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海盐朱氏两兄弟声名响两岸
2018-03-25 11:26:21  来源:浙江海盐政协网 朱学范  点击:  复制链接

  朱启平.最先报道日本投降的中国名记者。朱启平:原名朱祥麟,浙江省海盐县人,出生于1915年11月。朱启平系出名门望族,是徽国公朱熹的三十世后裔,海盐始迁祖朱顺的二十六世孙。父亲朱宗良,是南社社员(南社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弘扬爱国热情,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盛誉),国民党老人,曾协助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编辑《民立报》。1915年任《民国日报》主编。1933年12月出任监察院监察委员,此后长期担任该职。1947年任江浙监察区监察使。去台湾后,仍任监察院监察委员。

  朱启平的成长岁月充满了动荡不安。从小学到中学,适逢中国经历内忧外患之秋,他随家庭先后转辗于浙、沪、苏三地,直到1933年从南京金陵中学毕业,考入燕京大学医学系。1935年12月9日,北平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当时的燕京大学是著名的“贵族”大学,学生多半来自于社会中上层家庭,平时不太关注政治,可是,民族生存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全校总共800名学生中,参加12月9日游行的达到500多人,占了全校学生的60%多 。朱启平当时正是该校医学专业的三年级学生,他不仅参加了学生游行,还是燕京大学游行队伍的领队之一。运动之后不久,朱启平就作为学生代表南下,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抗日救亡。医学专业学习紧张,为了更好地从事抗日宣传活动,他申请转到新闻系学习。抗战爆发后,燕京大学内迁,朱启平转到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朱启平先后在重庆《新蜀报》及《国民公报》工作。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被派往昆明,采访滇缅路通车新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在这期间他写下了《硫磺地狱》、《冲绳激战》、《塞班行》、《琉球新面目》、《鹰扬大海》。获悉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的准备工作由麦克阿瑟司令部负责准备时,朱启平马上乘美国军舰到达东京湾。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签字投降仪式,朱启平是在场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在场各国记者可谓高手云集,然而朱启平却独树一帜,脱颖而出,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是“状元之作”,许多记述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籍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后来还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大学新闻教材。由于他在二战中国际大局报道和对日作战报道方面的成就,他被誉为“《大公报》继范长江之后的又一个杰出记者。”

  抗战胜利后,朱启平奉派赴美国任驻美特派员兼驻联合国记者,其间写了《大户人家办喜事——共和党第24届代表大会》等不少精彩的通讯。 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他毅然偕妻子经香港回国迎接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朱启平在国际新闻局参加创办每日《英文参考消息》。紧张的工作,微薄的收入,丝毫没有影响他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热情。1951 年7月,他自愿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在战火中采访停战谈判。美军飞机多次袭击代表团驻地,大部分记者都撤离了,朱启平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在朝鲜坚持到了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最终签字的那一刻。

  从朝鲜回国后,他任香港大公报驻京记者。1957年因对新闻业务问题提了几条意见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遣送北大荒劳改农场。直到1960年经廖承志提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及至“文革”,他这‘摘帽右派’又被揪斗,惨遭迫害。

  1978年,朱启平调到香港《大公报》任编辑部副主任,次年右派问题得到平反改正。1979年他随中国代表团访问西欧四国,凭吊戴高乐墓,撰写了《伟大的平凡》一文,文笔优美,意义深远,一时为人们所传诵。《伟大的平凡》以其意蕴深远、文字优美而入选香港新亚洲丛书《中国当代新闻文学选》,这是继《落日》入选多种新闻院校教材之后,朱启平取得的又一项杰出的新闻成就。朱启平后又曾奉派访问东南亚,报道中国领导人出访新闻。朱启平为人爽直,平易近人,扶掖后进不遗余力,尤其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变化和建设。1983年返乡,至南北湖风景区采访,返港后,连续撰写《月是故乡明》、《南北湖揽胜》和《一个小县的设想》3篇通讯在香港《大公报》发表。 1985年,朱启平从香港《大公报》退休,1990年底移居美国,1993年11月12日因患癌症去世,终年78岁。朱启平的子女现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朱书麟.朱启平弟弟,台湾水电工程专家,一生献力台湾电力开发,曾任台湾电力公司总经理,(台湾)中国工程师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教授等。朱书麟生于1918年11月,小学四年级才进学校就读,初小的课程,由母亲在家传授。在校学习名列前茅,从初中、高中到大学,都是一路保送。朱书麟说,当年以航空工程系最为热门,但他自幼景仰先贤大禹治水的功绩,因此坚决攻读水利工程,立志报效国家社会。国立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后,在对日抗战期间任资源委员会水力发电勘测总队第一队副队长、交通部油管工程处测量队长、工程队长、工程段代段长。抗战胜利后去台,参加电力建设,长期从事电力工程设计与建设,参与石门水库规划,大甲溪水电开发,对台湾电力工业发展多有建树。从1946年到1985年退休,服务台电四十年。最让他记忆深刻的还是担任台电电源开发处处长的那段时间,因为,台电的许多电力开发计划都是在那时候由他作出来的。朱书麟认为:台湾发电设备过去集中在南北两端,必须有坚强的输电线路相连结,才可相互支持,融为一体。为此,他提出了“三十四万五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计划,这在台电电力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壮举。就因为有了超高压路线与大型火力及大型水力相结合,才奠定了后来发展核能的基础。朱书麟在担任电源开发主管协理的八年间,共规划了核一、核二、核三等三座 核电厂,合计六座机组,装机容量五百一十四万千瓦,其规模与台电成立后前三十年合计的装置容量相当。担任总经理的十年,他为开发台湾电源,供应台湾电力,促进台湾电气化做了大量工作。统计数字显示,1976至1985的十个年头,是台电成立最初的四十年中,发展最蓬勃、成长最快速的十年,其间用电户数增长一倍,总发电容量从五百三十万千瓦增加到一千五百九十七万千瓦,成长三倍;台电的资产总值从 一千多亿元增加到五千一百多亿元,成长五倍。朱书麟在工程学界颇具声望,曾任水利工程学会、工程师学会理事长,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著有《隧道工程》、《水电工程》、《水力发电工程》等书。1981年因主持发展台湾电力取得卓著成绩而获得工程奖章。1985年朱书麟从总经理任上公职退休,被台电与中兴工程顾问社聘为高级顾问。朱书麟的子女现居台湾。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8-03-25 11:28: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重庆画刊

下一篇:抗战期间的中国教育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