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有12个分校及校长
2022-12-01 11:28:42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10月创建于江西省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编为红军大学。1934年,红军大学随中央红军长征,被改称为“干部团”。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军干部团与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不久改称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在保安(现志丹县)县创办了“西北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迁移至延安,并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抗大成立后,除了总校之外,还开办了13所分校。

  这13所分校,分别是在晋东南故县成立的抗大第1分校;在晋察冀成立的抗大第2分校;在延安成立的抗大第3分校;在豫皖苏边区成立的抗大第4分校;在江苏盐城成立的抗大第5分校;在山西武乡成立的抗大第6分校;在山西兴城成立的抗大第7分校;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为基础成立的抗大第8分校;以抗大第5分校苏中大队为基础扩建的抗大第9分校;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随营军事学校为基础组建的抗大第10分校;以新四军第7师在安徽无为县组建的抗大第10分校;在八路军太岳军区组建的抗大太岳分校;在八路军太行军区组建的抗大太行分校。(注:抗大第10分校共有两个)

  抗大13个分校校长名单,1955年授衔情况如下:

  抗大第1分校校长:何长工

  何长工原名何坤,是湖南省华容县人,出生于1900年12月8日。他毕业于湖南省立长沙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五四运动”、秋收起义、长征等。

  何长工曾任洞庭湖西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红五军第五纵队政委、红八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政委、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红九军团政委、抗大总校教育长、副校长、军械部部长、重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已到地方工作,因此没有参加授衔。

  抗大第2分校校长:陈伯钧

  陈伯钧是四川省达县(今达州)人,出生于1910年11月26日。他是黄埔军校6期生,参加秋收起义后被任命为红军排长,开启革命生涯。

  陈伯钧曾任红6军第1纵队参谋长、红7师师长、红15军军长、红5军团参谋长、八路军359旅旅长、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四野45军军长、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解放军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抗大第3分校校长:许光达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是湖南省长沙人,出生于1908年11月19日。他是黄埔军校五期生,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炮兵营见习排长。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许光达曾任红6军参谋长、红2军团17师师长、抗大教育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八路军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雁门军区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战车学校校长、装甲兵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大将军衔。

  抗大第4分校校长:彭雪枫

  彭雪枫是河南省南阳市人,出生于1907年9月9日。彭雪枫是我国革命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是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

  彭雪枫曾任红四师政委,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抗大第4分校校长等职。1944年9月,彭雪枫率部围歼顽军李光明支队时,不幸中流弹牺牲,享年37岁。

  抗大第5分校校长:陈毅

  陈毅是四川省乐至人,出生于1901年8月26日。1923年,在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时入党,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参与和指挥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上海战役等重要战役。

  陈毅曾任红四军军委书记,红六军政委,红二十二军军长,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代军长、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上海市市长,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外交部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元帅军衔。

  抗大第6分校校长:刘忠

  刘忠是福建省上杭县人,出生于1906年。他23岁加入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刘忠曾任红四军纵队大队政委,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抗大第三大队大队长、第6分校校长,八路军386旅副政委、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第15纵队司令员,第18兵团62军军长西康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副教育长、副院长,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抗大第7分校校长:彭绍辉

  彭绍辉是湖南省湘潭县人,出生于1906年9月6日。1928年,他到黄公略主持的随营学校学习,之后参加了平江起义,同年入党。

  彭绍辉曾任红5军随营学校大队长,红军第5师、第34师、第15师(少共国际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30军参谋长,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参谋长,八路军120师教导团团长、新编358旅旅长,抗大副校长,吕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7军军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抗大第8分校校长:张云逸

  张云逸是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出生于1892年8月10日。他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张云逸曾任红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红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新四军参谋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员,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大将军衔。

  抗大第9分校校长:粟裕

  粟裕是湖南省会同人,出生于1907年8月10日。他20岁时入党,参加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粟裕曾任红四军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第二支队代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浙军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总指挥,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南京市市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大将军衔。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组建的第10分校校长:李先念

  李先念是湖北省黄安(今红安)人,出生于1909年6月23日。他17岁参加农民运动,在1927年11月参加了黄麻起义,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李先念曾任红十一师政委,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长,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新四军豫鄂挺进队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师长兼政委,中原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武汉市委书记、市长,中南局副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1955年授衔时,李先念已到地方工作,因此没有参加授衔。

  新四军第7师组建的第10分校校长:谭希林

  谭希林谭载章,是湖南省长沙市人,出生于1908年3月12日。他是黄埔军校五期生,毕业后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秋收起义后,任红1军连长。

  谭希林曾任红4军随营学校总队长兼教育长,红20军代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队长,新四军第4队长参谋长、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山东野战军第7师师长,胶东军区代司令员,解放军第32军军长,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抗大太岳分校校长:陈赓

  陈赓原名叫陈庶康,是湖南省湘乡人,出生于1903年2月27日。他14岁就加入湘军,后成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生。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陈赓曾任红四方面军12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红军干部团团长,抗大第1队队长,八路军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司令员,第2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志愿军副司令员,解放军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大将军衔。

  抗大太行分校校长:童国贵

  童国贵是江西省信丰县人,出生于1916年。他16岁参加红军,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童国贵曾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第六分校大队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十一团团长,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9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1军33师师长,志愿军师长,山东省军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结语:

  抗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事学院,为我国的军事教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抗日军政大学自成立后,总校和12个分校共培养了20余万名革命干部。抗大办学10年来,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优秀指挥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不朽功勋。

  抗大被誉为“将星摇篮”,10大元帅中有朱德、林彪、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等7人曾在抗大工作或者学习过。而开国十大大将都曾在抗大工作或者学习过。

  1955年授衔时,在抗大工作或者学习过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人数更是达到500余人。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2-12-01 11:36: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红色带你游安徽 | 天长市龙岗抗大分校纪念馆

下一篇:长治处处有“抗大”现在的国防大学!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