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甲午 岛国野心
2018-04-20 14:25:27  来源:马骏杰  点击:  复制链接

  19世纪50年代,在日本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从前,有个人带着拖网来到海边,准备将网撒向大海,海里的鱼顿时惊慌失措,它们赶紧召开大会讨论对策。有的说这样逃跑,有的说那样逃跑,唯独有一个蛤蜊不慌不忙地说,它什么都不怕,只要闭紧甲壳就行了。结果拖网撒下来了,鱼儿们四处奔逃,蛤蜊稳稳当当地躺着不动。一片嘈杂之后,蛤蜊小心地探出头来,忽然它看到对面的墙上写着几个字:“此蛤蜊二分钱。”这时它才如梦方醒,自己已经被出售了。这则寓言能广泛流传,说明日本人担心做闭壳的蛤蜊。可是,时间不长,令日本人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一张大拖网真的撒下来了,那么撒网的人是谁呢?网中的日本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时间快进到40年以后。1894年是中国历法的甲午年,就在这一年,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发生了,日本经过二十年的预谋,终于以强大的陆海军力量占据了朝鲜,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迫使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日本又先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向人类文明发起一轮又一轮挑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那么,一个被大清帝国称之为“蕞尔小邦”的岛国,一个封闭了200多年的闭壳“蛤蜊”,是如何挣脱了那张大网,摆脱了被出售的命运,进而变成一头凶猛怪兽涂炭生灵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寻找原因。

  日本的幕府时期,是闭关锁国时代,落后的封建统治虽然得到了暂时的维持,但到了幕府末期,日本国内已经是政纲废弛,财政窘困,武士没落,人心思乱,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而这时,西方的资本主义正在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日本人开始意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给日本带来的危害,一个关于闭壳蛤蜊的寓言故事迅速在日本流传开来。果然,正如日本人所担心的那样,一张大网撒下来了,撒网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人。

  1853年7月8日,4艘大船突然开进了日本江户湾入口的浦贺港。这4艘大船非常特别,它们的船体被漆成黑色,烟囱里冒着黑黑的浓烟,见过它的人都把它叫做“黑船”。可以想象,黑色的船,航行在蓝色的海面上,这种颜色的反差,必然会带来几分恐怖感。随后,“黑船”的降临在日本社会中被疯传,一时变得神乎其神:“船身和三千石船类似,共有四艘,每艘船上都有三根桅杆,帆篷已经降落。这些船只能够前后左右自由航行,航速犹如飞鸟,转眼之间就看不见了。”这些“黑船”是从何而来?来到这里要干什么?这些问题,都写在了日本人充满恐惧的脸上。

  其实,这4艘“黑船”是美国东印度舰队所属的军舰,在舰队司令马休·佩里的率领下,代表美国政府来要求日本开港的。

  美国为什么要开着军舰来日本要求开港?这说来话长。19世纪中叶,美国国内经济稳步增长,海外贸易逐年增加。为获得更多的海外利益,美国和英国在中国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起初,美国贸易船要到达中国,需从它的东海岸起航,越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再穿过印度洋和南中国海,才能抵达目的地。但自从美国占领了加利福尼亚之后,广阔的太平洋呈现在眼前,美国人找到了一条便捷的新途径,那就是开辟太平洋航线。但是,蒸汽机轮船是要烧煤的,那时轮船吨位小,技术水平低,要一口气越过茫茫太平洋,载煤量根本不够,必须中途加煤,这样就需要一个燃煤供给点,美国人看来看去,发现把燃煤供给点设在日本最为合适。同时,日本还是一个很好的商品倾销市场。

 

  驾驶“黑船”敲开日本国门的男人——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休·佩里

  但是,美国人十分清楚,要在闭关锁国200多年的日本建立燃煤供给点,进而开辟贸易市场,必须首先打开日本国门,而要打开日本国门又必须寻找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于是,美国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19世纪40年代,美国的捕鲸业正处于黄金时期,北太平洋的捕鲸船80%来自美国,这些船只大多活动于日本周围海域,由于捕鲸船的性能不好,遇到恶劣天气,往往会漂流到日本海岸避难,但日本人对美国捕鲸船非常反感,屡次发生虐待美国船员的事件。在日本海岸建立捕鲸船避难所,这是多好的一个借口!于是,美国就以此为借口开始了努力。

  从1845年开始,美国就派军舰到日本要求建立避难所,但两任东印度舰队司令,都没有实现这一愿望。

  1852年,美国海军当局任命马休·佩里为东印度舰队司令,继续担负迫使日本开港的重任。佩里是一个意志坚定,态度强硬,而又坚决奉行扩张主义的海军军人,他曾参加过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并在战争中首次使用蒸汽舰,人称“蒸汽战舰之父”。1853年4月,佩里在香港从东印度舰队中抽调4艘军舰,组建了一个小型舰队,从香港出发,经广州、上海,于7月8日驶入日本江户湾入口的浦贺港。这就是前面所说的美国“黑船”出现于日本江户湾的缘由。

  美国“黑船”的到来,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寺院里报警的钟声长鸣不断,战斗警报响彻日本中部。浦贺的妇女们双手合十,向神社祈求降一场暴雨,把美国“黑船”冲垮淹没。在江户,全城一片混乱,妇女儿童的哭声和武士的叫喊声响成一片。武士们不愿坐以待毙,准备冒险突袭这些“黑船”。突然,海面上出现了令美国人意想不到的场面:日本武士驾驶成群的小木船,从海岸出发,驶向美国军舰。它们将美国军舰团团围住,愤怒的日本武士抓住军舰的缆绳、锚链试图爬上“黑船”。美国水兵被这一场面震惊了,回过神来之后,他们用力摇晃缆绳,阻止日本武士攀爬。当有些日本人快要爬上军舰的时候,美国水兵用刺刀疯狂挑刺,将他们纷纷赶入大海。当天晚上,浦贺地方官员迫于压力,登上美国军舰与佩里谈判。佩里拿出美国总统斐尔摩尔写的国书,要求日本开放口岸与美国通商。地方官员不敢擅自做主,表示要向幕府请示。

  几天后,日本幕府同意在岸上接受美国国书,日期定在7月14日。这一天,密密麻麻的日本步兵和骑兵整齐排列,摆出威武的阵势。佩里怕发生意外,精心挑选了300名能战的水兵上岸,并让身后的舰炮做好射击准备。会谈时,日本代表表情冷漠,高声宣读了政府的回文,表示接受美国国书,同时要求佩里立即离开日本海域,但对于是否同意开港通商只字不提。佩里见日方虽然接受了美国的国书,但开港的目的并未达到,有些恼怒,当即又递上了一封致幕府的信,信中说:“我认为此封国书涉及许多问题,贵方显然要用一定的时间来审议并做出决定。考虑到这一点,我期待在明年春天返回江户湾的时候得到贵方的答复。那时,美日双方应该能够缔结友好的令人满意的条约。我怀着这样的信念期待着……”

  几天后,佩里率舰离开日本海域,“黑船”列队进行了武装示威。

  佩里舰队离开后,日本上下被悲愤和恐惧的气氛所笼罩,正如当时流行的一首歌唱的那样:“名茶上喜撰(蒸汽船),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上喜撰”是当时日本的名茶之一,其发音与“蒸汽船”相同。这首歌暗喻美国4艘蒸汽舰搅乱了日本人的太平梦,犹如喝了浓茶一样难以安眠。60岁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庆忧虑而死,幕府实权由首席老中、34岁的阿部正弘掌管。老中是辅佐将军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最高常设官员。阿部正弘生性懦弱,佩里临行前留下的话,让他寝食不安。

  然而,没有等到第二年的春天,日本人最担心的事情就发生了,美国“黑船”于1854年2月13日,再次出现在江户湾海面上。佩里率舰队为什么要提前到来?原因是在佩里上次离开日本不久,俄国海军中将布恬廷率领俄国太平洋舰队驶抵日本,也要求开国,遭到日本拒绝。佩里获悉了俄国人的行动后,担心俄国抢在美国之前打开日本国门,十分着急,决定加快在日本开港的步伐。这次,佩里带来的“黑船”是7艘,一进江户湾便发炮示威。阿部正弘被隆隆的炮声吓得浑身发抖,主张接受佩里提出的条件。3月2日,日本派出代表与佩里谈判。经过讨价还价,最终双方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及其附属条约,也叫《神奈川条约》。《日美亲善条约》及其附属条约的核心内容就是日本开港,开放下田、函馆两个港口,作为补给美国船只燃煤、淡水、食品等物资的基地,使美国完全达到了目的。事后佩里高兴地说,条约“虽然是初步的,但对于今后将与日本政府建立的通商协定,却是最重要的一步进展”。

  下田位于本州岛,可以作为美国太平洋贸易的中转站;函馆位于北海道,可以作为美国在北太平洋捕鲸船的避风港和补给基地。这两个港口的开放,使美国实现了开辟太平洋航线的意图。

  《日美亲善条约》及其附属条约是日本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从此结束了日本200多年的锁国体制,并逐渐将日本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从此以后,英国、俄国、荷兰等西方列强接踵而至,都与日本签订了内容类似的条约,日本面临同中国鸦片战争时一样的民族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天皇发动了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推翻了幕藩体制,建立了中央集权政府,使日本由封建国家,正式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从这一刻开始,日本就梦想着“脱亚入欧”,就是要脱离亚洲落后国家的行列,加入到西方列强的队伍中。

  那么,“脱亚入欧”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先从一枚纸币讲起。

  日本现行最高面额的纸币,是一万日元的纸币,上面印刷着一个头像。人们都知道,把一个人的头像印刷在国家的货币上,说明这个人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和影响一定不同凡响。那么,这一万日元纸币上的这个人是谁呢?他叫福泽谕吉,是日本的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日本最早的军国主义理论家。把他的头像印刷在日本最高面额的纸币上,说明此人及其思想在日本是深入人心的。

  福泽谕吉出生于日本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青年时代,正赶上日本打开国门的时候,他接触到了西方文明,并很快迷恋上了西方文明。他精通汉学,熟悉英语,多次受幕府的委派,出使欧美各国,先后完成了影响颇大的《西洋事情》、《劝学篇》、《文明论概略》等著作。在40岁以前,他主张学习西方,实现近代化,提出了一些进步思想。但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他产生了病态心理,比如他向往欺负和压迫人的快感。1862年,他前往欧洲途经香港的时候,看到一个英国人对一个卖鞋的中国人大打出手,并加以侮辱,他不仅没有产生怜悯之心,反而十分羡慕英国人这种压迫人的感觉。后来他专门写了一篇短文,记述他在香港看到那一幕时的感受,题目就叫《压制亦快乐哉》。标题的意思是“压迫人也很快乐啊”。文章说,日本不仅要像英国人那样压迫中国人,而且要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英国人。字里行间流露出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野心和欲望。

  40岁以后,福泽谕吉已经从一个启蒙思想家,变成了一个黩武主义者,他的侵略扩张意愿越来越强烈。1885年,他发表了《脱亚论》一文,提出了“脱亚入欧”理论。他在文章中指出:“我日本国土虽在亚细亚之东,但国民之精神已脱亚细亚之固陋,移至西洋文明”,也就是说,日本从地理上属于亚洲,但在思想上、精神上应该加入到“西方文明”行列。在对待中国和朝鲜的问题上,福泽谕吉则提出了强暴而无理的主张——侵略和征服。

  “脱亚入欧”思想对日本走上侵略扩张道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福泽谕吉曾经说过一段让世人深感震惊的话语。他说:“我国对待中国、朝鲜之法,无须因其为邻国而有所顾忌,只能按照西洋人对待彼等之方式方法加以处理。”西方列强对待中国和朝鲜的方法不就是侵略吗?所以说,“脱亚入欧”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日本对朝鲜和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由此可见,摆脱西方列强奴役,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实现“脱亚入欧”,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政治原因。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不足,国民贫穷,要发展资本主义,必须向国外掠夺原料和开辟贸易市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动用武力,进行侵略和扩张是唯一的选择。那么,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为什么要首选中国呢?这是因为,日本环顾四周发现,向东掠夺,是太平洋东岸新兴的富强的美国;向北掠夺,北方虽也物产丰富,但已被俄国所占据;向南掠夺,尽管南亚各国物产丰腴,但已被英、法、西班牙等国家所侵占。唯独西方亚洲大陆上的中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中华帝国又处于落后软弱的晚清时期,虽然历经鸦片战争,西方列强蜂拥而上,试图瓜分,但没有哪一个列强能够独霸这个庞大而古老的国家,对日本来说,跻身列强中间,“机会”多多。

  所以,掠夺资源和扩大贸易市场,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经济原因。

  接下来就要说到文化了。谈到日本的文化,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日本不是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吗?怎么会滋长出侵略扩张的思想呢?这就要看看中国文化是怎样开始影响日本的。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文化已经十分繁荣,但这个时期的日本,还处于渔猎时代,农耕文明还没有产生。到了我国的秦代,中华文化开始大规模影响日本。关于这一点,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段详细而生动的记载。

  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秦始皇在位37年,曾5次离开都城出巡。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时到达山东半岛的芝罘,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烟台。他在登上芝罘岛的时候,忽见在大海深处,云雾之间,出现了山川、人物等各种景象,蔚为壮观,这令秦始皇心旷神怡。其实这种景象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海市蜃楼,而秦始皇却以为那就是仙境,于是勾起他长生不老的遐想。

  有一个齐国人叫徐福,是一位方士,方士就是古代从事求仙、炼丹的人,他投秦始皇所好,说在大海之上,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和瀛洲,上面居住着神仙,可以派人带数千个童男童女,前往索取长生不老之药。徐福还自告奋勇,愿意前往。秦始皇听后非常高兴,同意徐福从山东半岛南部的琅玡出发,出海求仙。

  方士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比如天文、地理、航海、医术等。徐福非常清楚,海上并没有什么仙山仙药,他主动出海求仙的目的,是想利用秦始皇所提供的优异条件,达到在海外构建一个理想社会的目的。可是,徐福的第一次出海无功而返。

  9年以后,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来到琅玡,他迫不及待地召见徐福,询问是否取回长生不老之药。徐福因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而没有取得仙药,害怕受到责难,不敢说出实情,便哄骗秦始皇说:我上次出海,确实见到了海上的大神,它问我:“你是西皇的使者吗?”我说:“是。”海神又问:“你要向神仙寻求什么呢?”我说:“想求延年益寿的药物。”海神说:“你们秦王的礼物太微薄了,只许你观看,而不能取药。”于是,海神带我到达了蓬莱山,我看到了华丽的宫殿,富丽堂皇,还有面呈铜色的使者,身子为龙形,光彩照天。我再次拜问海神:“需要献上什么礼物才能取得仙药呢?”海神说:“献上童男童女和各种工匠就可取药了。”秦始皇对徐福的话深信不疑,决定派他第二次出海。这次,秦始皇满足了徐福所有要求,不仅带上数千童男童女外,还带上了粮食种子、各种工匠,以及善射的弓弩手。这次出海,徐福一举获得成功,他来到了“平原广泽”之地,可是,他并未取回长生不老之药,而是一去再不复返。

  后来的研究证明,徐福所到的“平原广泽”之地,就是日本,具体说,是日本本州岛南端的和歌山县的熊野滩。由于徐福给日本带去了种子、农具、工匠、医药等,结束了日本人的渔猎生活,开始了农耕生活,将日本社会文明发展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所以在日本,徐福被尊为“农神”和“医神”。

  自此以后,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的先进文化不断传入日本,深深影响着日本社会。可见,中国文化带给日本的是文明、进步和和谐。

  日本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尽管全盘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这些精髓,但发展道路却是独立的,自身形成了若干独特的文化因素,使得日本文化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把日本文化的两面性生动地比喻为“菊”与“刀”。她认为,菊花本来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这里代表着日本文化中的爱美、尚礼、温顺和服从的一面;刀是武力的象征,这里代表着日本文化中的黩武、好斗、顽固和不驯的一面。本尼迪克特所隐含的意思是,日本的侵略扩张思想,来源于这把“刀”。

  在这里,我不去评判本尼迪克特的观点是否准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本尼迪克特所说的“刀”在日本文化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这一点,一个最好的证明,就是在日本存续了680多年的幕府体制。从12世纪末期,日本就开始建立幕府体制。幕府体制就是由幕府将军掌握中央最高统治权的一种政治体制,被称为武家政治,也就是武人执政。这种政治体制,给日本社会带来三种后果:一是日本社会对武力的普遍崇尚,比如一度出现武士社会;二是不同势力之间使用武力变得很容易;三是利用武力对外扩张。

  在日本历史上,把日本文化中的这把“刀”运用到极致的要算是丰臣秀吉了。丰臣秀吉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唐”指的就是中国。他还要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最后称霸世界。

  丰臣秀吉是何许人也?

  丰臣秀吉,1536年出生在日本尾张国爱知郡(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长相酷似猿猴,而获绰号“猴子”。丰臣秀吉不辱他的绰号,聪明、机敏。但他小的时候并不幸福,自幼丧父,被别人收养。少年时代因与养父不和,离家出走,在外四处闯荡和奔波了十几年。在他28岁那一年,终于有了立身之地,投到了大名织田信长麾下,做了一名仆役。“名”是指土地或庄园的领主,大的领主就是大名。后来织田信长赏识丰臣秀吉的聪明才智,将他从仆役提拔为下级武士。

  丰臣秀吉成长的年代,正是日本的战国时期,相当于中国明朝的中后期,大名之间连年不断的战争,为丰臣秀吉提供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广阔舞台。他跟随织田信长奔波于战场,战功越来越多,不断得到封地,逐渐成了一位大名,被封为关白,相当于中国的丞相,他的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有一次,织田信长告诉他:“汝平定中国(指日本本州),即以其地封汝。”丰臣秀吉的回答简直让织田信长大吃一惊。他说:“臣借君之威武,迅速平定中国,而君家宿将老臣未取得领土者甚多,宜将中国分予之。臣更拜命征伐九州,亲平该地,并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这句话表明,此时的丰臣秀吉,野心已经非同一般了。不久,他果然平定了本州,平定了九州。后来织田信长死于战争,丰臣秀吉取而代之。

  当丰臣秀吉的势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他的野心也愈加膨胀,形成了一个狂妄的想法:吞并中国,占领印度,建立亚洲大帝国。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从1592年开始,用了7年时间,两次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当时他计划是,在开战后的第二年占领北京,并将日本的首都由京都迁往北京。

  但是,丰臣并没有如愿以偿,在中朝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日军最终遭到惨败。丰臣秀吉忧忿成疾,一病不起,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国内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并没有消沉,一批学者主张对外扩张,比如儒学者山鹿素行,他自称用了10年时间,读遍了中国的书籍,在中日比较中,他提出要建立一种以日本为“中央之国”的华夷秩序。实际上就是要建立日本对中国的统治。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新的社会发展需求,更加助长了日本国内侵略扩张思想的蔓延。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开始为发动侵略战争构建理论体系。比较典型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福泽谕吉和他的“脱亚入欧”理论。

  由此我们可以说,对武力的普遍崇尚和使用,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文化原因。

  总之,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不是偶然的,是深深的社会根源使然。那么,日本是如何在20余年的时间里预谋和筹划战争的呢?关于这一点,要从李鸿章的一封奏折说起。

  1871年1月21日,李鸿章怀着忧虑的心情,给同治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奏折的内容是关于中日之间的通商问题。奏折中,李鸿章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连李鸿章自己也不会想到,它竟然成了历史学家反复引用的名言,也成了人们认识和评价李鸿章的重要依据。李鸿章说:“日本近在肘腋,永为中土之患。”这句话,虽然不能表明李鸿章对未来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有了清醒的认识,但它表明,李鸿章对来自日本的威胁已经有了清晰的预感。那么,李鸿章的预感从何而来呢?从奏折内容看,他的预感来自他对日本侵略历史的分析。他说,日本是“古倭奴国”,在东洋诸岛中,夙称强大,据我们中国的江苏、浙江、福建都不过几天的路程,自元世祖以后与中国不通朝贡,进入明朝以后,形成倭患,东南各省屡遭蹂躏,史称“倭性桀黠”,起初,中国禁止与之互市,明世宗时撤销了浙中市舶提举司,又四年不设置巡抚,滨海奸人趁机勾结导引,倭患遂加剧。清朝以来,朝鲜内附,声威震聋,倭寇固不敢越朝鲜而窥犯北边,也从未勾结内奸侵掠东南,根本原因在于“制驭得宜”,使其“畏怀已久”。顺治到嘉庆、道光年间,经常与之通市,江浙一带设官商额船,每年赴日本采办铜数百万斤。咸丰以后,由于广东一带内患严重,遂至中断。但江苏、浙江、福建商民前往日本长崎岛进行贸易寄居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日本商人游历中国的也很多。现在,日本见泰西各国都与中国立约通商,也与泰西各国立约通商,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它毕竟与朝鲜、琉球、越南这些曾经臣服于中国的国家不同,它从未成为中国的属国。在李鸿章看来,从日本的秉性来看,它永远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李鸿章在19世纪70年代初对日本作出的分析和判断,虽然还只是初步的和粗浅的,但却是准确的。日本在此后的政策趋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甲午战争以前的20年间,日本在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强力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这个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积极向亚洲大陆扩张,抢占殖民地,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划分势力范围,进而称霸世界。在“大陆政策”指导下,甲午战前,日本集中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鼓吹侵略理论。

  前已述及,以福泽谕吉“脱亚入欧”思想为代表的侵略扩张理论,在甲午战前已经形成,并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但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战争积极推动者认为,不将侵略战争发动起来,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就毫无意义,于是,他们积极地付诸行动。还是以福泽谕吉为例。甲午战争爆发时,福泽谕吉已经60岁了,但他不顾年老体弱,夜以继日地为报纸赶写时事评论。他写的文章数量十分惊人,仅从1894年1月至8月,他共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132篇文章。这个时间段,正是日本加紧筹划和挑起战争的时间,福泽谕吉所发表的文章,内容都是为日本出兵朝鲜和中国鼓劲加油的,为战争呐喊助威的。在一篇文章中他这样说,日本应该杀尽朝鲜京城的中国兵,日本海陆军应大举进攻中国,直捣北京城。这些观点与当年丰臣秀吉的主张如出一辙。

  福泽谕吉等人用了20多年的时间,把日本推上了战争轨道,目标直指朝鲜和中国。

  第二,制定战争方略。

  要发动侵略战争,必须有切实可行的作战方略,而切实可行的作战方略,依赖于充分的事实依据,日本政府对此十分清楚。那么,事实依据又是什么呢?是中日两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日本国情不必说,那么,怎样才能了解中国的国情呢?日本政府想到了向中国大量派遣间谍这个有效的办法。

  日本向中国派遣间谍,始于1872年。当时,日本陆军元帅西乡隆盛等人向中国派出池上四郎等3名间谍,在奉天调查了半年之久,是为日本间谍深入中国内地之始。奉天就是今天的沈阳。回国后,池上四郎在给日本政府的报告中说:“以今日之状态,不出数年,清国将土崩瓦解。现今为我国解决韩事之最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从此以后,以参谋本部为主要机关,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遣间谍,他们以商人、学生、普通劳动者等身份,渗透到中国各地,形成了若干间谍组织,构成了庞大的间谍网。最有代表性的是岸田吟香和荒尾精等人建立的间谍组织。

  岸田吟香是日本冈山县人,早年从师研究汉学,是一个“中国通”。后又辅助别人编纂英文辞书,又精通英语。后来在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社当了主笔,是当时日本有名的四大记者之一。岸田吟香虽然是文人,但他深受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赞同侵略与扩张。1874年日军出兵侵台时,他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随军记者。1877年,岸田吟香离开报社在东京银座开了一家店铺叫乐善堂,专门经营眼药水,销路很好,利润丰厚。第二年便在上海开了乐善堂分堂,不仅经营眼药水,而且还经营日用品,买卖越做越大。在做买卖的时候,岸田吟香也没有忘记思考如何帮助日本控制中国的问题。恰在此时,日本参谋本部任命陆军中尉荒尾精出任海外谍报武官,并派往中国从事间谍活动。荒尾在出发之前就知道了岸田吟香在上海的情况,所以来到中国后他直奔上海,与岸田吟香会面。荒尾告诉岸田吟香,自己来中国的目的是为将来发动战争作准备。岸田吟香大喜,立即表示愿意提供资助,弥补官方经费的不足。二人研究决定,在中国成立一个间谍组织。

  随后他们在汉口设立了乐善堂支店,给上海、天津等地的日本浪人发函,招募间谍。很快,一批浪人和零星间谍就汇集到乐善堂门下,在这批人中,不乏像宗方小太郎这样的知名间谍。这样,间谍组织就迅速建立起来了。后来,随着人员不断增加,岸田吟香和荒尾精又在北京、湖南、四川建立了三个支部,将间谍势力分布于中国的各个地方。这些间谍,以乐善堂为基地,以商人为身份,留着中国式发辫,穿着中国服装,说着中国话,深入中国的穷乡僻壤,广泛搜集各种情报。他们的处心积虑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当我们今天翻看这些历史资料的时候,无不感到震惊。比如,他们从中国人中分出6类人进行重点调查,这6类人是:君子、豪杰、豪族、长者、侠客、富者。他们认为这些人在中国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掌握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兴趣爱好、财富状况等情况后,便于在战争期间加以利用。因此,日本间谍把这些人的姓名、住址、家庭成员等信息,一概加以登记。从这一点上就可看出日本间谍组织的险恶用心。

 

  到中国进行间谍活动的始作俑者岸田吟香

  岸田吟香和荒尾精所领导的间谍活动,一直持续到甲午战争前夕。

  日本间谍在中国的大规模活动,使大量情报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日本的决策机构,成为日本进行战争决策的不可缺少的依据。日本第一份征讨中国方略《对清作战策》就出自日本参谋本部的间谍之手。而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主要行动纲领《清国征讨方略》,也是出自日本参谋本部的间谍之手。

  我们看看《清国征讨方略》中是如何筹划战争的。

  《清国征讨方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趣旨》,主要介绍起草这个方略的宗旨,第二部分是《进攻方略》,规划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具体方案。其中规定的作战目标是:“若欲使清国于阵头乞降,须先以我国海军击败清国海军,攻占北京,擒获清帝。”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计划出动8个师团,分南北两路围攻北京。然后海陆军一起南下,进入长江,在南京拥立明朝后裔建立首都。随后,将中国分割为6块,分而治之。计划发动战争的时间是1892年。

  这是多么处心积虑的谋划!

  第三,扩充陆海军备。

  为发动侵略战争,日本政府决定实行全民皆兵。1872年11月,日本天皇颁布了《征兵告谕》,在全国推行国民义务兵役制度,规定年满20岁的男子,必须编入兵籍,以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成拥有一个近卫师团和六个野战师团,总兵力达7万人的近代常备军,还有23万预备兵。

  由于日本政府把海军作为打败中国的主导军事力量,所以在发展海军方面更是不遗余力,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广泛募集资金。1887年3月,天皇发出号召,鼓励社会各界为海军捐款,他自己首先带头,从皇室经费中拿出30万元,用于海防建设。并承诺在此后的6年中,每年都要省出30万元发展海军。并且他要求文武官员要拿出薪俸的十分之一,补充海军建设经费的不足。二是建造巨炮战舰。1877年4月,日本在英国订购的铁甲舰“扶桑”号下水,这艘军舰尽管只有3700多吨,但它却是日本拥有铁甲舰的开始,比清政府购买的铁甲舰下水早了5年多时间。此后,日本政府连续制定庞大的造舰计划,其中1882年的造舰计划,以8年为期,每年建造6艘,共计48艘。虽然这个计划没有实现,但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还是以每年2艘新舰的速度发展海军。三是引进海权理论。自从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了海权论之后,美国海军按照这一理论加以建设,迅速崛起。由此,这一理论风靡世界。日本为了把这一理论融入它的侵略理论中,曾一度想聘请马汉到日本讲学,遭到马汉拒绝。日本并不死心,却把马汉的海权论引进日本,用于构建日本海军发展战略。四是培养海军人才。从1869年日本开始恢复各类海军学校,加速培养海军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所海军学校,最初的名字叫海军兵学寮,后来改为海军兵学校。从这所学校走出了大批海军人才,其中有被誉为“明治海军之父”的山本权兵卫,还有著名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在甲午战争中,这所学校毕业生,有700人参加了战争。

  就这样,经过20多年的疯狂扩军备战,到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军力全面超过中国,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已经跃跃欲试。由此可以看到,前面提到的李鸿章那句名言,“日本近在肘腋,永为中土之患”所传达出来的李鸿章的预感,是真实的、确切的。那么,面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长期预谋,清政府又作何反应呢?

责任编辑:张世昌 最后更新:2018-04-20 14:27: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甲午中日战争缘起

下一篇:甲午 太后的心思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