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组图:悲戚!抗战时期流徙到后方的难民们
2015-05-15 10:46:2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公报》刊登国民政府发表的《移驻重庆宣言》

  

  待赈的难民

  

  在渝时期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流离失所的难民涌向街头

  在日寇的隆隆炮声中,奔逃在背井离乡路途上的难民,如狂风暴雨中的小草,四处飘零。他们辗转迁移,历尽艰辛,生计无以为继,绘构成一幅抗战烽火中的难民流徙图。

  抗战时期,在日军的炮火与践踏下,中国的百姓挥泪抛离家园,辗转迁徙,奔向大西北、大西南和其他安全区域。一波一波的难民,迁移流离的浪潮,与日军不断扩大的战争同步。难民迁移大体可归纳为6个方向:大西南、大西北;省内或邻省易于藏身的山区;抗日根据地;沦陷区各大城市的租界或港、澳地区;就近藏身,在居住地附近辗转奔逃;还有因自然灾害往东北迁徙的华北难民。

  习惯上,人们把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和西北地区统称为大后方。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迁到后方的人数,各说不一:学者陈达估计,战时约有1425万人迁往后方。陈彩章认为,由东南及中部迁至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省或在千万人左右。孙本文认为,1941年8月前,战时内迁的难民人数在3000万以上。陆民仁估计,抗战时期内迁的人口达5000万之众。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为4901万人。孙艳魁认为总数当在6000万人,占中国当时4亿人口的15%以上。张根福则以为,战时各省市难民及流离人民总数为9500多万人之众。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5-15 10:48: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800保育生逃难到重庆仅存300人 系抗战避难幼童

下一篇:梁柱:民国时期少年生活的点滴忆记(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