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战争的分析与实力对比
2018-12-10 09:02:00  来源:炎黄春秋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日战争之近因

  民国二十六年六月六日,日本军阀按照侵华预定计划将驻屯平津之河边旅团,集中于北平近郊之丰台。七月七日晚日军在宛平县卢沟桥演习,藉口搜索失踪之士兵,袭击宛平县城,我方驻军宋哲元之第二十九军,冯治安之吉星文团因守土有责,奋起抵抗,遂发生了卢沟桥事变。这次事变乃日方按计划而行,并非偶然。何以言之?因为当时日本无论在外交或舆论方面都直接或间接表示要扩大塘沽协定之范围,扩大冀东殷汝耕之伪组织,撤退驻防北平附近之第二十九军。日方此类要求或见诸报章,或出诸广播,其目的不外乎在鼓舞其国内之野心人士。

  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蒋委员长在庐山向中外发表严正之表示,其要旨如下:“中华民族乃一爱好和平之民族,国民政府之外交政策本此精神对内要求自存,对外要求共存,因而切望中日两国之纠纷与问题能纳入外交正轨,得以和平解决。”蒋委员长分析过去我国所以一再对日本忍让之态度说:“……我国羸弱,国人对自己之国力、地位要有明确之认识,对自己之力量要忠实估计。国家为进行建设,必须先求和平;过去数年对日外交所以要委屈忍痛,原本此道理。”蒋委员长并提出民国二十四年时国民党五全大会中所表示之对外政策:“和平未至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为对日基本国策。所谓最后关头,乃指全民为求国家民族之生存而牺牲生命财产之时,绝无中途妥协之理。妥协即是灭亡,为求最后胜利,全民务必拋头颅、沥热血在所不惜。委员长这种真诚之呼吁,卓越之见解,旨在提醒日本军阀之觉悟。无奈日本军阀迷信于武力,仍按原定计划,进行武力侵华之政策。自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上旬至八月上旬一月之间,日本除驻天津附近之河边旅团外陆续调入华北之陆军计有:驻屯东北之关东军、骑兵,自国内调来之第五师团,二十二师团之第二旅团,酒井旅团(独立旅)及伪满军约共十万人以上。

  七七事变后,日军分三路进攻北平,宋哲元(时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第二十九军军长)因军队驻地分散,虽在丰台附近抵抗,因形势不利,遂于八月四日放弃北平,但天津之保安队也曾予日军重大创伤。自此之后,日军在各地挑衅,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九日,日军武装部队侵入上海虹桥机场,冲入警戒线滋生事端,我方驻军不得不加以干涉。日方以此为借口,集中军舰派陆战队登陆上海,要求撤退驻沪之保安队,经我方严辞拒绝,八月十三日,日方集合驻沪之陆军、海军陆战队约一万人进袭上海保安队,遂发生了震惊中外之淞沪战事,而中日全面战争因此掀 开了序幕。

  禧于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二日奉委员长蒋公电召于八月四日飞抵南京,对抗日战争我方之作战计划奉命参与。大本营之对日军作战指导原则,即为以后各战区所根据之作战要领,今特简述 如下。

  对日战争之指导。日本之侵华政策订自于明朝,历代相沿,自民国二十年“九一八”后更为积极。中央有感于中日战争终不可免,为未雨绸缪计,亟力备战。

  第一,战争指导方针。我们以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完整;争取民族自由、生存;建立三民主义富强康乐之国家为目的。对日之凌辱一再忍让,愿望争取时间,俾积极建设国防,充实军备,增进国力。待和平绝望之时,举全国力量对敌进行持久消耗战,当时我们的口号是“奋斗到底,以求最后胜利”。

  第二,备战时期之指导大纲。对日战争必须有充分之准备而行之。对日之挑衅,一本委员长之指示“和平未至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作基本国策,委曲求全,所求者为宕延战争爆发之时间,以便于备战时期增进国力,充实军备,整编国军,充实国防,整理交通通讯,开发资源,发展军需工业,实行征兵制度,普及国民军训,策定整军五年计划(民国二十三至二十七年完成)。

  第三,军事。整顿军事教育,举办庐山训练,提高军队素质与军队技能,促进精神团结,增进国军战力。备战未完成以前,对敌之挑衅,务求限于地方性,以免爆发全面战争。

  第四,政治。全力贯彻援外必先安内之主张,先肃清国内动乱,绥靖地方,安抚边疆,使内部安定然后方可一致援外。

  第五,外交。向世界各国揭发日本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之阴谋。提醒英美之警觉,使全世界皆知日本是破坏集体安全之祸首,期藉此获得国际对我之同情与支援。

  第六,财政。稳定金融以利教战事之进行,宣布法币政策,对战时所需要之财力、物力、粮食、日用品、军需等物品,谋求自给自足。

  对日战争时期之指导大纲

  前言: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运用全国之人力、物力与敌人抗战到底,以求最后之胜利,纵令情况艰险也不中途妥协。指导大纲因时机之不同而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消耗战)。敌人以优越之装备,期于短时间内消灭我野战军,进攻我军之重要据点,迫使我作城下之盟,达成速战速决之目的。我洞悉敌人之阴谋,此时期内之战略指导:以空间换取时间,为保持实力避免与敌人决战,除部分兵力重叠配备于平汉、津浦、平绥各线,牵制敌人,消耗敌军实力外,主力分布于长江流域,诱敌入山岳地带,使其优越之装备不能发挥效力,以奠定我长期抗战之基础。

  第二期(持久战)。武汉会战之后,我方主力退守于西南山岳地带,扩大战场。敌人因兵力不足分配于伟大中国之战场,为准备战争长期化,变更速战速决之战略为以战养战,因而由攻势转为守势。我方鉴于敌大战略之,更改战略指导大纲改变为积小胜为大胜。与在敌后发动广泛之游击战消耗敌人之实力,并加强沦陷区之管制,尽全力阻止资助敌人之物质迫使敌人困守点、线、破坏其以战养战之策略。民国三十年底,太平洋战事爆发,我与盟军并肩作战,战略指导由持久战转为攻势防御。我军在大陆牵制敌人兵力月一百二十万,同时派遣远征军赴缅甸与英美共同作战,打通中印公路争取外援,获得新式装备,支援太平洋盟军之海上攻势。当时国内之战事进展,光复广西之桂(林)柳(州),肃清桂省之敌人,转而 进攻雷州半岛,进出广州,收复广东以为反攻之基地。

  第三期(反攻时期)。国军之战斗力充实后,决定以全力配合盟军作战,发动大规模之攻势,消灭当前之敌人,收复已失之土地。正当我肃清桂省敌人,拟向广东进攻之际,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日皇召开御前会议,以为无法抵抗此种 科学利器,遂决定无条件投降,我向广东进攻之计划因而中止。不久,日在华之军队分别投降,我全面抗战,经过八年之艰苦奋斗终获得最后胜利。

  对日作战之准备

  一.整编军队

  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央知日本侵华乃不可避免之事于二十一年拟定第—期国防计划,准备至民国二十七年止,整编六十个调整师。民国二十六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紧随着爆发八一三淞沪抗战,我方未及完成该计划,中日战争便全面爆发,(按照计划原定自民国二十三年开始征兵,民国二十五年起至民国二十七年止,每年整编二十个师。)八年全面抗战获得最后胜利,与全国军民之同心协力,然而此一国防计划,使战前有所准备,于最后胜利不可谓之无关。二十三年以前,国军装备不一,枪支配备或多或少;武器种类繁多;战术思想,战斗动作极不一致,或学日,或效英美,而纷杂不一。编制有一军由-二师编成者,有三师编成者;或一师有二旅者,或三团者不等。再加以地方色彩,个人主义弥漫于军队之中。中央见兵多而不能作战,将多而不能听命,为应对日本侵华之骤变,在民国二十三年开始整编军队,其所以选择民国二十三年者,因为自这一年起至抗战军兴,是国家安定而统一的时期。整军的步骤可以分下列数点:

  1. 国军之整经备。统一编制,各军、师、旅、团中之编制务必一致。

  2. 充实装备。在此之前,国军之装备甚为复杂,本国所制之枪械有汉阳、上海、太原、沈阳、洛阳、巩县等兵工厂之出品,与各省土制的枪支及日制之村田式。经此次整军,各部队使用之枪支多能配合,并有一定之制式。

  3. 精兵主义。减少大单位,充实小单位过去番号多,但是兵源不足,结果一师人,缺额有一千或二千不等。实行精兵主义,充实小单位,预定民国二十五年至民国二十七年装备六十个调整师为基础,另建立特种部队,尤其机械化部队等。民国二十六年卢沟桥事变,六十个调整师虽尚未完成,然而规模已具,此外尚有骑兵十个师、轻炮兵三十个团,重炮五个团,高射炮七个团,战车两个团,装甲汽车两个团,工兵三个团,化学兵五个团,通信兵五个团,交通兵四个团,铁道兵一个团, 铁甲车五个大队等。

  二.实行征兵制度

  征兵制度为现代国家国防所必须,也是促进全国皆兵之优良制度。中国古代所谓文武合一,兵民不分,孔子以六艺教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射、御便是对学生讲求军事训练。

  征兵制度之优点乃在于平时国家勿须负担巨额之军备,战时全国皆是兵源。现代之科学战争,因为武器厉害,兵不只要多,还更要精,如果要达成这项目的,使只有实行征兵制度。我国至宋代,因宋太祖重文轻武,中央集权,内重外轻,杯酒释兵权权解除了边疆将领的兵权,而且废除了征兵制度,以致金兵入侵,不能抵抗。可见征兵制对国防之重要性。

  北伐完成以后,中央见募兵制度所召集之兵员良莠不齐,不能适应现代战争之需要,遂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布兵役法(广西于民国二十三年便遵照兵役法实施征兵制度),二十五年三月一日开始征调。预定自民国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五年当中全国设置调整师师管区六十个,各配一调整师。

  三.建筑国防工事

  于全国重要战略要点建筑国防工事,加强力量,中央组织国防工事建筑委员会指导在沿海建立要点与要塞。

  四.江防要塞

  整理南京、镇江、江阴、福州、厦门、虎门等江防要塞,设置炮位,重修要塞之建筑物。

  五.实行国民军训

  1.壮丁训练。派军官至各县召集壮丁,以备兵源补充,因为征兵制度实施不久,尚不敷实际之需要。 ^

  2.学校军训。

  征兵制度实施后,军队编制扩大,各军官学校毕业生派充军队之基层干部,不敷应用,乃实施学校军训,以补军事学校训练之不足。

  六.军需工业

  扩充兵工厂之设备。当时,国内之兵工厂能大量制造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山野炮,一千公斤以内之炸弹,各种信管与化学防毒面具等。

  七.经济动员准备

  详细调查工、农、矿各业之状况,以制定战争时期发展经济之计划。

  八.交通、通讯之整建

  建立东南、西南、西北各省之交通线与通讯网,与备省之长途电话线,以利作战时之指挥。计划中所以不包括华北省,因为该地已为日方势力所控制。

  九.防空建设

  成立防空学校,训练防空人材,购置高射炮、照明器材。当时防空学校校长为黄镇球将军,黄将军曾留学德国,专攻防空。抗战时期,他批评全国之防空设备,以广西为第一,因为第一,广西各乡镇间设有通讯网,传达消息方便,各乡镇长受过军事训练富有防空常识;第二,空地联络良好;第三,我购置德制七十五毫米口径之高射炮。当时,全国划分九个防空区,组织防空情报网,至民国二十六年各区情报网可以相互衔接。

  战时中日两国兵力之比较

  一.日本战时之兵力

  日本之现役兵有三十八万人,预备役兵有七十三点八万人,后备役兵有八十七点九万人,第一补充兵役有一百五十七点九万 人,第二补充兵役有九十点五万人,各种兵役共计四百四十点 一万人。战斗兵属于现役、预备役、后备役者共计约一百九十九 点七万人,此外皆是后勤兵役与补充兵役。日本陆军有十七个师 团,海军有各种舰艇一百九十万吨,空军共有飞机二千七百架,其中属于陆军者有一千四百八十架,属于海军者有一千二百架,预备机与补充机,皆包含于此数目中。

  二.中国战时之兵力

  (1)陆军。我国现役兵共有—百八十万。我国于民国二十五年方实施征兵制度,故兵力远不如日本。我国除一百八十万现役兵之外,预备兵役、后备兵役一无所有。民国二十五年为应付时局训练壮丁得五千人,中日战争爆发,揭示训练一百万壮丁之目标,因准备未周,不能普遍,未能到达目标,亦仅理想而已。至于学校军训至二十五年底止,高中与同等学校学生合格为预备军士者约有一万七千九百五十四人,专科以上学校学生合格为预备军官者八百八十人。当时我国兵力,陆军部队计步兵一百八十二个师、四十六个独立旅,骑兵九个师,六个独立旅,炮兵四个旅 与二十个独立团,工兵三个团,化学兵五个团,防空兵及高射炮兵七个团,通信兵三个团,交通兵四个团,铁道兵一个团,保护铁道之铁甲车五个大队。我国因版图辽阔,战时预定使用于第一线之兵力约有步兵八十师、九个独立旅,九个骑兵师,炮兵二个旅与十六个独立团。工兵、通信兵及特殊部队亦配合使用。所余之一百多个师兵力尚需驻防各地,维护治安,担任镇守之职责。日本为战时体制,乃一征兵制之国家,备战工作甚为完善。我方仅有一百八十二个师,既无预备役、无补充役,若战时部认有所伤亡,补充困难,如淞沪之役,士兵伤亡之数字达参与会战之兵力之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因备战仓促,故部队皆不足言补充,这是抗战中我不如敌人之处。由此可见,非征兵国家从事国际战争困难极多。我国当时为保卫国家之独立与民族之尊严,不得不奋起抗敌,是应战而不是求战,若依准备工作而言则差之远矣。我国自民国二十五年起开始征兵,但不普遍,无奈所征之兵源未及训练便开赴前线,我在前线常看见未经训练而开赴战场之士兵,无论就作战技术或作战精神皆不能称之为战斗员,仅是备员而已。所以,抗日战争我国依凭民心士气,与敌作战八 年,实完全出乎日人之意料。

  (2) 海军。我国海军有第一二、三舰队,巡防舰队,练习舰队,测量队,直辖舰队等约五点九万吨,无论吨位、速度、火力、装甲均不如敌人。

  (3) 空军。我国空军有轰炸机三个大队,驱逐机三个大队、 侦察机两个大队、攻击机一个大队、直辖机四个中队,合计三 百一十四架,与日本二千七百架之数目简直不能比较。我国不能自制飞机,全赖向外购买,所以种类复杂。空军作战因为速战速决,伤亡率大,不但需有第一线之飞机与停留机场应战之第二线之飞机,工厂中还需随时制造供应,但是我方除三百一十四架飞机外,一无所有。

                                                                                         

                                                                                             白崇禧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21-08-07 17:07: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名将汤恩伯上将

下一篇:二十军团台儿庄作战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