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救亡海外赤子共砌长城砖
2015-05-05 10:04:35  来源:《南方日报》2005年8月  点击:  复制链接

开平“南楼七壮士”的雕像耸立在潭江河畔,抗日牺牲的七壮士全部是归侨和侨眷

引子

  海外的华侨华人,无论离开祖国多远,思乡爱乡之情都是绵绵不断的。尤其在上世纪的上半叶,华侨华人多是移居国外的第一、第二代。他们在异邦为生活而打拼时,感情还牢牢地扎根在中国的故乡,系着血肉相连的父母兄弟,系着同乐同悲的亲朋好友,系着相依相伴的山水树木。

  到了祖籍国危难的时候,这种深情爆发出来,化作雷霆万钧。在1931年到1945年这段非常时期,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抗战期间,全球共有各类华侨社团3900余个,其中专事抗日工作的救国团体达900余个,其他类型的社团也大抵以抗日救国为职志。侨胞们与祖国人民风雨同舟,用他们的赤诚为抵御侵略的长城添砖加瓦。

  踏访

  七侨胞碉楼痛击日寇

  侨乡开平几乎家家都有亲人在国外谋生。这里遍布着许多碉楼,但最有名的是赤坎镇的“南楼”。它浑身带着累累炮痕,昂然耸立在潭江河畔,告诉着人们一段英雄的故事。

  1941年,这个一河两岸的秀丽乡镇陷入了鬼子的魔掌,这令国内外的乡亲都同样地义愤填膺,赤坎镇建立了抗日四乡自卫队,而海外同乡除了积极捐款捐物,有的组成了回国抗日服务团、战地服务队,有的亲自回国参战。

  1945年的7月底,这里就发生了南楼七壮士事件。直到今天,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和司徒丙7位壮士的事迹,在开平仍是家喻户晓。走访壮士战斗过的南楼和牺牲的大榕树下,77岁的老人司徒怡激愤地讲述了当年惊心动魄的那一幕。

  这7位乡亲都是归侨和侨眷。其中司徒煦原先在南洋从事抗日筹赈活动,后来获悉日寇入侵家乡,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他十分愤慨,召集二十多个爱国乡亲,组成抗日志愿队回国,并且蓄须作为标志。司徒煦被任命为司徒四乡自卫队的分队长。

  1945年7月,气数已尽的日军开始撤退,从粤西过来的部队企图先到广州再回国,不料在乘船通过开平的河道时遭到了打击。

  当时,司徒煦带领6位队员驻守在临河的一座碉楼(又称作南楼)。他们居高临下击沉一些敌艇,射死日寇16人。气急败坏的日军搬来大炮,对这栋楼进行炮轰枪击但无济于事。自卫队战士被连续包围了7天7夜,已经断粮断水断弹药,但毫无投降之意,联名在南楼墙壁上题写遗书,誓言:“与南楼共存亡”。鬼子恼羞成怒,于是采用了最恶毒的一招:施放最剧烈的毒瓦斯炮,自卫队员不幸中毒被掳。敌军将勇士们吊在榕树上折磨,还不断地灌水,但队员仍在痛骂日寇。本想以此恫吓乡亲的敌人大怒,竟然用剥皮、割耳、肢解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将高呼口号的队员们一一杀害,然后抛尸河中。这些壮士们就义时年龄在18至38岁。

  同年,在日本宣布投降后,开平、台山和恩平三万多侨乡的乡亲聚集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七壮士的大会。赤坎司徒氏图书馆馆长司徒亮老人说,他们的精神不仅激励着家乡人民,也长留海外乡亲的心中。烈士纪念碑、南楼就由海外乡亲,特别是移居国外的自卫队队员及后人捐资修建。还有一首歌谣这样赞颂他们:“七士守南楼,两路倭寇曾被阻。三军逃夹水(地名),四乡团队留英名。”

  1938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马来西亚华侨各界抗敌后援会时题词:“马来西亚的侨胞用一切力量援助祖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梅伟强——  

  空中英雄多为旅美华人

  抗战爆发后,日军依仗空中优势,对中国军队和平民的杀伤很大,而中国空军力量是微乎其微,令广大华侨为祖国所急所忧。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梅伟强介绍说,华侨华人深深感到中国吃了空军弱的亏,因此各抗日救国会实践孙中山倡导的“航空救国”思想,一方面为祖国募捐买飞机,同时在侨居地开办航空学校,一方面大量有驾机技术的华侨青年回国参战。在当时国民政府空军驱逐机队的飞行员中,美洲华侨青年几乎占3/4。而在赫赫有名的“飞虎队”中,九成左右队员是美籍华裔。

  从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不少广东籍,特别是五邑地区的华侨飞行员回国报效空军。他们驾驶华侨捐献的飞机,在太湖、南京、武汉、成都的空战中,奋勇迎击日本空军。有不少人为国捐躯,仅从美国归来的台山华侨飞行员,就有30多人伤亡。

  在1937年-1939年间,华侨青年陈瑞钿共击落敌机6架,并协助僚机击落敌机3架。美国空军博物馆称他是“中美共同的空战英雄”。

  另外,1942年初,1000多名在美国被征入伍的华裔青年,被编入的美国第14航空服务队,派遣到中国战场支援作战。这当中,不仅是在天上作战的飞行员,连大量的地勤人员也多为祖籍广东。这些热血炎黄子孙,为抗日的胜利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开平乡亲指着一块南楼七壮士纪念碑石说:“这位壮士是从国外回来参加战斗的,是好样的!”

东江华侨回乡团深入广东东江沿岸,救济灾民,宣传抗日,配合游击队作战

  点评  

  专研华侨抗日史的华师副教授许肖生——

  华侨最识团结抗日的大体

  从“卢沟桥事件”以来,广大海外的华侨华人出钱、出物、出人,对祖籍国的抗日事业作出极大的贡献。专门研究过华侨抗日史的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许肖生,分析了华侨华人的表现。

  抗日统一战线最先在海外结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迅速建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支持祖国抗战。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战。具有民族大义的广大侨胞,对这一倡议反响最大,行动最快。

  1936年9月,陶行知等在欧洲号召“不分党派、不问信仰,在抗日救国共同目标之下,团结一致御侮”,得到各地侨胞的热烈响应,一个跨行业、跨国界的华侨联合抗日救国组织在巴黎成立了。随后,美国、南洋的抗日救国团体也由分散到集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华侨中先走一步。

  而且,华侨侨领与居住国上层有正义感的人士也结成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美欧的华人组织反日游行,阻止军火商向日本供应军需物质,还发起抵制日货的运动。

  侨领发挥了核心作用

  在异国的侨胞们中间,社团和侨领特别有号召力。因此在抗战期间,侨领起了核心作用。

  他们旗帜鲜明,不仅在侨胞中间宣传发动,也积极推动国内抗日力量,坚决谴责妥协、卖国的行为,他们也反对蒋介石的反共行径,声明捐款捐物不能用于打内战。1938年10月,针对汪精卫集团的卖国投降活动,东南亚华侨抗日组织——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一个电报提案:“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获得大会通过。

  中共通过争取侨领,也使广大侨胞了解和支持中共领导的抗日斗争。1938年,周恩来、叶剑英等致函南洋侨领,希望他们全面支持抗战。这一信件在南洋各家侨报登出后,在广大侨胞中引起积极响应。75岁高龄的司徒美堂,还进入广东游击区考察。随后,他在海外通过亲身所见,热情赞扬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绩。

  侨胞捐款超过50亿元

  当时,华侨华人尽其所能,上至工商巨贾,下至贫民、乞丐,各阶层人士以义捐、义演、义卖等各种形式为抗日捐款。据不完全统计,侨胞总共捐款达国币50亿元。

  华侨华人不仅出钱出物也出力。迫切要与祖国共患难的进步华侨青年,冲破重重险阻,回国参加各种抗日军队,仅从东南亚、美洲、澳洲归国的粤籍华侨就有4万多人。他们有的加入了正面战场的军队,有的奔赴抗日根据地。活跃在广东的东江纵队,成员中就有不少是华侨或港澳同胞。如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八路军女英雄李林均为南洋归侨。

当年南洋机工中的“小弟弟”王亚六和罗开瑚如今年近九十,他们对60多年前的经历记忆犹新

  讲述

  从南洋回国为抗战运输的王亚六和罗开瑚:  

  “我驾车从汽油桶上过怒江”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日军恃其国强兵精,占领了中国的沿海城市及交通要道,掐断了中国的外部物资供应,这令中国人民及海外华侨心急如焚。这期间,在千百万中国民工的手下,从云南向缅甸、印度延伸的滇缅公路开通,成为中国军队外援大动脉。

  于是,从1939年夏天起,3200位南洋华侨,分别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义无返顾地回到危难中的祖国,成为滇缅公路的开路先锋。

  如今过去了66年,在世的南洋机工已经不到20人。7月15日,在云南省及昆明市侨务部门的协助下,寻访到两位当年勇敢的归侨。

  腿被炸断扎上绑腿继续开车

  同样是87岁的王亚六和罗开瑚,当年是机工中的“小弟弟”。王亚六说:机工们一共分9批出发,回国后加入了由20个大队组成的车队洪流,以其炽烈的爱国心和精湛的驾驶技术,抢运着抗战所必须的汽油、武器、机械、药品等。

  罗开瑚说:“我是开3.5吨美制运输货车,一个大队有180辆车。那路面太差了,140公里要跑3天。下雨时,车陷下泥里去就起不来,所以我们每辆车上都带着木板去垫车。有的人连人带车翻到沟里,就这么牺牲了。其实,我们更怕的是瘴疟,被蚊子一咬就打起摆子,又冷又热,只能停下车等病发作过后再继续走。”

  王亚六接着说:“日机每天从越南飞过来轰炸路桥,一般9架轰炸机一起来。我有一个福建老乡被炸断了腿,可他扎上绑腿,继续开车。有一次,我们正要过怒江,3批共27架敌机就在我面前将桥炸断了。桥工队马上用汽油桶扎上钢丝,再铺木板。我第一个开车通过了这座浮桥,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桥是否承得住车,只看见江上浮起大量被炸死的鱼。”

  三分之一机工死在滇缅路上

  因为滇缅公路的运输太重要了,机工们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有的人累得翻车。到1945年,机工约有1/3死了,其中有人是被鬼子活埋的。

  1945年的8月15日那天,他们从电台知道日本投降了,开心得放了一天鞭炮,觉得自己为胜利尽了力。(来源/南方日报,记者/林亚茗,实习生/李敏仪 郭楚淳,通讯员/沈卫红)

责任编辑:石江鹏 最后更新:2015-05-05 10:14: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九一八后的抗日救亡

下一篇:团结战斗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