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徐州会战后国民党军西撤及豫东沦陷
2024-05-10 16:46:18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作者:钟慷绽  点击:  复制链接

  徐州会战期间,日军虽然基本打通了津浦铁路,但是其聚歼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并未实现,自1938年5月中旬起,数十万国民党部队以昼息夜行的方式从日军包围圈的间隙中陆续向豫东、皖北等地突围转移,“尽管携带火炮和其他装备,这支庞大的队伍依旧在夜间行进了30-40英里,并且有时候在白天额外行进了10英里”。

  徐州沦陷时,国民党当局即察觉到豫东岌岌可危,日军必定“分兵向西,夹击开封”,而后“沿陇海线向西追击突进,企图攻略郑州,转窥武汉”。为保障国军主力自徐州向西转移突围、迟滞日军沿陇海线追击西进,5月中下旬,国民党第一战区以兰封为中心,主动发起“兰封会战”,以围歼突进豫东企图截断国军退路的日军第十四师团。十余万国民党军对日军第十四师团形成围攻之势,且一度打通郑州以东陇海铁路,但国军“不仅部队复杂,彼此推诿”,“加之国民党军高层战略的误判、前线部分将领指挥僵化,致使预定外线歼灭战变为内线防御战”,不仅未能有效歼灭日军有生力量,且兰封在几度易手后最终失陷。虞城、商丘等地于5月底沦陷,日军主力自皖西北和陇海路西进,威胁中国军队侧背,为避免国军在豫东狭小平原内被“反围歼”,蒋介石决定主动结束豫东作战。“由徐州撤回之主力,在河南平原地不与敌决战……损失过大之部队,分调豫西南阳附近及鄂东黄梅附近整理”。

  5月底,蒋介石指导部署河南国军西撤。25日,蒋介石电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刘峙在洛阳以东地区布防,以抵御日军可能攻取郑州后的继续西进,“前方以登封与临汝为据点,必须为久守之计”、“预料敌军必先打通陇海路,而后敢攻武汉,故洛阳防务之布置刻不容缓,应尽夜从事为要”。27日,蒋介石特为第一战区拟定具体部署,明确以豫西洛阳、南阳两地为国军转移和休整后方。第一战区根据形势发展,认为由徐州西进日军已得到有力补充,而且黄河北岸日军正组织强渡,豫东开封等地国军有被夹攻围歼危险,遂于5月31日下达《战区兵力转移部署方案》,明确指示“以避免与西犯之敌决战,并保持而后机动力之目的,即以主力向平汉线以西地区转移”、“以潼关、洛阳及南阳各点为根据地,基此向西转移”。6月1日,蒋介石更是催促豫东各军迅速西撤,“限三日必须通过平汉路以西,如我能安全撤退则敌不敢窥伺豫西”。

  6月初,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移至洛阳、主力部队撤至平汉路以西地区,河南省政府则由开封暂迁南阳。陇海路沿线担负掩护任务的国军游击部队未能对西进日军构成任何实质性威胁。“由归德(商丘)西犯之敌约一师团……于31日进占睢县”、“由毫县西进之敌约一师团以上,于6月1日进陷鹿邑”。同时,华北方面军第二军主力向尉氏、中牟之线追击,6月3-5日,杞县、通许、陈留、尉氏、扶沟、柘城相继沦陷;6日,河南省会开封沦陷;7日,中牟沦陷。至此,豫东基本沦陷,国民党在河南的统治活动基本限于豫西和豫南等地,豫东地区“让位”于日伪以及各式地方武装活动。另一方面,中共在豫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则具备了较为可行的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美]窦奠安:《日军受困兰封》(1938年5月28日),郑曦原编,众志愿者译:《浴火重生——<纽约时报>中国抗战观察记(1937-1945)》,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版,第93页;

  蒋介石日记,1938年5月19日;《徐永昌致程潜密电稿》(1938年5月21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706页;

  于宁:《抗战初期国民党军事情报的影响——以豫东作战为中心》,《民国研究》(2018年秋季号 总第34辑),第37页;

  《军令部徐州失守后关于津浦陇海两铁路线作战意见书》(1938年5月2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29页;

  《蒋委员长致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刘峙指示赶速在洛阳附近布防前方以登封与临汝为据点必须为久守之计电》(1938年5月27日),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二),第278页;

  《蒋介石为拟定第一、五战区作战部署代电稿》(1938年5月2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军事”(一),第750页;

  郭汝瑰、黄玉章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上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33页;《困勉记初稿》(五),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文物图书·稿本(二),002-060200-00005-011;

  《徐永昌日记》,1938年6月3日;

  陈诚:《半周来战况概要》,《大公报》(汉口),1938年6月7日,第2版。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4-05-10 17:01: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资料推介】统一战线的积极推动者——《抗战大学》

下一篇:张海鹏|研究日据时期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历史的五点认识——《日据时期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史》导言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