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华南抗日纵队的建立、发展及历史贡献
2018-01-03 15:15:59  来源:《广东史志》  点击:  复制链接

  一、华南抗日纵队的四个发展阶段

  广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沿海地带到遍及全省的艰难、曲折、复杂的斗争过程,共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爆发到广州等地沦陷。中共广东党组织进行了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1938年4月,随着日军南侵情势紧迫,中共广东省委在广州召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军事工作问题,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并号召共产党员军事化,要求各级党组织努力建立民众抗日武装,共产党员必须积极参加武装工作。会后,中共广东省委请求中共中央派军事干部来加强广东的军事工作。同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指示精神,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大林、军委书记尹林平在广州召开广州外围的人民武装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东莞、增城、南海、顺德、从化、花县、三水等县的中共负责人,研究如何建立和掌握人民武装问题。会议决定中共各地党组织要利用各种合法形式,组织人民抗日武装,积极推动国民党举办自卫队的军事训练,并派党员参加军训工作,争取掌握民众的抗日武装,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在此前后,全省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举办了军事训练班,东莞、增城、中山、惠阳等县“抗日自卫队”“常备壮丁队”等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先后建立起来。同时,中共广东省委以军委书记林平与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主任云广英的名义报告中共中央军委,拟定在日军入侵广东时,以博罗县罗浮山、桂山作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对此表示赞同并作了批示。①以上准备工作为在广东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从广州沦陷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广东省委开展了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38年9月,日军为策应武汉会战,并切断中国同国际的海上对外运输交通,决定在攻占武汉的同时攻占广州。10月12日,日军登陆部队4万余人强行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守军除少数部队作比较坚决的抵抗外,其他沿线防区一触即溃。10月21日,广州沦陷。接着,珠江三角洲、海南岛及潮汕等沿海地区相继沦陷。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第二天,中共中央即致电广东省委、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要求在东江日占区后方开拓游击区。11月1日,中共中央再电示中共广东省委:广州沦陷后广东党组织必须在广州及其敌占区进行秘密工作;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并在游击战术和政治工作上帮助友军开展游击战争;在东江、海陆丰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利用国民党政府的命令到处组织自卫军,发展人民武装。②中共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并针对华南地区的形势,确定广东地区党组织的基本方针和任务:动员组织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在长期的抗战中发展力量,使党逐步成为在华南地区最后战胜日军的决定因素;提出各级党的组织应学习领导战争,全党学习军事,党员军事化的口号。并具体明确“在重心工作区域上除琼岛外,以东江为第一重要区,中区、南路次之”。③早在沦陷前夕,10月18日,中共广东省委为了应付广州沦陷后的形势,在广州召开紧急会议,布置日军入侵后的工作,决定广东省委机关迁往韶关;为了加强全省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共南委特委、中共东江特委、中共西南特委(后改为中区特委),各常委分赴各地分片领导。会后,李大林到西江、林平到东江、梁广到香港加强全省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省委带领人民奋起反抗,在各地建立了抗日游击队和根据地。

  其一,通过三种形式建立抗日武装。在海南岛,中共与国民党当局谈判成功,把冯白驹领导的红军改编为抗日独立队;在东江地区,中共以国民党的合法名义新建立了以曾生、王作尧领导的两支游击队;在珠江三角洲,中共派林锵云等将吴勤建立的“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游击支队”(简称广游二支队)改造成为人民抗日武装;在潮汕地区,成立了潮汕青年抗日游击大队;在南路地区,成立灵山青年抗日游击队和南路游击队第三司令部等抗日武装。

  其二,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了抗日根据地。上述数支人民抗日武装建立后,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不断抗击日伪军,不仅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拥护,而且得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的大力支持。中共中央、中共南方局对广东这数支人民抗日武装十分重视,先后派梁鸿钧、李振亚、庄田、谢立全、谢斌、覃威等一批红军干部到广东加强军事领导。周恩来在南方局会议上,严肃地批驳了在敌后独立开展游击战争会“影响统一战线”的谬论,肯定了广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和做法。中共中央、中共南方局还对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在敌后进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游击战争和游击战术、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和军事统战等重大问题,作了一系列明确的指示。在党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广东人民抗日武装不断发展壮大。至1941年,东江游击队发展到1000余人,取得了东莞百花洞等抗日战斗的胜利。琼崖游击总队发展到4000余人,建立了琼文等根据地,成立了琼崖东北区人民政府。珠江游击队建立了顺德西海和中山五桂山抗日游击基地。

  其三,开展自卫反顽斗争,总结反顽斗争经验。日军占领武汉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战略发生变化,从对国民党采取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策略,转变为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并将其主力转移到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国民党顽固派逐步走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1939年11月,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确定以军事反共为主、政治反共为辅的方针,并发出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密令。从12月起,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对此,中共中央于1939年7月7日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克服国民党的反共逆流,争取时局好转而斗争。

  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迅速波及广东。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在韶关发表反共演说,大造反共舆论,并且对广东的反共作了动员和部署。国民党顽军妄图消灭广东人民抗日武装。1940年3月,国民党顽军阴谋进攻东江曾生、王作尧领导的两支游击队。曾、王两部东移海陆丰及其边境高潭地区,遭受严重挫折,两部由700多人减员至100多人。5月8日,中共中央电示指出:曾、王两部向我后方行动的政策,在政治上是绝对错误的,军事上也必归失败,应回到东宝惠阳地区,大胆坚持抗战,也不怕打摩擦仗。④“五八”指示还具体指示如何做好回防前的工作。遵照这一指示,曾、王两部重返惠(阳)东(莞)宝(安)敌后前线,开拓了新区。同年11月,海南美合抗日根据地也遭顽军围攻。琼崖独立总队英勇反击后撤离美合,东返琼文根据地。东江、琼崖两支游击队认真总结反顽斗争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独立自主、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琼崖独立总队不怕打摩擦仗,实行自卫反击,1941年先后取得了罗蓬坡、斗门、大水村等反顽战斗的胜利。

  第三阶段,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湘桂战役之前。中共广东党组织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与发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同日,日军进攻香港,25日,香港英总督向日军投降。为把华南变成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日伪军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队实行疯狂“扫荡”和“蚕食”,广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广东党组织着重进行以下工作:

  其一,成立东江军政委员会和省临委。

  1942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到东江视察广东人民游击队,并在宝安县白石龙村主持召开一系列会议。会议总结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三年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和反顽斗争的经验教训,对当前抗战形势、任务、方针、政策、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及部队军政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对进一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和加强部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决定。会议认为: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的领导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三年来紧密依靠和发动群众,经过艰苦斗争,已经成长起来,从东移返回敌后的100余人发展到1500余人,建立了惠东宝抗日根据地,控制了东江下游和广州外围的广大地区。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发展和壮大,大大鼓舞了东江地区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打击了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会议号召全军顽强坚持抗战,战胜困难,去争取胜利。接着,成立了东江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东江地区的党、政、军工作,林平任军政委员会主任,梁鸿钧、曾生、王作尧、杨康华、林锵云、罗范群等为委员。⑤会议还决定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不久改为曾生),林平任政治委员。部队经过整编,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为后来成立东江纵队、公开宣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奠定了基础。12月底,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给林平发来电示,指出:“你们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对付顽军及日寇方面可能进攻的形势”,并决定成立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由林平任书记,连贯、梁广为委员。东江军政委和省临委领导机关设在游击区,有要事即联系开会研究,作出重大部署和决策,加强和统一了广东党政军的领导。在其领导下,各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反摩擦的斗争,在艰苦斗争中,坚持与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部队也得到了发展壮大。

  其二,采取坚持老区、发展新区的正确方针。

  东江游击队在日伪顽的进攻下,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坚持老区并深入敌后,开辟港九、大亚湾、增(城)博(罗)等地区根据地。1943年11月,粉碎了日军对惠东宝根据地发动的“万人扫荡”,部队也有了较大发展。12月初,正式成立东江纵队,由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

  琼崖独立总队采取“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方针,向琼东南、琼西南发展,粉碎了1万日军、5000伪军的“扫荡”、“蚕食”,部队也得到发展壮大。1944年秋,改称琼崖纵队,由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庄田任副司令员,李振亚任参谋长,王白伦任政治部主任。同时,建立了东、西、南三个军政委员会,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

  珠江部队采取“发展中山,经营番禺”的方针,跳出顺德西海狭小地区,向中山、禺南、南三等地发展,取得了顺德“西海大捷”的胜利,粉碎了日伪军9000余人对中山五桂山根据地“十路围攻”,部队发展到2700余人。1944年10月,成立中区纵队。

  其三,坚持自卫立场,再次击退顽军进攻。

  这一时期,广东国民党当局掀起一阵阵反共逆流,除破坏中共粤北省委和中共南委外,还调兵大举进攻人民游击队抗日根据地。1942年,周恩来致电东江军政委员会和东江游击队,指出国民党顽固派对我势在必打,志在消灭,要以积极行动同顽固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我军坚持自卫立场,坚决反击顽军的猖狂进攻。东江游击队粉碎了顽军187师长张光琼扬言3个月内消灭东江游击队的阴谋,坚持和发展了东江敌后根据地。琼崖纵队从1942年9月至1943年12月,共打退顽军40多次进攻,取得反顽斗争的胜利。

  第四阶段,从湘桂战役到抗战胜利。中共广东党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发动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4年4月,日本为了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援救其侵入南洋的孤军,并摧毁美军在华东、华南的空军基地,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在日军进攻面前,国民党一些战场丧师失地,出现大溃败的局面。同年5月,日军继打通平汉线后,发动了打通湘桂和粤汉线的作战。驻广东的日军分三路沿西江、中区、南路入桂作战。1945年1月,日军占领韶关,打通粤汉线,广东处于全面沦陷状态。

  根据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作出了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的战略部署,指示东江纵队不可以东江为中心,必须向北发展,琼崖纵队力争占领全岛,并与南路打通联系。同时指示王震、王首道带领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挺进华南,汇合华南各抗日部队,开辟以湘粤赣边为中心的五岭抗日根据地。

  据此,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召开土洋会议,作出大力发展抗日武装,组织部队北上、东进和西进,在全省范围内发动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决定,并指示各部队坚决执行挺进和发展敌后的战略任务。东江纵队先派一部挺进北江,建立江北根据地。接着,又派林锵云、王作尧、杨康华率领一部分部队挺进粤北,迎接王震部队南下。另一部东进海陆丰等地,与韩江纵队打通了联系。琼崖纵队挺进白沙,建立以五指山为中心的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遍及全岛16个县。中区纵队主力挺进粤中。1945年1月,以挺进粤中部队为基础,公开宣布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由梁鸿钧任司令员,罗范群任政治委员,谢立全任副司令员,刘田夫任政治部主任。同月,留在珠江三角洲的部队,公开宣布成立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由林锵云任司令员,梁嘉任政治委员,谢斌任副司令员,周伯明任参谋长,刘向东任政治部主任。其主力不久也挺进西江,向湘桂边发展。在南路,中共南路特委按照南方局王若飞关于大力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发动南路各地举行抗日武装起义。1945年1月,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称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由周楠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筱峰任参谋长,温焯华任政治部主任。在潮汕地区,1945年6月下旬,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奉命正式宣布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由林美南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谢育才任军事顾问。在梅埔地区,1945年2月,正式宣布成立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由李碧山任负责人。

  从1943年12月至1945年6月,广东地区抗日游击队先后组建了7个纵队。朱德总司令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报告中,把广东的抗日游击队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朱德总司令说:“八年来,我伟大的中国人民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的、残酷的、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等愈战愈强,收复了许多失地,渡过最严重的难关,现在转到了新发展与扩大的阶段。”⑥

  二、华南人民抗日纵队的历史贡献

  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日伪军展开浴血奋战,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成为驰名中外、威震南疆的一支抗日劲旅,不仅对中国抗日战争,而且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都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首先,高举团结抗日旗帜,鼓舞华南人民抗战斗志。

  1938年日军大举入侵华南时,国民党驻广东几十万军队不堪一击,望风而逃,节节败退,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很快就陷于日军铁蹄之下,华南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对国民党及其军队大失所望。在中华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揭竿而起,高举团结抗日旗帜,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的极其残酷复杂的环境下,以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与日军浴血奋战,粉碎了日伪军的反复“扫荡”与“蚕食”,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拖住了日军进攻的步伐,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方针,艰苦奋斗,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华南人民抗战的一面旗帜。1944年7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发给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的指示中指出:你们“在华南沦陷区组织和发展了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至今已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使我党在华南的政治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⑦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对于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万众一心,筑成血肉长城,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开辟华南敌后战场,有力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领导下,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各纵队大力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建立和健全了农民、青年、妇女抗日救国会,儿童团等民众抗日团体和民兵组织,领导生产建设,实行战时文化教育。根据地不断得到了发展。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开辟的敌后战场,包括广东的东江、海南、粤北、珠江三角洲、粤中、雷州半岛、潮汕平原、韩江流域及港九等广大地区。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发展到共2.8万余人和30.6万人的民兵队伍,建立了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余万以上的根据地和游击区。抗战胜利时,华南各人民抗日游击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立即开展收复失地、解除日伪武装的斗争,在大陆先后收复了南头、深圳、会城、都城等许多大小城镇。琼崖纵队收复县城2座和180余座墟镇。

  华南各抗日游击纵队成立以来,在广东70多个县内浴血奋战,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5万余人,对日伪军作战3000余次,歼灭日伪军2万余人,⑧先后抗击、牵制了四个半师团的日军和大量伪军,造成日军既不能“南进”,也不能“北上”的被动局面,打乱了日军企图把华南变成入侵南太平洋的后方基地的战略部署,不仅从战略上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而且配合和支持了太平洋战场上盟军作战,使华南敌后战场成为全国三大敌后战场之一,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再次,秘密大营救,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日军立即进行大搜捕,并限令被困在香港的文化人士前往“报到”,他们处境十分危险。

  在这危难关头,中共中央急电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廖承志,要多方设法保护并帮助他们撤离香港到东江抗日游击区。12月9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急电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广东东江游击队负责人,要他们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指示,要不惜任何代价,不怕牺牲,营救滞留在港九的文化界精华、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并转移到后方安全地区。廖承志、张文彬接到中央急电后,在香港、宝安、惠阳召集中共广东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干部林平、梁广、梁鸿钧、连贯、曾生、王作尧、杨康华、黄宇、刘少文等进行研究和部署。经过几个月出生入死的紧张战斗,终于从日军虎口中营救出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进步文化人士。其中有:国民党左派元老何香凝、柳亚子、陈汝棠,第三党人李伯球、陈丽洲,乡村建设派梁漱溟,妇女工作者沈兹九、韩幽桐、吴全衡,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邓文田、邓文钊等。文化界人士中有对我国革命文化作出卓越贡献的邹韬奋,著名作家茅盾,理论界的沈志远、张铁生、张友渔、胡绳、张明养、羊枣、千家驹、黎澍、叶籁士,新闻出版界的范长江、金仲华、杨刚、乔冠华、徐伯昕、梁若尘,文学界的夏衍、胡风、周钢鸣、戈宝权、叶以群、高士其;电影戏剧界的蔡楚生、司徒慧敏、沙蒙、金山、王莹、章泯、宋之的、于伶、许幸之、凤子、赵树泰、李枫、蓝马、胡蝶,音乐界的盛家伦,美术界的郁风、叶浅予、特伟、胡考、丁聪,教育界的成庆生、叶方等。此外,还营救出国民党驻香港的代表海军少将陈策,国民党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的夫人上官贤德。这次秘密大营救,茅盾认为这是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行动受到中共中央的表扬,也赢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交口赞扬,扩大了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海内外的政治影响,大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华南抗日武装声誉与地位,并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此外,华南抗日武装还营救出英、美、比、荷、印等国际友人近百人,其中有英国赖特上校等,安全护送他们到大后方。东江纵队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与英美结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积极与英军服务团合作,深入港九腹地,继续营救集中营被囚人员和收集情报,并打击日军。还与美军合作,建立电台和一个拥有200多人的特别情报网,为盟军提供了日军大量重要军事情报,对打击日伪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多次营救美军飞行员,受到盟军的赞誉。抗日战争后期,华南抗日纵队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收集各种海洋和气候资料,为配合盟军反攻时在华南登陆积极做准备。华南抗日武装积极与盟军合作,不断地打击与牵制日军,有力地配合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战,为促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为解放战争时期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根据蒋介石的部署,在广东发动大规模内战,妄图消灭华南人民武装。周恩来、叶剑英分别在军事三人小组和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据理力争,达成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的协议,并先后派重庆三人小组中共代表廖承志和军调部广州执行组第八小组中共代表方方少将到广州谈判调处。经过激烈斗争,东江纵队北撤人员2580人安全北撤山东。

  华南抗日纵队不仅为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南、西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在解放战争时期,北撤山东的部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而留在华南坚持斗争的部队,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逐步推进,实行武装割据,分别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琼崖纵队、闽粤赣边纵队、粤桂边纵队、桂滇黔纵队和粤中纵队等,钳制了在华南、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大力地配合了全国的解放战争。他们在华东战场和解放华南、解放西南的作战中,作出了的重大贡献,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彪炳青史的战功。

  注释:

  ①《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三卷·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页。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地方党部科:《对广东工作意见》,1938年11月1日,复印件存广东省档案馆。

  ③张文彬:《关于广东工作报告》,载《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7第75页。

  ④《中共中央关于曾生、王作尧两部应回防东莞、宝安、惠阳地区及行前应注意事项的指示》(1940年5月8日),载《南方局党史资料》第四卷·军事工作,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⑤《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五卷·大事记,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162页。

  ⑥《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6、141页。

  ⑦《中共中央军委对华南根据地工作指示》,1944年7月5日。

  ⑧《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三卷·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8—449页。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03 15:18: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不该被历史遗忘的战斗--泾县保卫战

下一篇:到敌人后方去:中共建立抗日根据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