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淞沪会战血战七昼夜 川军屹立如山
2018-11-27 08:36:20  来源: 成都商报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老兵张文治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自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抗日战役。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上海市区沦陷为止,双方投入的兵力将近百万,是持续时间最长、战斗场面最激烈的一次战斗。尽管最终是以国军撤退为结束,但中国军队爱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同优势装备的敌人殊死搏斗,以伤亡约25万人的巨大代价,毙伤日军4万余人,坚守上海达3个月。这次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也为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赢得了时间。大批工厂、学校,精英因此得以向西南转移,对整个抗日战争的持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淞沪会战唯一在世川军老兵

  97岁的张文治老人10来平方米屋子里,两幅不同字体的手书《满江红》占据了两面墙壁。这是张老毕生最喜欢的一首词,也是他如今最爱哼唱的一首曲。“靖康耻,犹未雪……”

  “淞沪会战是我们川军抗日第一仗!” 7月8日,新华公园附近家里,张文治老人的话语中带着骄傲,“我们是川军第一支出川抗日的军队。”

  70年前,作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的一员,张文治吟诵着《满江红》,开赴淞沪前线,从此开始抗敌报国的血与火生涯。70年之后,作为参加淞沪会战唯一在世的川军老兵,虽然双目已经失明,97岁的他眼里却仍然有战火燃烧。

  这位参加过淞沪会战、淮南战役、安庆保卫战等硬仗的老兵用激昂的语调对记者说,在他经历的抗战岁月,淞沪会战的确是最惨烈的一仗,但也是最骄傲的一仗。

  出川第一军

  “为挽艰危征万里, 不教倭寇事披猖”

  1937年9月5日,当“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川军出川抗敌将士大会”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举行时,杨森带领的20军已于4天前,从贵阳、安顺场等驻地,沿湘黔公路浩浩荡荡徒步出发了。

  是年9月1日,20军在贵阳进行总动员,杨森在训话时说道,“今天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调赴上海地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无上光荣的任务。望我官兵,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杀敌,保卫国土,竭尽军人天职,造福后代。”

  张文治此时的身份是杨森特务连排长。“我们20军是川军最穷的部队,官兵装备差、生活苦。长途行军,每天翻山越岭走一百多里山路,晚上宿营还要连夜打草鞋。”张文治说,他已经记不起到底穿破了多少双鞋,“反正20军是最会打草鞋的部队。”但是,官兵上下没有任何怨言。他们说:“为了抗战,杀日本鬼子,我们吃点苦也愿意。”

  步行到湖南辰溪,20军官兵们乘船经洞庭湖到达长沙。这段路程一般需要走50多天,20军日夜兼程只用了24天。之后,再换乘火车经过武昌、汉口、郑州、徐州、南京,最后到嘉定县。千辛万苦前后历时41天,20军总算于10月12日到达上海前线。

  杨森站在车站站台感慨万端,当即赋诗两首,其中留下“为挽艰危征万里,不教倭寇事披猖。”“指点三军杀敌处,刀光如雪月如霜”豪迈的诗句。紧接着,杨森对官兵们下了动员令:“我们20军调到上海来对日作战,是最光荣的。为国牺牲,也是最有价值的!”在现场,张文治和广大官兵一样热血沸腾。

  可他们还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从未有过的恶战。

  此时,淞沪会战已经进行两个月。日军加上调遣来的伪满军总兵力已达20万人,海、陆、空齐备,武器精良。中国方面,除已投入战场的张治中、陈诚、胡宗南等中央军外,又陆续调入薛岳、余汉谋的粤军,何键的湘军,李宗仁的桂军,杨森的川军等诸多“杂牌军”,总兵力70余万。

  日军在飞机、舰炮及地面炮兵重炮的掩护下猛烈攻击,而中国守军也顽强抵抗,寸土不让,前面的人牺牲了,后面部队源源不绝,前赴后继……按杨森在回忆录中的说法,那是一场“天崩地坼、日月无光”的恶战。

  血战七昼夜

  没饭吃没水喝,

  寸土不退死死坚守

  2015年7月7日,记者在杨森外孙女张晶的家里,读到了一本没有公开发表的回忆录,里边记录了20军将士在上海浴血奋战的七昼夜。

  20军抵沪第二日,杨森接到第6兵团总司令薛岳电话:“现防守桥亭宅、顿悟寺一带的32师王修身部队被日军突破,阵地失守,命令你军速派人收复阵地!”杨森立刻下令先锋部队134师402旅804向文彬团增援。

  《川人大抗战》作者郑光路向成都商报记者介绍,当时登陆日军将主力集中于南线,重点向南进攻蕴藻浜南岸的大场镇。大场镇一线成了淞沪抗战第二阶段的主战场,双方拼死争夺阵地,一片尸山血海,被称为绞肉机。而20军担任的就是大场镇附近桥亭宅、顿悟寺、蕴藻浜、陈家行一线防守任务。

  杨森写到,大场附近河流纵横,一片平阳,除了沙包战壕根本没有掩蔽,而双方火力之炽烈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一进战壕枪炮之声就震耳欲聋,漫天匝地硝烟弥漫,弹道如织。在张文治的记忆中,“每天天亮后,日方战场上就升起日军观察气球,侦察我方动态。气球一升起,日本飞机就分批轮番出动,轰炸我方目标!”

  向文彬团守住防线之后,于15日进行反攻。当时他手头实际可以使用的只有两个步兵营,将两个营一左一右配置,借用夜色尽数投入作战。向文彬40多年后含泪回忆:“当时战场上遗尸遍野,受伤者还在血泊中辗转呻吟,我们便踏着先烈的血迹、勇往直前……”这一场恶战,—直打到17日凌晨3点!

  天近拂晓,两眼通红的杨森,终于等到向文彬的战报:失地收复,并夺获敌轻机枪、步枪、弹药等!蒋介石闻报大喜,正式电文嘉奖:向文彬着即晋升为少将,并奖金六千元!于是,向文彬在“一天中的三小时内,由中校升上校,由上校晋升少将”。

  “杨将军说,仗是兄弟们大家打的,官由向文彬一人升,奖金大家分。”张文治回忆,“结果向文彬同全团官兵一样,分得奖金一元五角。”

  为巩固阵地,杨森令134师401旅林相侯802团,进入蕴藻浜阵地,掩护侧翼。日军不甘失败,以一部与向文彬团相持,又集中优势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林相侯802团阵地猛攻,激战整日。傍晚,在日军强大火力之下,士兵抵挡不住纷纷后退,阵地眼看要丢了……千钧一发之际,林相侯怒吼一声:“退不得呀,弟兄们冲啊!”他身先士卒、冲出战壕与敌人死命拼杀,头部中弹倒下。

  林相侯时年37岁,是川军第一位在抗日战场中牺牲的团长。弟兄们把他的遗体抢回,立刻报告后方,杨森听到噩耗,好半天没有将电话搁下。

  前方牺牲惨重,局势岌岌可危,最后杨森亲自率领作为后备队的两个旅,投入战斗。特务连作为杨森最精锐的力量,接令镇守纪王庙。由于连长因病休养,年仅18岁的张文治被擢升为连长。

  “其他一个连3个排,我们一个连有4个排,200号人,个个都会武术。”张文治说,“武器装备也相对好一些,不仅有3挺重机枪,还有24挺轻机枪。”

  张文治学过战术,布置了一个“口袋阵”,诱敌深入。“敌人果然上当,我们机枪大作,几千枚手榴弹像麻雀一样飞向中了圈套的敌人,”张文治嘴角泛起微笑,“冲锋号吹响,我们冲出战壕,提着大刀与日军贴身肉搏。”

  尽管特务连伤亡惨重,只剩80余人,但500敌军被歼灭。这样的胜利来之不易。

  杨森在回忆录中说,顿悟寺之战,敌人受到重创,日本鬼子斗不过人,就斗狠,不晓得集中了多少门大炮,一刻不停地向我们的战壕猛轰,一炮就要死好几十人,我们没有饭吃,没有水喝,还是一寸一尺也不退,死死坚守。直到10月20日下午,杨森接到薛岳命令:固守阵地,等候移交,已派广西部队廖磊军来接防。

  血战7昼夜,报纸以大字标题褒扬:20军屹立如山。

  据不完全统计,20军两个师开上前线,阵亡3706人,伤7049人,失踪241人,损失大部分兵力。撤至南翔整备时,零零落落,七拼八凑,只剩下5000余人,仅够整编为一个旅。

  在南翔那夜,杨森洒下了“平生不流之泪”,因为他付出平生最大代价——“半生心血,一手训练,和我相亲相爱如手如足的弟兄”。

  忆峥嵘岁月

  会战唯一在世川军老兵,

  一生吟唱《满江红》

  “淞沪会战是川军开始伤亡高级将领的开端,包括林相侯,一共有三位团长牺牲。”郑光路介绍,参加淞沪会战的川军,除了20军,还有我党著名抗日将领郭汝瑰的堂兄郭汝栋的43军26师。这支部队于10月16日赶到淞沪战场,到大场接防。

  26师76旅152团团长解固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赴抗日前线开拔前,他在寄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古人云能尽忠则不能尽孝。愿移孝作忠,以报国家民族!”信中还写下这样两句诗:“死后愿为沙场鬼,生前不作故乡人!”

  到10月23日晨,大场前线日军攻势越来越凶猛,解固基率千余官兵与敌血战已七天七夜。在危急之际,解固基手提短枪,身先士卒率部往前扑去,同日军展开肉搏。日军机枪、步枪子弹雨点般倾泻而来,解固基左臂被打掉半截甩来甩去,仍竭力狂吼着往前冲:“弟兄们,冲啊!杀啊!”

  又一颗炮弹不远处炸开,尘土漫天,解固基被炸得血肉横飞。最后,士兵们在战场上只找到他的一顶钢盔和半截血衣……一年以后,四川的父老乡亲,把解固基的钢盔和血衣埋在坟里,庄重地为烈士修建一座“衣冠冢”。

  26师4个团长中,解固基与另一位团长谢伯亭阵亡;14个营长中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多名。全师4000多人,仅剩下600多人!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淞沪会战”将日军死死拖在上海3个月,彻底粉碎了日本军方速战速决的迷梦。使长江中、下游的工厂、物资有了内迁的时间,为持久抗战总战略奠定了基础。

  淞沪会战结束后,张文治相继参加了淮南战役、安庆保卫战、武汉外围战、江西武修战役等硬仗。但在所有战役中,他一直认为淞沪会战“是最惨烈一仗,也是最骄傲一仗”。

  如今的张文治,双目失明,由儿子张秀模陪护照顾。偶有记者或民间公益人士慕名而来拜访。在客人面前,张文治常常哼唱一曲《满江红》,追忆峥嵘岁月,追忆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2-25 09:30:2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95岁川军留皖老兵:说四川话我听得懂

下一篇:四川抗战老兵讲述衡阳突围、独山会战的故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