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张光斗:我的国家在抗战,我不回去不安心
2020-02-21 13:44:29  来源:清华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93岁的张光斗先生坐在并不很舒适的沙发里。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总在强调一个词——深仇大恨。

  张光斗先生祖籍江苏,1912年出生。

  我1918年开始上小学。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以后,我们都积极抗日,抵制日货,家里的日本货都拿来烧掉。我们家虽然在上海乡下,但也参加了抵制日货。从那时起,我就对日本人很恨。

  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实行殖民统治、“三光”政策,很多东北人都逃了回来。记得有一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老人轻轻地哼唱着。这首由张寒晖作曲的《松花江上》当年曾在中华大地到处传唱,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

  1935年,张光斗先生考取了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赴美国加州大学学习。1936年,获得加州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并获得高额博士奖学金。但在这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了。

  1937年,日本人侵略中国,中国老百姓死伤很多。我获得了哈佛硕士学位,得到博士奖学金。但如果国家没有了,读博士没用,所以我回来了!那时,清华留美办事处主任孟治、哈佛工学院院长都劝我不要回国。但我说:“我的国家在抗战哩,我不回去不安心!”

  还没有博士入学的张光斗先生回国了。在他回国前,哈佛工学院院长写信给他:“你爱国,回国抗战,我不能留你,可是哈佛的门永远向你开着。你什么时候回来都欢迎。”

  回国时,到上海的飞机已经不通了。我乘飞机到香港再转往长沙,在那里没有找到抗日的组织。后来,我找到资源委员会,它是管工业、电业、矿业的,安排我到四川修水电站。

  1937年11月,我离开南京。那时离开南京的人特别多,都是有权有势的。后来,好不容易通过私人关系登上了导淮委员会的小轮船。我在九江下了船,自己买票从汉口到了重庆。我是11月走的,12月发生了南京大屠杀。我的命差一点丢在那里。

  到达四川后,张光斗先生随即投入水电站建设,但却遇到了重重困难。

  那时候没有钱,修不起大的水电站,我们就修小的水电站。虽然小,可是很困难,因为没有材料,水泥很缺少,钢板更缺少。我记得修仙女硐水电站时没有钢板。那里有个轮船沉在江里,我就想办法把它拉起来,将船上的钢板取下来,将铆钉的部分割掉,成为一块钢板,非常艰苦。

  在张光斗等人的努力下,四川先后建成了一批1000多瓦到3000瓦的水电站,为万县等地的军工生产提供了电力,支援了抗日战争。1943年,张光斗被委派到美国学习、考察水电站工程技术。

  我碰到水利水电大坝权威萨凡奇。他说,1944年要到印度做顾问。我问他能不能到中国看一看,他同意了。1944年,他到中国看了七八个中型水电站。美国大使馆又让他去看看三峡。

  那时,宜昌已经被日本占领。萨凡奇站在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用望远镜看,他认为三峡水量丰富,是个很好的地方。从那以后,美国大使馆就代表美国政府向国民党政府表示,美国愿意贷款10亿美金帮助中国修建三峡工程。

  那时我在美国,萨凡奇回到美国说他要搞三峡工程,我当时就反对,并三次写信给资源委员会,说这个要不得。可是反对没用。

  1945年,国民党政府让我陪美国工程师回来修三峡工程。1947年,国民党军队战败,没有美金支付给工程师,美国就说我们停止吧,我一听很高兴。那时,我们成立了水利勘查队,收集了很多资料。

  这些宝贵的资料在新中国成立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资料的保存,却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1948年初,资源委员会下命令,让把所有资料装箱子,送资源委员会带到台湾。当时,我是水电总处总工程师,所有资料都归我管。

  当时我很为难。地下党袁定庵、龚宏骑找我了,他们说由我出面,工作他们做。后来,装了22箱子假资料送给资源委员会,我在单子上签了字。而真正的资料运到了上海租界的仓库里。

  东西运走了,张光斗先生的去留则成为另一个焦点。

  在大学的时候,我有个同学叫顾德欢,他参加共产党,也劝我参加。但我家庭观念很深,家里很穷,供我上学很不容易,如果参加革命了,下不了决心,所以我没有参加。

  1948年,我在南京,淮海战役打响。共产党来了我欢迎,我不逃走。美国的教授请我到美国去。我想,是中国老百姓把我养大的,我不为中国人工作,到美国干吗去?台湾的朋友请我到台湾去,但台湾没有大江大河,我干吗去?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我那天去欢迎了共产党的军队,很高兴。

  讲述过去的岁月,这位90多岁的老人依然激情澎湃。而讲到今天,老人语重心长。

  新中国成立前,国际法庭判处东条英机为战犯。我们对他们有深仇大恨,可是很多青年人对历史不大清楚。和日本友好可以,可日本的教科书不承认侵略,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我们不要忘记。人们常说,前事可鉴,以史为鉴。我想年轻人应该好好考虑这个问题。(新闻中心记者张莞昀采访整理)

  2005年09月02日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2-21 13:45: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我亲眼目睹日本鬼子残害乡民

下一篇:我心中的“金三角” ——抗战时期疏散生活琐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