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
2017-06-26 09:15:30  来源:中国论文网 作者:王珂  点击:  复制链接

  摘 要: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等解放区出现物质和财政极度匮乏的情况。1939年2月,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从此,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是诸多大生产运动中著名的运动之一,其成绩的取得与朱德、359旅的关系密切。同时,在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南泥湾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

  关键词: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朱德;359旅;南泥湾精神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中的著名运动之一;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敌抗争,最终转变自身生存条件、实现经济自给的代表性运动之一;是体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精神的运动之一。70年“弹指一挥间”,重温这段历史不仅再次激起我们对这一壮举的敬意,而且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一、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各抗日根据地出现物质、财政空前匮乏的局面。陕甘宁边区土地贫瘠,要养活原有的一百多万老百姓,本来就不富裕,“现在又来了几万干部、学生、军队,都是脱产人员,单靠当地人民来养活是不可能的。”[1]尤其是1940年后,解放区的生活几乎到了“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2]的地步。然而就在这时,国民党胡宗南23个师几十万大军天天对边区进行蚕食和挑衅活动。“为加强边区防务,保障中央安全,朱德回延安后不久就下令从晋西北调一个主力旅回到陕甘宁边区,以防止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1]这样一来,由于人数的增加,农民的公粮负担由1939年的5万担增至1941年的20万担,连年加重的负担日益引起百姓的不满。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曾指出,在困难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4]在毛主席的号召下,解放区从1939年2月始至1945年8月止开展了一系列的大生产运动,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其中最著名、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

  二、朱德与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

  朱德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后,就先后奔赴各地考察边区资源。1941年春节刚过,朱总司令就到南泥湾进行考察,当他发现荒草覆盖的是黑油油的土地时,激动地大叫:“南泥湾是个好地方!”[5]南泥湾地处延安南大门,在延安东南约九十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总面积640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中心由三条河川构成,全区可耕地面积达100余万亩,适合大规模垦荒造田。朱德将考察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同时提出了军垦屯田的想法,并提议由王震率359旅屯垦南泥湾。提议得到毛主席的赞同。

  在南泥湾掀起开荒生产热潮的时候,朱德于1941年6月20日给359旅的718和717两个团的领导人写了一封长信,对南泥湾生产作了具体指示,要求在农业生产将告结束时,部队应趁此机会,在农闲时建立起畜牧业、运输业、手工业和商业。按朱总司令的指示行事,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突破了农业单方面发展的局限,实现多行业协调发展。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情况比1941年好多了,可以“在不受灾的条件下勿须外援”。[1]p518此时,边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朱德又关心起了仓库保管工作,勉励大家认真做好此工作,为抗日战争做充分的物资准备。

  1942年12月,朱德在为期3个月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讲到了“南泥湾政策”,并说:“靠了南泥湾政策,边区去年能够渡过去,今年更顺利,这是个战略问题。”[1]p52112月12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一篇题为《积极推动“南泥湾政策”》的社论中说:“朱总司令亲自踏看南泥湾,亲自组织南泥湾的开辟工作。今天的南泥湾,已成了‘陕北江南’。于是,‘南泥湾政策’成了屯田政策的嘉名,而这个嘉名永远与朱总司令的名字联在一起。”[1]p521在朱德的策划和带动下,南泥湾的同志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了困难,发展了生产。

  三、359旅在南泥湾的英雄事迹

  359旅在南泥湾历经艰辛,其艰苦奋斗的事迹至今传为佳话。

  王震率领359旅717团于1941年首先开进南泥湾东面的临镇。以后718和719团也先后开进南泥湾一带。部队初到这里时,没有住处、没有粮食、没有蔬菜、没有生产工具,“只偶尔能碰到一处坍圯的村子和庙宇”[9]。这里荒草丛生、野狠成群。面对荒芜人烟、不打鬼子却种地的窘境,部队思想问题连生,认为回陕北种地与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天天打仗相比,是一种退步。面对战士怨声载道、开荒士气不高的状况,王震苦口婆心地做战士的思想工作,1941年3月,他首先提出了:“一把镢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积极动员每一个人参加生产。战士们自己动手打窑洞、制造工具等,创造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他们早出晚归开垦荒地,开展劳动竞赛,多数同志手上磨了血泡、生了疥疮,但个个干劲十足,从不叫苦。717团政委晏福生不顾自己身有残疾,还忘我劳动。1942年底,他被推选为生产英雄,毛主席亲自给晏福生题写奖状:“坚决执行屯田政策”!可以说,英雄们的辛勤劳动是边区渡过困难的重要条件之一。除了生产和备战,南泥湾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陕北民歌的演唱和京剧团体的演出等,都大大丰富了战士们的精神生活。

  经过359旅官兵的齐心奋战,1941年全旅开荒地1.12万亩,收细粮1200余石,蔬菜164.8万斤,每百人平均养猪20头,粮食自给达90%,经费自给率达80%;1942年,全旅开荒种地2.68万亩,收粮3050余石,经费自给率达到93%,每人每月吃2斤肉,每人每天5钱油、5钱盐、一斤半菜,全体干部战士都住上了宽敞舒适的窑洞。[10]1943年,全旅开荒种地10万余亩,收细粮1.2万石,粗粮3万余石,养猪4万多口,牛820多头,羊7800多只。1944年,全旅播种面积26万多亩。平均每人生产细粮6石多。[11]到1944年不仅做到粮食、经费、物资全部自给,而且向政府交公粮1万担。[12]

  359旅在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成为八路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垦南泥湾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在屯垦过程中,359旅贯彻了农业第一、工业、运输业第二、商业第三的方针,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连年苦干,不仅实现了农业年年丰收,完全自给,而且使粮食产量和牲畜产量达到了剩余。359旅在这个基础上,又建设了工业、手工业、运输业、商业,开办了纺织厂、铁工厂、木工厂、农具厂、酱菜厂,生产出了各种产品。他们用辛勤劳动取得的成绩不但改善了部队生活,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活跃了市场,而且推动了整个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他们用自给的双手把一个荒无人烟的“烂泥湾”改造成了窑洞整齐、田间葱郁、牛羊成群的“陕北好江南”。1943年7月,毛泽东和朱德到南泥湾视察时,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44年10月,全体指战员接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返回延安接受新的任务。在丰收过后,359旅离开了南泥湾,到湖南南部和两广交界的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四、南泥湾精神的延续

  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树立了榜样。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已载入史册。然而,在垦荒过程中形成的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内容的南泥湾精神,至今激励着在南泥湾这片沃土上的人民。他们谨记毛泽东同志的教诲、继承英雄精神,用自己的汗水继续浇灌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实现了农业、石油工业、旅游业等全面发展,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着不懈的贡献。

  南泥湾精神,是军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代名词,也是中国人民勇敢和勤劳的象征,它成为激励人们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的无穷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如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为主。”[13]如今,在世界性经济危机肆虐时期,南泥湾精神也必将激励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简介:王珂(1981年-),女,河南许昌,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史。

  参考文献:

  [1]金冲及.朱德传[M].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09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892

  [4]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396

  [5]朱和平.永久的记忆:和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的日子[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143

  [9]〔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442

  [10]冯捷.毛泽东与朱德商讨开发南泥湾[J].中国农垦,2005(01):81-82

  [11]陈冠任.十大王牌军[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297

  [12]车迎坤.略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历史经验及意义[J].世纪桥,1997(04):25

  [13]董庭恒.毛主席视察南泥湾[N].人民日报,1965-08-22(5)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6-26 09:16: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商业发展(1940—1945)

下一篇:浅论抗日战争时期大生产运动的重要意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