优势频繁对包括我县境各镇在内的杭嘉湖及太湖流域进行狂轰滥炸。11月6日上午,一架日机在崇德县城上空投弹七枚,并用机枪对地面扫射。县城南门的平民蒋财宝、陈西江被炸身亡。同日,日军一双翼飞机(侦察机)在石门镇低空盘旋后离去,后在二时左右,七架飞机飞临石门湾上空,投弹十余枚,并低空扫射。仅东市沈家弄内鱼池头被炸死平民就有三十余人,轰炸持续近两个小时,共炸死平民一百余人,炸毁房屋数十幢。8日下午,日机轰炸桐乡县城,炸弹落在三阳楼武庙稍北处,炸毁施久和中药店的店堂、杨子林棺材铺平屋三间、陆万和烟纸店楼房一座,炸死施久和店主施鼎金。15日又炸濮院。据1937年11月7日的《申报》中一篇《敌机昨全日轰炸浙境各地》报道记载,“敌机四十余架,六日晨七时至晚七时,全日轰炸浙省各地, 民房被毁甚多, 死伤均属平民,嘉兴、嘉善均连遭数次轰炸,为状尤惨,据此间所得之报告如下:……(六)桐乡落八弹死伤各十五人,毁民房六间。(七)崇德落三弹死一人,伤二人,毁民房二间。……”。而在11月9日《敌机轰炸浙省各地》的报道中是这样描述的“八日上午六时三十分至下午四时四十分,敌机数架至十数架分至浙江各地轰炸,此间已得之报告如下:(一)桐乡上午八时三十八分,有敌机三架,向乡村用机枪扫射,下午二时四十八分, 又有三架,在城区投三弹,一落武庙街,炸毁民房四十余间,震毁十数间,一落庙桥街, 毁民房二间, 伤五人,余一弹未爆。……(三)崇德上午九时五十分在北门外十余里处投七弹,二落河中,适有开嘉兴之小轮过,被炸毁一部,死乘客二,伤一,另有数十跳入水中失踪。”据《桐乡文史资料》第十四辑《桐乡市抗日战争史综合资料》中记述“从1937年11月6日日寇在金山卫登陆的第二天开始,到1939年冬季的两年时间里,日寇对梧桐、崇福、乌镇、濮院、石门、屠甸、洲泉、大麻等8个镇的轰炸共达33次,平均每个镇被炸4次以上。日机在崇福镇一次投弹多达7枚。梧桐镇一次被炸民房多达几十间,石门被炸12次之多……”昔日宁静的江南古镇、鱼米之乡在日军的炮火下被蹂躏得满目疮痍,到处是断壁残垣、尸骨纵横,凄惨万状,如同人间地狱。

  面对日军飞机的疯狂轰炸,我方守军予以猛烈还击。9月28日,日军一架飞机被我守军架于嘉兴城内瓶山上的高射炮击中, 坠于桐乡屠甸镇北喜宁桥。1937年9月29日《申报》曾报道“敌人飞机七架,二十八晨八时半,由杭州湾经海盐、海宁飞杭,在笕桥上空盘旋窥探,投弹十三枚,并用机枪扫射良久,……十一时二十分第二次又来十余架, 分在嘉善、嘉兴、桐乡、硖石,盘旋投弹,至三时半始飞去。一机被我击中,在屠甸北喜宁桥降落,三机师未受伤,农民上前围捕,即用机枪扫射, 遂被逸去。……”

  此时,从淞沪战场上后撤的国军部队正通过县境内古运河与杭善公路。桐乡、崇德两县百姓更是人心惶惶,不少居民不得不举家迁往乡下或外埠投亲避难,只有少数老弱人士和守护财产的商户固守家园。11月15日,崇德县县长刘平江率工作人员撤离县境至浙东,17日,桐乡县县长张周汶率部撤离县境。桐乡县政府已不能行使职能而转移至农村,桐乡城已是空城一座。


日军第22师团在濮院镇

  19 日,古镇乌镇阴霾细雨,下午一支由江苏平望而来的数百名日军由北栅窜入小镇,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21 日,由嘉兴而来的日军沿杭善公路攻占濮院。2 3 日,日军兵分两路一路为骑兵部队从嘉兴、濮院沿杭善公路入侵桐乡县城,期间未遇抵抗,日军由东门进城,穿城后由北门出,向单桥方向窜去。另一路日军沿运河而下,经双牌楼抄小路,过白马塘,经李庄进攻石门镇,在镇北候常桥(现和尚桥)处,遭遇我79师470团3营某连顽强阻击,但守军士兵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殉难,敌军攻占石门湾。12月23日,日军分兵从石门、梧桐、海宁长安镇三路攻占崇德县城。


1937年底,日军第10军第1后备步兵团在桐乡、崇德两县境内行军进犯

  暴 行

  无论是占领初期的轰炸、“三光政策”到后期的扫荡、清乡与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对桐乡人民的残暴蹂躏和奴役可谓血债累累、罄竹难书。据《桐乡县志》载,抗战时期,民不聊生, 灾民逃难, 民众不断遭到日军屠杀, 人口逐年下降。抗战前的1936年,两县人口364538人;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两县人口329529人,比1936年减少9.6 %。据《桐乡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汇编》记载,抗战期间,崇德、桐乡两县死亡人数2686人,受伤415人,失踪118人,损毁房屋28331.5间。

  桐乡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崇德县政府档案中保存着一份编号为M2-005-0320的档案。此档案形成于抗战胜利的次年七月,崇德县政府准备于八月十六日举行抗战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追悼大会,为此要求全县各乡开展抗战殉职官员阵亡士兵暨死难同胞进行调查,并制成名册上报(档案中未见崇德、石门、洲泉三镇名册)。三、四十年代崇德县除崇德、石门、洲泉三镇建置较为固定,外乡的设置却经多次变动,这份档案中共有太平、五泾、同福等十五个乡上报了名册,义马、中塔、平西三乡上报无伤亡外,另十二乡共上报总死亡人数177人。分析这份名册发现抗战中地方武装人员(指本乡村民参加县自卫队、警察队、特务队等)阵亡31人,占17.5%,平民为146人,占82.5%。从死亡原因看,地方武装人员大多为在战斗交火中阵亡或被俘后杀害,而平民死亡的原因却是多样的,有被日机轰炸炸死,有在扫荡中被残杀,有在家中或田中劳动时是被日军枪杀,有是不肯为日军带路或不愿被强征扶役而被杀害,可见日军荼毒我平民百姓的凶残。


1946年8月,桐乡县宜桥乡亭子桥上报的《抗战期内损失房屋清册》。

  在崇德县太平乡(注:今青石一带)上报的名册中有这样一条记录“徐阿二,男,52岁,太平乡6保1甲4户农民,民国32年(1943)3月在洲泉镇南市蔡家桥南,因强迫听讲不从被敌杀死。”而笔者在《桐乡文史资料》第十四辑《桐乡市抗日战争史综合资料》中找到这样一段描述:1939年3月11日,日寇200多名,在川岛带领下,从崇福到洲泉搞所谓武装宣传,把镇上近千人驱赶到马坟头草地上,架起机枪,查抓教师和抗日分子。放行时,青石乐家村出市农民徐阿二因为急于回家割羊草,抢前走得快了点,川岛就拔出指挥刀劈下去,徐阿二被砍断半个头颈,滚到河滩上,川岛又提起手枪,“砰砰”两枪把他打死。从上述两条信息看事件发生的年份上虽有所不同, 而后文写于1995年,事隔五十多年可能事件见证人回忆时有误,但受害人姓名,身份及被杀害原因都相同,而地点洲泉镇南市蔡家桥南与马坟头基本为同一区域,因此可断定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


日军第22师团“崇德守备队”在巡逻

  《桐乡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汇编》中有这样一段记录:1937年11月27日至28日,日军骑兵向崇德县大众乡大竹园桥(注:现属梧桐街道)方向窜犯。一路杀人、放火,祸及全乡,杀害村民魏廷侦、魏文傲等36人,日军放火烧毁蒋士庆、魏宝隆等村民平房134间,楼房31间,拆毁马春林等15户平房33间。而在崇德县大众乡上报的死难同胞名册中发现民国26年(1937)10月25日,村民蒋庆山、蒋彩连、蒋氏(女)、魏连侦、魏沈氏(女)、魏通明、魏贞花、魏友花、魏梦贞(女)、蒋朱氏(女)、朱张氏(女)等11人在大竹园桥被日军“烧毁惨杀”,朱家兜村民朱祺元、朱新海2人同日在马家埭田中割稻时被敌人枪杀、地心里村民丁品金被日军在自家门口打稻时击毙,死难人员中最长者71岁,最小16岁。从日军侵占桐乡县城的日期为11月23日推断,名册中所记录的10月25日应为农历,即阳历为11月27日。而朱家兜、马家埭、地心里、大竹园桥等小地名均同在现桐乡市梧桐街道北面,运河单桥南岸一带。根据这些信息我们似乎可以还原这样一个悲惨历史场景:日军攻占桐乡县城后,27日,一队日军骑兵由北门窜出,沿运河南岸向西行进。此时正是江南一年稻谷成熟之时,河岸边一片片金色稻田、运河中游动的白色船帆与古朴的万年高桥(单桥)勾勒出江南最美的田园风景。此地的村民虽有听闻东洋人要打来了,但故土难离的情愫和即将收成的庄稼,外出逃难总是下不去这个决心,想想这里是远离县城的乡下,东洋鬼子应该不会来的吧。11月25日上午,30岁的朱家兜村民朱祺元和22岁的朱新海正在马家埭自家的田中忙碌地收割着稻谷,然而此时那队日军骑兵也正行进于附近,当日军发现两人后,立刻抬枪射击,两个年轻人应声倒在自家的稻田里,猩红的鲜血喷涌而出,瞬间染红了周边金色的稻穗。日军嬉笑着继续行进,当来到地心里时,枪声再次响起,53岁的丁品金倒在家门口的晒谷场上。大竹园桥位于地心里以西2里地,在大片竹林的掩映中十多户农家世居于此,当日军骑兵来到村口时,日军军官拔出明晃晃指挥刀,身后的士兵狰狞着冲进村庄,踢开屋门,一场屠杀开始了。顷刻间鸡犬生畜的嘶鸣声、村民哭嚎惨叫声不绝于耳,日军一边残杀村民,不分老幼男女,一边点燃村民的屋舍,抢夺村民的食粮财产。大火吞噬着整个村庄,房塌屋毁,一片焦土……


现保存于湖州市档案馆《乌镇一•一八惨案始末》

  乌镇惨案是抗战八年来在我市境内发生的死亡平民最多的集体屠杀事件。湖州市档案馆现保存有一份名为《乌青“一·一八”惨案始末》的档案,这也是迄今发现最早详细记录惨案发生经过的重要史料。档案形成于1946年左右,作者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吴兴县党部秘书冯千乘。1943年1月,日军为报复乌青两镇被我62师185团夺回之仇,乘镇中我方守军空虚之际,调集了苏州、无锡、常州、宜兴、吴江、嘉兴、震泽、严墓、南浔、双林等地敌伪军,分十路大举进犯乌青镇。18日,占领乌青镇后,封锁四栅,挨家挨户大肆搜捕抗日分子。并将其中五十三人,大多为镇上平民,于28日下午押至离镇不远的吴江县严墓镇。关于屠杀,文中这样写到“各被俘人员在严墓死难之日为一月二十八日,即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俗称送灶日, 傍晚细雨蒙蒙,益以雪花片片,严墓镇各住户正焚香点烛,祭拜灶神之时。忽闻一片惨号之声,起于敌宪兵司令部之后,是时天昏地暗,居民除心知敌人又在昏夜之中屠杀人民外,亦莫敢出而探视。次日遥见敌宪兵司令部后面小浜内尸体纵横,血肉模糊,染透白色之雪花而尽赤。事后才知有一王某(注,后人考证此人应姓胡,被敌刺中后倒地,幸末伤及要害,成为此劫难中唯一幸存者),业木匠系东阳人,同俘之一也。据告:是日敌人于牢中驱各被俘者排队于天井中, 点名报数共五十三人,一一剥去外衣后,即押至营后小浜旁,由敌兵十五人以刺刀装在枪上,轮流一一向被俘者胸背乱戳,有被一刀即仆者,有被刺四五刀尤号喊者,厥状之惨,肇难描述”。一个月后镇上居民才得知亲人遇难的消息,赶到严墓收殓时看到尸体血肉模糊,殊难分辨,只能靠内衣裤带形色上来断定身份,最后家属只认回三十余具,其余的合葬在小浜旁。当三十余具新棺依次从北栅运进乌镇时,“哭声遍于邻里,哀号震彻四栅”。

  抗 争

  抗战八年,面对日军的血腥屠杀与残暴统治, 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桐乡人民始终没有放弃与侵略者的抗争。无论是国军28军62师、朱希率领江南挺进队第一路的爱国将士们在正面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奋战,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桐乡政工队积极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武装民众开辟敌后战场。桐乡军民、热血儿女以“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用铁血忠魂诠释了昂扬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桐乡抗战史留下了光荣的一页。

  馆藏民国档案中保存着一份编号为M2-005-0082-023,名为《中日战争地方抗战(崇德县同福乡部分)简要史实》的档案, 形成时间为民国36年(1947)11月3日。档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民国28年(1939)6月,国军第62师由陶柳师长率领挺进本县,本乡三千余民众曾协助阻塞太公渡、小羔羊段运河及破坏杭善公路等,敌伪军事交通设施,又随时担任运输、救护、情报等工作”。在崇德县各乡抗战殉职官员阵亡士兵暨死难同胞名册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很多平民因为协助我军或参加抗日而被日军杀害,“长濠乡村民邱荣珍,民国27年(1938)8月因赴练市附近采访敌情遇敌,遭敌杀戮;蔡龙生、蔡福奎、顾菊生、陈有金、朱应年、仰禄其、陆福林等,民国28年(1939)7月在石门八泉一带因协助国军192师工作中被敌机炸死;东园乡村民朱宝南,民国27年(1938)9月16日因给朱希部队带路在途中遇敌被杀;灵安乡村民严建坤,民国28年(1939)9月27日因在西庄桥为我方部队放农民哨时被敌军刺死…… ” 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桐乡儿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了早日实现驱除鞑虏,解放家乡之愿望,而前仆后继,共赴国难。

  馆藏档案《崇德县钱林乡敌后军民英勇抗战事迹》档号M2-005-0082-029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钱林乡徐家墩村民陈锦松是乡公所一名情报员,民国29年(1940)12月5日,桐乡县日伪军窜至钱林一带进行扫荡,陈锦松得到消息后立即上报,当地军政人员立即安全转移撤退。而当时石湾区署驻地在塘西长濠乡,为能及时将情报传送出去,陈锦松凭着对地形的熟悉,由小路迂回前进。但此时敌人已迅速散开,并在交通要道上密布哨卡,当陈锦松赶到同福乡龙王庙时正好与敌人遭遇而被俘,原来石湾的日伪军为策应这次搜索,早已出发来到同福乡龙王庙附近。陈锦松被俘后,抱定必死决心,在敌人的审讯中,痛斥日寇的侵略行为。在被敌人割去舌头后,仍怒目而视,当夜被敌人乱刀刺死。

  桐乡市档案馆馆藏的《浙西导报》是一份抗战时期在桐乡境内印发积极宣传抗日主张的进步小报。因为其积极报道全国抗战形势和地方抗日运动,而深得群众的拥护、支持,并在浙西、杭嘉湖一带颇具影响。该报最初由吴曼华等六位海宁爱国青年于1938年9月18日创办,原名《啸报》,后改为《浙西导报》。1939年夏,报社迁至洲泉镇附近农村,并将由洲泉青年金文楚(中共党员,后曾担任中共洲泉支部书记,中共洲泉区委书记)主办的进步小报《后盾报》并入。《浙西导报》形式上虽隶属浙西行署管理,但实权掌握在我党和爱国青年手中。1940年报社相继建立了中共《浙西导报》党支部、《浙西导报》特支,直属于中共浙西特委领导。因此《浙西导报》成为我党在抗战时期宣传爱国抗日主张的重要阵地,同时为我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之抗战力量,壮大党组织队伍,激发鼓舞民众抗日救国热情和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保存于桐乡市档案馆的《受降室记》

  胜 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胜利的消息传来,乡亲们奔走相告。此时压抑在人们心头八年的情绪终于可以尽情释放,这里既有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欢呼,更有对战争中逝去亲人的告慰和思念。两县日军分批到杭州集中投降。9月,桐乡、崇德两县分别举行了庆祝抗日胜利大会。

  桐乡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现存有一份珍贵史料, 是我省已发现的唯一一份民间记录1945年9月4日侵华日军浙江地区驻军向国民政府投降详细过程的档案——《受降室记》。文章写于民国36年(1947年)7月5日,作者为宋作梅。经考证, 宋作梅当年是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乡绅,家中广有土地和屋宇,其会客、读书之所名曰“赋梅堂”。1938年春,日军进犯富阳,宋携家人避难,辗转大后方“辛苦流离”,而宋家家宅遂被日军占为据点,相继成为日军江北指挥所、日军第15军团新编70师团60旅团第105大队的驻地,直至1945年8月30日撤离。1945年9月4日,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被国民政府指定为接受侵华日军浙江地区驻军投降的惟一地点。宋作梅家的“赋梅堂”遂成为举行受降仪式的场所。宋作梅返乡后,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将自家的“ 赋梅堂” 改名为“ 受降室”,并写了《受降室记》一文。文章千余字,详细地记录了受降仪式的全过程。作者在文末发出“我名我的这间屋子曰‘受降室’,入此室者不要忘记了八年全面抗战血和泪交织成的史实”的呐喊,对今天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们,不正是一声响亮的警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战争已整整过去了70年,许许多多抗战时的人与事或许已无法完整的用文字、照片来一一还原。我们只能通过已有的档案与史料勾勒出桐乡人民八年全面抗战的轮廓,最大程度的还原抗战中桐乡人民所经历的苦难与坚强。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悲壮而又伟大的历史,因为这是你我的祖辈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正是他们让我们体会到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5-11 16:35: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晋城73年前抗日宣传单揭露日军暴行

下一篇:500多老报刊还原抗战记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