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大抗战:淞沪喋血——由攻转守
2017-04-23 09:24:56  来源:搜狐历史 历史爱好者  点击:  复制链接

  再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方面的情况,由于日军的火力、进攻加强,中国军队所承受的牺牲也是重大的。

  先看张治中第九集团军方面,在暂时收复了罗店的同时,98师也得以将狮子林一带的敌人驱逐出去。保安总团的一个团仍在坚守吴淞,只有张华浜的敌人,虽然经过教导总队猛攻,可惜还是未能击退。23、24日两天,张治中抽调了36、87师四个团的兵力前往围击,经几度猛攻,才把敌人包围在张华浜沿岸泗塘以东的狭小地区。到了27日,这股敌人才被王敬久所指挥的(第九集团军)左翼军于夜间迫退到张华浜车站附近。

  由于兵力越加分散,参加杨树浦正面战斗的还剩下国军四个团的兵力,他们在巷战中受敌夹击,日渐不支,于24日夜不得已撤出,沿租界路口固守。后来日军又发起反攻,被右翼军指挥官孙元良部击退。

  也许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杨树浦一带区区几千人的日军那么难对付呢?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诸如国军准备不足、日军工事坚固、海空火力支援等原因外,还有就是日军的团队合作优势。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日军的将领也许不那么够格,可是日军的基层军官却多是优秀的,尤其是约180人左右的一个中队,据说是日军中最强有力的作战单位,大部分中队长被士兵们看做是父亲的一样值得信赖、效死的人,中队长也往往指挥战斗在第一线,团队的核心凝聚力、战斗力也由此被大大激发出来。

  日军有着很强的集体观念,他们天生被培养出了一种集体的荣誉观,包括那种对于军旗的病态的看重;而且他们都是乡土部队,征召于一地,彼此亲朋友爱,也容易形成团队凝聚力。

  从8月25日到30日,战事处于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但是战场上短暂的平静,往往意味着更激烈的交锋将要到来。

  31日拂晓,日军以飞机30余架,配以海军舰炮猛击吴淞,展开强行登陆,另一路日军则由市轮渡码头登陆。国军守吴淞的第61师的一个团,伤亡过半,不支后退;吴淞、宝山相继失陷,宝山失陷时,守军姚子青营全营殉国;唯有吴淞炮台,仍由上海保安总团固守。张治中遂调在刘行的第6师调到杨行、吴淞,驱逐登陆之敌。经过一整晚的激战,日军的进攻暂时被压制下去。

  从9月1日到5日,战场上又出现了一段相对平静期,直到6日清晨,日军又在虬江码头实施登陆,经孙元良部猛烈攻击,激战至黄昏,终于将上岸之敌包围于码头的栈房中。经过两天的较量,敌人的进攻又被压制下去。

  9日上午10时,日军集中军舰炮火和飞机轮流对军工路一带的第九集团军左翼进行猛烈射击与轰炸,并掩护一个联队(3000余人)的步兵进攻,激战至当天薄暮时分,敌伤亡惨重,国军也受到很大损失,但因国军奋勇抵抗,阵地屹然不动。10、11日两天,进攻第九集团军方面阵地的日军又不得不消停下来。

  11日,日军主力进据十五集团军守卫的杨行,续向刘行窜犯。在持续了半月之久的杨行之战中,第1军第78师受到日军猛烈攻击,阵地上一片烟火,激战时每秒钟有5、6发炮弹爆炸。双方展开了残酷的生死搏杀,冲锋与反冲锋不计其数。

  目睹了这场惊天动地的血战后,中央社记者发出战地电讯称:

  据午夜所得报告,昨日战事重心,完全移至杨行与月浦线。敌军由吴淞方面进犯时,全凭猛烈炮火作为掩护,计参加作战之敌军大炮,共达100余门。我军以血肉之躯,与敌军弹药相拼,作战精神之勇猛壮烈,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当前晚我军由杨行后移时,敌军尚未发觉,仍以重炮猛轰两小时,然后始以步兵前进。我军俟其接近,即予猛烈反攻。战至昨晨,敌军卒不支溃退,死伤之重,得未曾有。惟我军再进至杨行镇时,敌又以重炮飞机轰炸,我军不得已再将阵线稍稍后移。迄午夜止,仍对该方敌军,严密监视中。

  在杨行之战中,整个第1军都打得异常顽强,其死伤也非常严重,其中2个旅长负伤,2个团长殉国,营以下军官及士兵伤亡高达百分之八十,这个曾经的“天下第一军”已经被打残了,战力从此无法恢复;而身为军长的胡宗南却了无怨言,这位坚忍的小个子从不向上级诉苦,直到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知道后才让他把部队撤下来,胡宗南这才告诉顾长官:“再不换防,明天我也要拿枪上去顶缺了。”

  14日,陈诚亲往刘行视察,见形势岌岌可危,便向统帅部建议相机转移阵地,保存战力,以便步步为营,节节抵抗。

  陈诚报告称,其所部十五集团军自8月22日参战,至9月7日,仅第11、第14、第67、第98、第56五个师即伤亡官兵9039名,第6师吴淞一役,即伤亡过半。“大部受敌飞机、大炮轰炸,人枪并毁。”其36团第二连,守卫火药库,“死守不退,致全部轰埋土中”。其中蕴藻浜沿河之战,“双方死亡俱奇重,浜水皆赤,所谓流血成河,显系实在景况”。

  蒋介石虽然核准了陈诚的建议,可是心有不甘,又临时令各部再苦守三天,再行转移阵地。江岸地形非常有利于日本陆海空军协同作战,中国军队在此苦守死战,大大增加了抵抗的难度与伤亡。

  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作战科科长史说后来回忆说:“日军在长江沿岸及黄浦江沿岸继续登陆,与我军一个点一个点地争夺,往往日军白昼占去,夜间我又夺回……在日军舰炮火下,(国军)伤亡惨重,往往一个部队,不到几天就伤亡殆尽地换下来了。我亲眼看见教导总队那个团,整整齐齐地上去,下来时,只剩下几付伙食担子。”(转引自《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战事的不顺也加剧了张治中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以至促使他最后不得不选择了离开。

  自从8月14日以来,“我没有好好吃过一餐正式的饭,也没有得到一夜的安眠。在过度疲劳之后,也忘记了困乏,只是感到眼睛是红的,喉咙是嘶哑的。”这些本没有什么,只是蒋介石的很多做法让张治中感到刺痛在心,伤了自尊。

  8月23日的时候,张治中冒着危险从太仓到嘉定找到了第18军军长罗卓英,罗卓英见面第一句话,就问道:“张总司令为什么会跑到我们这里来?”张治中心想,你归我指挥,我当然要来看看你这里的情况。

  可是双方谈过之后,张治中才晓得,陈诚如今已不是军政部次长,他已经做了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自蕴藻浜以北地区的防务,统归第十五集团军,由陈诚指挥。

  “我与罗卓英谈了半天,傍晚回到徐公桥总司令部。这时,我一肚子的闷气,怎么发表了陈诚做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连我也不通知。第十八军本归我指挥,为什么忽然划归第十五集团军?这究竟是什么缘故,真令人费解。”对于蒋介石这种专断的作风,张治中实在是想不通,不过更郁闷的事情还在后面。

  从罗卓英那里回来之后,张治中得到消息说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已到达苏州。张治中心想,两日以来,自己只专顾前线,没有同后方联络,此次应该到苏州看看顾祝同,和他商酌一些问题,并可借此向南京统帅部报告请示。

  张治中一到苏州,还未及见顾祝同,就打电话给蒋委员长,满想申说一番自己内心的苦闷。不料,蒋一接电话,就厉声地问张治中:“你在哪里?”

  张答:“在苏州。”

  蒋又问:“为什么到苏州?”

  张答:“为着左翼作战,亲到嘉定会罗卓英,听说顾墨三(顾祝同字)到苏州来了,所以来同他商量问题。”

  蒋在电话里又大声地叫:“为什么商量?两天找不到你,跑到后方来了!”

  这一顿没头没脑的批评,让脾气一向很好的张治中也忍不住了:“罗卓英原来归我指挥,我不能不去看看,我不知道他已划归第十五集团军陈辞修(陈诚字)指挥了!”

  电话里的声浪越来越大,蒋介石没想到居然有人敢和自己硬顶,所以对于张讲的根本不理,只是严厉地责问:“为什么到苏州?为什么到苏州?”

  “委员长应该怎么办?我是到苏州与顾墨三商量问题的。我一直在前方,委员长究竟怎么样?”张耐不住了,索性说厉害一点。

  “你究竟怎么样?还问我怎样?”蒋气鼓鼓的,一下就把电话挂了。

  由于这个电话,让张治中伤心极了,他心想:我怀着很大的伤感,莫大的委屈,为什么?

  “八一三之战,是展开全面抗战的序幕,何等光荣,何等神圣。我在淞沪一带的部署,自信毫无错误。尤其像我以一个总司令的地位,大胆而勇敢,从8月14日起,一直在师部,在第一线,亲在叶家花园的水塔上督战,始终站在最前线。至于上海未能一举占领,统帅部失机于先,三次叫我停止攻击;后来,大战展开,除陆军外,又没有有力的空军配合。”(《张治中回忆录》)

  就在抗战之初,蒋介石问张治中有无制胜把握,由于接触广泛、视野开阔,张治中对于立体化战争也有了一点认识,所以他说一定要有空军和炮兵的密切配合。等到开战之后,空军和炮兵的配合并不能尽如人意,以致未能达到占领全沪的目的。

  “我这两天(23、24日)都在前线奔忙,稳住了正面,阻止了左翼登陆的敌人进攻。只因前线电话线屡被炸断,以致没有与后方通电话。我是临阵脱逃吗,为什么不能谅解,反向我生这样大的气呢?这个意外的横逆刺伤了我的心!”

  实际上,对比日军中那些惯于“下克上”的将领们,张治中的服从政略、顾全大局,可谓是无可指摘的。

  其实,自从9月初上海战场形势迅速逆转以来,蒋介石的情绪开始变得很恶劣。他在检阅战报时一面坚信“沪战当可持久,敌虽再增三个师团亦无能为力也”,可是另一方面,却也现出急躁和不安。蒋介石常常怒火中烧,对负责第三战区的陈诚和第九集团军的张治中颇多斥责和痛骂,他忽而痛斥“张治中指挥无能”,忽而指责何应钦用人不当,忽而大骂空军主将“愚劣怯懦”,且常常发起脾气来“责骂(下属)不留余地”。

  因此说,张治中的遭遇并不是特例,只是他的自尊心太强,导致了最后的离职。由于日军增援部队的到来及火力的进一步加强,从9月11日起,上海的战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由攻势转为守势的时期。

  此时,据中方估计,日军在上海地区投入的总兵力已经达到8万余人,军舰40余艘,更有天上敌机成群结队,滥施轰炸。9月10日夜,第十五集团军右翼阵地被敌突破,退到杨行、月浦的新阵地,与敌对峙。这样一来,第九集团军的左侧背因之越发暴露,大受威胁。

  11日上午,日军又向蕴藻浜南岸阵地猛袭,战斗异常激烈,潘家宅、徐家宅的阵地被敌占领。国军退到河的西岸固守,并由第二六一旅派兵一部在蕴藻浜上游警戒。午后,张治中接到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命令:“为整理淞沪嘉浏一带阵地,节约兵力,俾达韧强抗战之目的,着第九、第十五两集团军即转移。第九集团军即向北站、江湾,庙行、蕴藻浜右岸之线转移,占领预筑阵地,但须节约兵力,抽出第六十一师及独立第二十旅充集团军预备队。”

  张治中随即依令变换阵地,转入守势。各部队奉令后,即于夜间开始行动,到第二天拂晓前,转移部署均告完毕。直到9月23日,张辞职照准那一天,第九集团军正面,双方暂时没有多大接触,可以说一切无变化。

  身体上的疲惫不堪还可以忍受,不能忍受的便是精神上的苦闷,所以张治中不得不决心辞职。

  9月8日那天,张治中曾亲函蒋委员长恳切表示辞职的至诚,并荐贤自代。通过白崇禧的关系,本来张治中推荐的是顾祝同,可是顾不愿兼代,张治中只得又推荐了时任第三战区中央军总司令的朱绍良,他甚至建议将第九与十五两集团军合并,由陈诚统一指挥。

  由于各种原因,战场上袍泽们的惨痛牺牲,也使得张治中无法忍受,他尤其不满于蒋介石的瞎指挥,与陈诚在意见上分歧、摩擦也很大。同样,蒋介石对于张治中的指挥虽然也是不满的,只是他又担心没有合适的人接替张,所以一会批准、一会又不准张的辞职。直到9月22日,才下令调张治中为大本营管理部部长,而由朱绍良接替了他。

  回到南京之后,蒋约张治中吃饭,身心疲惫的张请求回家休养。蒋说:“好,但你先就了职再走。”于是他遵命先就了管理部部长的职,随即带着一个困乏的身体和一种落寞的心情,回到故乡安徽巢县的洪家疃了。

  与此同时,还有一位重要人物的辞职,这就是石原莞尔。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4-23 09:26:1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大抗战:淞沪喋血——十日围攻

下一篇:大抗战:淞沪喋血——桂军上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