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白发将军”赵寿山 死守雪花山咬着牙根不求援
2018-11-10 09:05:54  来源:华商网  点击:  复制链接

  赵寿山,原名生龄。陕西户县定舟村人。生于1894年。幼时家贫,13岁丧父。1918年参加靖国军,1924年到杨虎城部,历任排、营、团及五十一旅少将旅长、十七师师长、三十八军中将军长。曾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1930年,与红军开始接触。1942年,第二次申请入党,经毛泽东直接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1947年3月,秘密进入晋冀鲁豫边区。1948年初,任西北野战军(一野)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解放大西北。1950年,任青海省政府主席。1952年底,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省长)。1959年,调北京工作,任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5年6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70多年前,有一支号称陕西冷娃组成的军队,血战中条山。率领这支陕军的正是户县定舟村人赵寿山。现在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他的模样,大个子,说话声也大,待人温和,似乎不像个威风凛凛的将军。翻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照片,赵寿山短发近乎光头,浓眉大眼,目光锐利,领章上各闪着两颗星——当年,他曾是陆军中将,抗击日寇打下赫赫战功和威名。

  “这是一支真正的关中军。从前任创建者到现任师长都是关中人,从师部一直到连排长也都是关中人,士兵几乎是清一色的三秦子弟。”

  这句话出自小说《白鹿原》,描写的是出潼关打鬼子的一支抗日部队——“十七师”。虽名为小说,现实中却能找到真切的影子——“十七师”即陆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师长正是大名鼎鼎的陕西户县人赵寿山将军。

  赵寿山打鬼子很猛,威名至今传颂于河北、山西、河南一带。有多猛?旅日作家萨苏评价说,在整个抗战期间,咬牙不要援军的,在国军中仅有几例:1937年在娘子关雪花山大战日军的陕军十七师师长赵寿山为其一。“赵寿山死守雪花山十余昼夜,咬着牙根不谈援军。”

  短短十来天,十七师13000人打得只剩下2000来人,赵寿山须发皆白,从此成了白发将军。那一年,他43岁。

  “华北战场上,真正抗战的将军只有两个半人,其中一人就是赵寿山”

  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次日,江西庐山,赵寿山一夜未眠。国难当头,这个血性的西北汉子,已经从戎20年的军人,忧心如焚。一大早,他就将连夜写成的一份签呈递送至牯岭蒋介石公馆。他要请缨作战。

  蒋委员长请他吃了一顿饭。赵寿山说,日军侵华,身为军人忍无可忍。蒋介石问,你愿意去前线?赵寿山答,我自愿到前方最艰苦的地方去。蒋随即应允,赶快下山,回去做准备。

  24年后的1961年,赵寿山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期间,写下一篇回忆录《与蒋介石二十年的斗争史》,详细追忆了抗战爆发那一刻的情景。

  当时的情势十万火急。赵寿山率部13000余名陕军官兵于1937年7月27日、28日,从陕西渭南乘火车出潼关到达河北,7月29日,北平陷落。31日,中国正式对日宣战。日军逼近,驻守保定的十七师首当其冲。

  赵寿山身先士卒,钻进战壕,带着一帮敢打敢拼的陕西冷娃迎战。一次,日军炮弹袭来,崩塌了阵地,赵寿山被震晕,醒来后继续杀敌。

  不久,十七师奉命开拔至晋东娘子关战场。太行山中部的娘子关是晋冀咽喉,事关山西存亡乃至华北战局。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去年12月编辑的《赵寿山》一书中记载,十七师以娘子关前方的雪花山、乏驴岭为阵地,抵御日军。面对有飞机大炮的日军猛攻,十七师激战两天一夜,雪花山数次易手,日军终未得逞。赵寿山将部队分为三路,趁日军整休放松戒备之际,猛然发起攻击,连下几座车站,毙伤日军千余,缴获枪炮骡马,是十七师抗战以来一次大胜利。

  史书中平铺直叙的寥寥数语,无法全部还原战事惨烈的一点一滴。2005年,十七师老战士、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原副政委宁必成将军,曾向华商报记者回忆在雪花山等地抗战的三次负伤:一次左腿中弹,身旁的副团长杨法震牺牲,如今安葬在西安烈士陵园;一次左臂被打穿,留下一个椭圆形的疤痕;一次差点要命,子弹击中腹部从背部穿出,养了几个月的伤。

  已于今年3月去世的宁必成老人生前说起雪花山、乏驴岭的战斗,只说“打得很惨呢”,13000人的部队只剩下2000来人。《赵寿山传略》记载,“将军悲愤交加,头发、胡子都急白了,无力骑马,只得坐在滑竿上指挥部队后撤”。前往南京报告战情的娘子关前线指挥官、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对赵寿山说,“你对得起国家,十七师牺牲很大,但给国家立了大功”。黄绍竑在报端著文称,“华北战场上,真正抗战的将军只有两个半人,其中一人就是十七师师长赵寿山”。

  尽管是败了,但陕军在雪花山打出了勇猛的气概。赵寿山痛定思痛,在十七师成立了一个剧团,以“血(雪)花”为名,其意是“‘血花’命剧团,想起娘子关;抗日怕流血,何必出潼关”。

  “我准备为国捐躯。只要还有一个人,一支枪,一粒弹,我就要坚守”

  早在1937年8月,刚刚出征前线的赵寿山在致友人的信中袒露心迹,“寿山自念此次率我三秦健儿北上抗日,无论将来成败如何,但求能于此民族解放事业中一显身手,生固为复兴华夏之荣,死亦为洗荡三岛之怒潮……”赵寿山还公开立下誓言:“我准备为国捐躯。只要还有一个人,一支枪,一粒弹,我就要坚守。”

  赵寿山不仅是一员猛将,更是熟读兵书智勇双全的战将。他在《与蒋介石二十年的斗争史》中回忆,当年防守保定时,曾与小他11岁的户县老乡、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谈过一次话。赵说,保定很难固守,我的装备比你差,当然是在所不惜,可如果你军遭受损失,太觉可惜。不若保存主力,只留一个团诱敌。待日寇南下,从侧面给以猛袭,估计能打个好仗。关听了,问,你说保定守不住?赵说,肯定要丢。关“嘿”了一声说,保定丢了委员长要我的头哩。赵说,兄弟,你有几个头?有100个也是要丢的,将来上海、南京、武汉都要丢。关说,你这是乱说,那样中国不是亡了吗?赵说,中国不会亡。咱边打边准备,人民都发动起来了,就能把日本打回去。

  1938年夏,赵寿山升任三十八军军长。当时晋南的永济、运城、侯马、夏县一带均被日军占领,中条山岌岌可危——陕军的威名却也从此远扬,第四集团军三十八军被誉为“中条山铁柱子”。

  这根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是经受了多次血与火的战斗锻造而成。其中“六六战役”最为惨烈。1939年6月6日,日军三万余兵力进犯中条山。面对猛烈敌火,国军只是严防死守,可伤亡剧增,哪里守得住。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急令三支部队统归赵寿山指挥,以期破敌。

  赵寿山下令“放弃”正面阵地,扰敌背后,迂回侧击。半个月血战,日军终于撤出中条山。当时的军事报告中称,六六战役为“近来三月内最激烈,敌我展开拉锯战,血肉横飞”,仅在运城一地,日军摆出的骨灰罐就有1700多个。

  1940年4月,三十八军驻守平陆,军部驻在三门镇望原村。日军重兵来袭,卫立煌认为守不住,命赵寿山放弃望原。赵寿山说,望原丢了,中条山就丢了,敌人就能渡过黄河。“如果守不住,杀我的头!”

  赵寿山说到做到。史称“四一七战役”的这场战斗以中国军队血拼大捷而告终。战后,赵寿山给家中打电话报平安,欣喜得知大孙女刚刚出生,于是起名为“望原”。此后,他的孙辈均用“原”字为名,以纪念这次胜利。

  与彭德怀等合影后说“我还要上山入伙哩”

  1941年3月25日,国民党军委总政治部主办的《扫荡报》上刊登《苦守中条山的赵将军》中说,“赵将军在生活上完全与士兵共甘苦,吃一样的糠菜馒头,穿灰棉布军衣。主将在全军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模范作用。军长提出三大禁令:禁嫖、禁烟、禁赌;四大口号:官兵一致、军民合作、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毛泽东当年如此评价三十八军:这支军队“在形式上是国民党编制,但实质上始终是按照党的方针、任务去建设部队,同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早在1930年,赵寿山任十七师五十一旅旅长驻汉中时,他就开始与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红军接触。他命其部队经常秘密替红四方面军在西安采购、运输物品,彼此关系相处得很好。

  在赵寿山心里,他感到“国民党政府就像一棵老树,看起来很高大,但是内部已经腐烂了,只会一天天烂下去。而共产党却像一棵小树苗,充满了活力,目前虽然幼小,但它是新生的,肯定会一天天茁壮起来”。

  抗战爆发前,十七师在三原驻守时,赵寿山与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左权、杨尚昆、陆定一、博古频繁交往。一次,众人汇聚在三原县城,赵寿山提出要和彭德怀等红军将领合影留念。照完了相,彭德怀开玩笑说,这一下你把“通匪”的证据留下了。赵寿山哈哈大笑,我不怕,我还要上山入伙哩。

  有一次,关麟征请赵寿山去澡堂洗澡,闲聊时说,寿山兄,人家都说你是“绯红子”(陕西土语,带有红气的意思),到底是不是吗?赵说,旁人要那样说,我有什么办法。我觉得,抗战就必须联共,这也是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中讲清楚了的。可有人不抗战,只想剿共。我不管人家怎么说,只要能对得起国家就行了。

  国共合作抗战期间,十七师被划为第二战区东路军,由八路军朱德、彭德怀指挥。赵寿山非常赞赏八路军的游击战术,选送官兵到晋东南八路军军政训练班学习,还邀请朱、彭到十七师作报告。

  1942年成为中共特别党员,为了防止暴露,在党内不公开

  赵寿山与共产党的交往有些年头了。1937年年底,部队从山西前线过黄河休整,赵寿山去延安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临别时,毛泽东交给他一个密电码本。从此,表面上看,三十八军听命于国民党,而其行动都及时报告了延安。1942年,赵寿山又一次提出入党。毛泽东表示,三十八军与共产党、八路军的利益是一致的,中央同意赵作为特别党员,党龄可从1936年“双十二”算起。只是为了防止暴露,在党内不公开。

  其实,老百姓大都知道这支来自陕西的军队跟别的国军不一样。抗战时期,三十八军曾驻防河南,当地百姓就称该军为“七路半”,意指离“八路”不远了。

  赵寿山胆子大,当时他甚至明着把一双儿女送到了延安。蒋介石曾问他,你的公子小姐在哪里上学啊。赵答,在延安上抗大。蒋说,怎么跑到那里去了!赵说,抗战以来,我在前线,没法子管,子大不由父嘛。蒋厉声道,把他们叫回来!赵寿山只得把独子送到国民党中央军校受训,其实是做“人质”。

  1940年,蒋介石为了割断三十八军与八路军的联系,将赵寿山部调离中条山。部队刚一调走,中条山即失陷。1944年,蒋又将赵寿山调往甘肃,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实质是迫使赵离开三十八军。赵寿山在甘肃待了两年,总司令部被撤销。

  赵寿山遂以出国考察水利的名义,途经兰州、西安,又从南京到上海,再转北平到天津,绕了好大一圈,进入晋冀鲁豫边区,最终到了延安。多年以后,赵寿山用近万字的长文回忆这一历尽艰险的过程,读来惊心动魄。

  1947年3月,赵寿山给彭德怀做副手,任西北野战军(一野)副司令员,指挥解放大西北。赵寿山在国民党军队的军衔为中将,他是唯一担任过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解放军野战军军级指挥员。

  1949年,赵寿山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此后担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省长。1959年,赵寿山到北京工作,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1965年去世,享年71岁。

  赵寿山嫡孙赵武原十多岁时,曾在其祖父身边生活多年。在赵武原看来,声名赫赫的老将军是个可亲的老汉。“我爷非常爱娃,见到小娃亲得很,抱起来就脸贴脸,还说‘来,叫爷扎个胡子’”。

  赵武原出生时,赵寿山正在甘肃武威赋闲。祖父为其起名“武原”,寓意其中。“那是他被迫离开三十八军,最苦闷的时候。”赵寿山很爱武原,常给他讲过去,“说起抗战,跟教科书上不太一样……”只是当时的赵武原似懂非懂。

  等到赵武原六七十岁了,往事一一浮现,他才渐渐清晰了祖父那一辈人的作为。十多年来,他跑遍了祖父当年抗战的旧迹,还写了一本50万字的传记,以祖父辞世前总结一生的《自叙》诗“于国于民敢问心”作书名。

  赵武原记得,1962年5月1日,祖父受邀上天安门看焰火,他也跟去了。先看见周总理从楼梯上来,过了一会儿,猛听《东方红》乐曲奏响,毛主席从西侧的电梯出来了,“我爷在边上欢迎,毛主席挥着手都走过去了,又折回来,说,赵老将军,你还好吗。我爷和毛主席握了手。”

  一声称呼“老将军”,让赵寿山感慨万千,回到家他还念叨着,“主席还能想到我。”

 

参考资料:

赵寿山

赵寿山老照片

赵寿山率部死守雪花山

抗日名将:赵寿山将军—百战何辞作国殇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23-01-10 14:22: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赵寿山

下一篇:“能有这样的朋友,足矣”—赵寿山将军临终不忘习仲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