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时期,战区百姓大逃亡
2016-08-10 10:43:00  来源:网易新闻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时期,战区百姓大逃亡

抗日战争期间,因为躲避战火而远离家乡的难民不在少数。他们从一个省逃亡至另一个省,从前方逃亡至后方,或者出海逃往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发挥各自的地缘优势,在绵延的战火中寻找生存的机会。

难民逃亡,济南几乎成空城

据吴捷的研究论文《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救济与安置难民活动论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两次历史上规模空前的难民潮。第一次难民潮发生在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8月初,大批华北难民开始流亡。当时,北平城内的一些有钱人家,携带细软举家外迁,而等到平津沦陷后,更多的人沿平汉和津浦铁路逃往战火尚未波及的武汉和上海,或直接从天津乘坐轮船南下。

济南一度是难民的中转站和落脚地之一,当平汉和津浦铁路北段无法通车后,这些来自平津一带的难民先是乘船到烟台、青岛,再向西跋涉至济南。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德州,逼近济南,那些暂时落脚的难民不得已再次启程,或东至青岛乘船继续南下,或直接在济南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一路逃往南方。

不久之后,日军侵占济南,大批的济南居民也加入了难民逃亡的队伍,“济南原有六十余万人口,经过两次人口迁离,仅剩万余人,几乎成为一座空城”。

第二次难民潮则发生在1943到1944年期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使得上千万中国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那时候的逃亡目的地是重庆。1944年12月8日,当时《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时事问答:还要再逃难吗?》一封读者来信中写道,“难民怀苏从1938年从江苏逃出,历经汉口、衡阳而桂林,湘桂战役时又从桂林逃往贵阳,不久又逃到重庆,路途异常艰辛”。

抗日战争期间的难民逃亡之艰辛,今人或许难以想象。美国记者西奥多·怀特曾描写过逃亡难民的凄惨:“老百姓剥掉榆树皮,把它碾碎当食物吃。有的把新麦连根拔掉;在另一些村子里,人们把花生壳捣碎来吃。路上可以看到难民们把泥土(观音土)塞到嘴里,来填满他们的肚子。”据当时的中国记者范长江的记录,“许许多多战区被难同胞,妇女尤占比较多数,看衣服和面貌,逃难者多中人以上家庭,向日在家安闲自在,而今亦被迫在道途上转徙。交通工具是谈不到的,纵有,也不过独轮小车几辆,上面可以放些行李,甚而至于完全无代劳工具,重重的行李,通通自己背上。小脚老妇,黄发儿童,也得在地上徒步,红颜少女,多也执绳挽车。”

除了要忍受饥饿和劳累,这些难民在逃亡路上还要躲避日军的枪弹。据吴捷的研究统计,1937年8月28日,上海南火车站上,正在候车的700余名难民被突如其来的12架日军飞机轰炸而亡。当年12月10日,安徽芜湖2000多名难民被日军抓获而遇害。

战争严酷,儿童不能幸免

抗日战争期间,难童是难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据历史档案《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关于抗战爆发后至1938年6月的赈济报告》:“自抗战以来,全战区难童确数,固尚无详细调查。然就汉口难民收容所过去四万六千余人之统计,难童自一岁至十二岁,为六八五一人,十一岁至二十岁,为一〇〇七九人,其中适合学龄儿童,从五岁至十五岁者为三千余人,准此推算,则内移之一千五百万难民中,当有难童约四百万人,其亟待救济者,至少亦数十万人”。

为了救济难童,武汉、重庆等地都设有儿童保育机构。武汉战事吃紧,当地儿童保育会收留的1000多名难童均被特别安排搭乘轮船前往重庆,当时交通受阻,轮船供应公差都尚感不敷。在一些遭遇日军袭击的地方,战时儿童保育机构会派遣抢救队前往当地,帮助老百姓抢运儿童逃难。

邓颖超是儿童保育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1988年,北京召开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邓颖超发去贺信。在信中,邓颖超写道:“回忆中1938年初,抗日战争激烈,战区不断扩大,无数儿童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人士及一些有宗教信仰、有慈善事业心的人,发起、筹备、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动员、组织各界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紧急行动起来,抢救保育战时儿童。”这个各界人士名单包括宋美龄、沈钧儒和郭沫若等。

在抗日战争初期,儿童保育会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募捐支持,为孩子创造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生活环境。

随着战事的扩大和加剧,儿童保育会也不再是乐土。这里的孩子同样需要接受物资不足的现实,时常处于饥饿状态,能喝上稀饭就已属庆幸。与之同时,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恶化,劳动任务加重,不时发生儿童逃离保育会的事情。但在保育会之外,这些孩子可能要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

今天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很难想象战争中难民逃亡的景象。遗憾的是,难民从来就不是一个历史名词,直到今天,他们依然会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存在。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8-10 10:46:3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亲历者忆日军轰炸后惨象:到处挂着残肢断脚摇来晃去

下一篇:郑福来:活着就要坚守“阵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