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家乡十几个人去山西抗战,就我一个人活着回来!”——记都江堰市聚源镇103岁的抗战老兵李如彬
2019-08-30 14:46:25  来源:中红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老兵档案

  姓名:李如彬

  年龄:103岁

  籍贯:都江堰市聚源镇羊子桥

  入伍时间:1937年7月

  抗战经历:1937年7月7日,中国开始全面抗战。李如彬在家乡应征入伍,辗转数千里,赶赴山西抗战前线,成为最早出川抗战的川军。1938年7月1日,由于在战争中手腕负伤,不能继续作战。随后,先后在山西、甘肃后方医院疗伤。抗战胜利后,李如彬随85师回到四川,到川南峨边县参加垦荒改造。部队改编后,李如彬志愿回老家聚源农村,当了一辈子农民。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李如彬开始享受抗战老兵待遇。

  7月30日,记者走进聚源镇走马河畔的羊桥新村集中安置点,采访了这位鲜为人知的抗战老兵李如彬。见到记者,身体硬朗的李老慢慢从房间里走出来,还亲自把自己坐的竹椅子抬到客厅来,开始讲述他亲历的出川当兵和山西抗战的往事。

  国难当头,主动报名上前线

  1915年2月2日,李如彬出生在灌县新场上场口羊子桥一个普通农民家里。还在孩提时代,父亲因劳累过度,身患重病,不久离开人世。小时候,李如彬比较懂事,母亲曾给他讲“万般皆小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对此,李如彬听在耳里,记在心头。

  羊子桥离新场只有两三华里路程,因为家穷,无钱送孩子到街上读书。没办法,母亲只好把李如彬送到家门口的一所私塾念书。在私塾的三四年中,李如彬学会背诵《三字经》,也读了一些“四书五经”。

  母亲含辛茹苦地将李如彬兄弟两人抚养成人后,接着又经历了几次大洪水的洗劫,目睹了军阀混战给川西民众带来的灾难。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北京宛平城外卢沟桥畔骤然响起的枪炮声点燃起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火焰,吹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号角。中华民族各阶层、各地域的人民都投入到了这场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反侵略战争中。很快,“救亡图存”、“抵御外辱”、“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的呼声,在地处内陆的川西坝子一浪高过一浪。

  这一年夏秋,正好川军爱国将领、四川省主席刘湘号召川人出川抗战。在国家抵御外辱、民族救亡图存的时刻,李如彬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主动报名参军,出川抗战。

  这一年,早已是家里劳动力的李如彬刚满22岁。据李如彬回忆,当时聚源乡报名参军的有十几个人,他们都是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正值稻花飘香的时节,他们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身着单衣,踏上了出川的行程。

  出川抗战的川军,一是经夔门、宜昌、武汉前往山东、上海等地,二是经川陕公路,翻越秦岭、大巴山直抵陕西、河南、河北、山西,都是徒步出川。

  作为首批出川抗战的川军,李如彬这批新兵却不同。他们十几个人徒步走到重庆后,坐轮船到达汉口。然后,在汉口刘家庙火车站乘火车前往河南。最后,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

  李如彬说:“到了山西阎锡山的地盘上,我们新兵才正式穿上了军装”。很快,李如彬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军,参加对日作战。

  81年过去了,李如彬还清楚地记得他所在部队的番号:14军85师253旅506团2营4连。甚至,他还一口说得出从上到下部队好些指挥官的名字——总司令卫立煌,师长陈铁,旅长麋藕池,团长欧阳鹏,营长王志全,连长郑泽英。

  条件艰苦,坚持与日寇斗争

  抗日战争前后,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妥协和军队的败退,山西很快成为抗日前线。打厌内战的川军为了洗刷多年混战之罪过,纷纷要求上前线抗战。由于山西战事吃紧,北上川军二十二集团军三个军相续开赴山西前线,与山西军民一起,为中国抗战和山西抗战作出贡献。

  李如彬谈到,他们那批川军出川时正值盛夏,所以大部分士兵都穿着单衣。但是越向北越冷,川军行军只能靠两条腿。阎锡山不给进入山西抗战的川军提供装备物资,致使川军给养困难。那时,川军装备破军饷少,上等兵每月军饷9元多,一等兵7.5元,二等兵7元。当时川军普遍用的是捷克式步枪,每人只有几十发子弹,火力明显不足。

  李如彬说:“与日寇装备相比,我们的武器装备差之甚远。那时,敌人有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甚至还有战船开到黄河里来啊!”

  面对装备先进的日本侵略军,李如彬所在的14军85师在无武器装备补充的情况下,官兵们经常还负责战地供给与医疗后勤,搬运弹药、枪械、物资,也是常事。

  14军是蒋介石中央军的嫡系部队,而85师则是一支猛师劲旅,连日军高级指挥官板垣征四郎也不得不佩服是“国军中的铁军”。

  1937年8月上旬,奉令组建第14集团军。10月,卫立煌升任总司令。首任集团军总司令为卫立煌,其基本部队第十四军为中央军嫡系,下辖第十师、第八十三师、第八十五师。

  李如彬编入该军八十五师二五三旅五0六团后,先后参加过多次与日军的激战和血战,战斗足迹遍及吉县、汾西、侯马、长治。

  1937年秋,日军突破前线向八十五师忻口阵地重点进攻,陈铁师长亲到火线督战,激战10日,全师伤亡过半,团长遵义人刘眉生阵亡,官兵前仆后继,坚守阵地不下。另一股敌军由正太铁路突破娘子关直趋榆次,威胁太原侧背,同时忻口八十五师有被前后夹击的危险,再无据守忻口的必要,始奉卫立煌之命向晋西北地区转移。11月初,太原被从榆次进攻的日军占领,该师在晋西蒲城、汾西防守,后开晋南平陆、茅津渡补充整训。

  1938年2月,八十五师北上对闻喜、侯马之敌进攻,战斗相当激烈,经过几天的攻城战,继在闻喜、垣曲山区与敌对峙、平遥、运城等地。1938年5月,该师在山西垣曲县西阳河谷与日军柳北旅团遭遇,十四军以三个师的兵力包围日军。他们攻上山去,与日军拼杀得很惨烈。两个小时内,将山头之敌全部消灭。南羊圈战斗以十四军胜利结束,日军旅团长柳北利用飞机低飞被带走,带到太原后剖腹自杀。战后清理战场时日军丢下大量武器、弹药。

  李如彬说,自从1938年春日本人占领山西永济以后,每天有上千发炮弹落至潼关,飞机轮流轰炸。国军先后有二十八师、一0九师、一六七师、七十八师和第一师驻守潼关。那时,坚守在中条山一带的八十五师五0六团奉命南下参加潼关保卫战。因日军的密集炮火和飞机轰炸,致使五0六团无法渡过黄河。随后,部队不得不退守中条山。

  十四军驻守晋东南的悬岩边,背面是黄河,北面是日军,东面有太行山,西面是中条山,八十五师驻守洛阳、西安的主要道。有一天夜里,日军偷袭八十五师驻地,守军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整整拼杀到半夜。天快亮时,除少数日军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灭掉。

  1938年7月1日,八十五师五0六团在行军至黄河之滨时再次与日军遭遇。部队装备很差,敌我力量相差太大,无粮草,无地图,地形不熟,无医疗后勤,无援军,无友邻配合部队,造成八十五师伤亡惨重,阵地失守,不少人失踪。这场战役中,李如彬左手腕不幸中弹,被抬下了火线。随后,他一直在后方战地医院治疗养伤,并转到甘肃天水、陇西救治。

  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

  回首81年前在山西抗战前线的往事,李如彬说:“战争残酷,死人无数啊!10多个聚源老乡跟我一道去北方山西参加抗击日寇侵略,最后活着回来的就只有我一个人!”

  抗战结束后,八十五师移师重庆璧山,李如彬回到四川。期间,他先在乐山短暂停留后,奉命到峨边县参加垦荒。那时,所有人在解放团学习后,根据个人意愿,继续当兵者编入解放军,回家者发给路费。1950年初,部队改编后,李如彬志愿回到老家聚源务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早年报名从军参加山西抗战的李如彬是川军出川抗战的一个缩影。进入耄耋之年后,他更加关心子女、儿孙们的成长。他经常教育子孙们说有国才有家,人人都要有家国情怀,国家有难时要勇于挺身而出上前线。

  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前夕,李如彬开始享受党和政府给予的抗战老兵生活补助。13年来,他的补助已从最初的每月70元增加到1400元。

  羊桥社区文书王安贵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后,李如彬一家跟村子里其他受灾群众一样,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楼房,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对此,已是103岁高龄的李如彬由衷地说:“现在,我吃不愁、穿不愁、用不愁,看病住院全报销。还是共产党好,还是人民政府好!”

  李如彬的女婿告诉记者,岳父平时喜欢看电视,特别对战争题材、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感兴趣。每当播放这些题材的片子时,他总是坐在电视前一遍一遍地观看,到动情处时常老泪纵横。

  在李如彬的眼中,报效祖国、抗击日寇的往事,是这辈子最刻骨铭心的经历。“中国人民有志气,有硬骨头,不怕死!”李老说,时常想想这段艰苦岁月,会让人明白很多事。

  多年以来,军人情怀一直镌刻在李如彬老人生活的每个角落。回到家乡后,他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抗战经历时常梦萦脑海。至今,他依然保持在军队养成的作息习惯,每天清晨六点过就起床,雷打不动。白天,他还和院子里的男女老幼聊聊天,讲讲抗战时期的故事。

  谈到自己长寿的秘诀,在李如彬看来,只有常运动、常思考,才能保持健康体魄,才能不给儿女和国家添负担。

  铭记抗战老兵,铭记抗战英雄,就是铭记中华民族铁骨铮铮的抗战史。回想当年,他们脚蹬烂草鞋,身着旧军装,肩背土步枪,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李如彬与川军将士们以血肉之躯同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母亲河黄河成为“红河”。

  不忘峥嵘岁月,铭记抗战老兵。对于川军抗战,我们永远不能遗忘。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8-30 14:48: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李高银:远征缅甸对日作战 一个连队只活下3人

下一篇: 88岁远征军老兵口述:战争很残酷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