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的中英幸存老兵讲述战斗细节
2014-11-13 10:30:58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倪志刚  点击:  复制链接

  

1942年,缅甸仁安羌油田,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在胜利后的合影。资料图片

  

113团老兵李玉昆。图/记者马金辉

参加过仁安羌战斗的老兵李玉昆老人和刘伟民先生(113团团长刘放吾将军之子)

  红网缅甸仁安羌1月1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倪志刚)1月12日,缅甸,刘放吾的儿子刘伟民提到了与仁安羌大捷有关的两位老兵:一位是随行的113团李玉昆,另一位是2012年9月特地前往美国拜访刘放吾后人的英国退役上尉费茨派垂克(Gerald?Fitzpatrick),他可能是仁安羌战役里被解救的7000余英军中,目前剩下的唯一老兵。

  老兵们在不同场合以他们的视角回忆了当年仁安羌大捷的细节。

  战前 他们很熟练地利用地形进行进攻准备

  仁安羌战役,最激烈的一天是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在缅语意为“油河”,是缅甸和整个中南半岛上最大的油田。

  费茨派垂克在英国军队中被围困时,任上尉。他在给刘放吾后人留下的一份回忆录中称:“1942年4月19日,我亲眼目睹了在缅甸仁安羌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中国军队。”

  仁安羌战役中,老兵李玉昆在中国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团部警卫排当班长,没有直接上前线。

  另一名新38师师部通讯连文书张富鳞刚过世不久,此前,他接受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禹志云的访问时留下了不少回忆:“1942年4月14日,英军第一师突然放弃马圭(Magway),我们新38师所属的112团和113团,先后奉命出发……支援英军。”“从4月16日起,英缅第一师已被包围了两天两夜,当时已经是弹尽粮缺……”

  据当时督战的英缅第一军团军团长斯利姆(W.J.Slim)中将回忆,由于担心中国军队是否认真准备,他和新38师师长孙立人将军亲自到113团团部了解情况。

  斯利姆回忆说:“当我们来到团部,团长似乎窥出我的心意,他说:‘到营部看看’。”到营部了解情况后,斯利姆正准备离开,团长刘放吾又说:“到连部去看看。”“在战斗即将打响之际,我不太确定是否应该接近连部,但为了面子,虽然不情愿,我还是去了。”他在前沿阵地看到了中国士兵很熟练地利用地形进行进攻作战准备。

  “这时刘团长转身看着我,我真担心他要说,我们现在去视察排部的情况。所幸他未再提议,只是看着我露齿而笑。”这一笑令斯利姆印象深刻。他说:“只有优秀及精明干练的军人,才能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遂放心其部署安排。

  张富鳞回忆称,从18日早上开始,先期到达的113团开始兵分两路从拼墙河(Pinchong R)南岸发起进攻。当时的随部人员孙克刚在《缅甸荡寇志》(1946年成书)中写道:“当时我军兵力较少,而且南岸地形暴露,敌军又是居高临下,我军站在仰攻的地位,如果攻势稍一顿挫,敌人可能立即窥破我军实力,这样一来,不能达成解救英军的任务,并且可能把113团陷入危险境地”,因此,中国军队将总攻推迟到19日凌晨。

  18日下午4时半,被困英军不顾泄密,明码发报求助,说因为高温很多士兵已经脱水虚脱,弹药快消耗完了。斯利姆收到求援电报后心情沮丧,但刘放吾坚持第二天凌晨发起进攻的决定。

  战时 113团大部分士兵打的第一仗

   19日凌晨,趁着天未亮,113团3个营发起了猛攻。张富鳞回忆称,原本定在凌晨5时进攻,“可是三营中有个冒失鬼,不知为何,在4点光景就发了一枚红色信号弹直冲天空……正式攻击战就在黑夜中提前打响了。”

  费茨派垂克和英国皇家约克郡步兵团的19名士兵守卫一处高地,他们在一座石头建筑旁,看清了中国军队进攻的过程。“当时,我看到开来了多辆斯图贝克卡车,每辆车上都载着五六十名全副武装的中国士兵,随后他们下车并穿过拼墙河岸大片的平坦沙地,时间的安排不可能比这更好了。”

  他回忆了另一个重要的细节:两天前,英国一个连的士兵用中国士兵同样的方式渡河,不料却陷入日军精心设计的包围圈,他们全部被俘虏。

  他看到三名指挥官身着军官制服,有别于其他士兵,每个指挥官的身边跟着一个携带不同信号旗的旗手,通过旗语指挥进攻。“他们兵分三路,一路向西面的伊洛瓦底江方向挺进,一路在中间,另一路通过公路进入我们的阵地。”

  就连斯利姆将军都觉得这些士兵训练有素,但实际上,这是113团大部分士兵打的第一仗。从早上8点到下午1点,我军与敌军在战场的501高地及周边数座小山头间反复冲杀。

  费茨派垂克说:“(他们)像一部适合缅甸中部地形地貌最完美的作战机器在运转,是如此地纯熟,简单有效,干净利落。”

  牺牲 湖南籍营长张琦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场战斗无疑是非常残酷的。

  张富鳞的回忆中提到了此役中国军队阵亡的最高军官、第三营营长张琦(湖南永州籍)。他说张琦当天早上率领搜索连、工兵连和全营一举突入敌阵,“正逐步向501高地挺进时,六点三十分被敌狙击手开枪击中,伤势严重。”随后被抬出战场。

  《缅甸荡寇志》记载:“第三营营长张琦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还拼出‘弟兄们,杀呀!’的呼声。”刘放吾回忆说,战斗中虽经极力抢救,但张琦仍因伤势过重而阵亡。

  费茨派垂克回忆,他看到很多中国士兵伤亡。“我和少尉维克多?史蒂文森(Victor?Stevens)在石头建筑内搭建了一个救护站,尽我所能处理和包扎战士的伤口,很多人的胳膊、腿和身体上都是枪眼。史蒂文森将床单撕开,为受伤的中国士兵包扎。”“尽管当时我只有22岁,但中国士兵的面庞看起来就像上等瓷器一样精致,我感觉他们还要更加年轻。”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新38师缅甸之战概述”及“仁安羌战役战斗伤亡统计表”两份档案上记载,战斗中我军毙敌700余人,我113团阵亡兵员202人、伤318人(长官24人、士兵294人),生死不明20人,伤亡总计500多人。

  战后 获救英军握拳高呼“中国万岁”

   攻下501高地后,刘放吾再令113团趁势继续向501高地南面的日军发起纵深进攻,并于下午3时将被日军重重围困在交通要道敦贡村的部分英军,解救出来。仁安羌大捷据档案战报记载,113团将士共解救英缅第1师7000余人、英军俘虏及美传教士、随军记者等500余人突围。英军突围上岸后,刘放吾下令将从日军手中夺回的100多辆辎重车辆交还英军。

  据当时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杰克·贝尔(Jack·Belden)等记述,撤退途中英军遇到接应的113团将士,争相拥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有的甚至握拳高呼“中国万岁”。

  费茨派垂克回忆说:“夜幕降临时,中国军队从原路撤回,他们悄然无声地渡过了拼墙河并回到卡车上。”

  2012年8月,费茨派垂克收到了已故刘放吾将军女儿刘伟华的信,当年9月16日,费茨派垂克抵达美国,见到了刘伟华和刘伟民。“我是如此迫不及待地期待着这次见面,仁安羌战役是痛苦的回忆,但我无法回避。”

  70年后,老兵李玉昆站在501高地中国远征军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前,百感交集,哽咽不语。

  这一仗的背景是:日本在中国腹地发起豫湘桂战役,中国兵力非常紧张,但派出十万精兵远征,可谓顾全大局。日本占领仰光,想切断中国物资援助的生命线,局势非常紧张,因为如果日本成功占领印度,在中东与德、意军队会合,二战局势也许就会改变。仁安羌这一仗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国威,提高了中国的抗战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威望。

    ——彭训厚(中国二战史研究专家)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4-11-13 10:40: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株洲又发现一名90岁远征军老兵

下一篇:抗战老兵曾阳春:亲历昆仑关血战 晚年幸福有望过百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