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范稳:日本人害怕的是中华文化
2015-10-14 10:16:08  来源:拙见   点击:  复制链接

  你为什么读书?

  在这个时代,“读书就业”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理由。但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寒窗十年,仍不及做生意的小学学历父辈赚的钱多,许多人迷失,更有许多人质问:“读书有何用?”

  然而在战火纷飞的时候,家国不保的时候,有一群人,能够坚定地回答:“为保家卫国而读书!”

  9月17日,拙见「与思想者同行」年轮1945-2015·感恩 前行 主题演讲现场,《吾血吾土》作者范稳用21分钟,讲述了在他的创作中所关注的一个这个特殊的群体。

  

  ▲范稳在演讲现场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 “知识分子的战火青春”,这个题目也跟我刚刚出版的小说《吾血吾土》有关联,因为我这本书就是写当年西南联大的几个投笔从戎的学子的人生命运,和他们所经历的那一段如血如火的历史。

  现在叫“读书就业”,那时叫“读书救国”

  为什么在战争中的这一帮知识分子会成为我今天突显的对象?因为知识分子在那样的纷纷战火中,坚守了我们的文化,这比坚守十座城池意义更为重大。

  当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立马将北大清华南迁,先是迁到长沙,那时候还以为可以再抵挡一阵子。“七七事变”爆发后,大概到八月份,蒋介石在庐山会议上决定把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的学生迁到长沙的一个类似教会的房子里,起名“长沙临时大学”。9月份开学时,大概有1400多人。当时只开了一学期,武汉战事又起,长沙不保。

  这个时候国民政府才决定将北大、清华、南开再迁往昆明。那个时候国家真穷,三所高校迁昆明,虽然国家可以给予补贴,不要说学生,连教授都付不起那个路费,包括大家都认识的教授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参加步行,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那个时候从长沙到昆明有两条路,一条路是要走到广西,坐汽车一层一层抵达。没有火车,公路也不通,先到广西再进云南。一条路是要走到越南,走海路,走到越南海防,走滇越铁路,再到昆明。很多师生付不起这个钱,但又需要读书。那个时候读书不是像现在这样叫“读书就业”,那个时候的读书叫“读书救亡”、“读书救国”,是跟救国救亡有关。所以不管路途多么遥远,还是要去。

  云南在那个时候的中原人眼里是多么遥远的地方,蛮荒之地、彩云之南,但是没有公路怎么去?除非从海道绕过来,政府也出不起这笔经费。1400多名长沙临时大学的学子,有800多人愿意过来,有600多人转学或是投军,有些血性青年直接就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去了。当时还是有800多人愿意到云南的西南联大继续就读,但是又出不起路费,后来决定徒步从长沙到昆明,号称3500里,实际距离也就1700来公里,从1938年的2月18号还是8号一直走到4月18号,从官渡这边过来,梅贻琦校长把他们接回来。当然这3500里也有将近一半的行程是搭便车、坐船,其他的时候都是徒步。

  

  ▲长沙临大师生在前往云南途中

  日本人害怕的是中华文化

  我所认知的抗战,或者说我所关注的抗战,不仅仅是一种攻城略地,或是坚守某个阵地的这样一场战斗。我关注的是我们的文化、我们中华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文明在这场战争中经受的考验。

  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呢?因为我在看史料时,发现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军队或者对中国的军事势力是根本不放在眼里的,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素质,跟日军都不是一个档次,这仗几乎没法打。但是面对中国,日本人永远存在着一种畏惧、或者说一种敬畏,他们的这种畏惧和敬畏是根子里的、消不了的。他们所敬畏的就是中国的文化。

  日本从它有史以来、或者说有文明史以来,从遣唐使开始便师从中国。中国的儒释道它都学,学了之后形成它的神道、它的武士道文化。如果你仔细地研究他们,你会发现他们很聪明,却学得不伦不类。鉴于这样的原因,他们在侵略中国的时候,最敬畏的还是中国的文化。

  

  ▲商务印书馆被日军炸毁后的情景

  我举几个例子可以证明。日本人的这种敬畏不是我给你磕头作揖,而是我要从根子里把你征服,把你压服下去,甚至把你彻底清除。“八一三”的时候,日本人进攻上海,日军陆战队的一个指挥官命令他的下属:“你们在闸北区一定要把商务印书馆给我轰毁干净,把商务印书馆砸了甚于你们砸毁其他的建筑。”因为你只有把他的精神文化中心地给消灭掉,才能消灭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因为他知道那个地方代表文化,代表中华文明。

  

  ▲昔日南开大学

  再举一个例子,七七事变以后,北大清华的教授和学生们都还不认为日本人会进入到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但是到七月底,日本人炮轰清华大学,然后以武装占领的形式进入清华园。

  清华园还算相对比较好的,最惨的是南开大学,因为南开大学在校长张白苓的爱国思想主导下,一直都是一个反日的基地,连日本人都这样认为。所以七七事变以后,中日全面开战,日本人对南开大学实行了报复性的攻击:轰炸图书馆、轰炸理科实验楼。轰炸完还带步兵进去火烧、抢劫,目的就是要把南开大学抹掉。针对中华文化,日军的一个指挥官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南开大学就是中国人的一个反日基地。”大意就是,是这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在唤醒麻木的中国人起来与我们抗争,所以我们要把它从地球上抹掉。

  历史中投笔从戎的西南联大学子

     

  ▲西南联大

  这里我特别想讲的是西南联大的师生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报国的热血。在整个西南联大期间,共有四次投军热潮:

  第一次是1937年到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时期,有一些学子就直接转投军校;第二次是在1941年到1942年,就是第一次远征军出征,又有很多西南联大的学子毅然地投笔从戎了。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现代派诗人穆旦,他跟随杜聿明的第五军一直打到缅甸那边,后来他也是从野人山回来,经历九死一生。

  

  ▲联大旅行团乘船渡江

  第三次投军是1943年、1944年的“滇西大反攻”,那个时候我们需要大量西南联大的知识精英,他们去担任美军顾问翻译,因为美军已经配备到我们远征军的很多部队。

  还有第四次投军热是1944年,蒋介石提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西南联大明文规定,凡是男生,一律要有从军的经历,如果没有就不给毕业,你从军可以少修二十几个学分,如果是老师还可以照发工资。

  所以这四次从军的热潮,让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期间总共有8000多人毕业,从军的学子有1100多人。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在当时全中国的大学中有这样高比率的从军学子是不多的,所以就这一点我们应该为西南联大感到骄傲。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0-14 10:20: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黄崖洞保卫战:抗战时期八路军为数不多的阵地战

下一篇:《华侨与抗日战争》大型图片展在巴黎开幕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