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英烈唐淮源
2019-02-22 16:49:38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普文靖  点击:  复制链接

  唐淮源,字佛川,1886年生于云南省江川县。祖世居偏僻山村麻栗园,农耕家贫。唐淮源未满周岁时,父亲弃养,其母抚孤,佣于乡绅侯氏。唐淮源稍长,倍伴侯氏子习读,勤恳好学,事母至孝。塾师喜其聪慧而怜其家贫,时予资助以激励学业。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同为丙班同学,友情甚厚。在这所民主革命思潮很活跃的军事学堂里,他们评论时务,探索真理,接受了进步思想,同时加入了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云南革命党人积极响应,于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发动昆明“重九起义”。唐淮源和陆军讲武堂的师生参加了武装起义,投入攻取总督府的战斗,激战10个小时,起义军于当日占领了昆明,云南宣告独立。“重九起义”后几天,讲武堂丙班提前毕业,唐淮源出任滇军排长,后入川援助四川起义军,任连长。

  1915年,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恢复帝制,激起了全国各界的反对。是年12月,蔡锷至云南组织护国军,举起讨袁义旗,唐淮源编入蔡锷率领的护国第一军二梯团三支队任营长。1916年初,由昆明出发入川,转战泸州、纳溪地区。2至3月参加护国战争中著名的持续40多天的棉花坡战斗,唐淮源率领一营战士奋勇冲杀,曾在一天之内攻克雪山关,占领风水桥,迫使北洋军向永宁溃退。唐紧抓战机,乘胜猛打急追,北洋军败逃,收复了永宁。护国军援川作战,唐淮源屡立战功,升任第五团团长,兼宜宾县知事,旋任第十五旅旅长。在护国军节节胜利和全国各地一致讨袁的浩大声势下,6月6日,悖逆历史潮流的袁世凯在一片唾骂声中气绝病亡,护国战争随之结束。代之而起的是军阀混战,川军驱逐滇军,唐淮源随顾品珍率领的滇军返回昆明。1921年初,顾品珍赶走唐继尧。翌年,唐又返滇复辟,顾品珍战死。如此各地大小军阀争权夺利,割据地盘,连年混战不休,国难民困无宁日。贫苦农家出身、淳实仁厚的唐淮源,目睹广大民众陷入更加深重的灾难之中,忧心忡忡,十分苦闷!

  1922年6月,唐淮源赴广东追随孙中山护法,转战大江南北。孙中山逝世后,随方声涛援助福建北伐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北伐军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为前敌总指挥,唐淮源到朱培德麾下任三十五旅旅长,由两湖战场经萍乡进入江西战场。唐淮源身先士卒,率部拼死奋战,势如破竹,与北伐军各部击溃孙传芳、吴佩孚的军阀势力。11月8日,第三军进驻南昌。

  1927年初,唐淮源任南昌军分校教育长。时值朱德从国外学习归来,朱德作为一个秘密共产党员,根据党的指示到达南昌,利用过去与滇军的老关系开展工作。这时,驻南昌与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时的同学有:“朱培德(任第五路军总指挥、江西省主席)、金汉鼎(任第九军军长)、唐淮源等,老同学几年不见,见面后自然开怀畅谈。朱培德接纳了朱德办一个军官教育团的建议,即委派朱德任第五路军总参议兼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后又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长,为后来的南昌起义准备了条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后,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白色恐怖笼罩着南昌。朱培德附势于蒋介石,以“礼送”共产党人出境的名义,将朱德“礼送”出南昌。在金汉鼎和唐淮源的掩护下,朱德暂避于庐山、九江,不久,秘密去了武汉。7月31日午夜,3颗红色信号弹在南昌市上空升起,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爆发了,随着枪声、冲锋号声,起义部队潮水般地冲向敌人。事后,唐淮源得知这次事变的主要组织者之一,是自己的老同学朱德时,感到惊惑不解?唐淮源沉默寡言,向来持事慎重,此时,他既敬佩朱德的胆略和气魄,又担忧他往后的处境!“八一”起义后,朱培德调其主力第三军从吉安往南昌反攻,唐淮源调任第三军十二师副师长兼三十五旅旅长。朱德率领起义部队撤出南昌,通过唐淮源的防地顺利无阻,而军需匮乏,战士伤病,部队疲劳,非常困难,到了临川作短暂休整时,唐淮源给予粮食、药品、弹械等物资援助。

  面对蒋介石“围剿”苏区的内战,唐淮源无法逃避。而眼看第五路军(滇军)所属的第三、九两个军六个师,在1928年末蒋介石的“陆军编遣”运动中,被改编为一个军二个师,仍称第三军;朱培德也失去了军政大权,到军委会做了幕僚。年逾不惑的唐淮源,察觉到处于杂牌军地位的滇军已被削弱,“围剿”苏区是蒋介石借刀杀人的又一手。因此,他开始注意保存实力,以爱兵安民,谨慎与红军周旋的姿态,始终被动地参加“围剿”苏区的内战。他尽量避开与红军的正面冲突和对主力决战,采取兜圈子、佯攻周旋,打消耗仗等办法,以掩耳目。

  1932年,唐淮源任第三军十二师师长,后升任副军长,转战赣、皖、甘、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利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加紧对中国的侵略,铁蹄从东北踏进华北,侵华气焰甚嚣尘上。唐淮源义愤填膺,时常对部属讲道:要效法岳飞、郑成功、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保我河山,爱我中华,共纾国难,以尽吾辈军人之天职。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唐淮源奉命率第三军开赴华北战场,他一反内战时被动、迟疑的态度,立下保卫国土,抗战到底的决心,率部日夜兼程,急驰冀西抗日最前线。平津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几十万军队,从北平疯狂地南进,扬言要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唐淮源率第3军英勇抗击日军,参加高碑店、易水、保定会战,后奉第1战区长官部令,避日军锋芒,弃守保定,向冀西、晋东南山区转移,依托有利地形,钳制日军南犯。唐淮源遵照战区部署,率部沿滹沱河转进到冀晋两省交界的太行山区娘子关,这里高山连绵,沟壑纵横,有利据守。隆冬腊月,传来捷报,第二战区的八路军,在晋东北平型关歼灭日军精锐的板垣师团1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抗日将士和全国人民的抗战情绪。

  1938年春,狡猾的日军刀锋不碰硬,见其晋北的攻势受挫,转而向晋东第一战区第五集团军防地,调集重兵,由石家庄沿正太路西进,直驱娘子关。第三军首当其冲,这支来自云贵高原的滇军将士,在军长唐淮源的果断指挥下,趁敌人立足未稳,以出其不意的袭击,给予日军以较大伤亡。日军受挫后,集中更多兵力,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大举进攻,友军阵地被攻破,竞相撤退。日军迂回包抄,第三军腹背受敌,将陷入敌之包围圈。形势突变,唐淮源与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分析敌情后,决定立即突围,以滇军擅长山地战,拖住日军在高山、深壑、密林间周旋,且战且退,渐向晋南地区转移。

  1938年夏,唐淮源率领第三军转进到晋南中条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滔滔黄河自北沿晋陕边界奔来,至晋南陡转向东,中条山即横亘于黄河急湾的犄角之内,南望豫西洛河,西眺陕东潼关,是通往大西北的要隘,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中条山地势险要而易攻难守,曾万钟将军曾言:这不是好守的地方,而是歼灭战最好的战场。尽管地形不利于守御阻击,但是唐淮源抗战到底誓与日寇决战的决心毫不动摇。他以“开阔地深挖沟壕覆盖伪装以陷敌车,山地广筑工事以御敌攻”的战术对策,与士兵同甘共苦,休戚相关,苦干了3个月,构筑了密如蛛网的沟壕和工事。10月以后,日军接连进犯,唐淮源总是亲到前线最险恶的地方去督战,若是有电话报告他阵地守不住时,他的回答是你下来,让我带军部勤杂官兵来接你们的防,战斗到死,我也不会离开大家,就这样不知挽回了多少次危局。唐淮源爱兵如子,激励着第三军官兵誓死坚守阵地。连年来,日军发动过13次大的军事进攻,都被第三军协同友军打退,保卫了中条山和潼洛地区。

  1940年春夏,中条山战区处于相持态势,时有胶着战斗。南京、武汉失守后,中华半壁山河遭日寇所蹂躏,唐淮源洞察日军凯觎侵占全中国的野心,随时准备与之决一死战,以拯救同胞,雪洗国耻!这一年,唐淮源母亲在家乡病故,噩耗传来,悲恸万分!他铭记童年孤苦,全赖母亲辛劳抚育成长,为纾国难,未曾报答母恩,内疚不己,思忖再三,他请准假回乡奔母丧。风驰月奔千里,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当路过童年读过书的茨通关村时,就下马等候拜见教师,见到老师年迈发白,生活清苦,当即赠送银元周济。唐淮源事母至孝,尊师至诚,在乡里传为佳话。唐母丧事办毕,急于返防,与友人言谈时,表示决心报效国家,与中条山共存亡。他在写给其子唐伯华的信中说:“……现在祖母丧事已毕……于16日飞蓉,改乘汽车回中条山防地。此后家庭之责任已了,国难之耻辱未了,各有职责,望汝等好自为之。

  1941年,抗战进入最艰苦时期。日军首领后官淳一继任总参谋长之后,急于拔掉障碍其西进的中条山这根钉子。3月开始,秘密从调集五六万人马,志在必夺中条山。而作为战区中枢的长官部和集团军总部,并未发觉日军此次的军事意图。战役一开始就陷于被动。5月7日,日军从东、西、北三面分四路向中条山大举进犯。第三军扼守闻喜、夏县以东之结山与唐玉山至夏县东北花凸村一线。唐淮源军长坚毅果敢指挥全军将士,给敌人迎头痛击。日军集中强大火力,空中飞机轰炸、扫射,地面坦克、山炮猛击,整个中条山硝烟弥漫,爆炸声震天动地,疯狂猛烈攻击第三军和九十八军阵地,当日中国守军前沿阵地被敌攻破数处。固守战区中心曲恒的四十三军,在失去几个阵地之后,于次日过早撤退,阵线裂开缺口,日军乘虚而入,将中条山阵线分割为二,整个局势危急,战区司令长官下令突围。当其他友军已经突围撤退时,第三军在与长官部失去联系和伤亡过半的情况下,唐淮源处乱不惊,仍坚毅指挥全军以卫国守土的顽强精神,对日军进行运动阻击,与敌人反复冲杀,寸土必争,殊死抵抗。

  5月10日,第三军运动阻敌,在温谷村附近与日军遭遇,为了争夺村北之高地,枪炮声激烈响起,三军官兵前仆后继,肉搏拼斗,一场惨烈撕杀,尸横遍野,血溅黄沙!一天的枪炮嚣叫,人马嘶杀声,随着夜幕的垂落寂静了。这种战地特有的寂静,往往给人带来种种纷繁情思。眼下这支惯战的滇军劲旅,万余云南健儿,越来越少了,生者断臂折腿,血污满面——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唐淮源视线模糊了——沉沉黑夜,四周日军的篝火舔着殷红的烈焰,如血如荼扩散着,蔓延着,向着整个中华大地扩散蔓延!唐淮源怒不可遏,满腔热血涌起!翌日凌晨,他召集部属毅然说道:“现在情况险恶,吾辈对职责及个人之出路,均应下最大决心,在事有可为时,须各竭尽心力,以图恢复原态势,否则应为国家民族保全人格,以存天地之正气。”他对三位师长说:“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言罢令各师以团为单位化整为零,以分散敌势,分路突围。

  唐淮源率十二师一部,向县山前进,遇阻,转向西又被困于东交口附近,几经力战冲杀,12日晨到达县山时,马蹄沟、水泉沟、大寺坪等处之敌复追踪而至,环攻甚急。此时,十二师师长寸性奇,三十四团团长张正书均负重伤,三十六团团长黄仙谷,副团长潘尔伯,二十一团团长张永安,一百团团长薛金吾相继阵亡。尸横累累,血流成渠,惨不忍睹!

  唐淮源亲率官兵三次突围受挫,官兵伤亡惨重,弹尽粮绝,愤未竟保卫中条山之职志,临大节而不辱,即于大雨滂沱之中,遣去左右,饮弹自戕于县山之巅,壮烈殉国。

  唐淮源临终前在日记本上写有遗书一页:“余身受国恩,委以三军重任。当今战士伤亡殆尽,环境险绝,总军两部失去联系。

  余死后望余之总司令及参谋长收拾本军残局,继续抗战,余死瞑目矣!”

  唐淮源终年55岁。生平清廉简朴,他在临终前3个月(2月10日)给其长子唐伯华之信写道:“……所悬念者物价日高,尔等生活究竟如何?明知困难,意欲随时接济,必致贪污,似又不值……”他至终未置有房产田亩等家业。留下的只是忧国忧民,铮铮风骨,浩然正气的精神财富。身后四子二女,天各一方,均是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1942年1月4日,《云南日报》以题为《哀痛悼忠魂》发表社论:“……我滇军健儿于此中条山守卫中,以寡敌众,以弱敌强,苦战四年之久,坚守此北方之天堑,使敌不得饮马黄河,实我滇军对抗战最大之贡献。回忆五年来之战史,如中条山之能坚守四年之久者有几?能以寡敌众,以械劣、粮缺、弹乏,险恶条件下屡挫敌锋者有几?高级将领能身先士卒,杀身成仁者又有几?……”

  1942年2月2日,国民政府发出“追赠陆军上将第三军军长唐淮源褒扬令”。

  1942年6月6日,昆明举行唐淮源、寸性奇及阵亡将士追悼会。龙云主祭并致悼词。

  国民政府为昭示唐淮源将军的英烈精神,1947年拨专款在江川县江城镇(原江川县老城)东门外建成“唐公祠”。祠内悬挂有国民党元老及国民政府不少军政要员题写、题赠的匾额、楹联。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23-01-10 16:31: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唐淮源:中条山殉国上将

下一篇:激战中条山,唐淮源、寸性奇自杀殉国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