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浅析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财经工作
2017-06-26 09:40:40  来源:中国论文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财经工作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淮北抗日根据地在建立之初就在财政税收、货币金融、农业和工商业等方面采取了富有成效的措施来保证生产的发展、保障人民的利益,为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根据地;抗日战争;财经工作

  淮北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由豫皖苏、皖东北、邳睢铜3块根据地组成。它处于日寇占据的徐州、蚌埠、淮阴三大军事重镇之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联系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1]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1941年8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成立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刘瑞龙为主任。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正式形成,根据地的各项事业也陆续展开。“敌后抗战是处在敌人四面包围的环境中,与后方交通切断,一切工商业遭受破坏,敌人占领城市及交通要道,我们占据乡村。相持阶段敌人的财经政策是‘以战养战’,掠夺资源,推销奢侈品,吸收法币,并进行残酷的破坏。敌后根据地的财经政策,必须做到自力更生,封锁敌人的掠夺,解决我们的需要,然后才能巩固、扩大与坚持。”[2]可见根据地的领导一开始就把财经工作的重要性提到政治任务的高度,作为根据地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来做。

  一、经济情况

  淮北地区指的是淮河北岸的广大地方,这是一块西自桐柏山,东至黄海的广大地带,也是华北大平原的重要部分,地势十分低坦。淮北的交通十分发达,不但有铁路和公路,还有水路提供舟楫之便。在我国铁路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京浦路、京汉路和陇海路,都同淮北地区有着紧密联系。除铁路和公路运输外,淮北的水路也是四通八达,黄河、大运河和淮河的干支流构成了淮北地区稠密的水路交通网。

  淮北的自然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从矿产来看,以徐州为中心苏鲁皖毗连地段的大煤田,是我国著名的大煤田之一,连云港附近的沿海地区,为我国著名的海盐产区――淮北盐区。从农业与经济作物来看,淮河以北耕地面积广阔,主要是旱地,粮食作物以小麦、红薯、高粱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烟草、芝麻、甜菜为主。安徽境内淮北耕地面积约占全省耕地二分之一,河南境内淮北的小麦,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一路沿津浦路北犯,蚌埠和徐州相继失陷,淮北部分地区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残酷的经济掠夺和严重的破坏:“五河县被日本军机轰炸后,三天三夜大火不息,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日寇进入凤阳县城后,像野兽一样,见到人就杀,到处抢劫纵火,仅有几万人口的城镇,被烧毁民房四千多间,被杀害群众五千多人:泗县沦陷前商业比较繁华兴盛,沦陷后商业被摧垮。”[3]

  毛泽东指出:“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面对严峻的局势,淮北根据地行政公署成立后,坚持持久战方针,把财经放到与军事、政治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把“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作为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4]。采取“保证抗日部队的给养,保证抗日人民的生活;同时与敌人的经济掠夺作斗争,粉碎敌人以‘以战养战’的政策”[5],在正确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淮北行政公署进行了一系列的财经建设。

  二、财经措施

  (一)财政和税收

  “淮北边区财政工作,完全是白手起家干起来的,当盛子瑾先生(盛子瑾是安徽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任泗县县长)离开时,只留下二万四千元泗县流通券和五百元法币。泗县流通券,在战斗中老百姓挤兑,一概不用。几千人的部队和几千人的工作人员要吃饭穿衣,桩桩需款。而当时一切均未就绪,财政困难,只靠少数税收。因此,只有实行两个补救办法;一是打汉奸,一是由富户乐捐。但是所得无几,军队和政府依然过着困苦的生活。”[6]面对种种困难,行政公署积极地开展了对财政和税收的整顿。

  1.实行统筹统支,建立正规的税收收支制度

  行政公署将省县款正式划分,货检税、盐税、特税全部及田契税各百分之五十划归省款,另将牙税、屠宰税、烟酒税全部及田赋、契税各百分之五十作为县款,不能相互挪用。这样不仅保证了主力部队的供给,也对地方税收的增加起了很大的作用,偷税漏税现象明显减少。

  2.实行统一的预决算制度

  政府建立了会计工作,确立了预决算的制度,实行量出为入,量入为出,并颁布了会计程序、预决算编造办法,确定了会计科目、账目格式和各自经费预算标准等等,使财政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

  3.建立审计制度和金库制度

  为了监督财政收支是否合法,边区一级建立了审计制度,行政公署曾一度设立了审计处,后改为审计科。由于审计工作的加强,在1942年1月到6月半年中,节省了经费开支五万元。[7]同时为了统一保管各项收入,边区设立了总金库,各县设立了分金库,未得负责机关的批准,不得动用分文。

  4.稳定财政收入来源

  边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货检税。为了稳定税收来源,边区在主要的要道建立了检查网,按行政单位建立检查机关,并建立了缉私武装来防止战略物品外流,同时保证必需品的进口。缉私武装和个别群众性缉私小组的建立在对敌经济斗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二)货币金融

  1.建立淮北银号

  在根据地没有建立之前,各地发行过地方流通券。1940年11月,行政公署开始筹设淮北地方银号,发行根据地的统一货币。1942年5月,淮北银号正式成立,先后发行了一角、五角、壹元、贰元、五元、拾元、贰拾元等八种面额、32种版面的淮北地方银号币,统称抗币。[8]淮北银号的作用不仅仅是发行货币,稳定金融市场,同时也放出大批生产贷款。1943年12月,淮北银号召开了十二大各县分号,各区办事处的主任、副主任扩大号备会议,决定即需办的贷款:一、小本工商贷款六千石粮;二、麦种贷款二千八百石粮;三、水灾区贷款二千五百石粮;四、水灾区灾民及渔民救济生产贷款一百十万边币。[9]据统计,仅1944年一年,银号就贷出钱和粮共计177405212.32元,且收回的贷款占95%以上。[10]由此可见银号的贷款对边区生产的帮助是巨大的,对人民生活的改善与高利贷的打击都很显著。收回贷款的良好成绩也证明了根据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对政府与银号拥护。   2.扩大抗币,排斥伪币,打击法币

  对敌的货币斗争也是根据地财经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发行边币,并不同于国民党和汪伪政权发行的法币和中储币作为财政开支,它只是作为群众生产的资本,同时,它有充分的基金准备。这种基金准备,并不是一般情况下的货金白银,而是根据地政府所掌握的大量实物,因此,抗币的扩大发行并没有引起物价的上涨。

  而法币与伪币却不断贬值,这是同广大人民的利益相对立的。这时的法币成为了日伪政权和国民政府搜刮人民财富的工具,货币发行的越多,面值越大,老百姓受到的损失也越大。政府对伪币严厉打击,明令停止使用。对于法币,边区政府的做法是:其一,逐步压低其与抗币的比值。即在1944年抗币与法币1:50的基础上继续压低法币比值;其二,加速抗币的发行。收回边币,只用抗币,养成群众以抗币为计算单位的习惯;其三,在食盐及其他物品进入敌占区时,力争以货易货,拒不收法币。[11]这场货币战线上的斗争,经过1944年到1945年一年多时间,已经有了明显的结果。伪币和法币的地位空前衰落。

  (三)农业和工商业

  1.开展减租减息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是从1939年冬和1940年春开始的。在刘少奇的指导下,彭雪枫、刘瑞龙等就在永城领导减租减息运动,逐步积累了经验,并在全区得以推广。淮北的减租工作自1940年开始,当时只在个别地方实行了减租减息并初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12]1941年12月,淮北苏皖边区颁布了《淮北苏皖边区修正改善人民生活各种办法》,详细规定了减租减息的内容:减租有分租、包租等的减租办法,关于减息有借粮还钱分半付息、借粮还粮二成付息和老债还本等办法。[13]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和抗日的热情。

  2.开展生产建设

  由于日伪的经济封锁和疯狂的经济掠夺,淮北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根据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运动。1943年11月,淮北行政公署做出了《关于开展生产建设的决定》,对边区生产建设的基本方针做出了原则的规定,其要点有:第一、在现有的生产建设基础上,以农业为主,以工业为辅,发展私人农家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组织机关部队学校进行生产;第二、对不同阶级采取不同方针,贫农和中农是生产的主力军,要扶助贫农中农发展生产;第三、农业方面提高农业生产与兴修水利并重,但各地须各有其主要方向,因地制宜。同时还做出了关于提高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纺织事业,开垦荒地以及机关、部队、学校进行生产活动的各项决定。[14]

  在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生产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一,在农业生产方面,各种农业互助组织发展起来,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同时合作社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为农民的生产协作提供了帮助;第二,在兴修水利方面,各项水利工程得到兴修,治水工作成绩斐然,不但大大缓解了水患的威胁,而且培养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战斗精神;第三,在纺织业的发展方面,在战争条件下克服了纺织业面临的困难,实现了纺织品的自给自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也体现了我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方针的威力。

  3.商业贸易

  根据地建立之初由于敌人的严重破坏,双沟、蒋坝、归仁集,均被敌人烧的不成样子,盐路中断,各业凋零。[15]面对严峻的局势,公署采取了多项政策来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第一,制定了《淮北苏皖边区保障人权财产权及保护工商业条例》和《淮北苏皖边区惩治盗匪暂行条例》等法例保护商业贸易。第二,成立了淮北贸易局来调剂根据地内部的物资供给,平衡物价,并于敌占区进行经济斗争。第三,加强各根据地之间的贸易,以减少对敌区的依赖。根据地与苏中、淮南、淮海等兄弟区建立贸易关系,互相交换物资,如硝磺、烟叶、牛皮与苏中交换土布、棉花、盐等。

  4.工业

  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在抗日根据地,要发展大工业是困难的,这是由分散的农村环境和战斗环境所决定的。发展小型工业,生产军民生活、战斗的补课缺少的必需品,是最现实的。[16]根据地在建立初期,就成立了淮北工厂。工厂分为纺纱、织布、化学、被服、造纸、纺纱机器制造六部。产品只解决了部分需要,在全部供给上还不能起决定作用。抗战后期,行署提出了开展棉纺织运动的方针,棉纺织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小结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财经工作是中共抗日民主根据地财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敌人重重包围的艰苦条件下,根据地的财经工作者依靠党的领导,制定了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财经政策,并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下胜利的完成了支援战争、改善人民生活的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淮北抗日根据地财经工作的历史功绩,必将永载史册。

  参考文献:

  [1]《淮北抗日根据地》,《人民日报》,2007年5月13日第2版。

  [2]《苏皖边区的财经工作》,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档案馆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二),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5-56页。

  [3]《淮北抗日根据地财经史稿》,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3页。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1页。

  [5]刘瑞龙:《淮北苏皖边区三年来的政府工作》,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档案馆编《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二),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6页。

  [6]刘瑞龙:《淮北苏皖边区三年来的政府工作》,《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二),第96页。

  [7]刘瑞龙:《淮北苏皖边区三年来的政府工作》,《安徽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二),第97页。

  [8]《淮北抗日根据地财经史稿》,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3页。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6-26 09:41:2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浅论抗日战争时期大生产运动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广北县战时邮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