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甲午战争众多问题惹争议 平壤溃败责任众说纷纭
2017-09-07 10:46:59  来源:腾讯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平壤之战是甲午战争宣战后的首次战役,也是中日两国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对整个战局影响深远。

  多年来,关于这段沉痛的历史的叙述都如教科书般一致:“左宝贵等爱国官兵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统帅叶志超、盛军将领卫汝贵弃城而逃……”然而,历史真相究竟如何?

  争论一:平壤失守是否应归罪于叶志超弃城而逃?

  对于清军在平壤的大溃败,叶志超是应负主要罪责的

  叶志超身为诸军总统,却无抗敌的决心。先在成欢之战时,他率一军撤至公州,使守卫成欢之聂士成军为之削弱,即已铸成大错。及至抵平壤后,更是丧失信心,提出撤军之议。因遭到左宝贵等的反对,也知朝廷不会批准,此议始寝。他见退兵不成,又以“倏得头眩心跳之症”为由,请求“开缺回津就医调养”。后被派为清军总统,仍“奏请开缺就医”,而朝廷则多方慰勉之,谕其“毋庸开缺,在营安心调理,一俟痊愈,即统帅全军合力进剿”。

  叶志超本应义无反顾,激励将士拼死搏敌。果能如此,则平壤之战局或尚有转机,起码不会遭到如此惨重的损失。但是,叶志超却下令逃跑,使清军遭受到惨重的损失。有的日本历史学者亦认为:“清兵仍然有继续战斗的可能性。但是,总指挥官的失败主义招致了大溃退,使日军在第二天早晨几乎是在没有流血的情况下就占领了平壤。”对于清军在平壤的大溃退,叶志超是应负主要罪责的。

  ——《甲午战争史》(作者戚其章,研究甲午战争的公认权威,在本书中他旁征博引严密考证,图文并茂地对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具体进程进行了全面、生动、严谨的描述和分析)

  兵败于后勤不足,平壤当时面临的是“子尽弹完粮绝”的境况,叶志超不得已而退兵

  1894年9月19日清早,李鸿章收到了平壤战败后的叶志超发来的第一封战报,言及15日的平壤之败,叶志超汇报当时考虑主要有两点,其中之一是“子尽弹完”,即弹药粮草用尽。当天曾参加过平壤黄昏会议的盛军统领卫汝贵致电淮军管家盛宣怀,提到左宝贵阵亡后,“守城乏人”,加之“子药又尽,叶军门不得已与诸将筹商退守之策”。“子尽弹完”作为十分关键的原因,无疑对评价叶志超撤守平壤的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895年的8月至9月,大批清军战俘在战争结束后被日本政府陆续交还给中国,有一名对解开平壤之战中的弹药问题极为关键的人物,也在归来的人群里,这个人就是一年前在平壤城负责管理盛军军械、弹药的盛军军械委员邱凤池。他的报告称,驻守平壤的盛军,所有的军械、弹药物资公曾收到两批,到9月15日平壤激战为止,这些弹药经过发放,库存各类步枪子弹仅剩余10万余发、克虏伯75毫米炮弹剩余350发、2磅炮弹剩余300发,加特林机关炮炮弹没有存余。由此可见到中午时分平壤盛军库存的弹药总数已经少得可怜,根本不足以再支撑一天类似15日这样强度的战斗。

  ——《沉没的甲午》(作者陈悦,采用老照片+老档案的形式,引用了范围极为广泛的原始史料,同时本着知我莫若敌的宗旨,大量参考了战争的另一方——日本的档案)

  争论二:叶志超弃城是贪生怕死还是缓兵之计?

  叶志超并不愿真的缴械投降,挂白旗只是缓兵之计

  城北制高点丢失,外城城门被攻破一个缺口,城内军队又濒临弹尽粮绝,叶志超一筹莫展。他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召集诸将会议,提出了弃城北撤的意见。根据当时形势,各军统将对此均表示同意,平壤城内的朝鲜最高官员、平安道监司闵丙奭也没有异议,“亦听任之。”

  在那位被俘的盛军军官栾述善的回忆里提到,升挂白旗、与日军交涉停火,其实是叶志超的缓兵之计,他本人并不愿意真的率领军队缴械投降,只是想能在尽可能安全的情况下,将清军撤出这座危城。在与日军达成第二天天明投降、交城的协议后,叶志超匆匆传令各军准备当晚暗度陈仓,“密传各营,轻装持械,连夜后退。”

  ——《沉没的甲午》

  在平壤城下作战的清军将士

  在清军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叶志超因丧失信心,怯懦逃跑

  平壤会战,清日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清军凭借堡垒防御占有较大优势。此时,城内清军主帅叶志超丧失续战信心,召集众将商议撤兵之策。各路将军中除马玉昆主张抗敌外,其余将官皆同意弃城。朝鲜官员平安道监司闵丙奭见清军欲撤兵平壤,央求无果,无可奈何。

  叶志超命挂白旗谈判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大军败逃的玄机。傍晚6时,大雨滂沱,暮色昏暗,清军各部兵勇已经开始擅自逃亡。逃出的清兵取甄山大道一气向北狂奔,黑暗中各警戒部队向人马运动声音的方向猛烈射击,终夜枪声不断。那些白日作战勇猛的兵勇,被自己的怯懦将军葬送于逃跑的命令中。

  ——《清日战争》(作者宗泽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移居东京,本书依据日本方面保存的档案材料写作而成,以日本视角还原亚洲两强较量的战争图景)

  争论三:卫汝贵是否成了平壤战败的“替罪羊”?

  多方压力下,自身难保的李鸿章只得“丢车保帅”,卫汝贵成了朝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正当卫汝贵整顿军队,安排补给,布置防务之际,8月16日他突然接到一份李鸿章措辞严厉的电报:“前途人至言盛军奸淫抢掠,在义州因奸枪毙韩民一……致军声大坏,殊为愤懑……”

  26日,言辞犀利的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不知从什么渠道得到了风声,连同盛军军纪败坏的传闻,加上自己的揣测夸张,具折上奏提出严厉批评,“……然传闻之词,以为卫汝贵启行之始,逃散者二营,及至朝鲜,掳掠焚烧,民不堪命,纪律如此,安望有成?”

  平壤之战中,卫汝贵身先士卒与日军搏杀,赢得前敌将士赞誉。平壤战败后,卫汝贵率领营兵一路上截留、收拢溃散的部队和军械物资,然而此时,针对他收拢残兵不力的指责又蜂拥而来。李鸿章没有理由地怒斥卫汝贵,“此行甚不作脸”,至此,李鸿章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他已无心去求证传闻的准确程度,也无力去辩驳清流对卫汝贵的指责,为了保住淮军、盛军以及自己的名声,宁可舍弃此时已声名狼藉的卫汝贵。

  ——《沉没的甲午》

  两大罪状都是莫须有的罪名

  卫汝贵则系受池龟之祸,被拿交刑部治罪。据刑部上报,卫汝贵之罪状有三:一、“临敌退缩,以致全军溃败”;二、“克扣军饷”;三、“纵兵抢掠”。卫汝贵所统盛军纪律不严,事诚有之,然不能说就是“纵兵抢掠”。至于前两条,更是莫须有的罪名。在平壤之战中,卫汝贵指挥盛军在西、南两个战场激战,重创敌人,坚守阵地,是有战功的。其过有二:一是未能整饬军纪;二是不曾反对叶志超撤出平壤的错误决定。但若全面衡量,他还是功大于过的。一八九五年一月十六日,由刑部尚书薛允升监刑,将卫汝贵斩决。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高级将领,清廷竟然功罪不辨,草率成案,处以极刑,不能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甲午战争史》

  卫汝贵所统盛军军纪败坏毫无争议

  卫汝贵在平壤之战中虽立有战功,但亦负有“城池失陷”之责。刑部定谳“斩监候”,理由虽大多不合实际,不是苛求就是“捏造”,但其被处斩最重要的原因是所统盛军军纪败坏却毫无争议。卫汝贵被杀虽有朝廷主战派、主和派政争,对日作战全线溃败朝廷要杀一儆百等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平日待兵寡恩所致。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07 10:47: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也说甲午战败的文化反思

下一篇:军报再谈甲午战争教训:居安应思危 无备必有患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