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硝烟烽火与诗情画意——记抗日传奇虎贲将军李琰
2020-04-10 08:46:10  来源:李建华  点击:  复制链接

  三国有周郎赤壁,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儒将风度和胜算,至今让人羡慕不已。

  在那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中,有这样一位将军,

  他文武双全,在抗战王牌军中担任师长要职,和施中诚、王耀武、余程万等一批著名将领,共同铸就了抗日铁军七十四军。

  他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湘西会战等一系列著名会战。在枪林弹雨中指挥若定,痛击敌寇,功勋卓著,获得宝鼎、忠勤、胜利、自由勋章和陆海空军甲一、华胄、国光、武功状等诸多嘉奖。

  他一边行军打仗,一边写诗赋词,不仅立下赫赫战功,更留下传世诗词,成为见证烽火硝烟、国恨家仇的珍贵历史记忆。

  他的名字鲜为人知,今天我们一起揭开这位传奇将军的神秘面纱。

  他叫李琰,自幼聪慧,却穷字当头,求学之路崎岖坎坷。

  李琰,字炎光,1903年出生于湖北大悟县汪洋店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李琰自小聪明伶俐,被乡亲们称为神童,刚上私塾一年半,就把那些启蒙教材背得滚瓜烂熟,不愿意再去了,父亲无奈,只得送他到新式学堂,到9岁时,他就读完小学参加高小考试,从1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了第二名,而第一名足足比他大了10岁。

  考上高小,因为学校远,需要住宿,家穷根本无法继续,他只好回家读私塾。少年的李琰就这样:一边在家务农耕作,一边勤奋读书。十多岁,他已经熟读《四书五经》、《资治通鉴》、儒家十三经等诸多经典教材著作,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李琰十四岁写的诗词《詠五色菊叠韵》

  18岁那年,李琰家里已经是姊妹众多,他有三个弟弟,三个妹妹,老老小小一家子,父亲的家庭负担日益沉重。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开始外出谋生,借了一些盘缠到武汉,考上了著名的武汉中学。武汉中学是近代名人董必武早期创办的一所学校,时任该校教务主任,李琰因为无钱读书,前后只在学校学习几个月,却有幸结识了这位革命先驱,并受到他的先进思想教育启发,对他以后报考军校,走上以武救国的道路起到重要作用。半年后,李琰又考上一个“国学馆”,读了几个月,没钱了,只好辍学回家。

  私立武汉中学旧址

  他以武救国投笔从戎,亦为乱世所迫随波逐流

  1924年,李琰又借钱奔赴保定,准备报考直隶军阀曹琨所办的陆军讲武堂,但已经错过报名时间,他在客舍中写下诗词,抒发抱负,感动了学校主考官,免试入学。后军阀混战,学校被迫停课,他走投无路,为生计所迫,只好投奔在奉军44混成旅供职的一个同乡,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李琰投考保定讲武堂在客舍中写下诗词。

  李琰天资聪颖,才干过人,而且用心努力,入伍不久就从一名普通的上士提拔为参谋处少尉,旋又升为中尉。他先是随奉军“南下宣抚”到上海,不久随部队撤回山东,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东北陆军第20师上尉副官,后被时任山东暂编第一旅第二团团长的施中诚看中,升任该团二营营长。

  施中诚将军

  半年后,李琰的二营扩编为团,施中诚的部队也扩编为师,李琰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5师的团长,该师投奔济南陈调元改编为山东警备第一旅,李琰任副旅长。该部曾在皖西围剿鄂豫皖根据地围剿红军,后警1旅改编进第57师,施中诚升为师长,李琰任339团团长,1934年该部又奉命到赣东北围剿红军。

  短短数年,国内军阀混战,李琰亦只能随波逐流,先后经历了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围剿红军等一系列战争,他已经从一名普通士官成长为叱咤战场的上校团长。

  戎装的李琰(摄于1938年)

  抗战八年,李琰率虎贲之师喋血战场,屡建奇功。

  (一)鏖战淞沪三月寸土未失。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1日,李琰所在的57师,已经是经过整编以后的首批德械师,他们接到命令立即开赴上海准备对日作战。

  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揭开帷幕,时任57师169旅339团团长的李琰,先是负责协助87师和88师进攻上海市区的日军。9月19日下午,该部接到命令接防第一军第一师在顾家宅以东阵地,与日军血战七天七夜,面对日军飞机大炮猛烈轰炸和坦克疯狂进攻,李琰率领的339团伤亡惨重,他们凭借手榴弹,机关枪和步枪,顶住了日军陆海空军一轮一轮的疯狂攻击,使日军的王牌联队,第三师团第18联队寸步难行。直到9月25日,339团才奉命撤退到姜家宅休整。

  中国军队在蕴藻浜渡河进击 《血战画报》1937年

  9月下旬以来,淞沪战局处于胶着状态,中日双方不断增兵,伤亡惨重,到10月初,李琰又率领补充兵员后的339团再次投入蕴藻浜防线,在新、老陆宅一带构筑阵地。

  淞沪前线,我军士兵向敌人投掷手榴弹。

  李琰汲取顾家宅血战经验,针对日军炮火炽烈的威胁,加强和改善了防御阵地工事,调整了战法。从10月5日至11月初,与日寇鏖战月余,顶住了敌人不断的疯狂进攻,阵地岿然不动。

  直到11月5日,日军出动10余万人在杭州湾登陆,从背后对淞沪战场中国军队形成大包围,为避免更大损失,计划持久抗战,中国军队开始实施战略撤退,57师才奉令在11月12日晚撤出阵地。战后,李琰因战功擢升169旅少将旅长。

  57师在淞沪浴血奋战三月有余,多次补充仍伤亡殆尽,中国军队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彻底粉碎了“三月亡华”的狂言,打出了中国人死不可侮的志气,使中华民族达到空前团结,振奋了争取独立,反抗侵略的精神,为全面持久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淞沪期间,李琰将军写下不少诗词,其中有《浪淘沙》六首,

  其一:

  午夜月朦胧,炮火横空。丰碑宛在峙苍穹。卫国保家都有责,万众同心。 蹈火赴汤中,个个英雄。争先恐后建殊功。还把精忠来自励,威震京东。

  其三:

  观阵如观澜,湧现奇观。握奇制胜笑谈间。龙虎风云看变化,左右逢源。 士气正空前,地转天旋。机灵妙用斗圈圈。九地惊雷频破敌,八阵孤悬。

  (二)血战田家镇力抗顽敌

  1938年,南京已经陷落,国民政府虽已经西迁重庆,但武汉仍是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为攻占武汉,日军沿长江两岸,兵分四路进攻武汉。李琰率169旅固守武汉田家镇外围。期间,冯玉祥将军在前线视察,传达焦土抗战新政策,李琰向他陈述抗日主张,对焦土抗战提出见解,认为对于要塞前市镇不能在敌尚未进攻前就自行焚毁而撤退,得到冯将军的称赞:中国有你这样的将军,是大有希望的。愤慨之中,他写下《焦土抗战歌》,表达抗战主张,现摘录如下:

  哪有先使焦土兮,而仓皇逃走。步步为营兮,炮火横飞。节节抵抗兮,城镇为灰。诱敌深入兮,暂避其峰。运用空间兮,围困重重。计划时间兮,其技必穷。

  田家镇要塞位于长江中游,为溯江进攻武汉的门户,他首先与梅川西下的日军激战,后又与武穴登陆的敌人在田家镇外围激战,部队伤亡惨重,将士整连战死,仍坚守阵地。李琰在前线督战,头部也被炸弹碎片炸伤,血染军装。为攻占田家镇要塞,日军出动大批飞机连续轰炸,投掷炸弹数千枚,中国军队的阵地大部分被毁,要塞守军全部牺牲,田家镇最终被日军占领。

  (三)转战南北,临危受命重振虎贲之师

  武汉会战后,57师从第2军划入了第74军序列,这样,被日军称为“三五部队”(51师、57师、58师)的74军形成。李琰转战赣湘鄂桂等省,参加了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长衡会战等诸多战役,以出色的指挥才能率领57师在多个战役中沉重打击日寇,取得辉煌战果,让日军闻风丧胆。

  1943年11月,日军集结重兵发动对湖南常德的进攻,74军副军长兼57师师长余程万,率57师数千将士奉命死守常德城,日军数万人包围常德城,使用大口径大炮,毒气弹,飞机轮番轰炸,中国军队依托顽强的防守和中美空军的有限支援,挫败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将士们喊出了“有一墙守一墙,有一壕守一壕,有一坑守一坑”口号,最终在弹尽粮绝,工事被毁,城为焦土,援军受阻的情况下,余程万率百余人员过沅江突出重围,日军攻克常德,57师将士血战16昼夜,沉重打击了敌人,再次打响“抗日铁军”声威。当日午时,蜂拥而至的中国援军强渡沅江,击退日军,克复常德。

  余程万兼师长率部突围,有违死守常德军令,战后即被查办,副师长李琰正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六期学习,危难时刻接任师长职务,承担起重建57师之重任。

  他在给弟弟的家信中这样写道:五十七师已牺牲殆尽,余兼师长率百人突出,领袖怒其不能殉职有损国格,仍将处以极刑,此去已抱必死决心,期以完成大忠大孝,对于家事望弟等有以减兄之责也,此问近好敬叩。敬叩母亲大人福安。

  (四)决胜湘西敌胆寒,阻敌雪峰立新功。

  常德会战以后,74军陆续参加了长衡会战,邵阳保卫战等战役,伤亡损耗很大,在湘西雪峰山武冈、洞口一带整补,已经换装部分美械。

  1945年,日军为攻占位于湘黔边界芷江机场,打通西南进攻重庆的通道,发动芷江作战。

  日军兵分四路,三路主攻芷江,一路进攻益阳策应。

  中国军队依托雪峰山脉地形,层层设防阻敌,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李琰所率的57师据守的江口、洞口一带,处于中路关键位置,为日军通过湘黔公路进占芷江的必由之道。日军派出116师团主力,势在必得,57师与日军在山门、洞口潭、月溪、铁山、青岩等要隘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将士们英勇顽强,击退日军不分日夜的疯狂进攻,与日军反复肉搏,歼灭日军上千人,缴获大量武器辎重。日军最终溃退,丢盔弃甲,仓皇奔逃,遗尸累累。

  李琰在战斗中亲临前线,指挥有方,战术得当,灵活机动运用兵力,尽显儒将风度。他提出的战术是“纵深配备,坚强的守与机动的攻”。根据山区地形和日军的进攻特点布置兵力,在各个山头布置据点式纵深阵地。

  我军据守雪峰山阵地

  铁山据点地形特殊,日军进攻方向缓斜,我军后背陡峭,易攻不易守。李琰命令170团改换阵地和战法,将兵力布置在反斜面,先在不易守的斜坡诱敌攻上山顶,再以火烧山用飞机轰炸,铁山成了一座红光熊熊的火山,敌军损失惨重。

  在青岩三角垴据点,日军出动数千人围攻,势在必得,我军据险死守,肉搏血拼,寸土必争,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日军终被击溃,大败而归。

  据时任57师171团团长杜鼎回忆:战后中国陆军总司令和美籍中国战区参谋长麦克鲁,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与李琰师长亲往阵地视察,巡视我各种工事构筑完善,交通标识鲜明,补给物资堆积如山,触目所及,日军尸满山谷,不计其数,其钢盔、背包、水壶衣物等等,满山皆是。麦克鲁将军连连用中国话称赞“很好!很好!”。

  57师战后在江口建立抗战阵亡将士陵园和纪念碑,李琰亲自题词和撰写墓碑碑文,后该墓损毁,现已经修复。但墓碑碑文不见,现发布李琰亲撰碑文如下图:

  倭寇溃败,始于江口。惟此江口,烈士所有。如彼铁山,足方铁纪。如彼青岩,永昭青史。志高行洁,雪峰之雪。屡仁蹈义,资水之血。栖止乎天台,天风凛冽。徜徉乎月溪,长空皓魂。中有雄鬼兮,同宇宙而生灭。

  位于雪峰山江口的74军57师湘西会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战胜利后,李琰将军任73军副军长,在上海、南京等地接受日军投降。

  1945年10月,李琰率部在南京接受日军投降后摄于中山陵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南京写下《谒中山陵》

  1947年,李琰在莱芜战役被俘,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武汉军政大学战术研究室组长,武汉高级步兵学校主任教官。

  1953年李琰复员,定居北京,“文革”期间,被关押五年,得到周恩来总理关怀才幸免于难。1982年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致力于祖国统一。1984年病逝于北京,生前留下遗嘱:死后魂归大悟,落叶归根。(感谢李琰将军外孙苏康提供资料)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0-04-10 10:00: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马石山英雄群体:用鲜血和生命践行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下一篇:[义勇军人物]抗日英烈孙铭武的抗战故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