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甲午前后中日国民心理比较
2017-08-28 15:42:52  来源:求是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唐国东  点击:  复制链接

  甲午战争对中日双方的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两国国运兴衰的分水岭。除了战略、战术以外,军事心理实为主导战局的深层因素之一。

  两国心态存在很大差异

  19世纪后期,虽然中日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但在改革动机、指导思想和政策策略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的心理影响也大相径庭。

  每当中国强盛时,日本就将中国视为“文化之邦”,并学习模仿;每当中国衰落时,日本就将中国作为“肥美之羊”,伺机掠夺。自宋朝以后,日本对华的心态错综复杂,幕府逐渐摒弃了“慕夏”情结,试图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君外交体制”。18世纪初叶,日本开始视中国为“恶邻”,妄称日本代表“文明”、“开明”,中国代表“野蛮”、“黑暗”。同时,日本又对中国存有畏惧。中国虽饱经战火摧残,历经朝代更替,但在军事、经济实力上,依旧是东亚之首。然而,在丰岛海战和成欢陆战中,日军轻松获胜。这使得日本仰视中国的从属心理和臣服心理瞬间飞散,代之以急剧膨胀的大和民族意识。

  甲午战前,中国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盲目虚骄自大,称日本为“蕞尔三岛”、“东夷小国”,只要“临以天威,螳臂挡轮,其何能久?”战前,清朝内部主战呼声较高,期望通过对日一战,“杜列强之窥伺,振中国于富强”。但是,这种盲目自信是建立在对日本“经明治维新,国势骤强,然犹未知其可畏”的基础之上,其结果可想而知。

  作战准备迥然有别

  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关乎战争全局的走向。日本处心积虑、精心准备;清政府则轻视敌人,主战但不全面备战,导致被动,仓促应战。

  甲午战争并非偶发事件,而是日本蓄谋已久之举。为消除普通国民对军事扩张的顾虑心理,明治政府诱迫民众信仰“神道”,尊天皇为“活神”,广设“神社”,让国民“参拜”。1879年,又将“东京招魂社”更名为“靖国神社”。明治政府通过这种精神诱惑,使日本民众醉心于对外扩张。战前,日本已对战争进行了充分预估,并进行了周密准备。

  相比之下,北洋舰队对日作战的心理准备严重不足。丰岛海战后,官兵上下弥漫着恐战、怯战情绪,贪生求全,一味避敌畏战。自保心理严重,陆海军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协同作战。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作战中,北洋舰队没有主动采取攻击行动,而是被动防御。在困守刘公岛的最后阶段,众多士兵多次聚集码头,哀求生路。散兵游勇胡乱发炮,岗哨空无一人,刁蛮士兵甚至威逼丁汝昌向敌投降。

  战争对两国产生不同影响

  甲午战争对中日的政治体制、军事变革等方面影响深远,尤以社会心理的影响最深。

  战后,日本各个阶层陶醉于战胜者的欢喜和夸耀之中,使用“支那人”、“枪果佬”、“豚尾奴”、“猪尾巴”、“中国马鹿(混蛋)”等词语,对清朝民众进行侮辱,以发泄曾经的对华自卑情结和被欧美压抑的情绪。在获得军事扩张的巨大利益后,日本的民族意识与军国主义思潮迅速合流。在军国主义教育下,日本国民陷入集体狂热之中,战争支持率迅速上升。右翼势力打着“忧国忧民”、“爱国尊皇”等旗号,投身到大陆扩张之中。在随后的日俄战争和满蒙独立运动中,他们与日本军部密切配合。

  当割地赔款成为既成事实之后,清朝士绅的心理经历了剧烈震荡,传统的价值观念、伦理取向和行为模式进一步分化。固有的大国心态被打破,官僚士大夫认识到,“求和将一失台民之心,二失国人之心,三失军心。民心一失,何可复收?”为消除“肘腋之患、肢解之患、财竭之患、离心之患”,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心态,意识到中国处于民族危亡的险境,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正是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国这只东方睡狮大梦初醒,自觉走上了救亡图存之路。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8-28 15:43: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从甲午战争看晚清军事改革的失败

下一篇:消极军事战略指导是重要败因——甲午战争两甲子的军事反思之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