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林海铭史 军魂永驻
2015-08-29 09:33:17  来源:凤凰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本报记者 孙玉宝 朱胜利

  

  新四军纪念林主入口处的碑石。

  

  新四军纪念林内满目葱茏。

  淮南东大门上窑,山丘连绵。当年,新四军将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杀敌,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如今,新四军纪念林在这里建成、发展,再现那段辉煌的历史,绽放时代的光芒。 8月26日,记者一行瞻仰了新四军纪念林。

  淮上抗日起烽火

  走进新四军纪念林,走进新四军波澜壮阔的抗战史,包括淮南在内的中华大地饱受日寇蹂躏、军民抗日救亡的一幅幅历史画面就浮现在眼前。

  淮南地处华东腹地,战略地位重要,又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令实施“以战养战”的侵华日军垂涎三尺。 1938年6月,日军的铁蹄踏进淮南,此后长达7年的时间里,日军残忍地采取“以人换煤”手段,对淮南煤炭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采,对淮南人民特别是矿工施行了惨绝人寰的法西斯暴行。

  据淮南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史料,7年间,日本侵略者共掠夺煤炭430万吨,断毁丢弃的煤炭资源达800万吨,回采率不及40%。淮南矿工被日军强迫在极其恶劣的工作条件下采煤,超过极限的劳动强度、随时爆发的安全事故、无休止的迫害折磨,使矿工们死伤无数。据日伪档案资料统计,仅1943年半年多,矿工死亡就超过13000人,白骨累累的“万人坑”就是侵略者所犯滔天罪行的铁证。日军还残暴地屠杀无辜平民,在上窑黄柏郢、凤台三里沟就曾滥杀近400名平民,全家被杀绝的有13户。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掳掠,淮南人民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四军的带领下,淮上儿女奋起反抗,军民浴血斗争。 ”淮南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开献介绍,抗战期间,新四军第四师“三进淮上”;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军淮上地区,在凤台等地积极打击日伪军;新四军第二师活动于淮南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伪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淮南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还积极支援兄弟师的斗争。当时,流传甚广的新四军战例之一是,1939年6月26日,新四军在田家庵斜对面的常家坟伏击,击毁日军由蚌埠开往田家庵的全部4艘汽艇,击毙日军10多名,日军跳河淹死者甚多。

  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淮南人民爆发了强大的抗战力量。他们有的加入新四军,直接拿起了枪,1943年,大通煤矿先后有100多名矿工冲出牢笼,乘夜奔上舜耕山,加入新四军,汇入抗日的滚滚洪流;有的自发组成群众抗日团体,开展抗日宣传、援军等活动,许多地方都组织了抗敌协会、抗敌宣传队,成为新四军将士的有力后援;普通老百姓也通过各种方式援军抗日,使日本侵略者彻底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林涛阵阵、碑铭处处,伟大的抗战精神、浴血的抗战历程、英雄的抗战英烈,如今,都永恒地留存在这新四军纪念林,成为不朽的丰碑!

  老兵造林铸辉煌

  淮河两岸这片热土,曾经有过许多血与火的战斗,书写了无数抗日英雄传奇,很多新四军老人至今念念不忘。包括淮南市政协原副主席、淮南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单星在内的一批淮南新四军老战士,当年转战于江淮河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在不同的战线,继续为祖国繁荣昌盛忘我奉献。晚年,他们本着记载历史、缅怀先烈、福荫乡里、教育后代的宗旨,倡议兴建新四军纪念林。

  2002年10月,倡议一经发出,就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单星与淮南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老同志宋长汉、柴慎显、丁朝群等老同志带头捐献,老战士和离退休老同志纷纷慷慨解囊。新四军老战士刘兆福、苏长运,病重住院,已在弥留之际,得知兴建纪念林,硬是让家属捐款。87岁的离休干部吴祥祯老人,拄着拐杖,步行好几里路,送上自己的心意。在捐资建林的登记本上,记录着100多个单位和千余名新四军老战士老同志以及干部职工、数万名大中小学师生的名字。

  负责建林的是宋长汉、单星、柴慎显、丁朝群等一群80岁左右的老人,在组织、统筹和协调时,都面临巨大挑战。但这群老人发扬“铁军”精神,从选址、建造、进苗、种植等都亲力亲为,纪念林内一树一碑、一路一池、一亭一馆、一楼一阁,无不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心血。建林期间,宋长汉的老伴因病住院,老人白天坚守在造林现场,晚上回去陪老伴,令知情者在敬佩的同时不禁泪下。老人曾赋诗言志曰:“七老八十诸老翁,离而不休劲未松,矢志建好纪念林,管他春夏与秋冬。 ”

  柴慎显老人带着两名帮手和一个驾驶员,前往山东郯城购树苗,返程路过宿州时正是午饭时分,大伙儿一合计,决定忍忍回家吃。这一忍,便忍到下午三四点。四人出差两天,除去当地苗木商招待的一顿午餐,吃饭一共才花了76元钱。“我们要以新四军的精神办事,捐献的钱都要花在纪念林上。 ”柴老认真地说。

  丁朝群老人是几位老人中的 “笔杆子”,负责纪念林有关文字材料撰写、整理。丁老因年纪大,手经常发抖,但他硬是一字一句整理出了200多万字的材料。2003年6月,单星老人因病赴上海就医,临行前他写下这样一段话:“纪念林是我难丢难舍的一件事,我希望能健康归来,和你们一道,继续把新四军纪念林办好,交给后人……”出院后第二天,他又来到纪念林现场。

  “建设新四军纪念林,可谓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到慢慢壮大,在不断发展中,充实、完善、提高,我们是以新四军精神来建设新四军纪念林! ”单星老人感慨。新四军精神感天动地,短短8个月,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就从老人们的提议变成了占地65亩的林场。

  2003年7月1日,淮南市新四军纪念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淮南市各界人士怀着敬仰的心情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欢呼:新四军纪念林为人们留下了永远的红色记忆!

  “铁军”精神万古青

  “为记忆植上绿色,是为了让纪念的情思成风景之林。 ”十多年来,抗战精神在新四军纪念林中流淌;十多年来,新四军纪念林不断成长;十多年来,新四军纪念林的影响已经遍及神州。

  林为体、碑为魂。刻有新四军军歌、新四军精神等的石碑点缀林间,标有新四军将领姓名的纪念树枝繁叶茂,“东进长廊”“北上大道”等令人肃然起敬;原来的纪念林边,记者林、夕阳林、学子林等30多个绿化区全面铺开,市政府在上窑山下建起新四军历史陈列馆;党员干部来了,军人来了,学生来了,新四军老战士及新四军领导人的子女也来了,每年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多达十多万人次。

  每次走在纪念林里,单星老人就会触景生情,唱起“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仿佛又回到70多年前,与战友们一起冲杀御敌。他闭着眼也能走一遍纪念林:面南朝北的漫坡上共有37个台阶,寓意新四军1937年成立;北上大道和东进长廊,寓意当时中央确定的新四军东进北上的战略决策;林地共栽银杏树24棵,寓意淮南及凤台、寿县、定远、凤阳一带曾是新四军2师、4师战斗过的地方,这24棵银杏分三组来栽,每组8棵,寓意新四军由8省健儿组成,创建了8个根据地,坚持抗战了8年;栽火荆树1000多株,寓意新四军披荆斩棘,奋勇杀敌;中央平台周围栽了10棵桂花,寓意新四军番号存在了10年;苍松翠柏栽满山坡,象征着烈士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纪念林中,不仅树的品种、数量有着丰富文史内涵,镌刻着领袖题词、将军诗词、新四军军歌和重要战例的碑刻,也在述说着永远需要铭记的血染的新四军历史。在纪念林的至高处,镌刻着 “新四军精神永放光芒”和“N4A”新四军标志字样的主碑巍然耸立,主碑背面刻写的新四军简介,记述了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抗日救国的光辉历程;底座刻写的文字则全面诠释了新四军精神的内涵。

  “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精神洗礼。 ”新四军纪念林历史陈列馆工作人员李倩告诉记者,前来游览和缅怀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追寻抗日历史,祭奠抗日英雄,聆听前辈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就会更加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在新四军纪念林的参观纪念簿上,记者看到一位游人的留言:在今天这个时代,不少人迷失了方向,年轻一代,非常渴望有一种精神能支撑自己,引领自己,感动自己,鼓舞自己。新四军精神和造林精神现在恰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迷茫中看到坐标和方向!

  饮水思源传承远

  新四军纪念林何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建林者们总结认为,在于成功地将“铁军”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研究历史与服务现实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为时代增色。

  战争年代,新四军为了人民的福祉忘我战斗,并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患难与共。 “我们宣传新四军,弘扬新四军精神,就要为现实服务,为老百姓办事,为群众谋福利。 ”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的老同志一致认为。

  紧挨新四军纪念林的思源新村,是“铁军精神,改造山河”的生动例证。

  思源新村原名叫做西大洼,是淮南市上窑林场的职工宿舍。上窑林场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国有林场,当时经营困难,职工住的宿舍低矮破旧狭小,漏风漏雨,易涝易淹。一次,宋长汉、单星、柴慎显、丁朝群几位老同志到林场过组织生活会,正好遇上下雨。职工宿舍屋顶漏水,门外漫水,有一家很快就泡在了水里。几位老同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回来后商量:弘扬新四军精神,不能“灯下黑”,对林场职工的疾苦视而不见,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宋长汉、单星、柴慎显、丁朝群等经过调研和深思熟虑,向林场递交了一份建议,提出实施 “场兴民富”工程,并全力鼓与呼,推动淮南市将林场职工的危房改造纳入纪念林建设项目之内。从2007年开始,由市新四军研究会牵头,在市林业局的支持下,上窑林场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工程。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自筹资金的方法,每个职工新盖了一幢两层楼,现在已经建成100多幢。

  “新四军纪念林还带动了林场第三产业发展。”上窑林场场长周家林告诉记者,林场职工发展苗木花卉、旅游接待、山林养殖等产业,经济收入节节攀高。职工方思爱、王庆龙等栽种桂花、香樟100多亩,育苗2万多株,效益喜人。退休职工邹和明放羊60多头,年收入4万多元,还有许多职工利用自家优越的居住条件,办起了农家乐和农家旅社。建纪念林,林场职工有事可干,经济收入提高了;改造住房,林场职工多年来的“安居梦”变成现实。

  “思源新村是新四军精神照耀下结出的果实。 ”张开献认为,传承新四军精神、践行群众路线,新四军纪念林还会产出更多成果。

  松柏苍翠,丰碑高耸,“铁军”壮志重温,饮水思源当记。又一次站在新四军纪念林的丰碑下,已年逾九旬的单老举起右手,庄严地敬了个军礼:“敬新四军、敬党、敬祖国和人民! ”新四军纪念林里的碑廊。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8-29 09:35: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新四军老战士:14岁参军 观摩芦苇荡里捉鬼子

下一篇:华中人民的长城——新四军一部从赣州出发奔赴抗战前线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