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徐州会战(一)
2017-09-20 09:01:36  来源:碣石钓叟  点击:  复制链接

  日军的总体战方针

  南京失守后,日本在南、北两战场暂时胜利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了对华的政略、战略,决定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和扶植傀儡政权,企图军、政两手并用,迫使中国政府屈服。1937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的《处理中国事变纲要》提出:“帝国政府切望南京政府迅速放弃其抗日容共政策,与帝国合作”,“但南京政府仍然标榜长期抵抗”,“有鉴于此,今后不一定望期与南京政府谈判成功(当时正当陶德曼调停间),而继续寻求收拾时局之其他途径,并与军事行动互相配合,对事态的进展作好准备,以应付南京政府的长期抵抗。”1938年1月11日,日本御前会议又制订了《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方针》,提出:“如现中国中央政府不来求和,则今后帝国不以此政府为解决事变的对手,将扶助中国新兴政权的成立,与其协商调整两国邦交,并协助新生的中国建设。对于中国现中央政府,帝国采取的政策是设法使其崩溃或使它归并于新兴中央政府。”1月16日,经日本天皇裕仁批准,日本近卫内阁公开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宣称:“帝国政府在攻下南京后,仍然为给予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反省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理解帝国政府的诚意,狂妄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期待能与帝国真诚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进而与这个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新兴的中国。”与此同时,日本撤回驻华大使。两国交战,交战一方政府不仅不宣战,反而否认另一方政府的存在,这既反映了日本政府的狂妄,也对国民政府的抗战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日本政府为实现上述新的对华政略、战略,1938年初建立了长期战争体制。但“当时日军的武器、弹药、器材等严重短缺,只有在增设兵团、休整部队、严肃军纪后,才能进行大规模作战”。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略、战略措施。

  1. 实行总体战体制

  1938年1月22日,日本近卫首相在第73次议会上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指出:为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以结束对华战争,必须建立国家总动员体制,也就是国家总体战体制。日军参谋本部于1938年2月草拟的《昭和军制建设纲要》解释说:总体战就是“倾国家的全力遂行战争”,“毫无保留地统一部署国家的全部力量,并始终指导和动用它来贯彻战争目的。使用的手段,分为武力、经济、政治和思想四个方面,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但武力是决定性力量。”经激烈辩论,3月24日最后通过了《国家总动员法》以及《飞机制造业法》、《电力管理法》等数十个与战争有关的法令,使国内生产首先保证满足军需,将许多民用工厂转变为军工工厂,并拨款48亿日元,作为临时军事预算。

  2. 进一步扩大军事力量

  为了进行长期的对华战争,日本大本营计划于“1938年补充军队的消耗和缺额”,在“上半年新成立约11个师团”,并储备50个师基数的武器、弹药、器材,将军工生产提高到120个师团基数及3500架飞机。到“1940年完成对华取攻势、对苏防守的准备”,建成“60个正规师、30个暂编师、250个飞行中队”。

  3. 制订1938年的战略方针

  日军参谋本部认为:“在完成对华持久战略态势的同时,在作战指导上应采取纯消极持久战方针,把国力,特别是军力的消耗减少到最低限度。”1938年2月16日,日本大本营御前会议制定对华战略方针,主要内容是:在完成长期战争实质性的准备前,“不扩大战局,不主动发动大规模战争,维持现占领地区的治安,致力于扶持新政权”;至1939年,再“从三面向武汉实施分进合击”,准备使用“兵力20至30个师团”,“进行为期半年的作战”。

  4. 在占领区加速建立傀儡政权

  继1937年11月22日将“察南自治政府”(1937年9月4日在张家口成立)、“晋北自治政府”(1937年10月15日在大同成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7年10月27日在归绥成立)三个伪政权合并,在张家口成立“蒙疆联合委员会”后,1937年12月14日,即南京失守的第二天,又急急忙忙地提前将“北平治安维持会”(1937年7月30日成立)、“天津地方治安维持会”(1937年8月1日成立)、“河南省自治政府”(1937年11月27日成立)和“山西省临时政府”(1937年12月10日成立)四个伪政权合并,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8年3月18日,再将“上海大道市政府”(1937年12月5日成立)、“南京自治委员会”(1938年1月1日成立)和“杭州治安维持会”(1938年1月1日成立)三个伪政权合并,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据日本陆军省制订的《华中政务指导要纲》说,这样做是为了“促进蒋介石政权实质性的崩溃”。日军进一步让各傀儡政权“建设必要的警察队和军队,暂定为一个省警察队2万,军队2个师”。

  5. 调整参加会战的日军指挥系统与部署

  1938年2月14日,日本大本营下令撤销“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三个司令部,建立“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华中地区的日军。同时调整了部署:将三个司令部的全体人员及司令官调回日本国内;因华北方面八路军进行的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开展,日军深感“后方部分地区治安不稳”,为加强华北兵力,1937年12月31日,将第9旅团归还华北第5师团建制;1938年1月15日和2月10日,又先后将第16师团和第114师团调往华北。

  第五战区

  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后,抗日战争已经发展为南、北两个战场。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当局为防止日军由东南沿海登陆,占领徐州、切断南北两战场的联系,于20日以大本营第1号训令宣布成立第五战区,负责指挥鲁南、苏北地区的战事。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副司令长官为韩复榘。大本营赋予第五战区的作战任务及指导要义是:“本战区作战之特性,为对敌强行登陆之作战,故以立于主动地位,确占先制之利,根本打破敌军登陆之企图,此为作战指导上之第一要义。纵使敌军一部先行登陆,务必迅速围攻而歼灭之,不使后续兵团借此以为安全登陆之掩护。此为作战指导上之第二要义。必要时,在指定地区之范围内扼要固守,绝对限制敌军之进展,运用机动部队而歼灭之,以确保我国军南、北两战场作战连系之中枢。”但在当日又发表了大本营第2号训令,撤销第五战区,辖区及部队改归第一战区。当淞沪会战局势趋于严峻之际,10月16日又重建第五战区,任命李宗仁为司令长官,韩复榘为副司令长官,长官部设于徐州,管辖地区为津浦线两侧及山东省,下属部队有第3集团军、第11(新组建的桂系部队,司令官李品仙)集团军、第24集团军、第51军以及位于鲁南、苏北、豫东、皖北各地的军事单位和海军陆战队等。

  (一) 战区成立时的作战计划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遵循统帅部的意图,结合本战区当时的敌情、地形及任务,于1937年12月拟定了作战计划。其方针为:

  (1) 第一时期(阻止敌之侵入)

  一是守备黄河南岸之第一线兵团,直接守备黄河两岸,置重点于济南及其以西地区,分置有力之预备队于济南、泰安附近,并于黄河固守河岸,不得已时应确保直后方各要点,勿使敌扩大区域或威胁我主力之侧背。

  二是守备海岸之第一线兵团,连接守备海岸各要点,阻止敌之登陆,并置有力之预备队于诸城、日照、东海间地区,以机动策应海岸直接守备部队,挫折敌登陆企图。敌已登陆时,亦须固守既设工事线,竭力阻止敌之发展。

  三是第二线兵团位于徐州附近,添筑徐州附近国防工事,并准备利用津浦、陇海两线,应援第一线兵团之作战。

  (2) 第二时期(兖州附近之会战)

  一是黄河守备兵团,如受敌由长清及其以东正面压迫时,可向莱芜、泰安、肥城及新泰、大汶口地区逐次撤退,占领要点;并在该地区以北留置多数小部队,施行游击,迟滞敌之南进。

  前节之目的业已达成,或敌由长清西北侧面压迫时,则平阴、东阿方面应竭力支持,掩护该兵团主力向南阳湖以北运河之线撤退,整顿态势,置重点于济宁附近,准备会战,同时对寿张、范县方面应予警戒。

  二是济南以东之一部,不及向津浦路以西撤退者,可逐次向博山、泰安及新泰、泗水南北一带山地撤退,协助主力之会战,并向敌侧击。

  三是日军主力于海岸上陆,或黄河守备兵团向泰安以南撤退时,海岸守备兵团之主力应逐次向日照、莒县、沂水之线撤退,左翼与新泰、泗水附近之友军连系,掩护战区右翼。其一部,当面如无敌情,仍固守东海附近海岸。

  四是第一线兵团后撤时,第二线兵团即应以有力部队推进至邹县附近,间接支援黄河守备兵团之退却,直接阻止敌沿津浦线南下。余部仍控置于徐州附近。

  五是兖州附近之会战,我以邹县、济宁两兵团及泗水、新泰附近之游击部队相互策应,以外线态势,保持重点于左,对南进之敌施以猛力反攻。

  (3) 第三时期(徐州附近之会战)

  一是兖州附近之会战,万一不利,敌由运河之线突入南阳湖以西平地时,或敌由海岸向西强压、越赣榆之线西进时,或敌由运河以西地区渡过黄河时,本战区所属各兵团应按如下行动:

  运河沿线兵团,一部退至商丘固守,掩护战区之左翼;主力集结于微山湖西侧地区,准备向西南进出;

  津浦路正面兵团,退至徐州西南萧县与津浦路间地区,准备向西北及东北进出;

  新泰、泗水附近部队,退至峄县(今枣庄南)、费县间山地;日照、莒县、沂水附近部队,退至临沂附近;东海方面部队,退至陇海路以南沭阳、宿迁间地区,准备向北方进出。不得已时,可撤于运河西岸,阻敌之进出。

  以控置于徐州一个师,配合地方军警团队,固守徐州城廓。

  二是徐州之会战,以极少数部队据守核心,以战区全力之大部,按上述行动,发挥游击战之威力。

  (4) 敌如由津浦南段北上时,则以新属于本战区之兵团,于浦口、滁县、明光等处逐次抵抗,求得时间之余裕,最后于临淮关以西淮河之线竭力拒止该敌,俟北方之会战成功后,再转移兵力击灭之。

  (5) 战区司令长官部,于第一、第二两期作战时均位于徐州,第三期作战时,设战斗指挥所于宿县。

  根据计划,12月7日下达了作战命令。其主要内容为:

  (1) 战区为确保山东要地之目的,以现在前方部队直接守备东海、青岛及胶东半岛各海岸,沿黄河阻止由津浦北段南下之敌;以后方部队集结于徐州、商丘一带,准备策应。

  (2) 各兵团之部署概要如下:

  1) 第3军团(第40军并指挥炮兵第6团)右翼连接第三战区,守备由旧黄河口亘连云港仓口之海岸,置主力于东海、连云之间,阻止敌之登陆。其司令部位于东海。

  2) 青岛守备队及第3舰队守备青岛,拒止敌之登陆;第51军右翼连接第3军团守备夹仓口至青岛间之海岸及胶济铁路东、北至羊角沟,拒止敌之登陆。以一师位于日照、莒县、诸城间,另以一师控置于胶县、高密。其烟台方面之守备,由羊角沟以东、胶东半岛所属各县之保安队及地方武力担任之,由第51军指挥。

  3) 第3集团军(第12军,第55军,炮兵第1、第2重迫击炮团,并指挥山东省保安司令部)右翼连接第51军,于青城至张秋镇之黄河南岸占领阵地。其配置:济阳以东一旅,济阳至长清一师,长清至平阴间一师,平阴以西一旅,其余为预备队,控置于济南、泰安、滋阳(今兖州)济宁、巨野、郓城之间;并派遣有力之支队及游击部队,于黄河以北广行搜索及袭击,以防敌之渡河。其司令部位于泰安,设指挥所于济南。

  4) 第11集团军(第31军、炮兵第15团)以一师位于商丘、砀山间,一师位于柳泉、利国驿间,一师位于徐州。

  司令长官部现在徐州。

  (二) 南京失守后的作战指导及兵团部署

  南京失守后,蒋介石于1月11日在开封将韩复榘免职,令第12军军长孙桐萱代理第3集团军总司令。在17日会议上,他向第一、第五两战区高级军官阐述了以武汉为防御核心的现阶段新作战方针:“我的战略是什么?简单明了的讲起来,就是东面要保持津浦路,北面要保持道清路,来巩固武汉核心的基础。”军事委员会制订了较具体的作战指导方案:“国军主力控制武汉外围及豫皖边区,积极整补,由华北及江南抽出有力一部,加强鲁中及淮南,积极袭扰,诱敌主力于津浦铁路方面,以迟滞敌人之过江西进;并广泛发动华北游击战,牵制、消耗敌人,妨害其南渡黄河、直冲武汉。”为贯彻这一方案、加强津浦线防守力量,军事委员会又从第一及第三战区增调第22、第24集团军等部队至第五战区。同时,重新划定作战地境:南与第三战区以长江为界,西以鹿邑、商丘、郓城、张秋镇、临清、阜城与第一战区分界。

  当时第五战区兵力分布如下:

  第3军团防守东海沿岸;

  海军陆战队及第3舰队守备青岛;

  第3集团军位于鲁西南地区,抗击沿津浦路南路南进的日军;

  第11集团军配属第51军位于江淮地区,抗击沿津浦路北进的日军;

  第24集团军位于苏北地区;

  第27集团军(川军)位于安庆地区警戒江防;

  第22集团军为预备队,位于苏、豫、鲁边区,以备策应。

  第一战区的第68军位于豫东商丘、考城、兰封一带,防守陇海路并与第五战区鲁西南的第3集团军部队协同担任黄河以南之防守。

  至1938年1月底,第五战区所属部队指挥系统如下:

  司令长官李宗仁 参谋长 徐祖诒

  第3集团军(孙桐萱)

  第12军(孙桐萱代)

  第20师(孙桐萱兼)

  第81师(展书堂)

  第22师(谷良民)

  第28旅(吴化文)

  第55军(曹福林)

  第29师(曹福林兼)

  第74师(李汉章)

  第22集团军(孙震)

  第41军(孙震兼)

  第122师(王铭章)

  第124师(税梯青代)

  第45军(陈鼎勋)

  第125师(王士俊)

  第127师(陈离)

  第24集团军(韩德勤)

  第57军(缪澄流)

  第111师(常恩多)

  第112师(霍守义)

  第89军(韩德勤兼)

  第33师(韩德勤兼)

  第117师(李守维)

  第11集团军(李品仙)

  第31军(刘士毅)

  第131师(覃连芳)

  第135师(苏祖馨)

  第138师(莫德宏)

  第3军团(庞炳勋)

  第40军(庞炳勋兼)

  第39师(马法五)

  第51军(于学忠)

  第113师(周光烈)

  第114师(牟中珩)

  第27集团军(杨森)

  第20军(杨森兼)

  第133师(杨汉域)

  第134师(杨汉忠)

  第3舰队、海军陆战队及辖区各地方武装部队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7-09-20 09:02: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深度聚焦 台儿庄的抗战记忆 被鲜血浸透的黄土

下一篇:徐州会战(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