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述论
2017-07-25 09:32:18  来源:中国论文网 作者:刘庆礼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缓解根据地的困难,大力发展合作社。边区的合作社在促进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察冀边区 合作社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缓解根据地的困难,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广大军民开展了积极的经济自救活动,发展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社的发展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加强了边区的经济实力,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边区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抗战前“平教会”曾在冀中、冀西等地开创过合作社,但因为缺乏群众基础,在抗战初期就在日军的封锁下垮台。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为发展边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极力提倡组建新合作社。从1938年春至抗战结束,边区的合作社事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迅猛发展阶段(1938―1941年)

  边区的合作社事业始于冀西(属北岳区)。1938年春,平山县农会创办了第一个农民合作社。此后,各县纷起效仿,陆续创建了一批农民合作社。1939年北岳区合作社已发展到1272个,社员59397人,股金96960元。1940年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合作社增至4120个,社员498478人,股金1018490元[1]。到1941年,合作社又增至4624个,社员627764人,股金1357191元。冀中区,1939年秋开始建立村社。到1940年,已有1913个合作社,社员342947人,股金508828元。1941年,合作社增至3362个,社员985725人,股金1380454元[2]。从全边区看,1938年14社,社员554人,股金19942元。1939年合作社1307个,社员61941人,股金114983元。1940年合作社增至6173个,社员842015人,股金1576926元[3]。

  由此可见,边区的合作社事业在初期发展极为迅猛。仅以1940年和1939年作比较,社数增加305倍以上,股金增加近13倍。这些合作社在减轻商人中间剥削,调剂粮食,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初期的合作社事业多是经过自上而下推动发展的,一些地区出现政府包办代替的做法;②发展严重不平衡。首先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据1940年统计,四、五两专区的合作社已分别达到1094和1284个,二、六两专区则仅有120个和29个。业务上,消费社居多,生产信用社很少。另外,社务管理不善,社员股金薄弱,业务经营乏力,会议报告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都使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步履维艰。因此,整顿合作社,注重质量的提高,就成为边区合作社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总结整理阶段(1942―1943年)

  冀中区的合作社事业虽晚于北岳区,但由于组织经营均较规范,1941年已完全走上正规。合作社组织广大群众展开对敌激烈的粮食战、贸易战,有效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广大群众的真正拥护。到1942年5月,冀中合作社的总数发展到4037个,社员2059814人,占全区人口一半以上,股金7021472元[4]。遗憾的是,1942年5月日军发动冀中大扫荡,冀中区大部变为游击区和敌占区,合作社多被日军捣毁。有的社根据上级通知把财产变卖给社员后解散,少数取消合作社名义,隐蔽作业,冀中区合作总社干部及各县联社干部,多转移至北岳区工作。

  在北岳区,合作社事业发展虽早,但问题较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组织的不断扩大,原先隐藏的各种缺点逐渐显露,诸如发财观念浓厚、社务管理缺乏民主、个别干部徇私舞弊等。边区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经济会议,颁布一系列经济法规,联合各部门、各团体,加强对北岳区合作社的整顿工作。

  1940年8月,边区的第一次经济会议即展开了对合作社的性质、任务、发展方向等问题的讨论。1941年春,边区实业处组建合作社检查团,利用3个月时间搜集了北岳区3个专区的具体资料,并征询了各方意见。同年8月召开第二次经济会议,讨论和修改了合作社法草案,指示各级政府实业科要切实负责,加强对合作社的领导和整理。1942年是北岳区合作社全面整理的一年。1月15日,北岳区召开首次合作社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合作社法草案》,决定了今后合作社的工作方针和发展方向,提出合作社走上新阶段的口号。4月,召开第二次经济会议,讨论通过了《晋察冀边区合作社组织条例》《整顿村合作社决议》,明确了合作社的基本性质、组织原则和经营方式。6月,颁布《加强整理合作社的领导》的指示信,明确整社的精神关键在于:合作社的业务是为社员谋利益的;合作社要民主,权利属于社员;发展村社是合作工作的中心。北岳区合作社整顿工作全面启动。1942年3月,行唐、阜平、曲阳、沫源、满城、定县、徐水等县已有40%以上的村社进行了整理,四专区在4月底全部整理完毕。同年秋冬,北岳区巩固区合作社的大规模整理工作基本结束,游击区、接敌区的整理工作仍在继续进行。1943年,北岳区第二次合联会要求进一步开展整社工作,只不过没有1942年那样集中,规模也不大。

  到1942年底,经过整理后,北岳区的合作社数目虽降至1892个,社员降至190855人,股金减至855359元,质量却有明显提高。合作社种类增加,业务活跃,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并涌现出一些模范社和模范社干部。部分地区群众退社势头减弱,许多群众争相加股入社。如对北岳区64个村社的统计,群众增加股金10737元。1943年,合作社数量重新回升,社数达到2728个,社员311386人,股金379万元[5]。

  (三)恢复发展阶段(1944年―抗战结束)

  1944年,整个敌后战场发生了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变化,为积蓄大反攻的力量,边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生产运动。1月,边区召开扩大经济会议,指出,“边区的经济工作,是以大生产运动(农业、副业)为主,大运销运动为辅,把广大人民和党政军的一切力量组织起来,展开全边区普遍的深入的群众性的运动,组织这个运动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合作社”。为此,冀中区党委在1944年10月作出《关于目前恢复和发展冀中合作社的决定》,号召恢复发展合作社事业。到1945年7月,据冀中20个县的统计,已建立和恢复村社3540个,社员243916人,股金5022万元。冀晋区(原北岳区),1944年社数恢复到3266个,社员675887人,股金5491余万元[6]。全边区的合作社也由1944年的3819个增加至1945年的7410个,社员由688478人增至1128819人,股金由3772万元增至13826万元[7]。

  边区的合作社事业在这一阶段已走上正轨,具有如下特点:①规模空前扩大,合作社的数量和业务经营范围都较以前有很大的拓展;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推动。边区合作社由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发展到倡行“民办公助”、注重建设村社的办社方针,由此出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机结合的双向推动机制;③综合性合作社成为发展主流。大多数合作社的业务由单纯的供销转向供销和生产的有机结合,与群众的利益更加密切;④合作社事业向游击区、敌占区拓展和渗透。

  二、边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一)合作社的性质和任务

  毛泽东在《论合作社》中指出:“合作社是在私有财产基础上各阶层人民大众联合经营的经济的、文化的、卫生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8]这是从广义上对抗日根据地合作社性质的总结。但具体到时刻处于对敌斗争环境中、军需民用都极端缺乏的晋察冀边区,则强调合作社作为经济组织的性质。边区在颁布的条令和总结中对此有明确规定,如1941年边委会发布的《合作社法草案》指出,合作社是“依自愿互助平等原则,以联合经营办法,谋社员之经济利益与生活改善的经济组织”[9]。这种经济组织有别于抗战前一些合作社受少数人操纵、对广大群众“进行剥削”的性质,是由广大群众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经济组织,所有的农民、工人、地主、富农、资本家,只要不是汉奸、特务,拥护抗日民主政权,都可以参加边区的合作社。这就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边区合作社事业的群众基础。由此,边区合作社的性质可归为:以私有财产为基础,采用联合经营方式,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经济组织。性质决定任务,边区合作社在业务经营活动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改善人民生活,避免商人中间剥削和高利贷剥削;调剂边区市场,发展边区经济;联合正当商人,打击奸商活动,参加对敌经济斗争,“从经济上为抗战建国服务”。

  (二)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原则

  一是自愿的原则。合作社是由广大群众联合经营的经济组织,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持自愿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强迫和限制群众入社出社的自由。边区在颁布的一系列有关合作社的组织条例中,均有入社出社自由、入股退股自由的规定。

  二是民主的原则。合作社组织的参加者都是该组织的主人,有权对社务业务参与管理,行使民主权利,这是边区合作社组织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1942年,边区政府在颁布的《合作社组织条例》中规定:“合作社的社员大会是合作社之权力机关,它具有以下职权:①选举及罢免大会主席及理事会理事;②制定及修改社章;③决定本社业务方针:④监察合作社之财产状况;⑤检查理事会执行社员大会决议之情形;⑥决定其他重大事项。”[10]根据条例精神,边区的合作社组织都赋予社员大会应有的权利,规定了各社的民主管理办法。

  三是平等的原则。广大社员在权利上处于平等地位,这是适合敌后战争环境,发展合作社事业的一条重要原则。边区政府在1942年的《合作社组织条例》中明确规定,“边区一切抗日人民不分民族、阶级、性别、年龄、职业均得为合作社社员”[11],每位成员不论入股多少,在社员大会上都有一票表决权。新入社的社员,在权利上也与旧社员相同。

  (三)合作社的经营方式

  边区的合作社在敌后恶劣的环境中逐步壮大,实有赖于经营的灵活性,不拘囿于现成的理论和教条,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经营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第一,分散为主,小巧灵活。边区的合作社意在克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脆弱性,通过集体互助的力量来改善国计民生,因此合作社在业务经营活动中不强调统一经营,只采用分散经营的办法,,遍地开花。

  第二,统分结合,相互补充。1944年起,边区兴办综合性合作社成为热潮,许多合作社在注重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其它业务,各种业务相互联系,共同发展,逐步走上统一经营的道路。这些综合性合作社下面一般都设置了不同业务的分社,这些分社有的是在村社的统一领导下活动,有的是独立核算的单营社,因此形成统一下的分散经营。

  第三,联合经营,创新方式。随着敌后抗战形势的好转,边区经济建设环境日益宽松。1944年,一些合作社在经济活动中逐渐感觉到联合起来的必要性。如曲阳合作社开展了互相投资联合经营的新的经营方式,即根据各村社的资金、技术、人力等条件经营一种或几种货物,供应附近几个村庄。每个村庄可根据自己需要的货物种类和数量,来向其它村社投资定货,购买的货物一般比市价低。供给范围的扩大不仅方便了各村群众生活,也促使一些生产业务停滞的村社活跃起来,生产日益商品化。

  三、边区合作社的历史作用

  首先,合作社的发展缓解了边区的经济困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发展生产合作运动的首要目的,便是与日寇进行经济斗争,解决边区内的日用必需品,以支持长久抗战。合作社的成立把边区零散的人力、物力组织起来,使人与人、村与村互相联系,逐渐形成规模生产,有利于统一生产与销售,而且社员可以分红,从而提高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合作社的发展对抗战经济的支持也非常明显。据统计,就县村而言,截至1943年5月,房山口源区献粮26219斤,棉花50斤,食盐844斤,洋火100包,纺车25辆;涞水献粮9000斤,棉花40多斤,烟墨料200多斤,钉子20000斤,供洋火138包,这些物品都由合作社捐出。边区合作社经济的长足发展,缓解了边区的经济困难,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合作社的发展改善了边区的群众生活,增加了群众收入。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改善群众生活,提高群众收入。边区合作社通过平粜、有组织的输出、输入等商业活动方式,使群众免受中间剥削,保障了群众日用必需品的供给和土特产品的推销,并通过分红、利用季节差价等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抗战初期,为解决群众吃粮困难的问题,平山县合作社利用400元资本在洪子店和槐社两处进行粮食平粜工作,仅两月就使各地粮价趋于平衡,方便了群众购粮。同年,洪子店合作社在10个月时间里供给群众粮食、食盐、火柴、布匹等日用必需品总价值20万元。1940年冀中供销合作社调剂了粮食10多万石,售价低于市价,使250万灾民受益。1940年5月至7月短短3个月中营业额达1300万元,盈余390余万元,每一股分红即超过原股,不仅满足了群众需要,还增加了群众收入。

  再次,合作社的发展支持了边区的财政工作,减轻了人民战勤负担。随着边区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合作社的资金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941年春,田赋已经停征,统一累进税尚未实行,政府财政收入一时短缺,于是从合作社流通券基金中暂借100多万元,解决了军费开支问题。同年,统累税开征后,边币市场筹码不足,私商乘机压低粮价,合作社代政府发放各种贷款600万元,扭转了“谷贱伤农”的态势。冀中自1942年“五一”反扫荡后,环境恶劣,部队被服的供应,主要靠摊派战勤和按统累税分数征集的办法解决,供应不及时,质量也难以保证。冀中七分区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军民两利的原则下,组织了被服合作社,1944年6月试行,到年底在深泽10个村建立了被服社,吸收社员2400人。有效地解决了被服供应问题。边区政府推广了冀中七分区的经验,称“被服合作社是敌后(巩固区也是一样)解决被服问题的好办法。”

  最后,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边区优抚、优抗、支前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群众需要的不仅是政治与经济生活的提高,文化、卫生、公益事业也同样迫切需要。随着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战勤、支前、优抗、养老、义仓、耕畜、运输、医药、教育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对边区各项建设事业都得到推动和发展。如北岳区组织了100多个医药合作社,拥有医生300余名。他们发扬救死扶伤精神,治好危重病人5000多名。著名的张瑞合作社不但和经济、武装斗争相结合,而且开展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由于吸收小学生入股,上学儿童增加到200多人,以后又增设了高级班,邻县有的儿童也来上学了。阜平县高街村合作社还组织了剧团,以他们的翻身解放、合作互助为题材,自编自演了话剧《穷人乐》等剧目,获得边区群众的热烈欢迎。总之,当时的合作社已不单单限于生产、运销、信用的范畴,开始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发展,并且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不断推动着边区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G].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271.

  [2]胡友孟.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合作运动[J].商业经济研究,1988,(8).

  [3]晋察冀边区各县合作社统计表[J].抗战建设,1941,(3).

  [4]魏宏运、左志远.华北抗日根据地史[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0:227.

  [5]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河北省档案馆、山西省档案馆.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农业编)[G].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453.

  [6][7][9][10][11]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河北省档案馆、山西省档案馆.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工商合作编)[G].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876、886、764、772、771.

  [8]毛泽东.论合作社[N].新华日报,1944-1-6.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7-25 09:32: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

下一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集市贸易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