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范执中:新“江抗”在战斗中成长
2017-12-22 14:33:50  来源:  点击:  复制链接

  1939年9月下旬,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主力回师锡(无锡)澄(江阴)地区。10月8日,叶飞率“江抗”抵达武进县的西石桥。为执行新的任务,陈毅决定“江抗”进行整编。随即,“江抗”移驻扬中。

  “江抗”西撤之后,东路地区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日伪除加强交通沿线的据点守备和严密封锁外,还频繁地对乡村进行“扫荡”。

  “江抗”西撤时留下的不能随军行动的几十个伤病员和医务人员,由常熟县委把他们转移到阳澄湖畔的村庄里,在群众的掩护下进行流动治疗。当时形势险恶,伤病员只能隐蔽在阳澄湖一个港汊近旁的芦苇丛中,白天挖点芦苇根充饥,天黑后,当地群众冒险送来熟食。不久,秋雨连绵,湖水暴涨,淹没了这块小洲。他们手拉着手,不敢打盹,以防被湖水氽走。他们没有药物治疗,没有营养保障,身体虚弱极了。待湖水退走之后,他们清点人数,还是少了一个,是被湖水氽走了,让人痛心的是连名字都不知道。这引起重病留此的原老六团作战参谋、后任“江抗”第五路参谋长夏光的重视,他与顾山战斗负重伤的刘飞商量后,立即由他主持召开了会议,议程第一项就是登记个人姓名,留下一份36人的花名册。

  蛰伏芦苇荡的伤病员在常熟县委的安排下,转移到张家浜。然而,缺医少药,酿成10个同志死于败血症,有一个同志因伤重而逝,留下的只有25人了。就是这些尚未康复的伤病员,给常熟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人们传说:“江抗”没有走,张家浜有个“江抗”留守处。伤病员来到夏光同志面前,争说自己已经康复,可以拿起枪来与日、伪、顽干了。其实,这也是夏光正在谋划的一件大事,兑现编造花名册时的承诺。

  已是“挺纵”副司令员的叶飞,于肩负“发展华中”重任的同时,一直想着要在东路“重建武装,坚持抗战”。经过深思熟虑,他把第二团的政治部主任杨浩庐调出部队,要他从扬中返回常熟。临行前,叶飞对杨说:“坚持东路抗战,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苏、常、太地区基础好,留有伤病员和武器,重建武装是有条件的。”

  杨浩庐到达阳澄湖,先后见到了刘飞、夏光。由夏光引领,杨浩庐与特委代理书记张英、特委委员兼常熟县委书记李建模、“民抗”司令员任天石,还有东塘市办事处主任蔡悲鸿等开了几天会,传达了叶飞关于“重新组建部队,坚持原地斗争”的指示,会议决定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司令员由夏光担任,杨浩庐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原老六团党总支书记黄烽(重病员)任政治部副主任。

  11月6日,新“江抗”在东塘市宣告成立。夏光首先把已经恢复健康的伤病员吴立夏、张世万、叶诚忠(均为闽东红军连、排长)等十余人,组成一个班,对外称特务排或特务连,吴立夏是班长又是连长,仅有一支驳壳枪,还是刘飞去上海治伤时留下的。

  在地方党组织的鼎力相助下,到1940年2月初,新“江抗”已发展成近百人的主力连。

  从1940年2月中旬到4月,新“江抗”在何克希、吴仲超、夏光指挥下,频频出击,转战沈浜、陆家桥、华村、阳沟楼等地,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敌伪,震慑了顽杂部队,新“江抗”声威大振,部队也由一个连发展到5个连。4月下旬,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到达常熟董家浜。这是陈毅为发展江南抗战,经他多次建议,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于3月间决定,派谭震林到东路组织军政委员会,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

  4月25日,谭震林在徐市召开东路干部会议,成立以他为书记,何克希、吴仲超为委员的东路军政委员会。会议宣布,“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改名为“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简称不变),谭震林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主任,何克希任副司令员,张开荆任参谋长,吴仲超任政治部副主任,并决定立即整编部队,大力发展武装,制定《关于坚持东路抗战十大工作纲领》。

  从1939年11月6日,到1941年1月,新“江抗”在战斗中锤炼成一支很有战斗力的抗日武装,被誉为“党的模范游击兵团”。

  皖南事变后,1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全军扩编为7个师、一个独立旅。整个苏南部队改编为第六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3月上旬,新“江抗”移至路西地区,改编为第六师的第十八旅,旅长江渭清,政治委员温玉成。新“江抗”所属三个纵队依次编为五十三、五十二、五十四团。11月,奉新四军军部命令,谭震林率师部和十八旅渡江进入苏中;第十六旅留于苏浙皖边,坚持抗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22 14:34: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左 英:常忆皖南军民鱼水情

下一篇:施光华:年青的劲旅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