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放牛的老人
2019-09-28 11:50:18  来源:冯至  点击:  复制链接

  我们搬到这里来时,所遇见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放牛的老人。他坐在门前的一块石墩上,两眼模糊,望着一条水牛在山坡上吃草。他看见我们几个从城里来的人,我不知道他怎样想法,可是从他毫无表情的面上看来,他是不会有什么感想的。他好比一棵折断了的老树,树枝树叶,不知在多少年前被暴风雨折去了,化为泥土,只剩下这根秃树干,没有感觉地蹲在那里,在继续受着风雨的折磨;从远方望去,不知是一堆土,还是一块石,绝不会使人想到,他从前也曾生过嫩绿的枝叶。他听话也听不清楚,人类复杂的言语,到他耳里,都化为很简单的几个单音。

  据林场的主人说,这片山林经营已经将近三十年,一开始时,这个老人就到这里来了。我想,当时他还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壮年,他必定也曾经背起斧头,参加过那艰难的披荆斩棘的工作。但是,从什么时候起他的筋力渐渐衰减,官感渐渐迟钝,把那些需要强壮的筋力或灵敏的官感的工作一件件地放下来,归终只是从早到晚眼前守着一条笨拙的水牛呢?这个过程一定是缓缓的,漫长的,他若回忆到他的壮年,(如果他有回忆的话),曾比我们苦忆前生还要模糊吧。

  时间对于他已经没有意义。气候的转变他也感觉不到,我只看见他春夏秋冬,无论早晚,只是穿着一件破旧的衣裳。他步履所到的地方,只限于四周围的山坡,好像这山林外并没有世界。他参杂在林场里的鸡犬马牛的中间,早已失却人的骄做和夸张。他“生”在这里了;他没有营谋,没有积蓄,使人想到耶稣所说的“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

  水牛,好像不是属于这个生物纪的,庞大的身躯,缓缓地在草地上走着,像是古代的生物;原始的力还存留在它的身上。当它仰着头,卧在浅浅的泥水池子里,半个身子都没不下去,它那焦渴的样子使我们觉得这个水渐渐少了的世界,真有点对不住它。把它交在这个老人的手里,是十分和谐的。山坡上,树林间,老人无言,水牛乜没有声音,蹒蹒跚跚,是一幅忧郁的画面。因为他们同样有一个忘却的久远在过去;同样拖着一个迟钝在这伶巧的时代。

  老人的生活从未有过变动。若有,就算是水牛生小牛的那天了。他每天放牛回来,有时附带着抱回一束柴;这天,却与看山的少年共同抱着一支小牛进来了。他的面貌仍然是那样呆滞,但是举动里略微露出了几分敏捷。他把小牛放在棚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那许久不曾打扫过的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铺上娇黄的干草,把小牛放在干草上。他不说话,但是这番工作无形中泄露出一些他久已消逝了的过去。他把小牛安插好了不久,在山坡上生过小牛的老牛也蹒蹒跚跚地走回来了。此后老牛的身后又多了支小牛。他呢,经过一番所谓兴奋后,好像眼前并没有增加了什么。

  一天下午,老牛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不爱走动了,老人举起鞭子,它略微走几步,又停住了,他在它面前堆些青草,它只嗅一嗅,并不吃。旁的工人都说牛是病了,到处找万金油,他却一人坐在一边把上衣脱下来晒太阳。他露不出一点慌张的神色,这类的事他似乎已经经验过好几次,反正老牛死了还有小牛。两盒万金油给牛舔下去后,牛显出来一度的活泼,随后更没有精神了。山上的人赶快趁着它未死的时候把它拉到山下的村庄里去。老人目送几个人想尽方法把这病牛牵走,并不带一点悲伤。他抽完了一袋烟,又赶着小牛出去了,他看这小牛和未生小牛以前的那只老牛一样。因为他自从开始放牛以来,已经更换过好几只牛,但在他看来,从头到末,只是一只,并无所谓更换。

  可是这老人面前的不变终于起了变化。今年初夏的雨水分外少,山下村庄里种的秧苗都快老了,还是不能插,没有一个人不在盼望云。天天早晨虽然是阴云四布,但是一到中午云便散开了,这样继续了好些天,有些地方在禁屠求雨,因为离湖较远的地方,已经呈露出几分旱象。一天上午,连云也没有了,太阳照焦一切,这是在昆明少有的热天气。老人和平素一样,吃完午饭,就赶着牛出去了。一一大家正在热得疲惫,尽在想着午睡的时候,寂静的林场的院子里吹来一阵凉风,同时云气从西北的方向上来了,转眼间烟云布遍四山,大雨如注。雨,继续了三个钟头,山上的雨水到处顺着枯竭了许久的小沟往下流。人人都随着宇宙缓了一口气,一两个从村庄里走到山上来玩耍的农夫准备着雨一止了便跑下山去,赶快插秧,那怕是天晚了,也要能插多少就插多少。人们尽在雨声里乱谈乱讲,却没有一个人想起外边的大雨里还有两个生命。

  雨止了,院子里明亮起来,被雨阻住的鸟儿渐渐离开它们避雨的地方回巢里去,这时那老人也牵着小牛回来了。人和牛都是一样湿淋淋的,神情沮丧,好像飓风掠过的海滨的渔村,全身都是零乱。老人把牛放在雨后的阳光里,自己走到厨房里烘干他那只有一身的衣裤。人们乱忙忙的,仍然是没有人理会他们。等到老人把衣服烘再走出来时,小牛伏在地上已经不能动转了。这只有几个月的小生命,担不起这次宇宙的暴力,被骤雨激死了。

  当晚工人们在林边掘了一个坑,把小牛埋在里边。埋葬后,老人还在漆黑的夜色里,在坑旁边坐了许久。最后,他才一步步。第二天,我看见他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手里仍然地挪回来。拿着放牛的鞭子,但是没有牛了。他好像变成一个盲人,眼前尽管是无边的绿色,对于他也许是一片白茫茫吧。几十年的岁月,没有一天没有水牛,他都实实在在地度过了,今天他却有如(我借用一个诗人所爱用的比喻)一个钟面上没有指针。

  老牛病死,小牛淋死,主人有些凄然。考虑结果、暂时不买新牛,山上种菜不多,耕地时可以到附近佃户家里去借。所成问题的,是这老人如何安插。他现在什么事也不能作了,主人经过长时的踌躇,又感念他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只好给他一些养老费,送他回家去。

  家?不但旁人听了有些惊愕,就是老人自己也会觉得惊奇。他在这里有几十年,像是生了根,至于家,早已变成一个辽远生疏,再也难以想像的处所了。他再也没有勇气去到那生疏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孙儿孙媳,但是他久已记不得他们是什么面貌什么声音,什么样的人。人家叫他走,说是回家,在他看来,好比一个远征,他这样大的年纪,那里当得起一个远征呢。他一天挪过一天,怎样催他也不动,事实上他也不知应该往那个方向走去。最后主人派了两个工人,替他夹着那条仅有的破被送他。他在后面没精打采,像个小孩子学步一般,一步一颠地离开了这座山,和这山上的鸡、犬,木、石……

  第二天,送他的工人回来了,说是已经把他安插在他的家里。人们仍旧在这山上度他们的长昼,谁也没有感到短少了什么。

  又过了几天,门外的狗在叫,门前呆呆地站着一个年青的农夫,他说:“祖父回到家里,不知为什么,也不说,也不哭,夜里也不睡,只是睁着眼坐着,前晚糊里糊涂地死去了。”这如同棵老树,被移植到另外一个地带,水土不宜,死了。

  在山上两年的工夫,我没有同他谈过一句话,他也不知我是那里来的人。我想,假如小牛不被冷雨淋死,他会还继续在这山上生长着,一年一年地下去,忘却了死亡。

  一九四一年写于昆明

  (选自《山水》,国民图书出版社1943年9月初版)


作者冯至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09-28 11:52: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忧郁底山城

下一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人的高歌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