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卢庆贻忆衡阳保卫战:全城没挂白旗 怎么能算投降?
2018-12-08 14:20:18  来源:凤凰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卢庆贻老人回忆当年的豪迈气概。(摄影:朱春先)

  他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战友杀掉日军看守“胜利大逃亡”

  衡阳保卫战16岁报务员的浴血47天

  湖南湘潭县姜畲镇建中村有一块一眼望不到边的广阔稻田。这是被称为湘潭粮仓的主要产稻区。82岁的卢庆贻与大儿子一起,就住在这片稻田中间的一栋小屋里。这原本不是他的祖传之宅。他的家是在姜畲镇上,来到建中村之前,他的全家均是镇上城镇户口。而在更早之前的1938年,他的家则在长沙市登隆街附近的平房里。其时,祖父在附近开设小店铺经商,母亲在家带养他。父亲则在更早的时候外出打工,一直没有回来。

  曾全程见证衡阳会战惨烈经历,并一度成为日军俘虏的卢庆贻,是近年来在其儿子卢定安成为“抗日老兵志愿者”之后,才慢慢为媒体所熟悉。

  即使放到现在,卢庆贻仍然是最年轻的抗日经历者。他的全部抗战经历,都是在18岁以前。

  14岁的电报班学员

  卢庆贻被分配至第十军军部通讯营无线电班,任少尉报务员。

  1928年1月,卢庆贻在长沙登隆街出生。

  由于父亲长期在外谋生,出生之后的卢庆贻和母亲,一直与祖父母住在一起,依靠祖父做小生意维持家计。当卢庆贻长到八岁的时候,母亲改嫁回到姜畲镇老家。卢庆贻便与祖父相依为命。

  1938年11月13日,长沙文夕大火后,卢庆贻的家也在这场旷世大火中化为灰烬。无奈之下,祖孙一起回到姜畲镇生活,他入读当地的新群小学。

  1940年,祖父去世。成为孤儿的卢庆贻勉强继续读了一年书,坚持到1941年。已经没有了生活来源的卢庆贻,在乡人的引导下,决定参军谋生。当时仅有14岁的他来到长沙,报考第十军驻长沙的无线电速成班。

  “那个无线电速成班,主要是招收初中肄业的学生,但有一个条件很苛刻,那就是必须懂英语。”卢庆贻说,“我去报名的时候,连高小都没有毕业,又没有学过英语,但我有一个优势是别人没有的,所以他们就录取了我。”

  卢庆贻说的这个优势,是他在离开学校来到长沙的一段时间里,曾经多次去在航空司令部工作的姑父工作的地方玩耍,“我在他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当时,他那里有一个电台,有空姑父就带我去,跟着学了一些收发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卢庆贻的这一经历,主考官听说后非常高兴,当即就将他收录进培训班学习。他也由此成为培训班里年龄最小的学员。

  时为1941年6月。

  在今长沙荷花池兑泽中学旧址,卢庆贻度过了为期半年的紧张学习生活。除了学习报务知识外,14岁的卢庆贻还要参加一些军事训练,这种经历为他以后在衡阳会战及其后的死里逃生,帮上了大忙。

  结束在长沙的速成班训练,卢庆贻被分配至第十军军部通讯营无线电班,任少尉报务员。

  1942年冬天,卢庆贻随部队一起驻防衡山,后调到衡阳留守处,继续从事报务工作。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驻防衡山的部队驰援常德,由于卢庆贻是非战斗序列人员,没有随同部队前往常德,仍坚守在衡山的电台,与友军保持通讯联系。常德会战结束后,部队再次回到衡山整训,卢庆贻仍在这里的电台工作。

  47天的历史记忆

  卢庆贻在发出电报的三天后,从重庆出版的大公报上读到了方先觉军长的“最后一电”。

  1944年6月1日,驻防在衡阳外围的部队逐步调入衡阳城,参加衡阳保卫战。

  “根据当时的部署,上头估计最多一两个星期就能结束战事,所以只备了两个星期的粮食和弹药,但没有想到,战斗一直打了47天。”66年后,已经年迈的卢庆贻老人,仍能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每一个日子。身体尚算硬朗的老人,坐在自己几十平方米的地坪中,面对着一望无际的稻浪,向《法制周报》记者清晰地讲述着当年的一切。

  “衡阳会战打响以后,刚开始,我们的电台还需要与在城外的友军取得联系,但到了后来,友军全部入城以后,我们就只需与设在芷江的空军基地和重庆方面联系了。”卢庆贻等人奉命进入衡阳后,担负着军部与外界的通讯联系工作。电台共有四个报务员,每6小时一个班,24小时轮流值班。

  由于衡阳的电台功率较小,与重庆方面的联络并不顺畅,最后便只能通过芷江空军基地中转与重庆的联系,“我们要向重庆方面汇报,只能先将电报发到芷江,再由芷江转重庆;重庆方面过来的指示,也要通过芷江中转。”卢庆贻说,经芷江发往重庆的电报,每天定时四次,主要是汇报每天的战事、伤亡情况以及所需要的军备物资等等,但具体电报内容,发报员是无法了解的。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3-02 10:04: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王维本:回忆长沙会战——两军互拼人肉炸弹

下一篇:彭忠荣:衡阳会战时子弹曾穿胸而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