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宋玉芬:我的抗战经历
2020-02-21 09:57:54  来源:清华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在抗日战争中,我是个普通的小兵,文艺战士,是在党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我不是战斗英雄,也没有什么突出贡献,做了一些工作,是我应尽的责任,是党对我培养的结果。回想起来,党对我的培养教育很多,我对党的事业贡献太少了,常常感到心里不安。这里反映的也只是我个人经历一个很小的侧面,但它绝对是真实的。

  一、悲惨的遭遇

  我是河北唐县宋高和村人,一九二六年三月出生。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唐县城也于1938年10月8日被日寇侵占。记得1938年初冬的一个晚上,天还没亮,日本鬼子突然包围了我们村,啪啪的枪声惊醒了熟睡的人们,全村乱成了一团,大人们的呼喊声,孩子们的哭叫声,响成一片。全村人扶老携幼快速往外跑,可东南西边都是敌人,只能往村北,顺着被洪水冲成的深沟,向小山后面跑。我母亲怀里抱着两岁的弟弟,我帮扶着她,在紧急的枪林弹雨中,我多次想把弟弟抱过来,母亲不肯松手,向我大声推喊着:“你别管我,快点跑吧!小姑娘要是让鬼子抓住,可是了不得。”万万没想到,这竟是善良的母亲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和家中其他人随着人流,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从小山旁绕到山后,来到我奶奶的娘家黄金峪村,后来才知道,有一部分乡亲们,包括奶奶、母亲和弟弟,是沿着山上的小路想翻过山去,当爬到半山腰时,日本鬼子用机枪扫射,当场血流成河,子弹穿透了母亲的胸膛,弟弟也被机枪的开花弹炸开了头,脑浆流了一地,母亲和弟弟惨死在血泊中。这些惨景是双腿被子弹打穿受了重伤的奶奶爬到跟前才亲眼看见的。当乡亲们用椅子抬着奶奶到黄金峪舅姥爷家时,她亲口告诉我们,我抱着奶奶泣不成声,奶奶有气无力地对我们说:“别哭了!娘死了,还有奶奶哪!”但奶奶终因伤势过重死了。因为弟弟的尸体头部被炸开不完整,太惨了,没有让我们看,就埋在地头了。我给母亲送葬时,看到母亲黄黄的脸上,紧闭眼睛,还咬着牙。我放声大哭:“娘啊!娘啊!你为什么死得这么惨呀!”我哭干了眼泪,哭哑了嗓子,哭出了满腔怒火。我恨死了日本鬼子。

  1939年春的一天清晨,可恨的日本鬼子又来到了我们村,全村乡亲们都绕道跑到山后,有的乡亲爬到山上看看动静,没想到村里冒烟被烧成了一片火海。日本鬼子走后,大家有回来了家看到的只是一片瓦砾,断墙残壁。我家两套院子20多间房,全被烧光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迫使我考虑今后怎么办?是谁侵占了我们的国土,让我失了学?是谁的子弹穿透了母亲的胸膛?是谁用开花弹炸出了弟弟的脑浆?是谁点燃了大火烧毁了我家乡的房子?是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害得我们家破人亡。我的悲惨遭遇,只是千千万万个悲惨遭遇的一个。这一切都是灭绝人性的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怎么办?只有参加革命,打败日本侵略者,才有活路。1939年9月,我带着强烈的民族恨,走上了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当时我13岁。

  开始我报名并经批准和几位同志一起,到晋察冀边区民族革命中学学习,地点在唐县史家佐村,主要学习政治和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方针政策。半年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主要是吃不饱饭。个别人经不住艰苦的考验,自动退学回了家。我无家可归,决心坚持到底。我于1940年2月毕业分配到唐县抗日妇女救国会任秘书工作。后来西北战地服务团从延安迁到晋察冀边区后,我又参加了“乡村艺术干部训练班”,三个月结业后,于1940年7月我和几个学员被分配到西北战地服务团儿童演剧队工作。从此我作为一个小文艺战士,战斗在抗日烽火中,开始了我新的战斗生活。

  二、难忘的西战团儿童演剧队生活片断

  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是党领导的文艺团体,1937年8月成立于延安,归党中央领导,主任是丁玲,副主任是周巍峙,曾奔赴国统区西安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11月,中央决定由周巍峙任主任带队到晋察冀边区开展工作,归北方分局领导。1940年1月西线团成立了儿童演剧队,后改为少年艺术队。领导非常关心儿童队的全面成长,配备了最强的干部和老师,开设有政治课,“阶级与政党”、“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方针与政策”、“党的基本知识”、“民族气节,爱国主义教育”等。专业课有音乐、戏剧、美术、文学等,在生活上对我们更是无微不至地关怀。儿童队的任务是通过文艺宣传把边区儿童动员组织起来,参加抗日工作。儿童队有时单独外出演出,多数是参加团里的演出和各项文艺宣传工作。只要开展工作需要什么,我们就学什么,干什么。就像革命大家庭一样,老师和大同志像长辈,小同志像兄妹。为了让我们有一个习作的园地,要求每周出一期壁报,有诗、有画、有散文等贴在屋里,邵子南老师给壁报起名叫“少年高尔基”。我们经常的任务是唱歌、跳舞、画画、写诗、写散文、刷大标语、写街头诗配画、撒传单等。我们走到那里,就把抗日工作宣传到那里,到处都留下了西战团及儿童队的足迹。1941年4月我参加了由田野编剧,赵尚武和周巍峙作曲的三幕儿童歌剧的演出,我在剧中扮演儿童团长,反映很好。

  邵子南是作家、诗人,也是我们的文学老师。在邵子南老师培养教育下,初步学了一些关于诗和散文的知识,也看过一些中外名著。我也学着写过一些街头诗和散文,包括一些小短文。1941年2月16日晋察冀日报文艺副刊,“晋察冀艺术”第六期发表了西战团团员的三篇文章:田间的“为新的一代而歌——开展晋察冀边区儿童艺术活动”,邵子南的“少年高尔基们”、和我写的“亲生之母”。邵子南还在他的文章中介绍了我的情况。

  1941年2月12日西战团创作出版的《歌创造》第二十一期上,刊发过我写的一首歌词,“婚姻自由”,由顾品祥作曲。去年“顾品祥刘伟歌曲集还将这首“婚姻自由歌”收入其内。

  1942年秋,邵子南老师带我们一个文艺小分队转移到阜平、平山一带山区,和当地父老乡亲一起进行秋季反“扫荡”。我们用革命文艺作为团结人们教育人民的武器,由邵子南老师编辑出版了街头壁报,起名叫“街头文艺”、“觉悟”和“开通”,前两种以工作队名义出版,结合当时的政治任务,战斗及生产实际情况,表扬好人好事,也批评一些落后的东西,以便提高觉悟。内容贴近群众,形式多样,有短文配画,群众喜欢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觉悟”和“街头文艺”上刊登过我写的小短文。1978年革命历史博物馆同志曾拿着复制件让我确认,问是不是我写的,我立刻确认了。后来甄崇德要写回忆邵子南“他是太行山的儿子”一文时,到革命历史博物馆去查看这些街头壁报,看到了“街头文艺”,“觉悟”,“开通”共有26期。他用完后,寄给我看,又发现有好几篇我写的文章,其中有发表于“觉悟”第三期的“会是谁开的”、“世界不向后走”,“觉悟”第四期上我写的“妇女们”、“口是心非”,“觉悟”第七期上的“象这样站岗行吗?”,“觉悟”第八期上的“中秋节”等。

  我深深地认识到,革命的文艺是战斗的武器,正如毛主席说的,革命的文艺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在抗日烽火中,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这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的功绩。

  我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近两年半时间里,在党组织和老师们的亲切关怀和培育下,我从一个幼稚无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小文艺战士。不仅懂得了抗战和革命的理论,也初步学会文艺这个战斗武器,初步认识到将来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为我后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基层干部,打下了基础。每当回忆起我在抗日烽火中战斗的童年,我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普通小文艺战士,谈不上有多少贡献,更没有动人的事迹,但是我为抗日战争、为革命文艺工作,尽了一份力量,做了一些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心里感到充实和幸福。

  三、 向革命圣地延安

  1942年是抗日最艰苦的一年,晋察冀边区党政军团各机关实行了“精兵简政”,西战团也进行缩编,少艺队除留下个别人外,都调走了,我和耿文星同志一起调到抗大二分校附中学习。1942年12月8日,我和耿文星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培育我们的领导和老师们、战友们,来到抗大二分校附中所在地河北灵寿县女庄村报到。校长是李志民,后改为江隆基。附中主要学习文化、政治和外语。当时生活非常艰苦,只能以黑豆、高粱、树叶、萝卜、红枣为主食。由于日本鬼子的疯狂“蚕食”和“扫荡”,不可能有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于是又决定把我们抗大二分校附中调到延安去学习,当时这个决定非常保密。

  1943年2月11日下午,集合全校师生,包括二分校高上科、陆中和附中,在灵寿县团泊口西边山沟里,听抗大二分校孙毅校长讲话:“今天是反‘扫荡’动员大会,日寇对晋察冀边区的进攻和扫荡,将一次比一次疯狂和更加残酷,为了粉碎敌人新的进攻,保存一批干部和附中一千三百多名革命青年,决定组织反“扫荡”演习。为了行动便利,首先都要轻装,一个背包,一条米带,一个挎包,一个碗,三双鞋,其余一律精简。行军走路鞋最重要,新鞋都应穿几天,每双鞋上都缝上鞋带,还要结实些,跑起路来跟脚,不会打泡、掉队。另外要求大家注意,不要渴极过饮、饿极暴食。演习路上,有时吃不饱,甚至饿肚子,只要脚不出毛病,肚子不生病,就不会掉队。因为走路多,行军急,多夜间,爬高山,过冰河,每个人还要准备一根棍子,它黑天帮你探路,趟水过河用它探水的深浅,上山当拐杖,下山是扶手,遇到高坡陡壁时,伸出棍子,用手一拉就上去了。”最后他高声说:在战争环境中,你们念书是多么不容易呀,你们毕业后要担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建设新中国的大任。凡是历史上起过作用的人物,无不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饿其体肤的过程……”孙校长的谆谆教诲和经验之谈,象慈母送儿一样,它深情嘱咐,我们铭记在心,是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

  按照布置,抓紧做好行军准备工作,并进行编队。高上科四个队和附中全体同学合编成三个营,分南、北、中三路西行。二分校给附中同学配备了最强的干部和老师。我们八队在中路,为第二营,营长汪峰,副营长陈问彪,教导员张驾伍,我们八队长冀云,指导员潘特。女同学单独分两个班。排长是魏风。没过两天,我们就从灵寿县女庄村出发行军了。冀队长在连级干部中最年轻,可是他带兵很有经验,他带队走在最前面,能压住队伍,稳步前进,潘指导员走在最后,还有董兆琪同学担任联络员,跑前跑后传达命令。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我们都是白天休息,夜里行军,绕开敌人的据点和封锁线,爬山涉水,每天要走百余里。行军非常艰难,可我们没有一人掉队。这一次反“扫荡”大演习一直往西走,到底要到哪里去呢?问谁谁都不知道:因为我们到达的目的地是绝密的。有一天冀队长向大家公布我们是到延安去,大家高兴极了,顿觉浑身是劲。一点也不觉的累了。延安是革命圣地,是红色首都,是每个人早已向往的地方。就要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了,大家沉浸在幸福中。

  在一天傍晚,冀队长告诉我们今天晚上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越过日本鬼子占领的同蒲路。动员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绝不让一个人掉队。高上科的老红军被分到各班做指导,把女生分散到男生班里去并落实到。我被分到四班,班长叫刘振权,高高的个子,对人热情,实在,他对我说:“咱们今天晚上的任务就是急行军,强行军,快速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跨过同蒲路。咱们一定要服从命令听指挥,跟上队伍,绝对不能掉队,否则就没命了。咱们到延安去一个人也不能少。你的东西我帮你背,你跑不动了,咱们拉着拽着也要一起跨过去!你有什么困难吗?有信心吗?”我坚定地对他说:“你放心吧!我没有困难,有信心。我绝不离开你们一步,累死也要坚持到底!”他很高兴并鼓励我:“对!绝对没问题,有什么情况一定要告诉我,不要客气,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天刚黑,我们就出发了。当进入敌人的封锁区后,开始急行军,强行军,越跑越快,实在是喘不过气来,我怕掉了队遇到危险,心想每个人都累,我不能给别人增加负担,宁可把背包扔掉也不能掉队。决心一下,悄悄地把背包扔在路边,紧紧跟队伍向前跑。没过几分钟,从后向前传口令并传回来背包,“这是谁的背包?为什么扔了?”刘振权班长一看知道了是我的背包,立刻将背包背在他自己的肩上。并说;“你怎么不说一声就扔了!”我说:“实在是喘不上气来了!”他看我实在累得喘不过气来,又把我脖子上的米袋子也抢过去背上,我只剩下一个书包,心想:我怎么这样没出息?不!我一定要争口气,要经得起艰苦的考验。我说了不掉队,就要保证不掉队,鼓起勇气继续向前跑步走。我们过同蒲路的地点是靠近宁武县城北边。快到同蒲路时,突然一辆敌人的侦察装甲车隆隆开过来,只听一声令下:卧倒!我们立刻趴在地上。护送我们的战斗部队早就掌握了敌情,待侦察车一开过去就插空快速越过了同蒲路。过完同蒲路后就要过汾河。汾河上游水不大,但结有薄冰,我们趟水过河冷得发抖。过了汾河爬山过程中,一不小心我拄的棍子掉到山下去了,怎么办?没了棍子等于少了条腿。刘振权说:“棍子掉了不要紧,我想办法,到前边小村爬到树上弄一根棍子来!”说完就跑到队伍前边去了。我左等右等他老没回来,心里非常紧张,我没棍子不要紧,如果他跟不上队被丢了可就成大问题了。过了一会他拎着一根刚从树上弄下来的粗树枝回来了,虽不太直但还好用。我从内心感谢他。我们能够顺利通过敌人的封锁线靠的就是互相帮助,同心协力。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困难和危机时深切的战友情。

  我们继续西行,接下来渡过波浪滚滚的黄河。渡黄河时也是很紧张的,因为人多目标大,怕遭敌人飞机轰炸。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渡过黄河。我们是乘坐大木船渡河的。当船渡到河中心时,水流湍急,船夫们齐声喊着号子,用力地划着。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渡过这样大这样深这样急流的河,心情有点紧张,大家也静静地不说话。过了黄河就看到了山顶上的叚县城。有陕甘宁边区的武装部队迎接我们。他们高兴而亲切地对我们说:“辛苦了,你们到家了!”我们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

  1943年4月30日,我们抗大二分校附中1300多名师生经过长途跋涉,历时三个月,行程3000多里,通过敌人层层封锁线,渡过艰难险阻,带着说不尽的喜悦,终于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当时我17岁。我们八队住在延安城外的桥儿沟。桥儿沟即鲁迅艺术学院的驻地。我们望着巍巍的宝塔山,看着清清的延河水,看着整齐的一排排窑洞,真是壮观,我们从心里热爱延安。我们对延安的崇敬和热爱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5月3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贺龙司令员在延安大砭沟八路军大礼堂,亲自主持欢迎会。大礼堂四周贴满了大标语,最引人注目的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贺司令员说:“欢迎同学们到革命圣地延安来,希望好好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还告诫大家:“温室里长大的花木,是经不住风吹雨打的,不进火热的炼钢炉,就炼不出顶好的纯钢来。干革命就要不怕死,你们要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反动派要打来的时候,你们的身上说不定还要打几个眼眼。你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艰苦的进行训练,要在火一般的熔炉里认真锤炼,学会学好武装斗争的本领……。抗大的同学是延安的保卫者,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5月4日又在八路军大礼堂召开欢迎抗大附中的大会。会议由抗大总校何长工副校长和江隆基校长主持。没多久,朱德总司令来了:会场上立刻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后面的同学都站了起来,都想看看总司令是什么样子。总司令穿一身灰色的军衣,腰里扎着皮带,打着绑腿,脚上是黑布鞋,走起路来显得英武健壮。他笑容满面向台上走去,频频想我们挥手。总司令站在台前像个老妈妈,用抚爱的目光把我们亲切地看了又看,才开始了他的讲话。他说:“今天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看望你们,毛主席因为工作忙没有来,毛主席让我问大家好。”大家都站了起来,长时间鼓掌欢呼。总司令讲话声音不大,但一字一句却是那样亲切。他讲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抗日战争的任务后说:“你们冲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线,不远千里来到延安,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热烈地欢迎你们,你们都是先进的革命青年,你们从前方和敌占区回到后方,按说应该给你们安排个最好的学习环境,可是……”讲到这里,总司令的声调放得更慢了,看样子很激动。他深沉地说:“可是,我们现在的条件还很难呀!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正在发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他们不去前线打日本,却调动了几十万大军,正在包围陕甘宁边区,企图困死我们,饿死我们。为了坚持抗日,战胜困难,党中央、毛主席号召我们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三五九旅在南泥湾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一面练兵习武,一面生产劳动,他们生产的粮食自给有余。你们要好好向南泥湾学习。党中央为了培养青年,要你们到陇东的深山里去建设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为了你们很好进行学习锻炼,每人发给你们一把镢头,一支枪,一支笔。党中央要求你们拿起镐头开荒地,打窑洞,自己动手,建设校舍;拿起枪杆子保卫边区,学好带兵打仗的本领;拿起笔杆子学习马列主义和文化知识。为民族解放,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你们都很年轻,你们最有前途……”

  朱总司令的话使我们受到深刻教育,认清了国际国内的形势,明确了任务。是党中央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我们决心沿着这条道路奋勇前进,在火热的革命熔炉中去锤炼自己。几天后,我们抗大七分校的师生,换上了灰色新军装,满怀深情地告别了延安,唱着嘹亮地抗大校歌向陇东深山老林里挺进。

  四、 抗大七分校革命熔炉中锤炼

  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由原在晋西北地抗大七分校迁到甘肃陇东合水县驻大风川,编为第一大队。我们抗大二分校附中编为第二大队,进驻华池县豹子川。由抗大太行陆中和太岳陆中调来编为第三大队,进驻平定川。另外有两个女生队直属校部,驻合水县柳沟,校部先在合水后迁驻东华池。校长彭绍辉,副校长喻楚杰,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全校教职工,学生共4000余人,其中女生300多人。我是女生二队的学员。陇东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在大深山老林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遍地的各色野果,野草丛生,特别是蝎子草一碰上就蛰人。森林里随时都可以见到不怕人的狼,驱散它都一动一动。野猪的胆子也不小。还有遍山跑着呱呱叫的野鸡。这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土地。

  全校同学首先要完成的任务是挖窑洞,男同学挖窑洞非常艰苦,有不少同学被砸伤,坚持战斗不下火线。一排排整齐的窑洞都是自己动手挖出来的。我们女生二队住在距合水县城不远的柳沟,这里有几孔旧窑洞,是不是刘志丹的部队住过说不准。我没有挖窑洞,把旧窑洞进行修整加固后我们住了下来,女生一队住在马路的另一边。我们的队长是顾玉玲,指导员是田景田,都是原抗大二分校的女干部。我在班里任副班长。

  考虑到女生队在路旁的安全,首先让我们自己动手建起了围墙,大门和岗亭,后来又盖了一个厕所。有一天晚上轮到我和另一个同学站岗,我们轮换着从三面观察孔中,瞭望情况,我忽然听见从北边传来哼哼声,“你快听快看看是什么东西?”两人密切注视着究竟是什么?当哼哼声靠近我们岗亭时才看清了,原来是一头大野猪,咀比一般猪长,个头也很大。我们担心野猪撞进来有危险,一直看它走远了我们才松了口气。

  因为我们抗大七分校1943年5月上旬才从延安进驻陇东,联防司令部非常关心我们这些十七、十八岁的青年们,发给我们当年吃的粮食,还发给边区自制的灰色粗布和羊毛毡。校领导决定全校几千套棉衣都由女生队负责缝制。我们迅速投入缝制棉衣的大会战。要求我们不但要缝得好,而且要快。开始我们不熟悉,缝得慢,尤其是我从小念书,13岁就离开了家,根本没有缝过棉衣,比我大的同学由于家庭贫苦,很小就学会了做衣服。我细心地学着。

  当年要吃的粮食——糜子米靠我们自己到几十里路的地方去背,没有口袋就用裤腿搭在肩上,排着队很整齐好看。空手去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歌声不断,满载粮食回来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鸦雀无声。做饭烧的木柴也是靠我们自己到深山原始森林中去砍枯死的老树,锯成一段段扛回来,比背粮还艰难。因为深山老林里常有各种野兽出没,我们都是集体出动。

  我在女生二队时间只有三个月,我们自力更生建设校园,在同学的帮助下,我不但学会了背粮、背柴、手工捻毛线、织毛袜、缝制棉衣,而且学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好思想,学到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约在1943年8月我接到校政治部下令调我到抗大七分校文艺队去工作。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队长、指导员谈话,肯定成绩,鼓励我到工作岗位继续努力。欢送我的那一天食堂的大师傅专门给我做了野鸡肉吃。在同学们一片欢送的掌声中,我背上被包,挎上书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女生二队,到合水县抗大七分校文工队去报到。从此我又回到了文艺宣传工作战线上。

  抗大七分校文工队并非全脱产专门搞文艺工作,而是和同学们一样,在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中承担同样的生产任务,就是减少了学文习武的时间。队长陈播,指导员是解杰。队员中不少都是八队的同学,绝大部分都是晋察冀各文艺团体调出来的。到文工队战斗集体,很快熟悉起来,工作起来。由于国民党反对派队陕甘宁边区的长期经济封锁,生活非常艰苦,日常用品非常紧张,我们没有纸张就用桦树皮当纸张,还可做草帽,刷牙不仅没有牙膏连牙粉也没有,就用咸盐刷牙,每个班发一个脸盆作为三用:即洗脸、盛菜、洗脚。轮到谁值日,负责用炉柴灰将盆擦洗干净。

  文工队也有大生产的任务,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分工有所不同。男同学主要是挖窑洞,开荒地种粮种菜,上山烧木炭,也养猪羊等。女同学主要任务是用纺车纺线,用脚踏板纺毛线机纺毛线,原来我根本不会纺线,经过学习都学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纺车。我们文工队的女同志在窑洞里把纺车排成行,当我们纺线熟练以后可以边纺线边唱歌。全校各队同学开展了生产大竞赛。开荒地累,纺线也很累。纺车要不停地摇转,细纱要不停地出,并缠绕在线轴上。开始我们一天只能纺4-5两,还累得腰酸胳膊痛,后来速度提高到7-8两。被评为全校劳动模范的李振敏同学竟然一天纺出了一斤精纱。我积极向劳动英雄学习,克服困难,忘记了疲劳,拼命追赶,我虽然没能赶上劳动英雄,但我也达到了一天纺精纱9两的水平,获得了纺纱突击手称号。在一片称赞声中,心里美滋滋的。当我们把纺出的毛线染成色,再用手工织成毛衣毛袜分给男同志穿上时,大家高兴极了。

  我们文工队除了完成生产任务,还要抓时间完成文艺宣传工作任务。我们常常分组下连队了解情况,搜集资料,根据学校的生产、教学、训练、政治任务的要求,为全校师生演出和创作了许多节目,深受大家欢迎。我参加过秧歌剧《上天堂》(饰演边区的老太太)、《牛永贵负伤》(饰演永贵之妻)、话剧《把眼光放远一点》(饰演老二妻)。也担任过秧歌剧《识字好》的导演。参加过以郝玉生为主集体创作的话剧《两种作风》等。

  1945年8月10日日本向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一片欢呼声。我在8月11日的日记上有这样的记载:

  一阵热烈的狂笑

  一阵兴奋过度的眼泪

  一阵撕破嗓子的喊叫

  一阵动天的掌声

  不错,人民总会战胜敌人,正义总会战胜反动。中国人民从抗战那天起就盼望着胜利,经过八年的苦战,流血牺牲,才取得了今天的胜利。记住这个胜利的日子,是共产党及中国人民用八年的苦战所创下的,是伟大盟邦——苏联帮助创下的,这个胜利的日子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光辉的一页。

  抗战胜利了,从1939年9月参加革命到1945年9月,经过党对我的长期培养教育,经过抗日烽火对我的考验,又经过抗大革命熔炉对我的锤炼,我再次迫切要求入党,经徐琪、张友二人介绍。我于1945年11月1日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眼看又投入了争取全国解放的伟大斗争。

  回顾自己的经历,自参加革命60多年来,我受到党的最好的培养和教育,虽然也为党的事业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深深感到自己的贡献与党对我的培育相比差距太大。现在党对离休干部又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心里常常特别不安。在新时期,我只有更好的学习并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牢记“两个务必”,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的干部学习,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报答党对我的恩情。

  2005年08月25日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02-21 09:59: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逃鬼子”的经历使我决心参加八路军( 姜元臣)

下一篇:抱着枪杆子打鬼子——记老游击队员苗春喜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