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根据地
2017-12-15 14:52:10  来源:论文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期间,华北抗日根据地处于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既要面对日伪的“扫荡”、蚕食、分割与封锁,又要遭受日伪的暗中破坏。但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并没有屈服,他们在中共政权的坚强领导下,英勇地进行了反“扫荡”、反蚕食、反分割、反封锁、反日伪暗中破坏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战歌。

  反“扫荡”

  华北抗日根据地,从开辟之日起,就处于日军的反复“扫荡”之中。到1941年和1942年,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作战,更加频繁与残酷。不仅次数增多了,兵力加强了,而且规模扩大了,时间也延长了。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39、1940两年中,日军万人以上的大规模“扫荡”就多达10次。在晋绥抗日根据地,1941年和1942年两年间,日军大小“扫荡”30余次,历时总计近400天。

  在“扫荡”过程中,侵华日军大肆推行惨绝人寰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以图彻底毁灭根据地抗日军民的生存条件。1941年日军在对北岳区的秋季大“扫荡”中,惨杀民众4500余人,杀害与捕捉抗日干部600多人,抓去群众1.7万余人,烧毁屋房15万多间。1942年对晋西北地区的春季大“扫荡”,仅在兴县、临县、保德三地就捕杀民众3450余人,烧毁屋房23680余间,抢走粮食35000石、牲畜8万余头,金银首饰和农具13万余件。时人这样形容“扫荡”中侵华日军的暴行:“兽兵铁蹄所至,人、畜、财物、房产一扫而光,无一幸免。许多村庄,都变成废墟。”

  日军的频繁“扫荡”,并没有使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屈服。他们在中共政权的领导下,积极进行反“扫荡”准备。根据地的村庄,都组织起人民武装自卫队,凡年龄在18岁到45岁的男子,一律编为民兵自卫队。日军不“扫荡”时,民兵自卫队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军事政治训练。不少村庄民兵自卫队的武器,只有红缨枪和大砍刀,这也不是人人都有,每天下午自卫队员就扛着这种武器出操训练,晚上参加巡逻放哨。政治训练主要是讲时事,唱抗日歌曲,鼓舞对敌斗争的勇气。

  反“扫荡”开始前,华北各根据地非常注重民众的民族气节教育。大规模的“国民誓约运动”和“儿童五不运动”,就是典型的民族气节教育。

  “国民誓约”的原文是:“我是中华民国的国民,我是中华民国的军人,在日本帝国主义打进我们国土的时候,为着中国人民的权益,为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我愿遵守公民公约,作如下宣誓:1.不做汉奸顺民;2.不当敌伪官兵;3.不参加伪组织维持会;4.不替敌人汉奸做事;5.不卖给敌人汉奸货物;6.不给敌人汉奸粮食;7.不用汉奸钞票;8.爱护抗日军队;9.保守军事资财秘密;10.服从抗日民主政府。以上誓约,倘有违纪,愿受军事法令制裁。”

  1942年1月28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庄重严肃的宣誓仪式。“从七八岁的儿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无例外的都卷入了这个运动的热潮”。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灵寿县二区,参加宣誓的人数占全区人口总数的85%。在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许多村庄,街头墙壁上都书写了“国民誓约”(也叫“军民誓约”或“公民誓约”),以便群众诵读。

  开展“国民誓约”运动以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又在儿童中开展了“五不誓约”的教育,要求每个儿童团员一定会背念“五不誓约”,并且遵守。“五不誓约”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表述略有不同,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五不誓约为:“不上鬼子当;不念鬼子书;不告诉鬼子一句实话;不替鬼子干事;不当鬼子的奴隶。”

  宣誓活动,在平时可以提高群众警惕,有效地防止日伪暗中破坏;在日伪“扫荡”时,可以使群众保持民族气节,挫败日伪军的种种阴谋。

  日伪军开始“扫荡”前夕,根据地农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坚壁清野。需要坚壁的物资,除粮食外,还有大量的军需物资如鞋袜、军装、布匹以及枪械弹药、文件等等。为坚壁好这些物资,根据地农民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想出了很多奇妙的方法。如在河北顺义县(今北京顺义区),“有的村没有山,就在平地挖大井,埋好了粮食封口后,盖上干粪,敌情紧张时还撒上稀粪,柴林村就是这样干的。也有的村在白薯地里挖深坑藏粮,埋后用犁岔一下,消灭痕迹。靠山的村庄则用挖窑洞来藏粮食,洞口封得一点痕迹也没有。”参加坚壁公粮和物资的农民都是成分好、诚实可靠的基本群众,都充分懂得藏粮藏物资的意义、重要性。坚壁物资一般是在夜里,由民兵站岗放哨、封锁消息。不仅如此,各根据地还动员各家各户也把自家的粮食和财物坚壁起来,让日伪军得不到一粒粮、一丝布。麦收或秋收时节,各根据地组织群众日夜不停地抢收,边打边藏。如果敌人来抢收,主力部队、县区游击队及民兵就主动出击,广大群众和民兵也广泛开展麻雀战、地雷战打击敌人,保卫麦收或秋收。

  在反“扫荡”过程中,为了防止日伪军偷袭,根据地各村庄实行联防。电影《鸡毛信》中那种“哨树”,就是山区根据地群众在联防中创造的。那时候的山村根据地,各村都在村外最高处竖起一棵“哨树”,派人在树边守候监视。当发现敌情时,就按敌人行进的方向推倒“哨树”,紧邻的村子看见前面“哨树”倒了,也跟着向一边一棵接一棵地推倒“哨树”。这样,日伪军一有行动,人们就知道他的行动方向,游击队、自卫队便立即组织群众转移。这种“哨树”,是各村联防的一种好形式,对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了很大作用。

  坚壁清野、村庄联防,为反“扫荡”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敌强我弱,日伪军开始“扫荡”时,根据地军民不得不暂时避敌锋芒,进行转移,躲避敌人的“扫荡”,这在当时被称为“跑反”或“跑情况”。“跑反”的日子,非常艰苦。有一首民歌这样唱到:“民国三十年,腊月数九天,日本来扫荡,整整二十天,狼烟遍地起,百姓顺沟钻,铺白草,盖黄蒿,冰水拌炒面……。”

  在山西沁源,人们这样描述“跑反”的情形:“四更天来吃早饭,日头不出就爬山,爬上山头无事干,四面 望鬼子汉奸……”农民“跑反”时,都要带上自己饲养的牲畜、家禽。日伪军的频繁“扫荡”,使这些牲畜、家禽也适应了残酷的战争环境。张大中曾回忆道:“我们住的一户农民家里,养了一头小毛驴、一头猪……当有敌情时,农民牵着毛驴上山,不用招呼,猪也本能地跟着上山, 一路小跑。敌情过去了,农民牵着毛驴下山回家,猪也 地跟着回来。”宋城也曾回忆道:“敌人来了,枪一响,老乡把猪圈门一开,人上山,猪也跟着上山,人回来了,它也回来了。”

  反蚕食、反分割、反封锁

  除频繁“扫荡”外,日伪军还大肆蚕食、分割、封锁华北抗日根据地。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从1940年开始,日伪军着手修筑封锁沟,主要有两条:一条东西走向,东起涿县经易县、紫金关、涞源、灵丘,向西一直延深到浑源,妄图把北岳区北部和南部分割开来。另一条是南北走向,北起易县经满城、完县、唐县、曲阳、行唐,向南直到灵寿,与平汉线平行,以此把冀西山区与冀中平原分割开。同时,日伪军还在晋东北与河北省交界处的县与县,乡与乡,以及日伪军据点周围,铁路和公路沿线,都挖有封锁沟,有的沟深宽各二丈,部分还引河水灌入,实行严密封锁。

  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冀南区,1939年,共有日伪据点50余处,1940年有216处,1941年369处;1942年“四·二九”大扫荡后后,日伪军在冀南的据点、碉堡,突然增至1100余个。平均每14个村庄,就有一个日伪据点,形势最严重的地区如宁南等县,平均每3个村庄即有一座碉堡。据点、碉堡之间的距离,平均为5000米。也就是每个碉堡监视地区的半径只有2500米左右,任何一个地点都在日伪军的机枪射程之内。日伪在冀南修复和新筑的公路到1942年“四·二九”以后,增至4500余公里。同—期间,封锁沟、墙也增加到1600余公里。

  通过点(据点、碉堡)和线(封锁沟、墙及路、河)的联结,日伪军将华北抗日根据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形成了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辅之以封锁沟、封锁墙分割的封锁网。日伪军在各区配备重兵,分散布置,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边沿蚕食”和“跃进蚕食”。

  为粉碎日伪的蚕食、分割与封锁,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了交通战。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冀中区,抗日战争期间共拆城墙32座,参加群众30万人以上;破坏大车道与挖道沟50075公里,等于万里长城的10倍,参加群众估计约百万人以上。至于在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掩护下参加破路群众的数量,不比主力部队掩护下的数目小。如1940年春,破坏敌人修沧石路,在游击队、民兵掩护下发动3万多人,连续破坏1周。各区县经常发动群众开展破路周,进行比赛,数目也很大。如1941年春,很多地方民兵发动双周大破路及反修路运动周,往往都是一个县几万人参加。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冀南区,军民结合的群众性破路斗争几乎没有停止过。敌人白天修,抗日军民晚上破,今天破这里,明天破那段,使敌人修不及修,防不胜防。仅1941年12月的冬季破击战中,6天摧毁封锁沟、墙109公里,破坏铁路70多公里。冀县至枣强县大营,敌修筑了一道封锁长墙,吹嘘为“万里长城”。1941年5月大破击中,冀南部队结合1.5万名民兵、群众,连续苦战七天七夜,彻底平毁了这道长墙。交通战为粉碎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蚕食、分割、封锁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连侵华日军不得不承认:“彼等为令我军行动困难,将主要道路破坏,不仅使我军不能发挥能力,彼等且以交通壕互相联络,其中且可通行车马,又在村落间有长一千米甚至三千米之地下道,无论何处都可通行。”

  为粉碎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蚕食、分割与封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相互支援、互为依托。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打破日伪对山区根据地的封锁,冀中区军民就多次穿越封锁线,向北岳区输送粮食等物资。如1941年初春,冀中7专区发动深泽、无极、定县、新乐等县群众数万人往路西运米,每人背40斤,往返75公里,过铁路封锁线要一气小跑15公里,群众十分辛苦,但情绪极高。对此,聂荣臻曾回忆道:“冀中群众给山地军民送粮的场面,是很动人的。大车拉,小车推,扁担挑,趁着黑夜,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封锁沟,把粮食运到山区。这感人的场面,是很让人心头发热的。”

  反击日伪暗中破坏

  除进行扫荡、蚕食、分割、封锁外,日伪军还以各种方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暗中破坏。1938年10月24日,聂荣臻向左权报告:“近在柏兰镇、阜平附近,发现敌人在水中投毒,柏兰镇已毒死许多的牛马和少数群众,阜平附近我第一团十连有十余名中毒。”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首脑机关所在地——左权县麻田镇,日伪特务曾进行了诸多罪恶活动:散布谣言,挑拨军民关系。该特务组织编出恶毒的顺口溜:“八路军穿的是黄布大衫,吃的是合理负担,敌人来了躲到后山,敌人走了出来宣传……”,以此大肆在群众中散布传播,污蔑八路军,挑拨军民关系。还散布太行山区大旱,是因为“彭德怀压住了龙脉”等谣言。平时刺探情报,偷盗机要文件。日伪“扫荡”时,故意暴露目标,并指使特务带路。阴谋毒杀人民,破坏生产。阴谋暗杀八路军高级将领,破坏军事设施,瓦解抗日部队。该特务组织曾布置女特务用女色勾引彭德怀的警卫员王某,让其杀害彭德怀。此外,还割电线、打哨兵、破坏纺纱厂、发电厂等设施。1943年5月,武乡的特务头子史标清等人,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特务网,专门调查我军队、政府、干部、粮食等情况,报告敌人。他们的破坏活动使我方在8个月中死伤了群众800多人,其中民兵牺牲了99人。

  为防止日伪的暗中破坏,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采取了多项举措。其中主要有:站岗放哨,查路条;实行戒严,查户查店;边缘封锁,保护机密;惩办汉奸等。

  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岗哨种类很多,北岳区有山头哨,晋西北区有联防警戒哨,太行、太岳区有连环哨,各地还有村头路口哨等。这些岗哨织成了严密的天罗地网。站岗放哨查路条的人有民兵,有老人,也有妇女和儿童。为防止敌特进入根据地腹地,各家来客必须向村治安员处进行登记,来客有什么事,住几天,是什么关系等都要登记清楚。各根据地民兵还在公安部门的指导下,经常进行不定期的抗日戒严和清查户口。清查时非常认真,不但检查集中居住区,而且连山沟、小庄、古庙、独户都不放过。如发现与户口登记和店簿登记不相符者,就认真审查,并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各地都有自己的警戒地带,并不断加以巩固,进而以此为依托,与邻区、邻县连成一片,构成全面的封锁警戒网。封锁的办法有三种:第一种是爆炸封锁,明确划分封锁地区,每晚在敌方据点岗哨附近埋设地雷、手榴弹等,由岗哨看管,第二天太阳出来前取出。第二种是岗哨封锁,即由民兵携带武器站岗放哨,白天在山头、树上设监视哨,监视哨后设联络哨,发现敌情,按规定信号报告敌情。第三种是游击封锁,每晚组织三人到五人的流动哨,轮流在村内外、要道口巡逻。这种严密的封锁边缘地带的做法,有一举两得的好处。一是阻止了外来的袭扰和汉奸特务潜入,维护了当地治安,保卫了政府安全;二是使内奸窃取了文件、情报后无法出境。

  华北抗日根据地严惩丧失民族气节的汉奸分子。1938年4月,日军到涉县石门一带“扫荡”,新桥村保长师风盘和公执江兰香,贴标语欢迎日军,主张组织维持会。“扫荡”结束后,工作团组织农会会员将这两名汉奸抓住,经审讯罪证确凿,就地枪决。

  在艰险的战争环境,华北军民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在极其艰险的战争环境中,面对饥饿、屠杀、死亡的威胁,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不气馁不屈服,对胜利满怀信心,始终洋溢着坚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张大中曾深情地回忆道:“他们就像漫山遍野的杏树林一样,一次又一次经受着敌人的战火,等到开春又绽放出不屈的花朵。跟老乡聊天,他们说:‘熬得过去,最终是要把鬼子打走的。’一张张黑瘦的面孔,透着刚强的意志;一双双饱经忧患的眼睛,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在回忆录中,罗云这样描写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到了肃宁,那里真是另一番情景。人们都十分友好,都充满着乐观的情绪,他们不断地唱着歌,仿佛他们是天下最快乐的人。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十分艰苦,吃的是带着许多沙子的小米饭,白菜汤里一点油星也没有,就是这样的菜也不够吃。”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著名红嫂——沂南县东北村的公成美回忆:“我年轻的时候,正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月,村里的妇女‘识字班’那阵儿很活跃,推磨轧碾烙煎饼,送军粮,做军鞋,站岗放哨当向导,埋地雷、抬担架、慰问伤病员……没黑夜没白日,不要命地干。我是识字班班长,又是青妇小队队长,什么工作都要做在头里,整天歌儿不离口,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方冰在诗歌《歌声》中这样写道:“敌人刚才退走,村子里一片瓦砾,天空不见飞鸟,路上没有行人。从那高高的山上,走下一片雪白的羊群,长鞭子在空中响着,唱歌的是那牧羊人。在这黄昏的天幕下,在这劫后的山村里,我突然感觉到——晋察冀的精神!”还有人这样写道:“我亲眼看到披麻戴孝的妇女带着孩子来顶替刚刚牺牲的丈夫、父亲来做交通员;又看到老母亲用旧席卷起牺牲的儿子,大哭一场,便立刻又到村口去放哨。”国际友人卡尔逊,则是这样描述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农民:“每个人似乎都在做与抵抗侵略有关的某种工作。妇女们在做军鞋,黄昏时刻,到处可见一群群妇女在辛勤地缝制衣服。另一些妇女参加了村自卫队,因为青年男子从军去了,年长些的得在地里劳动。在村口检查我们通行证的哨兵就是一位妇女。孩子们除其他任务外,似乎还要保持村镇的清洁,我不时地看见孩子用本地灌木扎的扫帚打扫衔角。但是,生活并不全是工作。上午学校上课,晚上人们聚集在旧庙前唱歌、听演讲或者听有关战况的报告。”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2-15 15:00: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盘点敌后抗日根据地:遍布敌后省份的每个角落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开辟和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