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八路军南下支队(下)
2017-09-22 10:36:41  来源:碣石钓叟  点击:  复制链接

  我军迅速挺进华南,早被国民党视为心腹之患。蒋介石电令第七、九两个战区的司令长官余汉谋和薛岳,组成联军,妄图从三面包抄夹击,将我军消灭在湘粤边境。

  部队继续前进,到达安仁县境时,就遭顽军第四十四军的袭击,因此不得不经常改变行军路线。8月17日,为了摆脱敌人的堵截尾追,部队忍着炎热和饥饿,进入桂东以西八面山中。国民党顽固派得知我军进入八面山,即又调动其第四军、暂二军和四十四军等共八个团的兵力,重重包围,步步进逼,企图一举将我歼灭在八面山中。我军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敌人占领了所有的山障、险要的通道,然后派兵前堵后追,部队进山后,随身携带的粮食早已吃光,山里渺无人迹,指战员们饿得走不动路,只得采些菌子和野果充饥。

  我军边走边打,受尽煎熬。8月18日,部队冒雨走了一天,走到一处独立茅棚停下来。王震光着脚板吩咐宿营。他已经两天没有睡觉,双眼都熬红了。他把先到的部队安排好后,走进一间又小又黑的茅屋,在灶台上打开地图,筹思明天的行军路线。不大工夫又走出来,让出房子给战士们休息,自己带着两个警卫员,在茅屋旁边有半截墙的草地上搭起露营的帐篷。看见副参谋长苏鳌带队伍从后面上来,王震笑着说:“你们的'房子'就是对面的大树底下呐。”苏鳌立即把队伍带过去,战士们找了些杉树皮,燃起一堆堆火烤衣服。没有米,没有南瓜,也无处可买。全身曾被穿过八颗子弹的苏鳌,忍痛把自己的马杀掉,分给每人一小块马肉。另外的部队,虽有南瓜,却找不到锅煮,只好生吃,许多人吃生米、生包谷、生豆角……

  整个部队全在山坡上露营,突然风雨交加;淋得人直打哆嗦。尽管又冷又饿,大家情绪仍然很高。大雨刚过,王震和王首道来看望战士。战士们正围着一堆堆篝火,有的烤马肉,有的烤衣服。王震走来,询问战士们:“这两天,你们都没搞到饭吃吧?”大家点了点头,都没吭声。有个青年战士轻轻叹了口气,小声说:“人要能够不吃饭,不睡觉就好了。”大家一听都笑了。王震笑着对坐在一边的作家周立波说:“周立波,你日后要写小说,就把我们这些人写成不食人间烟火,这样才有意思。”大家听了,不禁又一起大笑起来。

  王震回到窝棚,马上召集司令部人员开会。他说,目前我们已处于顽军四面包围当中,敌情异常严重,我们不能束手待毙。大家坚决表示一定要奋勇战斗,突破重围。根据大家建议,马上用王震和王首道的名义向全军发布一道命令。命令写道:“明日(19日)4时出发,作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你们是全军与东江纵队会合开辟道路的先锋。我们要勇敢地冲出敌人的重围,坚决与东江纵队会合,要宿营,要吃饭,希望生存,希望未来,勇敢前进,冲!冲!冲!杀!杀!杀!毫不犹豫,坚决执行,胜利是我们的,是毛主席的。”

  通讯员送走命令后,王震在文件箱子上打了个盹。19日拂晓,他就带领部队在崎岖的山路上摸索前进。当天情况更加严重,敌人正从四面八方围过来。站在山顶向南远眺,看见大队顽军正从资兴开往桂东。为避免敌人发现,部队只能在半山的灌木丛中隐蔽前进。先头部队在前面用马刀开路,主力随后踩着杂草荆棘穿行,每走一步都很艰难。突然又下大雨,越发难走。队伍从横坑经双坑、钧勾寨来到湖洞与下坑之间的一处山口。由于两三天没吃上一顿饱饭,加上日晒雨淋,连续行军,大家全都累得精疲力竭,部队便在一处山坳停下。这里只有几户人家,仍旧搞不到粮食。

  王震在一间茅草屋里打开地图,仔细察看路线。他很快走出屋来,招呼路过的战士进屋休息,自己靠在一棵树上仔细考虑下一步怎么办。据侦察员报告,五条下山的道路全被敌人封锁。凡是人能走的路都被堵截了,此外只有飞鸟才能飞越的高山。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快从八面山突出重围,赶到湘粤边境。王震立即在一个缓坡上冒雨召集各支队长开会。他说,情况十分严重,今晚要冲出去,打出去。命令所有部队,擦拭武器,准备战斗。买到什么就吃什么,要多少钱给多少钱,注意群众纪律。烧掉机密文件,减少行李担子和牲口,不论遇到何等险恶的局面,都要坚决地打出去。

  会议开完了,雨越下越大。前卫部队正在一条山沟里集合,王震来了。他头戴一顶斗笠,浑身是水,很久没有剃的胡须滴着水点,两眼却射出坚定的光芒。他大步走到队伍前面,大声讲道:“同志们,国民党反动派想把我们困死、饿死,消灭在这八面山里,你们说该怎么办?”战士们像春雷般齐声回答:“坚决打出去!”“对,我们要打出去!任何敌人都占不了我们的便宜!”王震举起拳头,沉着而充满感情地说,“多年来,我们这些肩扛七斤半的人,历尽了人间的艰难险阻,牺牲了无数亲爱的同志,我们在走着一条痛苦的血染的路,中国老百姓所受的痛苦都集中在我们这支队伍身上。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一句话,就是要使全中国的老百姓翻身!过去的斗争,已证明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哪怕环境再艰险,斗争再残酷,我们也要勇敢地杀出一条血路,我们也要坚持干到底的!”

  讲完,他就带领部队冒雨前进,亲自在前面摸索路线。一路上,大家看见,每逢遇到困难,王震就拿出毛主席的照片长久地凝视着。这时,他的脸色庄重严肃,发亮的眼睛放射出坚定的光芒。很显然,这种凝视使他增长无限的决心和勇气。前进不久,侦察员在山里找来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大家围起来请求他给部队指一条下山的路。老人当年当过赤卫队员,乍一来弄不清眼前到底是一支什么部队,带着疑虑的神色,说他“耳背,听不见!”当王震从怀里摸出毛泽东的照片,双手递过去,老人双手捧在手里一看说:“啊!这是毛主席!”就打开了话匣子。先前他在这一带打过游击,红军长征走了,反动派疯狂报复,只得躲进深山,靠打猎为生。老人带着部队走着根本没有路的“路”,异常艰难地走了一个通宵,全是在望不见尽头的悬崖峭壁的山间绕行。遇到陡坡,大家就手脚一齐着地爬上去;看见深沟,大家就双手紧抱两腿滚下去。王震看见掉队的越来越多,心里十分难过。他对战士们说:“同志们,你们走得动的,就跟我走。实在走不动的,歇口气再慢慢跟上来。”在坚强的政治工作保证下,部队士气没有受影响,顽强地冲出了八面山。

  清晨,前卫分队在板寮消灭了顽军一个排哨。这个排哨属于顽军第九十师一个团,另两个团布设在五里外的南冲一线。王震当即决定,乘其立足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王震率左路纵队穿出密林,迅速将顽军击溃;王首道和朱早观率右路纵队也穿出了密林。驻在南冲的顽军随后分两路向我军扑来。王震一面指挥后卫队掩护,一面命令主力从顽军间隙向前冲上大路,驱散正在烧桥的顽军,顺利从桥上过了河。俘虏供称,田庄驻有顽军第六十师。部队从田庄东北绕了过去,冲出包围,当天到达汝城以北开山一带宿营。

  8月21日,部队从淇江陇出发,穿行在大山云雾之中,来到汝城通往桂东的大道。据侦察报告,发现左侧有一股顽军,似第九十师的一个连,他们伪装乡丁活动。王震要侦察队化装“国军”,叫他们带路。路上,侦察队相机缴了这股顽军的械。过了地汝河,在山沟里发现第九战区一个很大的仓库,里面大米、面粉、食盐堆积如山。王震命令部队每人带足3天的粮食和3斤盐,其余全部分给了群众。23日,部队到达江西崇文县的文英圩。

  部队原计划在文英圩休息一天,可是刚刚到达这里,顽军第九十师一个团尾追上来,我军后卫第二支队节节抗击,到文英圩后面占领一道山岗,掩护全军宿营。顽军气势汹汹逼上来,经过一场激战,将顽军击溃。不久,顽军第一○二师又插到文英圩西南,被第一支队顶住。虽在两面都把顽军击退,终因寡众悬殊,我军便在当夜1时许撤出战斗,继续向粤北挺进。

  从8月中旬进入八面山,到20日突出重围,全体指战员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我军在几天没吃过一顿饱饭的情况下,战胜了人数十几倍于我的顽军的前堵后追,不但没有被消灭,还在四都圩击溃顽军一个团;在田庄经过反复冲杀,从顽军第九十师的阵地上杀出一条血路,在文英圩击溃第九十师二七○团两个营。

  部队连续作战,疲劳到极点。南方8月炎热的天气,也给行动增加了极大困难。部队经常腹内无食,脚上无鞋,每天都有人中暑晕倒,伤病员日渐增多,连队减员较大。在此紧急时刻,王震也因过度劳累,腰疼的旧病复发。大家硬把他按在担架上,让他得到点休息。见他病了,指战员们都很担心:“情况这样紧张,司令员可不能病倒啊!”有一天,同志们抬着王震在司令部队伍后面走。山路险峻,石头很多,抬担架的后边一个人,绊着石头跌倒了。王震从担架上滚下,后脑碰在石头上,昏过去两分钟。这个消息传到前边,有的人哭了。

  8月24日,国民党顽军又从几个方向追了上来。部队马上出发,途经梧桐港、聂都圩,最后走到沙村。一夜大雨,把尾追之敌阻隔在30里以外,大家少有地睡了一夜好觉。次日拂晓出发,开始进入大庾岭。26日,来到湘粤赣边境五岭山区。为了摆脱尾追的顽军,尽快地和东江纵队会合,指战员们以极大的毅力,忍受着饥饿和疲惫,英勇地朝广东方向疾进。部队越过五岭山帽子峰,进入粤北南雄县境的北乡后,即向党中央报告了情况,并设法尽快和东江纵队会合。

  27日,部队越过五岭进入南雄所属的上,薛岳所部的追兵和余汉谋的一个军一齐涌来,切断了南下支队与东江纵队会师的道路,对我军形成了又一次重兵包围。

  处于国民党军前堵后追的紧急情况中,我军如何摆脱这一不利态势,是大家都在考虑的问题。王震用探询的眼光看着王首道和王恩茂说:“现在我们的出路,要么上山,要么打出去!”王首道说:“为了保存力量,完成任务,我们还是走小路上山为好。”王恩茂点头同意。王震又和他们全面分析了整个敌情,发现西北方向还没有被敌人封锁。他亲自询问了一个老农,找到了一条从西北上山的小路。部队必须立即突出重围,但各支队都正与前堵后追的敌人周旋,一时难以撤离。为了使战斗部队减轻压力,王震决定部队机关和直属的警卫队等首先突围。他们跟随向导从西北方向未被敌人封锁的一条小路上山,很快进入了茂密的山林。天黑了,指战员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突然,山风四起,雷电在山林上空咆哮,暴雨霎时像天河决口似的倾泻下来。大家在暴风雨中,浑身透湿。部队在这不辨方向的漆黑夜里走了一个通宵,才走了24里路。天色微明时,往前又走了20余里,停在半山处的小山村休息。这个名叫沙坑的小山村,只有几户人家,无法容纳这样多的部队。路边、门前、屋檐下、柴堆上,到处都睡着饥饿疲惫的战士。

  是继续南进呢?还是掉头北返?眼前的严峻情况,迫使部队必须作出抉择。

  对于面临的严重情况和各种困难,王震是有思想准备的。 1944 年 7 月毛泽东与王震谈话时,就分析指出了南征前途的两种可能性,要他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如今,整个局面已出现毛泽东预料的第二种情况。他们既不可能与东江纵队会合,国民党反动派又要集中力量吃掉他们,全军已处于顽军的前堵后追的紧急情况之下。如何摆脱这一不利态势?经过军政委员会认真分析讨论,最后一致决定北返中原,与新四军五师会合。于是,立即起草了向中央的请示报告。电报在分析敌我情势之后说:“我们对会合广东力量的中央指示,是抱极高热情和决心去执行的,但是一切客观情况对我极为不利。故我们集中意见,一致建议北上,靠拢李先念,预计 20 天行程可达湘鄂边。”

  8 月 29 日,就接到中央军委的复电:你们目前处境异常艰难,在日本投降、时局变化的情况下,你们确已难于完成原有任务。同意你们即由现地自己选择路线,北上与五师靠拢。

  我军挥师北返,打乱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如意算盘,他们立刻大叫大嚷:“不可放虎归山!”继续尾追堵截。在湘赣粤边,南下支队在崇山峻岭中向北疾进,冲破了国民党顽军的封锁,又回到聂都圩通往文英圩的公路上。并在上犹地区墩头与 8 月初留在湘潭地区开辟工作,随后跟进的第四支队和直属侦察队会合。随即,又在赣南粉碎国民党顽军的第二道封锁线,翻过上洞山,到达七岭。在七岭的右边就是指战员们日夜思念的井冈山。

  国民党顽固派害怕我军又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连日来不断向井冈山增加兵力。因此,部队只得绕道西行。干部战士见到右边耸立着雄伟的井冈山,个个充满了仰慕之情。井冈山这个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毛泽东和朱德在中国土地上最早创建的红色根据地之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引起王震和战友们对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无限亲切怀念。这支部队的前身红六军团,就是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成长壮大起来的。当南下支队到达七岭时,“红军打

  回来了”的消息,闪电般在老区传开了。部队不论走到哪里,立即被乡亲们围了起来。部队宿营以后,住在附近的乡亲们忙着端茶送水,还连夜给战士们赶打出一双双草鞋送来。

  9 月 6 日,部队从上七岭出发,行程 70 余里,进抵湘州、车坳一带宿营。连日,经常刮风下雨,指战员们被雨淋湿了,又无换洗衣服,加之道路泥泞难走,许多同志赤脚走路;脚被磨破,伤口经泥水一泡,大多溃烂,患疟疾的病员也日益增多,而医治伤病员的药品已缺乏到极点。这时,王震又患了胃出血病,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他看到高铁病重躺在路边,自己忙从担架上爬下来,硬要高铁坐上。高铁无论如何不肯,王震嘱令战士把他抬上担架,径直往前面走了。他和大家一样,没有任何雨具,天一下雨,雨水就顺着他那几个月未理的

  头发、胡须流下来。他打双赤脚,高卷起裤脚,脚上沾满了泥巴,和大家始终走在一起。司令员这种艰苦奋斗和以身作则的行动,给部队树立了榜样,成为巨大的鼓舞力量。

  国民党顽军眼看其层层堵截均未得逞,便准备在拿山地区以重兵设防,修筑工事,设置路障,切断交通,企图在此阻击我军。我军为争取时间,打破顽军阻击,动员部队昼夜兼程,迅速前进,比顽军抢先赶到拿山一带;随后,又赶在顽军之前,迅速通过了莲花的界化陇,顺利通过萍乡至宜春之间的铁路,进入湘东北。

  9 月 15 日,部队进至湘北浏阳通往江西铜鼓大道上的达浒,顽军第九十九军用密集的机枪火力封锁渡桥和街口。王震眼看顽军气焰如此嚣张,按捺不住胸中怒火,亲自指挥战士们英勇冲杀强占了桥头。我军有如滚滚巨流,汹涌奔腾。当天,部队翻越九岭,走了一百多里。 16 日,渡过汨罗江。 18 日,到达三墩。顽军第九十二师又尾追而来,前进方向的梅仙、南江桥都有顽军把守。于是,我军改道走山路,到茅田宿营。此时,侦察队报告:湖北通城地区有顽军第七十二军十五师等重兵拦阻。我军主力决定于 20 日拂晓前突破通城至桃林的公路封锁线,西越粤汉铁路,绕道至鄂南根据地的咸宁、鄂城间的大和岭和大吉堂地区,与郭鹏率领的第三支队会合,作北渡长江的准备。

  自我军主力进入鄂南,顽军第七十二军的第三十四师和十三师沿九江至武汉一线,严密封锁了全部长江渡口,妄想最后把南下支队消灭在鄂南地区。 9 月 23 日,我军主力在大吉堂与第三支队和第四十团会合,果断地取道梁子湖水路。到达殷家店和樊湖之间的渡口,向长江边进发。部队从大和岭东港坐上小船,顶风冒雨在梁子湖上的芦苇丛中行进。穿过梁子湖,我军改乘大帆船渡过长江,于 9 月 26 日下午到达鄂豫皖边区,又与新四军五师会合,敌人企图消灭南下支队的阴谋又一次落空了。

  南下支队回到鄂豫皖区,受到军民的热情欢迎。 10 月中旬,南下支队在黄陂县所属的孙家畈进行了恢复“三五九旅”的番号的整编工作(郭鹏任旅长,王恩茂任政治委员),正式撤销了“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的番号。同时与新四军第五师以及豫西支队,共同组成中原军区(王震任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三五九旅加入了中原军区野战军第二纵队序列,保卫军区的西部和北翼。

  三五九旅南征北返和中原突围,自1944年11月9日从延安出发,至1946年8月29日胜利回到陕甘宁地区,历时659天,转战于陕、晋、豫、鄂、湘、赣、粤、陇八省,共路经100多个县。这支部队冲过敌人的100多条封锁线,共大小战斗300余次,平均每两天打一次仗,其中较大的战斗共有74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2月26日,南下支队与日军在湖北阳新县三溪口的大畈战斗,全歼来敌,敌遗尸400余具,缴获小炮7门,轻重机枪25挺,步枪300余支。

  但是,经过近两年的浴血奋战,南下支队出发时5000余人,返回延安后仅剩1414人。

  南下支队胜利返回延安后,党中央为勇士们举行庆功宴。席间,毛泽东高度评价说:这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附录:

  南下支队序列

  军政委员会书记 王首道

  司令员 王 震

  政治委员 王首道

  副司令员 郭 鹏

  副政治委员 王恩茂

  参谋长 朱早观

  政治部主任 刘 型

  副参谋长 苏 鳌 邹兆毕

  政治部副主任 李 立

  支队秘书长 聂洪钧

  供给部部长 何维忠

  卫生部部长 潘世征

  第一大队(以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两个营组成)

  大队长 陈外欧 政治委员 李 铨

  第二大队(以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三个营组成)

  大队长 陈冬尧 政治委员 罗 章

  第三大队(以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团一个营组成)

  大队长 张仲瀚 政治委员 曾 涤

  第四大队(以第三五九旅特务团之教导营及旅直参谋训练队组成)

  大队长 徐国贤 政治委员 廖 明

  第五大队(由中央调赴新四军第五师工作的随军南下干部组成)

  大队长 贺炳炎 政治委员 廖汉生

  第六大队(由中央调赴新四军第五师工作的随军南下干部组成)

  大队长 文建武 政治委员 张成台

  1945年3月,“南下第一支队”进入湖南后,为了适应斗争发展的需要和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经报党中央批准,取消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的番号,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下属各大队改为支队,组织领导一概不变,并以原第一大队第二营、原支队直属警卫连和侦察连、以及第二大队一连为基础,扩编为第五、第六支队。

  第一支队

  支队长 陈外欧 政治委员 李 铨

  第二支队

  支队长 陈冬尧 (1945年5月牺牲)

  贺盛桂(1945年5月任)

  政治委员 罗 章

  副支队长 贺盛桂 龙江云(后)

  第三支队

  支队长 张仲瀚 政治委员 曾 涤

  第四支队

  支队长 徐国贤

  政治委员 廖 明(1945年8月改任副政治委员)

  周 礼(兼 1945年8月任)

  第五支队

  支队长 苏 鳌

  第六支队

  支队长 杨宗胜 政治委员 吴光远

  为了更好的开展湘鄂赣边的对敌斗争,1945年4月,军政委员会决定建立湘鄂赣边党、政、军统一的领导机构。经报党中央批准,于4月底正式成立了湘鄂赣军区。同年7月撤消,改为鄂南军分区。

  司令员 王 震

  政治委员 王首道

  副司令员 张体学

  副政治委员 王恩茂

  参谋长 朱早观

  政治部主任 刘 型

  东军分区

  司令员 汪乃贵 政治委员 刘士杰

  副政治委员 周干民 参谋长 刘 昂

  辖: 武鄂、鄂大、阳大、阳通、阳瑞、阳新、大冶总队

  西军分区

  司令员 罗 通 政治委员 罗 通(兼)

  副司令员 蒋 树 副政治委员 方 正

  辖:咸通阳、咸武鄂、咸崇蒲、嘉蒲监总队

  湘北军分区

  司令员 张仲瀚 政治委员 曾 涤

  副司令员 苏 鳌 副政治委员 李 平

  辖:岳临通、平浏长总队

  湘东军分区

  司令员 杨宗胜 政治委员 吴光远 熊 晃(后)

  副司令员 胡 政

  鄂南军分区

  司令员 张体学 政治委员 聂洪钧

  第359旅(1945年11月,恢复第359旅番号)

  旅 长 郭 鹏 政治委员 王恩茂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7-09-22 10:37:2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八路军南下支队(上)

下一篇:抗战初期八路军的给养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