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不只发生在南京:日军罗泾大屠杀全国罕见!屠杀多少人?
2015-09-12 11:32:56  来源: 历史真相分享   点击:  复制链接

  旧战场上感怀英雄上海人民

  无论是1932年的 “一·二八”,还是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馆所在的吴淞口都是主战场。

  一进纪念馆的展区大门,一块塑有钢盔和战地浮雕的 “上海淞沪抗战战场旧址”纪念碑,静静地横卧在象征旧战场、存有多枚石制炮弹模型的绿色大草坪上。

  东边不远处,是一座“淞沪军民抵抗日军侵略”大型群雕,3名战士以一处残存的屋根为依托,英勇抵抗侵略者,一位青年女子在指挥后方民众奋力支援,场面威武壮烈。

  拾级而上,一幅长29.8米、高3.15米的“淞沪魂”线刻画卷主题墙跃然眼前。在被日军炸毁的上海南站,一名婴儿独自坐在铁轨旁哭泣,面对如此暴行,上海民众发出抗日怒吼,英勇杀敌,激起全民族抗日运动……

  炮火硝烟中,《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1935年,产生了唤起民众、激励斗志、震撼人心的伟大历史作用。

  战场旧址、群雕、主题墙、国歌墙,簇立起12层、53.6米高的纪念馆主塔,这座用钢材、岩石、玻璃等建造的东方传统建筑,东临长江,绿荫环抱,傲然挺立在这片历经风霜的土地上,巍峨不屈。

  14年抗日斗争史可歌可泣

  “我们通常所说的‘八年全面抗战’,是从日军1937年全面侵华算起,其实从1931年以来,上海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史。”步入纪念馆展区,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沈建中首先“正本清源”。

  “1932年1月28日,驻沪日军悍然进攻闸北。驻守上海的19路军和第5军官兵奋起抗击36天,迫使日军四次易帅,损兵数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指着一件白底、绿格、粉花的枕巾,沈建中说就是这件提花枕巾,成为“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导火索。当时,上海人民支持民族企业、抵制日货,恼羞成怒的日本人要杀一儆百,捣毁了民族企业代表三友实业社,引发战火。

  一边是日本人残留下的航空炮弹、迫击炮,一边是中正式步枪、铁锹、榔头、斜刀,武器装备悬殊,却未能打垮上海人民气壮山河的斗志。

  这不,第5军上尉连长马聪烈士的头像被烧制在了瓷板上,成为文物;罗云祥、应文达、毛征祥、鲍振武等童子军奔赴战场救护伤员被捆绑劫持,他们使用哨子、军刀犹在;第五军少校朱耀章巡视阵地后心潮澎湃,战地诗篇《月夜巡视阵地有感》“宁碎头颅,还我河山”的气概犹存;“和籍团”印有“十九路军”的斗笠、王观福排长留有弹孔的军装,50名“和籍”官兵血洒疆场恍若昨日……

  泣血家书讲述淞沪英雄故事

  “为让历史更为人所了解,我们选取了18个故事,讲述血沃淞沪的故事。”沈建中说,18个故事掇英是整个纪念馆的主展区。

  从上海五洲药房众店员舍生取义,到松江少年夏秋生方塔就义;从八百壮士四行仓库壮歌,到周大根血染海滩……无不可歌可泣。

  在一封早已泛黄、字迹清秀飘逸的家书前,沈建中说他每次看到方学苏这份泣血家书都会有新的感动。这位少校团副,在1937年10月奉命参加上海淞沪抗战前夕,写信给其弟弟说:“开赴上海参战,吾素志已达,此去当与敌一争高下、试看倭奴凶焰到几时?吾兄弟或将从此永别,此无丝毫悲虑,为国家民族生存,真大荣幸!”

  11月8日,方学苏参加激战,当团长张伟身负重伤后,他指挥全团作战,身先士卒,不幸受伤,他从容包扎伤口后再次投入战斗。战至3天后,全团生还无几,他也饮弹壮烈牺牲。

  在展区,还有一个 “朱家店伏击凯歌”多媒体影视合成场景,吸引了很多小朋友驻足观看。1944年8月21日,新四军浙东纵队浦东支队驻扎在南汇朱家店几个自然村,获悉日军要进行一次 “清剿”后,在朱家店以南的小道上打了一次伏击战,消灭日军34名。

  “看,鬼子进村了!”前来参观的一名小朋友看到投影人物出现在场景中,指给旁边的小朋友看。沈建中说,这种情境合成手段很受小朋友们欢迎。

  大屠杀,不只发生在南京

  在展览馆裙楼二楼,还有一个独立展区《侵华日军暴行展》。

  一进展厅,一名黑色的墙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名字,上书“罗泾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录”。

  “大屠杀,不只在南京。在上海,亦有多次大屠杀。”1937年8月23日凌晨,侵华日军在宝山罗泾小川沙河口登陆后,沿途烧杀淫掠,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杀害平民2244人,烧毁房屋10948间,奸淫妇女数以百计,其手段之残忍,密度之高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仔细观看展览,记者至少又看到了两次屠杀:崇明竖河镇大烧杀和青东大屠杀。前一次,20天内杀害3000余人;后一次,10多日杀害千余人,不少村庄成了“空壳村”,看后令人触目惊心。

  “然而,铮铮铁骨的中国将士,在如此暴行前,仍威武不屈,凛然向前,为身处黑暗的上海人民点亮一盏明灯,坚定了抗日的必胜信念。”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9-12 11:33: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不曾停歇的抗战,从未隔断的同胞

下一篇:党史专家翟昭明为你讲述:昭通赤子孙承光、投笔从戎血洒抗战疆场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