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全程回顾(九)
2017-07-10 15:16:51  来源:360图书馆  点击:  复制链接

  徐州会战

  既然没谈成,那就继续打吧,让我们再回到战场上来。

  在华中方面军顺利地攻占南京以后,华北方面军也因为苏联没有集结军队的迹象而解除了第2军的待命状态,并允许其进攻山东。于是在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下,第5师团和第10师团12月23日渡过黄河进攻济南,26日济南失守(丢得真够快的)。在华北派遣军南下的同时,华中派遣军也派13师团和第9师团北上(主要是13师团,第9师团只是牵制性的助攻)。面对日军的进攻,李宗仁手上的兵力其实也不少了。让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31军和后面加入的第七军,李宗仁自己的桂系部队,可以指挥自如。

  第3集团军,下辖3个军,总司令韩复榘(后面是孙桐萱),该部训练、装备都不错,但能不能拼死作战,听从指挥却谁也不知道。

  原东北军的57军和51军,两个军的战斗力都一般,于学忠的51军可能稍微好一点。

  韩德勤(就是后面跟粟裕在黄桥大战的那一位)的89军,该部由江苏省保安队改编而成,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

  后面加入五战区的汤恩伯军团,该军团为蒋介石的嫡系,下辖13、52、85三个军,三个军的军师级干部大部分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老蒋对自己的学生还是很照顾的,不但编制满员、枪械齐全(步兵全是捷克式步枪,在当时很先进了,比日本人的三八大盖还好),而且还配有一定数量的野炮、重炮、坦克,为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精华。

  满打满算,五战区防守的兵力将近25万多人,进攻的日军只有9万多人(日军已经习惯以少打多了)。37年12中旬起,日军13师团和第9师团从南京、镇江北上。到38年1月下旬,13师团排除沿途守军抵抗(第9师团已经完成牵制任务了不再继续北上了),抵达池河抵抗,抵达池河以东,连占来安、明光、藕塘等地。1月26日13师向朱元璋的老家和蚌埠进攻,突然遇到了刘士毅31军的顽强抵抗,血战几天不分胜负,日军急忙从南京增调援军及重武器,李宗仁和李品仙都感到硬拼会吃亏,急忙命31军让开津浦路正面,退往铁路西侧山区,待机而动。同时把于学忠的51军调往淮河沿岸布防,阻敌北上(让东北军顶正面,自己的桂系部队就侧击,李宗仁也精啊)。到38年2月初,淮河南岸的定远、临淮关、蚌埠等地先后丢失,日军进抵淮河边,于学忠炸掉淮河大桥,退守淮河北岸。2月8日,日军渡淮强攻,猛攻三日,终于在临淮关和小蚌埠登陆成功,51被迫后撤。李宗仁急令张自忠59军增援,接替51军战斗,使两昼夜不得休息的51军休整一下。李宗仁同时还命令31军和后面调来的第七军趁日军全力渡河北进之机从侧背袭击日军。2月11日,31军围攻上窑,16日第七军攻击池河、定远。面对后方的紧急情况,渡过淮河的日军主力6000余人赶紧回援。在北岸日军主力回援南岸后,北岸张自忠59军和于学忠的51军抓住机会大举反攻,经过激烈交战收复了小蚌埠,迫使北岸的日军退回南岸。此役歼敌3000多人,基本恢复了淮河北岸阵地,偷袭成功的第七军和31军也赶紧见好就收退回北岸防守。受创的13师团兵力不够,无力再北进,与中国军队隔河对峙,直到5月中旬。

  华北方面军见曾经因攻占南京而大出风头的华中方面军北上碰壁,暗暗高兴,心想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线的头功这回非我们华北方面军莫属了(根本就没有孤军南下的担心,为后面的失败埋下伏笔)。第2军占领济南后,兵分两路继续进攻。一路由板垣的第5师团沿胶济路东进青岛,一路由矶谷的第10团沿津浦路正面南下。

  现在先来说说板垣的第五师团,板垣沿胶济路东进,一路没遇到什么抵抗,2月19日抵达青岛,差点跟先期占领青岛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发生火拼。经过大本营调解后,于2月21日南下,与沿津浦路南下的矶谷第10师团形成了钳形攻势。面对日军的攻势,李宗仁立马选择了守(毕竟面对日军的凶猛火力不可能正面对攻,那简直是找死)。3月5日板垣排除沿途抵抗逼近鲁南军事重镇临沂。板垣曾在平型关因轻敌冒进而成全了林彪,这一回仗还没开打他又轻视起他的对手来了。这真是军人致命的弱点,军人可以轻视任何人,就是不可以轻视对手,骄兵必败啊。

  防守临沂的主力是庞炳勋的第3军团,约有13000多人。李宗仁要想在内战中混了二十多年老油条庞炳勋为其出死力谈何容易?与蒋介石喜欢用金钱和升官收买人不同,李宗仁比较注重收买人心。他首先为庞炳勋排忧解难,军令部想解散3军团一个团,他立马打电话到武汉请白崇禧帮忙请蒋介石撤消这个命令(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啊)。还是白崇禧面子大,老蒋立马就同意了。李宗仁的一个电话竟然保住了庞炳勋的一个团(他一共才五个团),他不感激死才怪。见庞炳勋装备太差,他还专门让五战区兵站尽量补充第3军团的装备和弹药。李宗仁收买人心这招的效果不错,庞炳勋在临沂拼死据守,将自己的卫队都投入了第一线。李宗仁也知道光凭第3军团和沈鸿烈几百人的海军陆战队难以挡住板垣,但举目四望,只有张自忠的59军能抽得出来增援临沂,而张自忠又正好与庞炳勋有不共戴天的私仇(真是冤家路窄,无巧不成书)。没有办法,李宗仁只好硬着头皮命令张自忠增援临沂,还特地派了5战区参谋长徐祖诒到临沂去协调他们一起作战,生怕张自忠为报私仇见死不救。

  李宗仁太小看张自忠了,他可不是那种轻重不分、公私不明的人。比起民族大义来说,他的那一点私怨算得了什么。张自忠率59军从峄县一昼夜跑步急行180里(比马拉松冠军还厉害),张自忠的快速抵达令日军大吃一惊,板垣还以为有充足的时间先解决庞炳勋部,然后再解决增援的59军(骄傲的板垣又轻敌了)。张自忠和庞炳勋在徐祖诒的主持下,就作战进行了协商,达成了张自忠部由侧背进击,庞炳勋则在敌人正面兵力大减后猛烈从正面反击的作战计划。3月14日凌晨,59军强渡沂河向日军猛攻,板垣面对来势汹汹的59军,立刻停止对庞炳勋部的进攻,主力转过来对付59军。庞炳勋配合也不错,在日军主力转向后,他立马从正面猛烈反击。经过几天的激烈交战,腹背受敌的板垣终于顶不住了,于17日退往莒县。有了第一次,一般第二次就不那么难了。当张自忠21日奉命向费县开进,板垣以为有了可乘之机率部再次向临沂进攻,庞炳勋又被打得连连告急,张自忠部立马回援,恶战5天5夜,板垣又输了(丢人丢大了,为什么不自剖以谢天皇呢白痴)。临沂保卫战斩断日军钳形攻势的一端,为其后矶谷孤军深入兵败台儿庄埋下了伏笔。

  板垣败迹累累,矶谷却是一路高歌猛进。防守津浦路北段的韩复榘放弃了济南还不过瘾,没做什么抵抗又连放弃泰安、济宁等地,矶谷先是莫名其妙后是狂喜地一路追赶。在韩看来,蒋介石的中央军在几个月的抗战中损失惨重,这时正是自己保存实力,以便后面在关键时刻变局的大好机会。因此,韩不思抵抗,反而在山东大肆搜刮捞钱(捞够了好走人啊),然后一路退却见机行事。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军阀不知道,他的这种做法已经引起了公愤,不但李宗仁、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就是自己的第3集团军内部也是怨言一片(士兵多是山东人,哪个不想保卫自己的家乡)。1938年1月1日,在开封召开的第1、5两战区高级军官会议上,蒋介石将韩复榘逮捕,1月4日在武汉处死。蒋介石这回杀的虽然是杂牌将领,但由于理由充分,故全国舆论一致支持,连第3集团军的官兵们也心服口服。孙桐萱继任集团军总司令后,奉李宗仁令(比韩复榘听话多了)率22师袭击运河以东的济宁。可惜偷袭没有得手,只攀登进了800多人就被日军发现了。日军立马封锁城墙,然后集中兵力围歼先进城的800多人。巷战极其激烈,最后日军将先进城的22师官兵全部消灭。城外的22师没有重武器,攻城不利,在日军大批援军赶到后被迫撤退。随后矶谷与第3集团军三个军展开了一系列的激战,把第三集团军往西打退了一段,然后用一个旅团监视住。其它的部队则沿津浦路继续南下。第三集团军到底怎么了?整整三个军先是被人家一个师团打退,接着又被一个旅团牵住了(丢死人了),可能是韩复榘被枪决后指挥出现了问题。在牵制住第三集团军后,3月14日第33旅团长濑谷启率3万多人在飞机掩护下兵分四路沿津浦路南下,次日攻击前进到达津浦路的重要据点滕县。

  防守滕县的是川军22集团军。七七事变后刘湘请缨出川抗战,22集团军10万多人作为第一批出发部队首先开赴山西前线。由于没有交通工具,川军步行走了几千里才到达山西,还不巧正好遇到娘子关失守,守军正在向太原溃退那一时刻。见到有援军到来,阎锡山像遇到救命稻草一样赶紧推上前线去抵挡日军。川军的枪械很多还是土造的,一个集团军只有几门炮,跟日军的快速部队对抗,立足还没稳便被冲散,10万人打得只剩下2万多人(这哪是打仗啊,简直是屠杀)。部队损失惨重还不算,军需补给还没人管(阎锡山太过分了,人家来帮保卫山西,连补给也不给一点)。“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受够气的川军被激怒了,开始大肆抢劫,自行补给(简直是逼良为娼)。一时间,山西乌烟瘴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么小气)。阎锡山见川军胡来立马一个电话告到蒋介石那里,说川军是土匪(还不是被你逼的),川军的恶名就这样得了。老蒋见川军在二战区呆不下去了,就问同在华北的一战区要不要,结果程潜一听是川军立马回绝(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最后是还是宽厚的李宗仁收留了他们,不然就这么被赶回四川,丢死人了。对川军李宗又用上了他那收买人心的招数(真是屡试不爽)。给枪支、给弹药,使22集团军正副司令邓锡候、孙震感激不已,决心死守滕县,报李宗仁的知遇之恩。

  一开始22集团军将大多数部队部署在滕县城北各地,试图以阵地战阻止日军南下(跟日军硬拼,勇气可嘉,但太傻了)。一打起来,各部队就伤亡惨重,122师师长王铭章见阵地战伤亡太大,又得知五战区已经派汤恩伯的部队一增援了,决定集中把部队撤回城里固守待援。可是城前的366旅在回城时与日军迂回部队遭遇(运气太差),只有一个营冲进城内,其他部队被撤向临城方向。至此,滕县只有3000多人守城。王铭章望着手中这点兵力,心凉透了,但又不肯放弃要点滕县,于是决定拼死据守滕县,等待汤恩伯的援军。可惜王铭章没庞炳勋那么幸运遇到宽宏大度的张自忠,而是撞上了骄横自私的汤恩伯。其实早在日军进攻之初的3月14日,李宗仁就电请老蒋让在豫东的汤恩伯20军团派85军第4师增援滕县,可是汤恩伯不肯让所部转隶别人指挥(生怕别人抢了他的部队)。迟迟不肯出兵救援。王铭章孤军守城,奋战三昼夜,壮烈殉国。守军除了几百人突出重围外,其余2000多人全部牺牲(包括300多名重伤员为不受俘虏互相以手榴弹对炸)。18日凌晨,滕县失守,其后临城也很快陷落。在攻占临城后,日军向东南展开,避开韩庄以南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运动的重重山地,扑向著名的台儿庄。试图突破运河了线后,再西取徐州(计划挺高明的,就是有点冒险,有孤军深入被围攻的可能)。濑谷支队转向东南后,沿津浦路临枣线支线一路推进,连下枣庄和峄县,汤恩伯20军团则退入抱犊东南的山区,待机而动。3月23日,濑谷开始从峄县南下进攻台儿庄,第2集团军31师与日军遭遇后逐次撤退至台儿庄抵抗。在台儿庄及台儿庄周边,第2集团军与濑谷支队单挑,交战异常激烈,中国军队的野战重炮、战防炮、铁甲车也在26参战了。出人意料的是旁边的汤恩伯处于侧击的有利位置竟然像没事人似的看了几在的热闹,直到29日由白崇禧敦请蒋介石亲自下令,汤恩伯才率军出击。20军团的52军首先进攻,31日与第2集团军将台儿庄附近日军完全包围。在濑谷支队处境危险时,攻击临沂的坂本支队停止进攻,驰援台儿庄。在临沂防守的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诒、庞炳勋甚至名将张自忠都没有分析一下板本支队怎么突然脱离战场了,以敌不进攻临沂就算完成自身的任务了。坂本支队安全脱离临沂战场后迅速向台儿庄突进,31日抵达台儿庄附近的向城开始侧击20军团。汤恩伯为了不吃亏(阻击优势火力的敌人肯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竟然让20军团由内线转外线,使坂本支队和濑谷支队会合。

  坂本支队和濑谷支队会师后,中国军队队已无法将其分割歼灭,但仍处于优势地位,不断向被围之敌发起猛攻。4月6日,支持不住的日军向北突围,退往峄县。虽然没能全歼孤军深入之敌,但打退了日军也不失为正面战场的一大胜利。当然了,东方人总是好面子的,日本人对台儿庄之役称为其部的一次战略转移(跟中国军队溃败时称为转进有异曲同工之妙)。台儿庄大捷把老蒋本来就不是很清醒的大脑冲更糊涂了,居然把各战区的精锐都调往徐州,准备在四周都是平原的徐州与日军作战略性决战,五战区的兵力也一下由29个师涨到64个师差不多50多万人,真是人满为患啊。日本人的复仇心理是很重的。在台儿庄受挫之后,决定大规模增加兵力重新进攻徐州。这一回日军一共动用了13个师团30多万兵力,部署是这样的:

  加强被打退的第5和第10师团,让其转守为攻,与受命追击的中国军队保持接触,将其抑留在峄县、韩庄一线。

  华中方面军两个支队先行北进,牵制住淮北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主力被牵制住后,第1军抽出有力部队从兰封东北向归德进攻,切断陇海线,阻绝中国军队向西的退路,另以有力部队(还没确定是哪个部队)渡过微山湖,切断中国军队往西北方向的退路,华中方面军则以两个师团作为主力突击兵团渡淮河北进占领要地蒙城切断中国军队往西南方向的退路。

  完成对徐州的四面包围后,再七路并进,对徐州作向心攻击,将中国军队五十万主力压迫往徐州消灭。

  这个计划还是很不错的,只是日军兵力实在是不够,包括后面闯直豫东的部队一共才30多万人,而中国军队加豫东一起足足有80多万大军。30万竟然想将80多万叫掉,谓口太大了吧。太过贪心的人最后一般都会一无所得。

  4月16日,从台儿庄败退的日军第5和第10师团得到补充和加强后开始转守为攻,与追击的中国军队交战激烈,激战三天后占领重镇临沂,但此后双方均无重大进展,陷入了胶着的阵地战中。4月23日,华中方面军派遣两支先遣部队(佐滕支队和坂井支队)先行渡河北上,沿巢湖左右两侧攻击前进,牵制住了徐州以南的五战区部队。

  中国这边蒋介石还没有想到日军的包围计划,以为淮南日军的行动仅仅是策应鲁南的作战,因而本着“以攻为守”的攻势防御原则,决定两边同时采取攻势(兵多就是不一样)。调集主力两边反攻,正中了日军抑留作战的目的。可是老蒋的命令下到五战区时,北边日军的攻势已经加强,中国军队只是靠士兵奋勇作战勉强守住,进攻想都不敢想(老蒋的想法又脱离实际了)。南边日军主力第9师团和13师团5月5日开始渡河北进,当天就突破了防守河对岸的第七军阵地(战斗力真够恐怖的),沿淮蒙公路推进,9日占领蒙城(守军仅有一个团),切断了中国军队西南方向的退路。先行北上的佐滕支队见主力北进了,底气十足,一个支队竟然敢攻击韩德勤89军防守的阜宁,韩德勤以为是日军主力来攻,弃城而逃(竟然被人家一个小部队吓住,丢死人了)。与此同时,第1军的14师团5月12日从濮县渡黄河,下荷泽后扑向陇海线的黄口车站,试图切断陇海线,堵住徐州五战区中国军队主力往西的退路。老蒋为了确保陇海线,调集20多万中央军于豫东围攻土肥原的14师团。老蒋还想让李宗仁调集主力先围攻北上的日军第9和13师团。老蒋不知道,以国军的素质如果能把日军两个齐头并进的主力师团消灭的话,国军就不会一败再败了。李宗仁处于战场前线,对国军的攻击力量还是很了解的,他对国军的攻击能力能否完成老蒋交给的任务深表怀疑,但又不得不服从老蒋的命令。没办法,他只好12日命令五战区部队对淮北之敌实施反包围的同时,又增加了一项内容。如果包围不成,而陇海线又被切断了,哪个部队在原地游击,哪个部队往哪里突围。事实证明,后面这个命令救了几十万大军。

  事实告诉我们,理论总是与现实有许多差距的。在国军还没有执行包围淮北日军两个师团的命令时,情况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淮北方面日军兵力增加:第3师团和18旅团加入战斗,原来在巢县不动的坂井支队也北进,16日占领合肥。鲁南方面,第10师团被114师团接替继续进攻,其则15日渡微山湖,准备从西北方向进攻徐州。淮北之敌占领蒙城后,随即向宿县推进,16日攻占宿县,逼近了徐州。至此,徐州已被四面包围,老蒋的趁敌人分散包围之机各个击破的计划已经成为画饼。老蒋这时也被残酷的现实惊醒了,15日军事委员会决定放弃徐州突围而出。实际上五战区此时已经是按李仁宗的第二个命令做好了突围准备,16日日军第9师团已经攻到萧县附近,与赶往阻击的139师激烈交战。见情况严峻,李宗仁赶紧让张自忠指挥59军、21师和27师前往增援顶住日军先,同时下达了突围命令。主要内容为:

  韩德勤的24集团军留苏北,69军在鲁南山区坚持游击战,其它主力部队则分为鲁南兵团、淮北兵团、陇海兵团和淮南兵团分别突围。突围的方向为西南方向,目的地是豫皖山区。负责切断中国军队西南方向退路的是9日占领蒙城的第9师团和第13师团,这两个师团主力现在正在逼近徐州,后方只留一点守备队,空隙大得要死。事实证明,国军逃命的本事还是不错的,几十万大军硬是从日军的包围圈空隙里冲了出去(日军的包围圈空隙太大也是一个原因),5月21日陆续抵达豫皖山区。但日军不肯罢休(这么大条鱼跑了,肯罢休才怪),也衔尾而进,一直追在后面,五战区还没有摆脱险境(当然了,没有前面那么危险了)。

  在徐州突围与反突围紧张进行着的同时,豫东这边为确保陇海线的战斗还在激烈的进行着,薛岳正指挥着20万大军围攻土肥原的14师团。土肥原,这个身材矫小、肥胖但很结实的家伙可以说得上是侵华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了。九一八事变他积级参与、弄薄义到东北当傀儡他是主谋、华北事变他又先后威逼了何应钦和宋哲元,真是好不威风。徐州会战期间,他从平汉路安阳出发南下进攻豫北,又去打宋哲元了。宋哲元面对日军的进攻却是心情复杂,平津一役,宋哲元的29军不但损失惨重,还丢了平津地盘,蒋介石大度地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而是揽在自己身上使他感激不已,觉得老蒋这人还不错,够大度,从而放松了对蒋介石的警惕。1937年11月6日他终于从连续失利中缓了过来,由大名反击平汉线时,连战皆捷,逼近邢台,切断了平汉线,正盘算三天拿下刑台,一周拿下石家庄,报平津一箭之仇。没想到,老蒋竟然背地里黑了他一把。当日军包抄他的后方基地大名时,旁边的中央军居然不来支援,见死不救,使得大名被占,他对刑台的进攻也因为后援不继而失败。现在日军又来进攻了,他左思右想,打吧正中了老蒋的借刀杀人之计,他才不会给你补充呢;不打吧日本人又一直穷追不舍,真是左右为难,最后还是选择了不打。不打虽然不是很好,但总比打好一点,毕竟保存着实力老蒋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于是,土肥原只用20多天没打什么仗就占领了豫北全部和晋南一部,宋哲元可以说是一路望风而逃。终于土肥原放过了宋哲元,5月12日14师团渡过黄河,从荷泽方向南下直扑陇海线,意图切断陇海线,堵住五战区国军主力回撤郑州的退路。

  老蒋还是很精明的,他早早就把宋希濂的71军、桂永清的27军、俞济时的74军、李汉魂的64军和黄杰的第8军等部部署在陇海路铁路沿线(对宋哲元不信任啊,还是靠自己的中央军可靠一点)。15日,土肥原的14师团占领陇海线上的曹县,随既兵分两路向陇海线两边进攻(本来就是孤军深入了,还敢分兵,真是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了)。丰蚂太郎少将指挥步兵2个联队、骑、炮兵各一个联队向兰封方向攻击前进;土肥原本来率三个步兵联队和三个炮兵联队向归德方向进攻(官大就是不一样,分兵也分得多一点)。随想到,有时兵分多的一方反而会遭败绩。为了收拾这个牛B哄哄的土肥原,老蒋命令第一战区在兰封和归德集结部队然后东西对进,夹击14师团,令外还命令孙桐萱第3集团军和商震第20集团军组成北路军断其归路(其实土肥原根本就没想过要回去,这一路也因而暂时没什么作用)。5月21日,第一战区东西对进的部队开始跟日军两边攻击前进的部队遭遇,结果出人意料,土肥原进攻归德的这一路竟然被打败,损失1000多人,而向兰封这边进攻的丰蚂太郎少将竟然获胜,还占领了兰封。战争就是这样,“七分靠打拼,三分靠运气”。土肥原遇到了“三李”之一的的李汉魂,到底是“三李不如一王,还是王不如三李”(王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耀武),我们先别去管他,反正知道这几个都很厉害就行了。更让土肥原喷血的是,李汉魂的东路军里还有日后的抗日铁军74军,真是中了头彩了,不输才怪。进攻兰封这一边丰蚂太郎少将运气好遇到了草包桂永清,这个怕死鬼有6个师的优势兵力,还有兰封的国防工事,竟然被打得节节败退,连陇海线的重镇兰封都丢了。土肥原这边喜出望外,赶紧退往兰封会合丰蚂太郎,然后依托兰封坚固的工事固守待援。老蒋对兰封被占极端不满,决定把陇海线豫东各部组成第1兵团,任命“老虎仔”薛岳为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也是个特殊人物。大革命时期曾左倾,“四一二”事变前预见性地看到了蒋介石要背叛革命,向共产党建议“把蒋介石作为反革命抓起来”,可惜没有被采用。后面见老蒋得势,他又倒向蒋介石,前期一度被冷遇(对曾害死自己的仇人,不杀死他就已经很给面子了)。后面老蒋欣赏他的才华,又把他重用,让他围剿红军。这家伙受到重用后,全力为蒋效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他率领十几万追剿军一路追击,还顺便把西南几个军阀搞定了(真是厉害)。现在老蒋面对这个残局,把薛岳抬出来,可见对他期望之高。薛岳也不负“老虎仔”的绰号,5月25日,在薛岳指挥下,国军发起猛攻,经过三昼夜的激烈交战,李汉魂所部夺回了罗王车站和罗王寨,宋希濂率领71军28日收复了兰封城,土肥原逃往三义寨死守。人一旦被逼入绝路就会爆发出很强的力量,现在土肥原的14师团就是这样,再加国军又缺乏攻坚用的重武器,因此在三义寨日军拼死抵抗,而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国军(足有20多万人)怎么攻就是攻不进,就是拿出20万大洋来悬赏(当时20万大洋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20亿人民币),也没有用,对这种情况,名将薛岳也没有办法。

  土肥原终于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候,来增援他的16师团沿陇海路一路攻击前进,5月29日突破黄杰第8军不算顽强的阻击占领归德。归德的过早失陷使围攻土肥原的薛岳第1兵团现在反被14和16师团两面夹击,还好第1兵团实力雄厚,还能顶住。但日军华北方面军31日把13混成旅团和台儿庄被打败的濑谷支队配属给16师团,同时第10师团占领涡阳后也被调往豫东,而且黄河北岸的日军也在组织强渡,企图增援14师团。由于日军的疯狂来援(跟了国军喜欢见死不救形成鲜明对比),战况急转直下,薛岳的第1兵团开始处境不利。他现在考虑的问题由能不能歼灭敌人变成会不会被敌人歼灭了(真是天地之别啊)。无奈之下,薛岳只好下令撤退。日军见国军后退,立马乘胜追击,连下杞县、通许、尉氏、拓城和开封(开封守军唐永良32军114师顽强抵抗,使得日军攻占开封并不轻松),形成了对郑州的三面包围。此时的情况万分危急,日军一旦攻占郑州,不仅平汉铁路被切断,徐州突围的主力部队难以顺利摆脱日军的追击,而且豫东战场撤退到郑州的20多万部队也无法稳住阵脚。再进一步,如果日军占领郑州后沿平汉铁路南下进攻武汉,则武汉三镇将朝不保夕,而在当时,武汉实在太重要了,决不能就这么轻易丢了。虽然南京沦陷后,重庆被宣布为陪都,但1938年6月到10月间实际上的首都却是在武汉。因为除了林森主席(没什么实权)和几个冷衙门(比如监察、考试和司法)迁去重庆外,其它的部门和四大银行都是在武汉办公,由此可以想像一样武汉在当时的重要性。老蒋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自己的部队是这样的无能,他只好把阻止日军的最后希望寄托在黄河身上了。蒋介石把决黄河堤的重任交给商震的20集团军。一开始商震本想在中牟县境内的赵口处实施决口的,可是怎么挖就是挖不出一个大的决口(本人对水利没什么研究,所以原因也不是很不解,不好意思啊),决口水的流量小得要命,灌灌农田还勉强凑合,可要是想有关羽水淹七军那样的效果就还早着呢。这时,苏冠军——这个对黄河了如指掌的黄河赤子,河南省河防要员说话了,他向新8师师长蒋在珍建议在花园口决黄河堤。蒋在珍随既调动了一个团在花园口挖黄河堤,他们在苏冠军的指导下,先是一步一步的刨大堤的一段,刨得很薄了,再在中间的位置钻几个小口门,最后再把几个小口门挖开,联接在一起。黄河大堤于是被撕开,河水直冲口门,口门两边已经很薄的堤坝纷纷被冲崩,黄河决口就这样越冲越大,终成泛滥之势。1938年6月9日,黄河大堤又一次决口,夺路入海。这一次人为决口的规模是几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洪峰以一二十有时甚至是三四十宽的正面汹涌而下,途径之处一片泽国。向郑州进逼的日军被黄河水冲得一塌糊涂,仅仅是淹死的就有2000多人,在豫东的14和16师团都被洪水困住了,后面在其它部队的帮助下才撤离黄泛区。老蒋的水淹战术成功了,可是代价实在太大了,豫皖苏三省仅被淹死的人就有90多万人(仅仅是这个数字就已经够惊人了),390多万人被冲垮了房子无家可归,财产损失多得无法计算。蒋介石这么精明,当然明白花园口决堤真相一旦被国人得知对国民政府的打击会有多大,所以决堤后千方百计证明是日军所为(称是飞机炸的)。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07-10 15:25: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全程回顾(八)

下一篇:抗日战争全程回顾(十)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