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漫话威海湾
2019-07-27 16:28:42  来源:蔡克明  点击:  复制链接

  登上环翠楼眺望刘公岛,碧蓝的威海湾就在眼前,600多年前威海卫古城就座落在威海湾的西岸,古称清泉夼的地方。古人这样描绘威海湾的山川形势:“龙盘虎踞,风翥鸾翔”,“螃蟹簸珠,岛在中央”(康熙《威海卫志》)。那刘公岛,那两岸的青山,像龙虎,像凤鸾,又像螃蟹的两肢钳子在戏嬉一颗珍珠——刘公岛,这比喻实在太美了,我们真应该登上环翠楼,去感受一下古人这美好的想象。明代诗人又这样描绘威海的方舆形胜:“远则西连齐鲁,东极扶桑,南浮桴而达乎江汉,北舟楫而至辽阳”(王悦《威海赋》),威海西依齐鲁之邦,可东去日本,南下江汉,北上关东,实在称得上是舟行天下。

  威海湾是个天然港湾,远古时代人们就在这里打鱼行船发展、生息,至元代海运兴起,南北往来的船只多在此停泊,“浙西抵京,从成山过刘公岛至芝罘等地”(《元史》)。到明清时代船可行高丽、日本、辽东、天津。威海湾是天然的避风港,湾内泊船多至百余艘。到英租威海卫时间,于1901年辟为自由港,海运业尤为兴旺,客货轮来往于天津、烟台、香港、青岛、上海等地。威海做为商业城市也名声大振。

  威海湾也是个海防要地“威海及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势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重地也”(谷景阳《重请威海卫印记》),到晚清李鸿章办海军的时候,首先想到了威海卫,威海与旅顺同为北洋海军基地,由此威海卫又立足于近代史上的显赫地位。

  再来看威海湾的自然环境,地质学家认为,威海湾至西北方向的另一个海湾——麻子港,是一个地堑式构造,南北是高山,中间是谷地,南边是佛顶山,山高418.2米,北边是棉花山,山高293.8米。威海卫古城就座落在谷地之中,也正是由于谷地的存在,海水沿谷地而入形成威海湾。谷地是由多条断裂构造而形成,因而便引发出两个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问题。其一,断裂构造使谷地储藏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如有温泉、宝泉汤等,地热面积达0.4km?2,大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还开发有多个自来水井,特别是威海卫牌优质矿泉水。旧城区著名的泉有蒙泉、魏家湾、菏花池,志书中有这些泉说成是:“泉甘而洁,大旱弗匮,邑人酿酒烹茶,争往取之”(乾隆《威海卫志》)。环翠楼门前的甘泉一直流溢到今天,前来提水的人仍不绝如缕,都说这里的泉水比矿泉水还好;其二,应该说到地震了,地震的形成本来就和地壳的断裂有关,一般认为断裂活动就会发生地震。从威海地区600多年的地震史料来看,本区小地震多,每三五年就会有一次,地震时能听到地下传来隆隆的响声,门窗咯咯做响,房屋摇晃,对建筑物也可能造成轻微的破坏,这种小地震可能一次而过,也可能接连发生几次,持续几天,甚至一两个月。市区感受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48年5月23日发生的一次6级地震,城区房屋破坏不少,人也有伤亡,华联商厦门前,横穿马路断开一条大裂缝,喷起污水丈余高,人们惊奇的都来围观,笔者访问当年在附近商店的一位老人,他亲眼所见,说持续一二天裂缝里还往外流黑水。这次地震,牟平县养马岛、酒馆一带还看到海浪翻滚,海水变浑。

  说到威海湾的气象灾害,当以海上为甚。威海最早的气象记录始自1899年(光绪25年),即甲午战后英国人占据威海卫时期。后来由于政局变换,气象记录时断时续。总览其气象状况,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739.4mm。威海湾的气象灾害主要是1877年的一次冻海,这次冻海范围很大,蓬莱有“冻海两月,舟楫不通,各岛饥”的记载(光绪《蓬莱县志》),这一年整个威海湾都封冻了,笔者曾访问北竹岛一位李姓老人,他说“光绪三年十二月初八封大海,当时我爷爷住在刘公岛,因家有急事,自刘公岛踏冰从南岸回城里”这也许是威海湾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冻海了。

  1978年9月2日,笔者目睹了威海湾内的一次涌浪事件,早晨8点多钟威海湾的海水沸腾了一样,浊浪排空,景色十分壮观,岸上挤满了围观的人,到10点涌浪逐渐增强达到高潮,浪高达2米,涌岸浪高达5、6米,海水涌进了码头货场(今旅游码头处),404医院东侧涌浪突破了防浪堤,把一吨多重的水泥胶石推出4、5米远,海水伴着碎石泥沙涌向马路,沿温泉路流向市区,水深达20多厘米,不少单位进水,到12点涌浪才趋于回落。这次涌浪的起因一直不清楚。当时海上只有4级风,何以会如此,不得而知。这次涌浪主要出现在威海至成山头一线,威海湾如果不是刘公岛屏障于前,也许灾害还要严重些。

  威海湾南岸的丘陵地储有黄金,大雨过后,农民自古就有在小河里淘沙金的传统。明朝万历年间,胶东半岛曾有过一次采金的热潮,如今温泉镇、里口山还保留有当年采金的矿洞。采矿洞是人类谋求生存而向大自然索取财富的遗迹。到1911年,还有人在崮山水库南岸发现了一块重达750克的自然金,也称狗头金,狗头金的发现显示了本区的成矿背景,对今后开展找矿工作有一定启示。

  总览威海湾,位居山东半岛的北端,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面积59.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公里,平均水深7米,最大水深35米。湾口被刘公岛分成南北两海口,北口水深6-28米,南口水深6-15米。刘公岛是威海湾的天然屏障,有“东隅屏藩”之称,面积3.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公里,东西长4.1公里,宽1.5公里,主峰旗顶山海拔153.5米。刘公岛岬湾错落,松柏常青,景色优美,明清曾于此屯兵防倭,晚清建北洋水师提督署,是古今海防重地。如今人们来此怀古游览,旅客不绝如缕,成为当今旅游胜地。

  据地质学家考证,9千年前,威海湾还是个杂草丛生的山间小盆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溶入大海,海平面逐渐上升,海水淹没了滨海地区大片土地,一直到距今5-6千年前海水淹没了当今的威海湾,海水曾达到今环翠楼门前,那时的海平面比现在要高5-6米之多,之后气候又开始变冷,海平面下降,海水又逐渐回落到现在的位置。可见,威海古城就建在海滩之上,当明代建威海卫城时海水仍可到达百货大楼门前。今天仍可以在谷家疃、北门、南大桥一线看到古老海岸线的遗迹,如海浪侵蚀的岩洞和峭壁等。由此使人想到,国外有把这些地质遗迹做为旅游项目来开发的,也很吸引游客,观峭壁而忆沧海令人不胜感慨。广东等地已在开发这样的旅游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希望威海旅游界人士也能关注这样的问题,使威海成为一个既景色优美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城市。

  (作者:威海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李谷灿 最后更新:2019-08-10 17:08: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见证历史的济远舰前双主炮

下一篇:海外追怀故人情:敬悼甲午战争史学权威戚其章教授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