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淞沪会战期间的难民救济
2017-07-04 11:34:06  来源:搜狐历史  点击:  复制链接

  在旧书市场,我觅得了一本《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徐汇中学收容所摄影》,内有58张摄于1937年8月的照片,虽然有少数照片被人抽掉,但仍然能清楚地反映当年徐家汇收容所对难民井然有序的安置状况。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上海各界于7月14日即筹备成立了由王晓籁任主席的“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其下设有三个工作对象各不相同的团体:以慰劳前线作战将士为目的的“慰劳委员会”、以救护受伤兵民为目的的“救护委员会”和以救济难民为目的的“救济委员会”。“上海市救济委员会”由上海市社会局局长潘公展兼任。潘公展以社会局的名义,联合上海市地方协会、上海市商会、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中国红十字会、世界红卍字会、上海华洋义赈会、中国华洋义赈会救灾总会、中华公教进行会、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市医药团体、各旅沪同乡会团体等共同组织成立了“上海市救济委员会”(见1937年7月、8月《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等报道)。

  “上海市救济委员会”中的“世界红卍字会、上海华洋义赈会、中国华洋义赈会救灾总会”有外国宗教界人士和慈善组织参与其间。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随着战区逐渐扩大到昆山、嘉定、太仓等县,大批难民拥入上海与法租界毗邻的南市区。租界中人满为患,于是就有人发起建立南市难民区。最初的发起人是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饶家驹(执委会主席颜惠庆,时任上海国际救济会名誉主席、国际问题研究会理事长、红十字医院院长)。饶家驹是法国天主教神甫、震旦大学教授、华洋义赈会会长、国际救济基金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救济会救济组(又称救济部)主任,兼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副主席、难民委员会主席,是年58岁。他1914年到中国,致力于中国的慈善救济事业,曾参与苏、皖、豫、冀、黔、鄂、浙等省救灾事务。“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他冒险出入战区,救护伤兵、难民,在闸北右臂被弹伤锯去。“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他发起组织上海国际救济会,创办了不少难民收容所,并自任国际第一难民收容所主任。饶家驹热心中国慈善救济事业,离法来华时,曾发誓“要以中国做我的家,尽力为中国工作,并且死后即埋葬在中国国土上”。被称为“中国难民之友”“人道的战士”。(见1937年9月28日《立报》及同年11月18日《救亡日报》)

  1937年10月10日,潘公展在《救济工作概论》的报告中列举了从1937年8月12日至9月26日的一个半月时间里,上海市救济委员会和各救济团体共收容难民295131人,遣送难民245257人。救济委员会所设的难民收容所最多时达126所(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潘公展利用主管教育的工作关系,通饬各公私立学校暂缓开学,移充收容场所。徐汇中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难民收容所的。

  图1 不知这位中年人是否就是相册的主人陆文治。

  图2 不知这位大胡子外国人是不是法国神甫饶家驹。照片中人的眼睛被用钢笔戳穿,旁边还标有“杀掉它们”等字样。

  图3 收容所的工作人员在对难民救济情况进行登记。

  图4 徐家汇教堂的嬷嬷也来参加难民救济工作。

  从这批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难民救济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一大批不拿津贴的义务人员参与了这项工作。《上海市抗敌后援会组织规则》第十一条规定:“本会职员概不支给薪津。”曾有人在救助难民的工作中献出生命,《救济委员会设立两周来工作报告》中说:1937年8月14日“下午四时,大世界方面掷弹爆发,因而无辜死伤者千余人,即本会服务人员,由社会局派来之范熙、郭石君,范君惨遭非命,郭君受伤甚重。此种固以被难虽甚惨酷,然亦本会人员为国服务之不辞牺牲也”。

  难民的给养来源,大致来自三方面。一是各机关、团体与民众出于爱国热忱,自愿捐助。二是中国政府拨款津贴,如上海国际红十字会一成立,中国财政部拨款一百万元充作基金。以后续有拨款,如1938年5月9日拨款五万元给法租界公董局为救济费用,其中三万元分配给上海国际红十字会。1938年11月间,孔祥熙拨款五万元给饶家驹,并说明其中四万元为南市难民区监察委员会专用。三是来自国际方面。法租界为救济难民专门发行法商救济难民慈善奖券,由救济金支配委员会每期以十分之九拨南市难民区,充该区救济费用。1938年初,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函请美国红十字会向美国人民募捐一百万美元以救济中国战区难民。难民区难民生活十分艰苦,每日每人不过食米六两,但尚无中断之虞。

  难民饱受惊吓,身心疲惫,缺衣少食,最容易感染、传播疾病。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难民区内的卫生工作由红卍字会主持办理,成立问诊处12所,为难民免费就诊,给儿童接种疫苗。城隍庙内设有临时医院,一些外国教会医院也参加了为难民诊治的工作。掩埋尸体则由普善山庄负责。潘公展在《救济工作概论》中说:“这一次因为战争的激烈,前方的死亡,不仅士兵,即其平民也不计其数。我们一方面在救生,一方面也须顾到死者,至少把这些牺牲的人们掩埋起来,免得腐烂妨碍卫生。”“是间有一次,我们掩埋队的车辆受到敌机的轰炸,伤亡人员有二十余。”

  在难民收容所中,组织者也十分重视难民的精神生活,组织他们学习文化、举行集会、开展文体活动、进行生产自救,振奋难民的抗日激情。

  我们绝不是说难民的生活很优裕,许多难民在遣散和逃难的路上死于日寇炮火,家毁人亡,妻离子散。但是在民族危难面前,上海曾有过难民救济这一组织,给许多难民以庇护,给难民们以安慰和帮助,这是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图5 给儿童打预防针。

  图6 安置在洋房中的儿童

  图7 给难民分发食品。

  图8 辅导难民做体操。

  图9 组织难民进行生产自救。

  这本相册显然经历过“文革”的冲击。相簿的封面上有清查登记,扉页上标有登记的时间为“1951年6月14日”,以及用钢笔书写的“陆文治”的签名。旁边,有人用十分蹩脚的字体写着“反革命分子”等字样,“陆文治”三个字上还被打上了叉。不知图1中这位戴着圆顶帽的中年人是否就是陆文治。看来,这本相册是由陆文治收藏,并于1951年上缴的。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三十三辑,作者谭金土,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7-04 11:37:0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流亡大后方:从上海到重庆

下一篇:我的抗战回忆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