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战斗在日伪心脏地区的新四军第1师
2015-07-31 09:39:07  来源:华夏经纬网  点击:  复制链接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讲武堂》特推出《抗战名师》系列文章,以纪念当年为了国家民族,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的忠勇将士。第十七期——新四军第1师为名将粟裕亲手带出来的部队,抗战8年一直战斗在日伪心脏--苏中地区,取得了歼灭日军7000余人、伪军2.6万余人的辉煌战绩。

  

  新四军1师前身历程和成立之初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重新组建新四军,下辖第1至第7师和1个独立旅,第1师由活动于苏中地区的原苏北指挥部及其所属部队编成。抗战初期,按照国共两党合作协议,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湘鄂赣边、湘赣边、粤赣边及赣东北地区红军游击队合编组建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由闽西、闽粤边、闽赣边和浙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合编组建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支队为旅级建制,下辖2个团,实力在2000人左右。尽管部队人数不多,装备落后,但他们是经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磨练和考验而保存下来的精华,抗战意志坚定,战斗力很强。

  1938年夏,第1、第2支队先后从皖南出发,向苏南敌后发展。粟裕带领先遣支队打响了新四军江南抗日的第一枪--韦岗伏击战。此后,两支队联手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1月和9月,2支队3团和1支队1团奉命调回皖南军部,3支队6团则调换到苏南,2支队也成立了新3团。当时,1、2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并抽调部队分别成立了新四军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跨江北上,展开于扬州、泰州、仪征、六合一带。1939年11月,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1940年7月,江南指挥部率主力进入江北江都,与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会合,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领导人不变,部队整编成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开辟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原1支队1团和2支队3团这两个老团全部损失,殊为可惜。2月,奉中央军委命令,以苏北指挥部组建新四军第1师,原指挥陈毅升任新四军代军长,副指挥粟裕任1师师长,政委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原3个纵队依次改编为第1、2、3旅,全师组建之初共1.2万人。

  第1旅,旅长兼政委叶飞,参谋长张藩,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鹏飞),下辖第1、2、3团和特务营。第2旅旅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副旅长段焕竞,参谋长杜屏,政治部主任陈时夫,下辖第4、5、6团和特务营。第3旅旅长陶勇,政委刘先胜,参谋长张震东,政治部主任卢胜,下辖第7、8、9团和特务营。

  从以上历程和演变看,新四军成立之初的4个支队,有两个编进了1师,最老的9个团中,1师还保留有3个,即1旅1团(老3支队6团)、2旅4团(老1支队2团)、3旅7团(老2支队4团)。

  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时,为迅速组成新四军新的领导机关,原苏北指挥部即作为新四军军部的部分基础,留给1师师部的,连粟裕在内官兵共24人,显得特别精干、灵活、有效率。1师番号上叫师,实际上已是军的建制。

  部队整编尚未就绪,1月11日下午,日军以飞机17架空袭我盐城。同时,日军3000人占领我黄桥,不久又占曲塘、海安、东台等主要城镇和交通干线,开始了对我苏中地区的"扫荡"。2月上旬,国民党苏鲁皖边游击副总指挥李长江率部1万余人在泰州公开投敌,通电就任伪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其部由泰州经兴化向东北,日军由东台向北,合击盐城。

  2月18日,新四军1师分三路出击,19日即连克姜堰、石家垡、苏陈庄,20日攻克泰州城。李长江猝不及防,士无斗志,兵败城破,扔下佩剑,翻墙脱逃。新四军乘胜追至界沟、塘头。三天作战,歼伪军3000余人,并接受两团伪军反正。打垮李部时,日军逼近泰州,1师迅速撤出战场,各旅以团为单位,分散到农村,避敌锋芒,另以主力一部转移至东台以北,打击北犯日军。日军虽先后占领了我海安、东台、泰州三城及其沿线许多集镇,也占领了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统治的兴化等地,但伙同李长江合击盐城的计划被打破了。

  讨李战役和第一次反"扫荡"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叛国投敌的民族败类和日本侵略者,警告了投降派、亲日派。苏中抗战军民受到胜利的鼓舞,为深入农村开展根据地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1年4月,苏中军区成立,由新四军1师机关兼,粟裕和刘炎兼任司令员和政委。当时苏中军区下辖第3、第4军分区和苏中行政委员会警卫团、泰东警卫团、联合抗日司令部等(以后相继组建了第2、1、5、6军分区)。粟裕,14年后新中国首次授衔时为第一大将,此时作为华中抗日根据地一个重要战略区的领导者,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粟裕对1师所处苏中根据地的谋划

  1师活动的苏中地区,位于长江以北、京杭大运河以东,北起斗龙港,东临黄海,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这里临近南京、上海,扼制着长江下游北侧航运通道,盛产粮食、棉花、食油、海盐等重要战略物资,沿江城镇有纺织、加工等现代轻工业,商业兴盛,财源丰足,境内系平原水网,河流纵横,公路交错,交通便捷,历来是官僚资本江浙财团的重要原料基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沦陷后成为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后方和人力、物力、资源的供应基地。

  粟裕认为,苏中的抗日斗争,不仅要求得军事斗争的胜利,而且应把苏中建成基本根据地,而不是游击根据地或游击区。这个认识成为粟裕领导苏中抗日斗争全过程的指导思想。

  他又分析,日军在苏中的部队原是第17师团的一个联队,分布于沿江和沿通扬运河的南通、如皋、靖江、泰兴、扬州,并沿大运河北伸至邵伯、高邮一线。伪军仅有南京汪精卫"国民政府"所辖之伪绥靖军第3、第6两个师,分驻于扬州、南通。1941年春,日军从江南调来独立第12混成旅团接替第17师团一个联队在苏中的防务,以加强对新四军进攻的力量。这个旅团的旅团长是南浦襄吉少将,直辖5个步兵大队和1个特种兵大队,共5600余人,武器装备好,战斗力比同等的日军部队强些,有单独执行战略任务的能力。但它所要占领的区域是整个苏中,兵力显然过于单薄,为弥补兵力不足,便对国民党军队施行诱降、压降政策,拉拢国民党武装当伪军,以达到战略上控制苏中的目的。除小部武装尚保留国民党旗帜外,大部与汪伪合流,叛国投敌。从1940年底到1941年3月,国民党军启东地区的徐承德部,泰州地区李长江部,以及苏北的杨仲华部等,先后率部投敌,被编为伪第1、第2两个集团军,使苏中、苏北伪军迅增到13个师、3个旅、42个正规团和11股杂牌部队,共达3.7万余人。

  1师和苏中军区初建时,党政军系统在思想上、组织上、作战方法上,工作作风上与即将到来的严重斗争形势还不相适应。部队的许多干部特别是团以上干部,虽曾经历过三年游击战争的锻炼,但挺进苏北以后,在反磨擦作战中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对于游击战反而生疏了。地方工作的重心还在城镇,还没有来得及深入农村。全区人心比较动荡,社会上层爱国人士和广大工农基本群众为1师能否生存、能否坚持苏中抗日斗争而担忧。

  粟裕决定,要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顿挫敌伪的进攻,抑制其嚣张气焰,坚定干部、群众的抗日信心,同时要预计到今后斗争形势将日益尖锐,转好思想弯子,不失时机地将工作重心由城镇转向农村,主动寻找战机打击日军,作战方法由运动战转向游击战,并以游击战为中心,实行组织形式、领导方法、工作作风等各方面的转变。

  4月中旬,1师为了掩护苏中根据地建设,发动了对日军的攻势作战。首先在3分区向泰州、靖江地区之日伪据点发起攻击,连克古溪、蒋垛、苏陈庄、大泗庄、孤山、老庄头、姚家垡等据点。在姚家垡战斗中,击毙日军泰兴城防司令以下20余人,生俘日军2名。在兴化梓辛河伏击战中,击沉日军汽艇1艘,歼敌一个小队,生俘日军2名。

  1942年3月,根据中共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指示,苏中军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划分为4个军分区(地区),由第1、第2、第3旅分别兼第3、第2、第4分区。1分区包括江都、高邮、宝应3县,2分区包括兴化、东台、台北、泰东4县;3分区包括泰兴、泰州、如西、靖江4县;4分区包括如东、如中、通中、通西、通海及海启6县。

  总的来说,以游击战尽量迟滞敌伪的进攻行动,推迟其占领时间,以掩护根据地工作;对于基本区域和重要基点,则应采取各种有效战法,坚决与敌人争夺,使其久占企图不能得逞,以改善我军态势,保障基本区的相对稳定。

  粉碎日伪的"扫荡"与"清乡"

  反"扫荡"与反"清乡"斗争,贯穿于1师整个抗战历程,特别是反"清乡"。1师成立之初,就打破了日伪第一次合击。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军战争初期的胜利,大大刺激了日寇的野心。于是日军在华中调集第15、17师团和第11旅团之各一部,接替第12混成旅团在长江北岸及运河沿线各据点的防务,集中第12混成旅团之全部及李长江伪军共17000余人,于7月20日由东台、兴化、射阳、陈家洋四路再次合击盐城,再次妄图摧毁我新四军军部。

  苏中军民全力以赴,协助第3师、盐阜区进行反"扫荡"。遵照军部的统一部署,1师1、3旅在第3、第4分区选择敌伪的要害狠打。1旅围攻泰兴、姜堰,攻克古溪、黄桥、季家市、蒋垛等据点,毙伤大量敌伪军,并突然以主力回攻泰州,予敌12旅团部以强烈震撼。3旅袭击林梓、余西、金沙、北刘桥敌伪据点,一个月作战10余次。2旅在盐城以南,对自东台北犯盐城之敌节节抗击,予以杀伤和歼灭;敌占盐城后,2旅又转到其侧后,破坏盐城至东台敌交通线,打击其来往部队,阻止敌伪在盐城、东台间建立联络点,并在伍佑、刘庄、白驹、西团、小海作战,以连为单位层层阻拦进攻之敌,击沉敌汽艇20余艘,后又乘敌占领盐城后仓促回兵之际,攻克裕华镇,活捉日军7名,全歼秦南仓据点之伪军。日寇痛感苏中区抗日军民的威胁,不得不暂时放弃摧毁我新四军军部的企图,转而南下寻歼我苏中主力部队,企图首先控制苏中。自此以后,苏中区一直成为华中日寇进攻的一个重点。

  1941年8月13日,日伪军集中1万余人,由南通、如皋、海安、东台等据点出发,对我苏中进行第2次大"扫荡"。全区军民已预有准备,广泛开展了反"扫荡",与各路敌人纠缠、游击。这次反"扫荡",我军连续作战42昼夜,战斗130余次,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活日军14名,伪军800名,毁敌汽艇30余艘。敌人占领了我李堡、栟茶、掘港等一批集镇。敌兵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淫掠,根据地群众遭受摧残,心中抗日烈火更旺。

  围绕着1师和苏中区机关活动的基本区东台三仓镇,敌我两方反复争夺,前后多达7次,每次均以敌人失败而告终。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41年12月9日,潘家撇之日军石井大队及伪军700多人,乘敌我在如东丰利作战之时,分两路进占三仓。我以第2、3、7共三个主力团及抗大9分校,将进攻之敌全部包围于三仓,经昼夜激战,予以重大杀伤。可惜我火力不足,黎明时敌人突围窜逃。

  这一年,1师共作战300多次,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俘虏日伪军近4000人。日伪占据了几乎全部城镇,控制了主要水陆交通线,安设了大小据点340多处,以据点和交通线为脉络,控制了据点附近和交通干线两侧的大部分农村。但中共、新四军在不断胜利的斗争中赢得了时间,推迟了不少地区伪化的进程,限制了伪化的区域,保持了回旋余地较大、相对稳定的基本地区,还不断深入敌占区活动,开展游击战争,袭扰、打击日伪。苏中抗日根据地仍控制全区土地面积的47%,人口的60%,并在接敌的边缘区逐步建立起敷衍日伪而主要为我们服务的"两面性政权"。

  1942年6月,日寇鉴于对我苏中根据地进行的全面"扫荡"、分区"扫荡"、乘虚跃进、交通政策等都没有收到效果,再次变换方针,吸取华北铁壁合围和苏南"清乡"的经验,开始对我苏中地区进行"清剿"("机动清乡")。从6月到10月,先后对我4分区、3分区、1分区开展了3期"清剿"。我各分区紧密配合,机动作战,数月中先后进行的较大战斗有石港攻坚战、海门袭击战、如西反击战、二窎歼灭战等。在南通夏家渡战斗中,我第3旅7团一举歼灭日军南浦旅团52大队大队长保田中佐以下110名,俘虏3人。该团被新四军军部授予"老虎团"称号。

  1942年9月,1师和苏中区实行精兵简政,对全师(军区)部队进行统一整编,各旅保留一个主力团(即第1、4、7、52团),并予以充实加强,其余主力团实行地方化,与各县团合并,成为地方团的骨干力量。这次整编,使军区有主力在手,随时可以对重要方向实施突击,而各分区、各县也都有较强的武装作为机动兵力,配合区游击队和民兵,担负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

  进入1943年,是苏中抗战最艰难的日子,日伪在苏南继续推行"清乡",在浙东进行"清乡"试验,而将"清乡"重点放在我苏中根据地,并首先选择临江濒海、易于分割封锁、对日伪威胁最大的我4分区,作为"苏北第一期'清乡'实验区"。划定天生港、丁埝之线以东,丁埝、马塘、南坎之线以南,东至黄海,南至长江为"清乡"区范围。除调集伪第22、32、34师外,日军还从苏南抽调了第60师团2个大队、116师团1个大队和部分宪兵,以及大批"清乡"警察、特工和伪方行政人员,进驻"清乡"区内各集镇和重要村庄。沿"清乡"区边沿,日伪军构筑了长达175公里的竹篱笆封锁圈,每隔一定距离构筑碉堡、瞭望哨,派兵驻守。封锁了长江岸边大小口岸,仅留少数孔道,派兵把守。占领了沿海集镇,封锁了海上与陆上交通。日伪计划用6个月时间完成"清乡",妄图在"清乡"区内彻底消灭我党我军,肃清一切抗日势力和"敌对分子",建立起彻底的伪化统治。

  关于日伪"扫荡"和"清乡"的区别,前者是一种突然性的短时间的军事行动,是为了给某一个区域的中国部队以打击,以求得暂时安宁和扩张占领区。后者则是长时间的军事和政治相结合并以政治为主的动作,不仅以优势兵力打击、驱逐抗战力量,而且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各方面力量一起使用,妄图彻底消灭抗战力量,使抗日根据地完全伪化。"清乡"比"扫荡"更残酷,更难对付。

  如何反"清乡",苏中头脑非常清醒,决不能再采用苏南6师"合法斗争、隐蔽坚持"的错误方针,而是必须坚持原地斗争。以公开武装斗争为主,充分发挥主力部队的骨干作用和主力团队、地方团队、武装民兵"三结合"武装体制的威力。

  众志成城之下,日伪为时6个月的第一期"清乡"失败,但敌人紧接着搞"延期清乡",采取高压手段,推行"三光"政策,形势更加严酷,一些地区群众情绪一度低落,斗争陷入被动。我方则采用各种更巧妙的斗争手段,更复杂的斗争方式,继续作更分散、更艰苦的顽强斗争。加强伪军工作,分化新旧两派。对于日军,利用南浦旅团与60师团的矛盾,对于老对手打击适可而止,以抑留他在苏中单独与我纠缠。对主持"清乡"的60师团,则着力打击。

  此外,对于敌人费力建造的竹篱笆封锁线,抗战军民不断对其破击,规模最大时,曾集中起4万余人在100多公里封锁线上同时动作,在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掩护下,在各级干部带领下,人民群众锯倒电杆,收缴电线,挖毁公路,火烧篱笆。一眼看不到头的冲天火光,噼噼拍拍的竹子爆裂声,斗志高昂的人群呐喊声,吓得日伪军躲在碉堡里一动也不敢动,眼睁睁地看着苦心经营的竹篱笆被毁坏殆尽。

  锄奸斗争,军区规定对"国人皆曰可杀"的汉奸、特务就地处以极刑,并把执行权授予区级以上政府和民众团体。并从军队和公安部门抽调了一批政治坚定、机智果敢、有作战经验的同志,配备短枪,组成精悍的武工队,深入据点,镇压日伪"清乡"的重要人员。仅4、5两月全区不完全统计,共处决特务、汉奸274人。苏南调来的"清乡"队员,被我捕杀半数。敌人原拟续调苏中的两个"清乡"大队,未敢再来。许多伪"清乡"人员请长假、开小差或躲在南通城里不敢上任,使日伪失去了耳目、手足。

  另外,还有反保甲、反抽壮丁、反维持、反自首、反伪捐等多种形式的斗争,苏中4分区打破了敌人从1943年4月到1944年2月的"第一期清乡"、"延期清乡"、"高度清乡",终于度过了最严重困难的局面,坚持了4分区原有阵地。仅1942年9月至12月的9个月中,4分区党政军民共作战2100余次,毙伤日军609人、伪军1840人,俘日军5人、伪军3461人,镇压汉奸、特务1465人。我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3旅伤亡近千人,县、区、乡三级党政干部牺牲208人,群众被杀害上万人,至于财产损失更是难以统计。许多军民受到日寇灭绝人性的残害,如活埋、剥皮、"点肉灯"、"吞火龙","腌咸肉","灌肚肺"、戳钢针、上电刑等等,但他们坚贞不屈,表现了中华儿女的伟大气节。

  与4分区反"清乡"斗争交错进行的还有全区的全面反"扫荡"。敌人的"扫荡",以1943年春秋两季在2分区进行的两次规模为最大。其中秋季大"扫荡"日军出动了七、八千兵力,还配以伪军四、五千人,企图消灭我军主力。我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选择适当时间、地点机动作战,袭击日伪后方和薄弱据点。充分发挥民兵的作用,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致使敌人的每次"扫荡"都以失败告终。

  1943年是苏中抗日根据地敌情最严重、斗争最艰苦的一年。全区军民英勇无畏,顽强奋战,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终于获得了反"扫荡"、反"清乡"的双胜利,黎明的曙光已经在望了。

  由分散到集中,由游击战到运动战

  1944年,苏中抗日根据地经过艰苦奋斗,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日军老兵成份越来越少,士气越来越低落,控制的苏中地方仅及16%多一点。我地方武装已能独立担负打击、歼灭日伪,坚持原地斗争的任务,主力部队随时可以用于机动作战。1师、苏中区党委及时提出了"更顽强地坚持原地斗争和更有效地准备反攻力量"的方针。粟裕意识到现在敌人正在作垂死挣扎,战争进行到了转折关头,作为战区的指挥员,必须正确估量形势,把握时机,积极主动地推进形势的发展。

  早在1943年6月,粟裕奉命去军部驻地(淮南盱眙黄花塘)参加整风会议和汇报工作,便带少数参谋、测绘人员和一个连,有意识地选择路线,对沿途地形,敌情进行实地调查。当时就特别注意到淮安、阜宁、宝应三县边界的淮宝地区,该地区是我新四军第1、第2、第3、第4师的结合部,也是日军华北65师团和华中64师团的结合部。该地中心据点为车桥镇,位于淮安东南20公里处,拿下这一地区,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便于部队休整。该镇驻扎日军一个小队,约40余人,伪军一个大队,约500余人。他们加高围墙,拓宽外壕,架设铁丝网,修建了53座碉堡,构成了绵密的交叉火力网。以车桥为中心,在外围还有十几个坚固据点相拱卫。车桥地处中心,来援方向较多,但日军两个师团部的驻地徐州、扬州,距车桥都比较远,无法及时来援,其主要增援方向来自淮安。为此,粟裕决定调集主力第1、7、52团和苏中军区教导团及第4分区特务团等共5个多团的兵力,采取攻坚打援并举的方针,决心不惜牺牲,坚决攻占车桥,同时歼灭敌人的增援部队。

  以前1师对日军打的都是游击战,这次集中5个团的兵力,还有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对日军举行这样规模的攻势作战,在苏中抗日游击战争中是没有前例的。

  1944年2月下旬,1师召开兼苏中军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具体研究制定作战方案,5个多团的兵力临时编为3个纵队,由副师长叶飞担任前线指挥。第1纵队以1旅1团、3分区特务营即泰州独立团1个营编成,在车桥西北芦家滩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淮阴、淮安方向的打援任务;第2纵队以3旅7团、师炮兵大队编成,担任主攻车桥的任务;第3纵队以18旅52团及江都、高邮独立团各1个营,在车桥以南崔河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曹甸、宝应方向警戒;另以师教导团第1营及第4军分区特务团两个营组成预备队。此外,电请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淮安县东北顺河集、凤谷村一线积极活动,保障攻击车桥部队的北面安全。

  3月4日午夜,按照预定计划,3旅旅长陶勇指挥第2纵队,从南、北两个方向成冲锋队形摸向车桥土围。5日凌晨1时50分,月光下的围墙上突然搭上几十副云梯,一阵短促的骚动中,突击队员翻上了墙头。10分钟后,南、北数十颗信号弹飞上天空,战士们潮涌般越过了深壕。车桥战役开始了!

  占领碉堡的伪军负隅顽抗,被誉为"飞将军"的6连战士陈福田,腰上别满手榴弹,背上梯子,冒着弹雨,飞身爬上碉堡顶盖,抡起十字镐挖开窟窿,将一连串的手榴弹塞进了碉堡,顽抗的敌人被消灭了。接着,3连乘胜继续攻击伪别动大队,占领了涧河以北的街道房屋,监视小圩内的敌人。1连向围墙上的两个碉堡发起进攻时,战士蔡心田发挥"百步穿杨"神技,飞步蹿近碉堡,1枚手榴弹凌空而起,准确地从敌枪眼里投进了碉堡,突击组冲了上去,全歼驻守伪军。接着,他们又向伪军补充大队部发起攻击。不到1小时,1000余官兵次第攻入市镇,向街心发展。

  5日上午10时,伪军补充大队驻守的两个碉堡,被3旅第7团攻占。我军冲进屋内进行白刃战,全歼守敌,俘虏伪大队副以下80余人。11时,伪军1个中队全部投降。

  下午14时许,车桥内的碉堡陆续被我占领,只剩下日军和伪军一大队部的两个小围子尚未攻克。叶飞闻讯,立即命令:"开炮轰击!"我攻击部队以山炮、迫击炮向敌发起轰击,将敌一些大碉堡及暗堡打塌。

  正当攻坚纵队围歼凭坚固守的日军之际,车桥西北的打援战斗也已打响。在芦家滩一带,1团3营构筑了阻击阵地,在阵地前沿铺设了地雷。突击部队主力1、2营和特务营隐蔽于芦家滩以北和西北一线,待机出击。下午15时15分,淮安来援日军240余名乘坐7辆卡车,进至周庄附近。这天东北风大起,黄尘遮日,飞沙扑面。1团3营战斗警戒分队在周庄与敌接触后迅速撤回。敌继续进至韩庄附近。至我阻击阵地前约500米时,3营轻重机枪猛烈开火。敌军在慌乱中,闯入我在公路以北预设的地雷阵。触发雷、引发雷,一阵接着一阵爆炸,炸得日军血肉横飞,当场伤亡60余人。敌后续部队不敢再沿公路前进,向我3营阵地迂回,企图绕过草荡。2营发现后,立即予以阻击,迫使日军缩回韩庄固守。

  在新四军攻打车桥后,驻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等地日军第65师团第72旅团的独立60大队先后在淮安集结,由大队长三泽金夫大佐统率,分批驰援车桥之敌。不久,敌第二批增援部队约200人赶到;17时30分,第三批援敌100余人赶到;紧接着,第四批跟着到来。但由于遭我侧击,增援日军都猬集于韩庄。

  黄昏时分,韩庄之敌多次偷袭我3营阵地,均被我军击退。由1团2营和3分区特务营组成的突击部队犹如猛虎下山,分成4个突击队扑向日军。6连首先攻入,进占韩庄西头,日军横尸60余具。4连和特务营1连分别由北、西两个方向攻入韩庄,随后5连也自东面突破,把日军截成4段,和敌人展开白刃战。22时许,3营俘虏了一名身负重伤而又狂呼乱叫的军官,身挂银鞘指挥刀,战士们把他抬到包扎所时,已经气绝身亡。经俘虏辨认,正是增援日军之最高指挥官三泽大佐(后被追赠为少将)。

  韩庄打的激烈之时,有一部分日军由伪军淮安保安团30余人带路,趁夜暗从我军阻击阵地右翼徒涉偷渡芦苇荡,进至草荡东北,遭到我1团7连和泰州独立团1、2连的堵击。芦苇被枪弹打得燃起了火焰,敌一部逃向三面被河道环绕的的小马庄。晚22时许,1团1营攻击小马庄,经过反复冲杀,迫使敌人退据数间小土屋。

  6日凌晨2时,新四军趁夜暗,发起最后围攻。敌援兵溃乱,四散逃窜,有的跳进芦苇淤泥里,有的窜到我打援纵队指挥所附近,被警卫员、通信员捉住。天色大明后,战士们仍在到处搜捕溃敌。"活捉鬼子呀""缴大炮啊"的痛快呼喊声此起彼伏。

  此时,敌最后一批援军120余日军赶到,逼近小王庄、韩庄之线,遭到3分区特务营、1团2营拦路阻击,敌见势不妙,立即转身逃回周庄据点,也顾不得收容在公路上的一群头发焦枯,脸面烧肿,浑身污秽的残兵,随即被我追上俘虏。偷渡芦苇荡的30余名伪军,稀里糊涂地绕道至师指挥所附近后,也被我山炮连全部缴械。担任曹甸、塔儿头方向的打援第3纵队,也在大施河击退了来援日军。

  待援无望,6日清晨,困守车桥小土围内负隅顽抗的日军趁我松懈之际突围逃往淮安,车桥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共歼灭日军465人(其中击毙383人,击伤58名,俘虏24人)、伪军人483人(其中击毙212人,击伤103人,俘虏168人),合计歼敌948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新四军参战部队伤亡238人(其中牺牲53人,受伤185人),日本反战同盟苏中支部松野觉参加火线喊话,英勇牺牲。

  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新四军收复车桥的消息,赞扬这是"以雄厚兵力"打的一个"大歼灭战"。第18集团军(八路军)总政治部在《抗战八年来八路军新四军》一书中也曾指出:"在抗战史上,这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车桥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震动了日寇,许多日军惊恐不安,悲观绝望,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不久,1师乘胜扩大战果,以多路小部队挺入车桥边区,曹甸、泾口、泾河、周庄等12市镇日伪据点全部解放,淮安、宝应方圆50多里为我控制,使整个华中敌后战场形势出现重大转折。

  旌旗南指,开辟苏浙

  1944年秋,中共中央为了发展东南各省的抗日斗争和准备战略反攻,重申发展东南的战略方针,新四军1师奉命担负向苏浙皖边区发展的任务。当时本来中央要叶飞带1个主力旅渡江南下,汇合16旅,恢复6师建制,由叶飞任6师师长。粟裕自告奋勇,请求亲率部队南进。中央改变计划,同意粟裕请求,改由叶飞留在苏中主持工作。因此,叶飞升任1师师长。此时,18旅番号和建制撤销,另组建1分区机关。

  1944年12月,粟裕率3旅旅部及第7团、苏中军区特务1、4团共7000余人及由中央、华中局、苏中区党委分别调集的各类干部300余人渡江南下。1945年1月,抵达浙江长兴地区,与在此地区坚持斗争的16旅会合。2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以浙西的16旅、浙东纵队、南下的1师3旅依次整编为第1、2、3纵队,并组建起3个军分区,全军区实力有25000余人。短暂修正后,苏浙军区部队即向浙西敌后继续进军。为了全力迅速向敌后进军,新四军总是力求避免同顽军纠缠和正面冲突。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想避免也避免不了,彼此的心思都十分清楚。从1945年2月到6月,在浙西天目山地区,主要是孝丰(今安吉县丰城镇)地区,新四军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自卫反击作战,沉重地打击了顽军。

  期间,1945年4月,叶飞率1旅1团、苏中军区特务2团、江高宝独立团共6000余人组成苏中教导旅及抽调的各类干部250人第二批渡江南下,进抵浙西孝丰,改编为苏浙军区第4纵队。至此,新四军第1师番号自行取消。同一时间,1师和苏中军区部队在三垛、河口伏击日伪军大获全胜,激战1昼夜,歼敌1800余人,其中击毙日军中队长以下240人,俘日军7人。新四军军部为苏中军区颁发了嘉奖令。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中军区和苏浙军区奉命立即行动,控制京沪杭要道,并占领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但形势发展很快,中央和华中局原来的破敌、收京、入沪、配合盟军登陆的部署,已不适应。中央来电改变华中部署,指示"江南力量就现地向四周发展,夺取广大乡村及许多县城,江南各大城市不作占领打算"。

  据此,粟裕率苏浙部队全力出击,从8月16日起在浙东、浙西、皖南、苏南,从日伪手中先后收复南汇、长兴、溧阳、金坛、溧水、句容、安吉、广德、郎溪、高淳、宜兴等县城和大小集镇100余处及广大乡村。苏中部队也展开大反攻,先后攻占了宝应、泰兴、东台、如皋、靖江、启东、海门等县城,湖垛、丰利、白驹等100多个市镇也宣告解放。此后,苏中部队于11月发起盐城战役,歼灭拒降伪军3000余人。12月,发起高邮战役,歼灭拒降日军1000余人,其中生俘日军第90旅团高邮警备大队大队长岩崎大佐以下891人,歼灭伪军8000余人,胜利结束了苏中对日最后一战。

  新四军1师及其前身部队自1938年到1945年,鏖战敌后7年,抗战期间共歼敌6.6万余人,其中包括日军7000人,伪军2.6万,顽军3.3万,自身发展到正规主力3.1万人、地方武装8000人。为华中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新四军政委刘少奇曾评价说:"我1师几年来工作是获得了最大的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1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一代名将粟裕亲手带出来的1师3个旅,作风顽强,意志坚定,长于突击、穿插,擅长运动战,均为新四军军部确定的甲等作战旅,以后分别发展为三野的3个军,即第20、23、24军,苏中军区部队也整合发展为第29军。70年后,这些部队延续保留的还有1个集团军(济南军区陆军第20集团军)和1个警卫师、1个预备役炮兵师、3个机械化步兵旅、1个特种作战旅。(文/朱晓明)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7-31 09:44: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毅对新四军新臂章设计“提意见”

下一篇:大山深处的新四军医院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