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民国奇人顾孟余
2018-09-08 18:48:44  来源: 上虞日报 作者: 辰 易  点击:  复制链接

  现在距顾孟余笑傲天下、风光无限的历史还不过数十年,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上虞著名的乡贤至今仍很少为乡人说起。检视这个民国闻人,把他一生从事的大业放置于公正的天平上权衡度量,会发现他确实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他在中国的宪政、新学、政体改良、实业救国等方面都作出过不菲的贡献,在近代历史上留有厚重的一页。

  顾孟余,原名兆雄,又名兆熊,别字梦余、孟余,以字行。祖籍上虞,先世宦居北平,他1888年生于河北宛平(今北京市)。幼受家风熏陶,广览群书,博学强记。1903年(15岁)进人北京京师大堂等求学,专修德文和法国文学。l906年,顾孟余以译学馆生遴选赴德留学,先在莱比锡大学学习电学,一年后转读于柏林大学政治系。1910年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友人蔡元培任教育总长,邀顾孟余任司长。袁世凯篡权后,蔡元培愤而辞职赴德,顾竟亦与之同行。19l3年“二次革命”起,顾回国参与其事。1916年受聘北京大学,任法文系主任,政治经济系教授、主任,同时兼文科德文门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任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1919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马克思学说”,与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傅斯年等学政显要交好,是最早介绍马克思文章在中国传播的人之一。

  顾孟余博学多才,颇受北大师生爱戴。他在北大期间,曾以教务长的身份先后主持为美国哲学家杜威和英国哲学家罗素授博士学位。在典礼发表演讲词时,顾孟余先讲一遍中文,再讲一遍英文,接着又讲—遍法文和德文。其措词、发音,隽雅、准确,听者无不钦佩。所以每逢他上课,都是座无虚席。当时主持北大的蔡元培,积极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思想,使北大一举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教务长的顾孟余,参与帷幄,功不可没。

  1924年,顾孟余参加了与国民党有联系的“中山主义实践社”,以后在李大钊等主持下的国民党北方区委工作。李在给孙中山荐贤名单中,顾孟余名列榜首。1925年底到广州,顾接任广东大学校长。1926年1月当选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兼任黄埔军校政治讲师。同年7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秘书长,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兼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广州国民政府委员。1927年3月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宣传部长。

  不久,顾孟余参与国民党内的党派之争,1929年3月,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给予他开除党籍三年的处分。1931年10月,国民党中常会作出决议,恢复顾孟余的党籍。此后至1936年,顾孟余先后任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铁道部长、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交通部长等职。

  在铁道部、交通部任职期间,顾孟余勤政廉洁、招贤纳才、呕心沥血,为民国十年黄金发展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

  那时的铁路建设毫无科学的管理方法,加之设备简陋、资金短缺,发展十分缓慢。顾孟余接任铁道部部长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按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改进铁路管理和增加铁路设备,包括:整顿全国铁路货运、客运秩序,统一标准;提倡铁路、公路联运;加强对各铁路局职工的统计、管理、限制、增加新职工名额。期间,粤汉铁路贯通;陇海线潼关至西安段通车、西安至咸阳段建成;浙赣线金玉段、玉南段通车;连云港筑港工程竣工;苏嘉铁路和钱江大桥开工等等。他不遗余力培植、提携人才。启用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桥梁工程系毕业的茅以升为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还派许多青年出国深造,曾任顾孟余主任秘书的陈伯君,几十年后向友人谈及顾部长这样一件事:“当时两路(京沪、津浦)有一笔钱送部长,可以特支项下开支。顾先生交卸铁道部长时,未拿一文钱,但他却用这笔钱培植人才,派送了许多人才出国深造。”

  顾孟余对真才实干的人,即使未曾谋面,也会畀予重任。他任铁道部长之际,正值华北局势恶化之时,修通粤汉铁路成为当务之急。连贯粤、湘、鄂三省的粤汉铁路自1901年开始修筑,历经30年,仅完成广州至韶关段、武汉至株州段,而韶关至株州约490公里,因经费短缺一直未能修通。顾孟余接任后几番交涉,终于将英国退还我国的庚子赔款450万英镑争取到粤汉路。他打听到正在主持修筑陇海铁路的工程师凌鸿勋,是我国屈指可数的铁路专家。尽管与凌从未谋过面,仍不拘一格,任命凌为粤汉铁路株韶路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凌鸿勋不负厚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1936年4月提前一年将粤汉线全线接轨。这条连接华北、华中至华南大动脉的贯通,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翌年抗战爆发之初的军用物资运输,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间,顾孟余到上海一所学校视察,在同该校一名顾姓的职员交谈中发现,彼此是同宗,且后来在这位职员所藏的《上虞西华顾氏宗谱》中找到了自己的先人,于是他认定上虞华镇西华是自己的祖籍,不久便让人安排回乡认亲、祭祖事宜,这事在当地一度家喻户晓,人们也曾翘首以待政府高官的造访,不想抗战爆发,此事便一再耽搁,以致终未成行,成为顾一生之憾事!

  抗战期间,汪精卫、陈公博投敌叛变,顾孟余力劝无效,当即发表声明表明自己誓为中国人的立场,随即由香港回重庆与之分道扬镳。

  1941年6月,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辞职。在陈布雷的推荐下,顾孟余于1941年7月被任命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顾到任伊始,就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宣布办校方针:“学术思想自由,一切党派退出学校。”在场的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他对学校的教学体制以及用人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当时的中央大学具有文、理、法、农、工、医、师范等7个学院、40多个系、科、组,2000名学生,成为全国系科最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此外,顾孟余凭着多年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又积极向当时的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争取到300万元法币,为学生修建了一座礼堂和数栋宿舍。这在艰苦的抗战时期,是很难得的。在用人制度上,顾孟余大胆聘用年轻学者。当时各院系任教的教授多40岁左右,最年轻的三位“孩子教授”都在30岁左右,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用。

  顾孟余任职期间,积极支持学生邀请各界著名人士来校演讲,包括吴玉章、郭沫若、黄炎培、史良、章士钊等。当时学校文学、艺术团体活跃,墙报如雨后春笋。这些,为活跃学生生活、宣传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43年2月的一天,蒋介石在复兴关举行“纪念周”,在渝的各大学校校长奉召聆听“训话”。各校长俯首听命,唯独中大校长顾孟余不愿就范,只委派训导长周鸿经出席。蒋介石十分不满,指桑骂槐地斥责顾孟余。顾获悉,以辞职抗议。消息传开,中大校园内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挽留校长风波”。在学生自治会的领导下,全体学生集体罢课,徒步前往歌乐山林园,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请愿,要求挽留校长,拒绝政府另派新校长;学生高呼“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党派退出学校”,松林坡学生自治会的墙壁上也贴满了挽留顾校长、要求民主的大字报。以至蒋介石两次亲自上门慰留,顾孟余都坚辞不就。抗战胜利后,顾孟余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他亦拒不就职。

  1949年,顾孟余定居香港,在香港创办《火道》杂志,后定居美国加州伯克来,并受聘为国民政府“总统府”资政。

  无儿无女的顾孟余夫妇,暮年是在贫病、寂寞中度过的。背井离乡的顾孟余从此少言寡语,但总是念念不忘大陆,不忘故乡,希望在有生之年回到故乡上虞。可惜,老人终未能等到叶落归根、返乡认祖的这一天,这应该是他终生最大的遗憾。

  1969年,顾孟余返台湾定居。1972年6月,85岁高龄的顾孟余在台北医院走完了传奇、坎坷的一生,离开了人世。国民政府以最隆重的葬礼送走了这位铮铮铁骨、功勋卓著的老人,并对他的功绩给以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振中 最后更新:2021-08-08 16:46: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蒋介石罕见密令亮相

下一篇:从拥汪到投蒋的顾孟余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