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大抗战:缅北大撤退
2017-09-05 15:15:21  来源:搜狐历史 历史爱好者  点击:  复制链接

  1942年4月19日,孙立人率领新38师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仁安羌战役后,孙立人原想继续攻击,但日军第33师团集结,英缅军第一师北撤无力再战,20日盟军全线向印度撤退,远征军随即全军陷入日军包围。同时,远征军东线防御被日军56师团全面突破,暂编55师被日军击溃。4月29日腊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失守,5月8日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后路被日军截断,只得分路突围。由于能走的道路均被日军把守。部队无奈在荒野、森林、泥泽里开道。气候湿热,饥饿难忍、疾病、霍乱蔓延,部队伤亡惨重。

  英军害怕中国军队驻扎缅北,不向中国军队提供车辆和食物供给,自己忙着抢修通往印度的公路,4月下旬,英军撤离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日军56师团迂回出击,派一部佯攻曼德勒,主力则进攻棠吉。

  第六军进入缅甸后,暂编第55师分别布防于垒固、达西、棠吉地区;第93师和第49师驻守泰缅边境,随时向日军和泰伪军发起进攻,以牵制驻泰日军的行动。

  因为东路英军已撤退,平满纳地区的中国军队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1942年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罗卓英不得不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重新部署作战方案,准备在曼德勒会战,命令第五军、第六十六军分布在长达300公里的平曼公路上。

  1942年4月20日,史迪威和罗卓英轻信英方关于在仁安羌和乔克柏当之间有敌军3000余人的情报,命令第200师长途奔袭至乔克柏当。第200师到了乔克柏当后,发现没有日军,只有英军在新38师的掩护下撤退 。而后又退回到棠吉,浪费了宝贵的3天时间,使日军抢先攻占了棠吉。曼德勒正面防线的英缅军又一次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开始撤退。

  日军于4月9日开始向东线远征军发起攻击,第6军4月23日放弃了棠吉,向该地以东退却。4月25日机械化师200师迅速赶来向棠吉发起攻击,4月25日18时占领棠吉。

  1942年4月24日,在日军猛烈攻势之下,第6军被迫放弃雷烈姆,日军随后从雷烈姆北进,此时防守腊戍已无意义,第200师遂于1942年4月26日放弃棠吉。

  1942年4月26日,日军逼近曼德勒,左翼的第6军在新30师西调后兵力不足,作战能力弱,第66军增援不及,日军第56师团趁机猛攻东线远征军阵地,史迪威和罗卓英于1942年4月27日下午17时下令放弃曼德勒,部队向北转移,但为时已晚,日军连续攻占棠吉、八莫、腊戍、密支那等地,切断了第5军的后路,并越过中缅边境,侵入中国云南滇西境内,攻占了畹町、龙陵等地。

  1942年4月28日,由日本本州造船工厂工人组成的第56师团奔袭1500公里绕到了盟军防御空虚的后方,对腊戍发起了猛攻,当天腊戍失守。此时中国远征军被三面包围,留给他们的出路只有撤退。然而,日军第56师团并没有停止进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下令各部队逐次抵抗,向北转移,令第6军与第66军主力及第200师进攻腊戍方面日军,一部固守腊戍;尔后,第6军向滇南车里、佛海转移,第66军向八莫、畹町转移;第五军渡过伊洛瓦底江,沿铁路经八莫向密支那转移。

  1942年4月29日拂晓,日军猛攻腊戍,第66军伤亡惨重,当天中午,日军占领腊戍,第66军各部退守新维。所谓曼德勒会战已经彻底成了泡影。此时撤退已经成了当务之急。30日,史、罗急令各部向伊洛瓦底江后撤,急援八莫、密支那,试图先固后方,再图进取。

  1942年4月30日,日本第56师团分兵两路,一路扑向缅甸密支那,以切断中国远征军的退路,另一路沿滇缅公路向中国境内推进。一周后,密支那被攻占,中国远征军回国的最后一条通道被掐断了。

  1942年5月1日,第5军军部、新编第22师、第96师和新38师近3万人及大批辎重沿着缅甸曼德勒以北铁路和公路撤退,他们原计划从缅北重镇密支那回国。

  1942年5月5日,日军抵抗怒江西岸的惠通桥地区,中国远征军急调第71军入滇对日军实施反击[37] ;亦于1942年5月5日,刚刚抵达怒江东岸的第36师及两个工兵连炸毁了惠通桥,将敌阻于怒江西岸,双方隔河对峙,这才阻止了日军继续向中国大西南的进一步扩张。

  1942年5月7日,被困于缅北的远征军总司令部及下属第5军及第6军第30师突出日军合围后,新22师、新30师在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的率领下,先后退入印度,长官部于5月24日抵达印度英帕尔地区。

  1942年5月8日,电台传来日军占领密支那的消息,中国远征军撤回国内的退路被切断。

  根据战后中国、美国和日本的资料以及老兵、缅甸老人的回忆显示,撤退路线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5条:

路线 部队
野人山路线 第5军军部和新编第22师残部
英帕尔路线 英军、史迪威司令部和新编第38师
葡萄(野人山)福贡路线 新编第96师残部
滇缅公路沿线 第5军军部部分、第200师和第66军的新编28、29师残部
景栋路线 第6军第93师、暂编第55师和暂编第49师残部
 

  东线方面,第6军于1942年4月24日被迫放弃雷列姆之后,且打且退,1942年5月12日,推到萨尔温江东面,随后撤回国内。第6军后来从景东撤退到云南的思茅、普洱一带后,全军仅存6000余人。回国后不久,军长甘丽初被免去军长职务,暂编第55师的番号也被取消。

  中线方面,第5军军部和所属的新22师、第96师主力于1942年4月26日黄昏由皎克西乘汽车、火车向曼德勒转移,于当天夜间十时全部到达。1942年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五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于5月7日突破日军合围。

  1942年5月6日和7日,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两次电令杜聿明率部改从温托、印道,西撤印度之邦平。1942年5月8日上午,日军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收听到了日军广播,得知密支已被日军攻占,按蒋中正7日的命令向国内撤退。因八莫、密支那等地已经被日军占领,部队只好越过铁路由西面绕道缅北密林回国,途中多次冲破日军阻击。杜聿明带领第5军的第200师、第96师及第6军的新38师近3万人撤退。

  1942年5月9日,由于在杰沙(又译为卡萨)发现日军,并且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一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

  1942年5月13日,部队在曼西破坏了所有重装备,徒步进入原始森林。5月15日,蒋介石两次致电杜聿明,要求远征军“未奉命不得入印”[40] 。新38师师长孙立人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英帕尔。新38师是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唯一一支保存建制的部队。

  杜聿明率领率领第5军军部和廖耀湘新22师约15000人,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翻越了没有人烟的热带雨林野人山地区,部队缺医少药,断粮达8天之久,一度迷失方向,历尽艰难困苦,很多人因为饥饿、疾病死去,还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野人山上空发现了这支军队,盟军随后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辗转达两个月之久,使得这支军队终于走出了野人山,由于预定回国路线所经的中缅国境已有大量日军把守,这只部队最后还是改道去了印度。杜聿明所部最终于1942年7月25日抵达印度雷多(亦翻译成列多),新22师入缅时有9000人,在各次战斗中伤亡2000人,在撤退途中却伤亡多达4000人,比战斗减员多一倍。

  第200师结束东枝(也翻译成“棠吉”)战斗后,奉命向八莫、南坎方向转移。1942年5月10日在途中与军补训处会合,并收容了第6军、第66军各一部失散人员。以后沿途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经南盘江、梅苗、南坎以西回国。1942年5月18日,第200师分兵两路通过细(胞)抹(谷)公路,前卫部队突然遭到伏击。激战一天,第二百师伤亡过半,才从东面山坡撕开一条缺口,残余官兵得以死里逃生。戴安澜在突围时被两颗机枪子弹击中胸部和腹部。1942年5月26日,戴安澜将军逝世。同时在这次战斗中,师参谋主任董干、第599团团长刘树人、第600团团长刘吉汉均失踪。部队由郑庭笈率领,残部经瑞丽过河,通过南坎到八莫的公路,6月2日,终于通过了中缅边境的国境线,于6月17日抵达腾冲附近,第200师在战斗中伤亡1800人,而在撤退中伤亡3200人,入缅时的9000兵力,最终回到国内时仅剩2600余人,伤亡达75%以上。

  第6军和第66军(欠新38师)在战斗中大部溃散,陆续分散回国。

  第96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于8月17日抵达云南剑川。

  据战后统计,穿越野人山的部队有3万余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更是作为唯一健在的、走出野人山的5名女兵之一而闻名。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6480人。英军投入兵力4万人,撤到印度只有约13000余人。日军则伤亡约4500人。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1942年6月,宋希濂在云南保山召开缅甸战役检讨会议,将腊戍失守,入缅远征的第5、6军后路被截断导致全军崩溃的原因,归咎于第66军的不战而溃,第66军和29师的番号被撤消,军长张轸、第28师、29师长被撤职查办。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05 15:50: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杂牌军”血战滇西建奇功

下一篇:大抗战: 仁安羌大捷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