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被有意忽略的历史——长城抗战中央军血战古北口
2017-05-09 14:17:49  来源:铁血网  点击:  复制链接

  长城抗战是中日十四年抗战的第二次大规模主力决战.这次会战中,以中央军,西北军,晋军为主的中国二十多万主力和日军十万主力激烈对抗.双方在长城一线几十公里的区域内血战了整整一百多天,最终以双方签订<塘沽协定>作为结束.

  中国军队以血肉铸成的一道道长城,誓死阻挡装备精良的日军精锐主力陆海空三军的联合进攻.

  战斗中,中国军队冒着可怕的日军炮火拼死作战,基本是死光一层退一步.

  背景

  和某宣部的片面宣传不同,1933年的长城抗战是中央军主力和日军主力的第二次碰撞.

  在前一年的1932年的上海一二八事变中,中日二国主力就有一次激烈的交战.

  中央军最精锐的二个德械师87师,88师和中央陆军教导总队就和十九路军密切配合,和日军主力在上海大打了一场,双方动用兵力超过十万人.最终以签订<淞沪停战签订>作为结束,日军全部退回原有的日租界地区.

  到了1933年,随着日军逐步肃清伪满洲国内的三十万中国义勇军部队,日军开始将眼光转向关内.

  当时东北四省中的三省已经被日军占领,还有一个热河省被东北军的军阀汤玉麟控制.

  热河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中国控制住热河,就意味着可以长期保持对东三省的战略进攻的势头,同时可以有效阻挡日军继续进入关内.

  而日军为了保证伪满洲国的稳定和”领土完整”,就必须占领热河省.

  所以日军对待热河是志在必得的.

  需要说明的是:热河省本身是非常适合防御的山地丘陵地形,全省有几百公里的战略纵深.当时东北军和参与热河抗战的其他中国军队共有三十万之多,且固守各个险要地段,并非不能一打.

  但是优势由于张学良的军阀自私心理和指挥布阵上的拙劣表现,加上其部下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的治军无能和在热河长期的倒行逆施,导致热河省内的二十万中国守军被日军一触即溃,还有部分热河军队直接叛变投敌.

  短短十二三天之内,热河全境被日军攻占,汤玉麟主席此时所作的是截留100多辆运送弹药去前线的卡车,满满装载着自己搜刮的民脂民膏逃出承德.

  日军仅仅用128个骑兵占领没有汤军士兵驻守的这个热河省省会.

  数十万东北军放弃热河各处险要的地形,全部蜂拥逃往长城一线.一时间兵败如山倒,坐镇承德的兵团司令张作相将军的队伍也全部跑光,只剩下几个警卫员.

  日军紧随追击,一路没有遭受什么抵抗.

  由于东北军逃跑时候已经全线陷入混乱,热河的众多道路和桥梁都没有按照计划提前破坏.很多地雷和炸药被东北军随意仍在路边,它们本来是要埋到路上的.

  日军几个师团主力像中国古代皇帝在热河参加秋季狩猎一样,轻松的乘着大量的日产汽车,顺着完好的热河公路前进!很快就迫近长城各个关隘.

  张学良原本计划中的热河抗战至少可以坚持三个月,结果只守了不到二周.

  长城抗战被迫提前开始!

  此战获胜可能性不大

  可惜时代已经不同,就当时的各方面情况来说,长城其实是很难守住的.

  原因很简单:

  (一)现在的长城没有什么防御能力

  砖石结构的长城和现代化的钢筋水泥的马其洛防线完全不同!长城对于使用冷兵器的游牧民族来说可能还是防御的利器,但是对于装备重炮,坦克和战斗工兵的现代化日军来说,根本没有什么防御能力.再坚固的砖石结构的城墙,日军一顿重炮或者用一个工兵班携带几个烈性炸药包就可以炸开缺口.

  想靠一道长城防御住日军,是绝不可能的!

  唯一可以利用的只是长城一线较为险要的地形.

  (二)长城一线没有战略纵深

  适合防御作战并不是长城,而是山地高原的热河省.因为热河省面积广阔,国军可以使用传统的防御战和运动战相配合,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日军主力.

  即使不能围歼日军,也可以利用热河的优势地形,步步为营加以抵抗.

  简单的来说,就是可以诱敌深入,然后聚众围歼.不需要打单纯的阵地防御战,因为这种战斗形式最倚重部队的火力和后勤力量,这些都是中国军队所不善长的.

  而参与此战的长城一线,包括义院口、界岭口、青山口、喜峰口、铁门关、罗文峪、冷口、古北口、多伦、张家口等100多个关口,全线长达1000公里.

  如此长的战线,日军可以从任意一点突破,而国军想在1000公里范围内全线驻防是不可能的.

  除了战线过长以外,河北省的长城一线,长城后面几公里外就是平原,根本没有战略纵深.日军一旦突破长城一线,就可以直接杀入华北平原,而平原地带正是关东军机械化师团最能发挥威力的地方.

  国军因为战斗力较差,部队又派系众多,无法灵活调动兵力,只能在各条线上重点区域全面驻防.同时平津一带再留下一定数量的预备队,准备随时增援和堵漏.

  这种防御非常被动,但是热河已经被张学良丢了,再也没有打运动战的空间,不这样打也不行了.

  还有一种方法是把日军放进关内来打.日军如果从一点突破,就集中兵力将其围歼.

  但是长城以南不远就是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其中长城的古北口和华北战略核心城市北平不过一百公里,日军机械化部队如果出了古北口,最多只要二三天就可以打到北平.

  这种情况下,除非有明显强过敌人的军队,不然是不敢随意把敌人放进长城内来打的.

  因为中国一旦短时间内围歼不了日军突入部队,日军后方再增援而来,那么北平天津一下都要丢了,太冒险了!

  况且在平原地带,日军更利于发挥火力的优势,国军还不如凭借长城一线险要的地形死守.

  长城一线,地势险要狭窄,不便于大兵团作战,正好可以一定程度削弱日军的火力优势.

  总之,丢了热河以后的中国军队并无后退的余地.他们只能在长城一带修筑工事,打单纯的阵地硬拼战.而中日军队双方的巨大火力差距,让中国军队陷入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这种打发是很难赢的.

  (三)日军已经实际占领长城部分关口

  在热河会战前夕,日军已经攻陷了山海关,占领了长城最东端的一个重要关口.日军如果不是为了全面占领长城一线,消除热河的威胁,完全可以从山海关这点长驱直入进攻华北.所以说,长城抗战一开始,中国军队就面临着正面和侧翼的夹击,军事上是非常被动的.

  (四)中日双方装备相差很大

  在长城会战期间,中日双方装备差距大的惊人.

  客观评价,当时的日军装备并没有达到世界一流,尤其在轻武器上总体还是一战后期的水平,但是中国军队更差.

  大家都知道,中国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从鸦片战争之后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内,武器装备的自产能力都是极差.虽然之间有洋务运动等推动了军工企业的出现,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形成国家性质的生产能力.直到满清执政末期,中国也没有实现轻武器的自给自足,大量枪械仍然要靠进口,至于火炮一类就更不用说了.

  中华民国诞生以后,随着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中国的工业不但没有得到什么发展,还很快陷入全国的分裂和混战.

  需要说明的是,在满清时代,中国的武器缺口还可以通过购买外国货来弥补.到了1917年,国际社会为了促进中国内战的结束,宣布对中华民国施行全面的武器禁运,这个禁令直到十年后的1927年才解除.

  这下子,中国既造不出武器,又买不到武器,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折扣.

  到了1927年,即使是在苏联帮助下武装起来的中央军精锐部队,也不过装备一些苏联步枪和手榴弹,轻机枪重机枪则少的可怜.比如著名中央军精锐--叶挺独立团,全团没有重机枪,连轻机枪也只有几挺,为了弥补火力的不足,叶挺买了一些可以连射的驳壳手枪装备部队.

  之后就是可怕的军阀混战,在诸如中原大战的激烈战斗中,双方都损失了数十万军队.中央军和军阀竭尽全力的弥补了人员和武器的一部分损失,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提高武器质量这种说法就是不切合实际的妄想了.

  所以说,直到1933年长城会战开打之前,中国绝大多数军队的战斗方式还没有达到一战的水平.中国军队的作战方式仍然是以步枪之内的轻武器为主,而不是类似于一战中的各国,把多人操作的武器作为步兵火力的支柱,就比如重机枪和轻机枪.

  中国军队的火力就当时世界标准来看是极弱的,甚至可以说弱的不能再弱,尤其是中远程火力!

  为了弥补这点不足,中国军队比较重视近距离作战的重要性,军阀部队普遍配备手枪旅和大刀队,并且特别重视近战能力.

  此时的日军已经经历了日俄战争和一战,到了1933年,日军的作战方式已经由以机枪火力为主,转变为以火炮为主,步兵突击,空军装甲兵随之配合的海陆空立体式作战策略.虽然这种作战方法对于日军来说还远没有完善,但总是实用的.

  简单的来说,中国军队还没有达到以机枪火力为主的时代,而日军已经从机枪火力为主的时代转变为以炮兵火力为主.双方从作战方式来说,相差了整整二个时代.

  就重武器来说,日军一个2万多人的甲种师团(编制大约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军),师团直属炮兵就装备54门75毫米野战榴弹炮!而日军每个联队(大约相当于中国的旅,3800人编制)的直属炮兵还装备6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

  而和其对抗的西北二十九军一个3万多人的军,全军总共只装备老式山炮10门.

  就轻武器来说,日军一个小队(相当于中国的排)装备二挺轻机枪,二个掷弹筒(超轻型迫击炮),排里的士兵装备清一色--射击精度极高的三八式步枪.

  而二十九军一个连才装备二挺老式轻机枪,士兵步枪也有四种之多,分别是日本三八式步枪,国产汉阳造和老套筒(老式毛瑟步枪)二种步枪,还有一些二十九军自己兵工厂粗制滥造的一批土制毛瑟枪,使用的弹药也有三种型号之多,这让负责步枪弹药的国军后勤人员叫苦不迭!

  (五)中日双方兵源素质也有很大差距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武士道精神浓郁的军国主义国家.

  日本老百姓对待军人的态度大约相当于商鞅变法以后的秦国.

  加入日军对于日本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荣誉,尤其对于日本中下层和一些贫穷地区的青年来说特别重要.

  早在30年代,日本军队有意识地强化士兵的国家民族荣誉感,军方的宣传工具一律说着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巨大成功,日本公众被卷进一场不歇的战争狂热中,他们认为日军是战无不胜的。出席新兵出征送别式的,不仅有兴高采烈的亲人,还有各种高级官员。每一个家庭都被告知,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日本一些地区由于条件恶劣,民风凶悍,青年人多有以参军作为职业的行为.由于日本已经实现了基本的普及教育,所以这些日本青年普遍都有一些文化.在经过仔细的身体检查后,日本青年才能加入军队.之后要经受过一个完整的新兵训练过程.

  这个训练是极为残酷和严格的,一般会有一定数量的淘汰率.

  有些网友可能看过著名的电视剧<兄弟连>,第一集里面的一个新兵营连长犹太少尉索贝尔.他的训练极为严格,甚至达到了残酷的地步.这导致很多部下对其不满,后来下级军官联合起来把他搞下了台.其实就后来的战争来看,索贝尔的训练方式还是正确的,这种残酷无情的训练对于101空降师这支战斗在敌军后方的部队来说是必要的.初期的实战中,索贝尔他们的连队伤亡是最少的.

  但是,如果把这个索贝尔少尉和日军陆军的军士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天使和魔鬼的区别.

  日本新兵刚刚进入训练营开始就立即遭到军士和老兵们的无情殴打.日本军士对待新兵根本不说道理,看不顺眼就是抽耳光,拳打脚踢,有的还使用皮鞋,棍棒和木枪,新兵绝不敢还手.

  实际上,军士和老兵殴打新兵在日本军队来看是非常正常的.老兵殴打新兵不需要理由,大多数新兵在服役一周内就被打的鼻青脸肿.

  除了新兵以外,一名高级军官当众打下级军官的耳光就像家常便饭。

  这种频繁的殴打类似于斯巴达城邦的训练方式,他除了让新兵养成对上级无条件的服从以外,还培养了日本新兵残忍无情的可怕意识.

  这些殴打让日本兵本能的认为战争就是残酷和屈辱的,强者折辱弱者是必然的.一旦日本兵有了能力,他们就可以轻易把新兵时期的一切屈辱发泄到敌军和敌国老百姓的身上.

  经过这个可怕的阶段以后,日军普通士兵基本都有相当不错的射击,拼刺,行军等作战能力! 除了身体上的训练以外,日军还以洗脑式的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思想对新兵进行灌输.日军士兵大多深受这些思想影响,作战时候精神力量也很强!对待比自己弱的对手更是占尽上风.

  而中国在七七事变之前的兵源素质还是很差的.七七以后很多优秀青年参军.但是七七之前中国战争都以内战为主,正派老百姓的孩子一般是不会参加的.这里就暂且不谈成分复杂的地方军阀军队,就算是中央军主力部队的兵源也很差的!

  在信奉好男不当兵的中国,肯当兵打内战的大多数是家庭贫苦,难以活命的农民青年,也有一些城镇的流氓无产阶级,灾荒下的难民甚至还有流浪汉.

  这些人大多是文盲,年龄小而且文化程度极低.由于长期处于饥荒和艰苦的劳作中,他们普遍营养不良.国军新兵身体大多瘦弱,和个子不高但是身体彪悍的日军士兵有很大的不同.

  国军的新兵在进入军队以后,一般都要有一段时间的恢复期来加强营养,否则无法完成训练.比如中央军第17军的新兵毛金中,他在加入中央军之前就是一个从老家逃难的流浪儿.加入军队就为吃饱肚子!他回忆,身边大多数战友都是新兵,年纪普遍在十七岁到二十岁,不但之前从没有战斗经验,连基本训练也没有完成.

  有一次,一架日本飞机向他们俯冲,这些新兵以为这架飞机被国军击落了,一起跳出战壕欢呼,结果被飞机扫射死了一大片.

  还有些新兵从来没有见过坦克,在实战中看到日军坦克炮塔会转,居然大吃一惊!

  而中央军中,就有这样的很多新兵,战斗力可想而知!

  除了上面的五点以外

  中国方面参战军队分为五个派系,分别是张学良败退下来的东北军,国民政府的中央军,宋哲元的西北军,从山西和绥远奔赴华北的商震傅作义的晋军,还有就是在侧面牵制日军的杂牌武装孙殿英的一个军.

  各部虽然有何应钦将军统一指挥,但是实际上各部相对比较独立,他们首先听命于自己的指挥官,之后才是中央的命令.所以中央在命令的执行上也不是很顺利,但是相比之前几年,东北军广东军那样公然违背命令或者起兵叛乱来说,他们要好上几百倍了.总之,长城抗战是非常难打的,是块极为烫手的山芋,谁接住了谁就要难受.

  这点中日双方都心知肚明.张学良就是知道这点,才肯丢下这个烂摊子去欧洲戒毒.

  他也知道将来从欧洲回来以后,必然会丢掉在华北的地盘!

  但是日军已经打到长城一线,单靠一路溃败的东北军是绝对守不住的.到日军攻陷平津以后,他不但丢了地盘,还损失了军队.不如现在把这个摊子留给中央去处理,丢了华北的地盘至少还保住了军队.张学良一年以后回到上海以后,很快重新掌握东北军并且派往西北,和杨虎城分享了地盘!

  1933年3月12日,张学良被国民政府免除北平军分会委员长的职务,由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将军继任.

  此时日军已经攻陷了长称的古北口和冷口,形势极为危急!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5-09 14:35: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源于长城抗战

下一篇:长城抗战:前方将士浴血奋战 民国政府割地求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