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冯先泽:常德会战“神枪手”口述抗战传奇
2018-12-08 10:30:00  来源:法制周报  点击:  复制链接

  1943年10月12日,在常德会战中,来自湘潭的冯先泽一枪射中一个敌人,基本没有误差,一天内击退敌人7次冲锋,他也因此成了部队里人尽皆知的“神枪手”。

  2011年2月1日,冯先泽离世,享年90岁。这个曾经在中国抗日史上浴血奋战的老兵临终遗有三愿:一愿,子辈取我档案;二愿,后辈还原历史,完我心愿;三愿,盛世太平、永无战乱。

  一手拿笔写历史,一手拿枪杀敌人,冯先泽用青春换取了抗战史上的一幕幕传奇。

  自2009年起,冯先泽的大儿子冯天虎在田间劳作闲暇之余,听父亲口述当年抗战的历史,后整理成《冯先泽抗日回忆录》,现已成稿3万余字。

  冯兴虎替父续写参战历史

  湖南农民替亡父撰写抗日回忆录

  一位九旬抗战老兵的遗愿

  “湘西抗战中,一个名叫倪福的山西小伙子,肠子都露出来了,他哀求我朝他头上补一枪,我无法下手……这一役后,我军威震湘西。”——摘自《冯先泽抗日回忆录》

  “取回我在军区的档案,帮我把生前的抗战史写下来,交给党和人民……”话未落音,冯先泽抓住儿子冯天虎的那双手,从床边猛然滑落,又一个抗日英雄离开了人世。

  在冯先泽生前的一张照片上,记者看到,他紧闭双眼,枯瘦如柴的身子右侧,双腿呈90度弓形蜷缩,右手微微抱着左边髋骨。

  这也是冯老入殓时的仪容和姿态,后辈想让他平躺入棺,可是,无论如何,都分不开他的双腿。

  “他躺在病床上近15年,都是这个卧姿。”冯天虎眼睛里闪过一丝泪花,轻声啜泣着,“总想为爸再做些什么……”

  冯天虎告诉记者,残酷战争的洗礼,加之解放后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使得父亲处事谨小慎微,未留下半点从军时的纪念品或证书。

  冯先泽只对子孙才会讲述过自己抗日经历。他参加孟良崮战役并起义投诚的情景,从未对任何人提及过,连亲人也不例外。近两年,冯老身体每况日下,才不得不向家人讲诉包括常德会战在内的一些细节往事。

  2009年元旦,冯天虎开始着手整理父亲的个人抗战史。

  下雨天,不干农活,冯天虎就坐在父亲的床前,听他口述抗战历史。就这样,这个小学尚未毕业的农民,竟先后记录10多本笔记。去年下半年,冯天虎以“常德会战”和“解放战争”为中心,系统整理父亲的从军经历。截至目前,已有三本稿纸,约三万余字。若非记者亲手捧着这堆手稿,翻阅了一遍,真的无法相信,这些珍贵的历史碎片竟出自一个60岁的农民之手。

  “父亲的遗愿,就是历史的铁证。”采访中,这是冯天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常德会战中的“神枪手”

  冯先泽顺手抓起一支步枪,一枪一个敌人,基本没有误差。连长和排长惊叹不已:“这个湘潭伢子,好射手!”——摘自《冯先泽抗日回忆录》

  翻开冯天虎为父亲整理的抗日回忆录,冯先泽生前的传奇历史一幕幕拉开。

  1941年,年仅19岁的冯先泽,被抓壮丁去湖南耒阳当传达兵。

  第二年,冯先泽的岳父和儿子去世,他请假回去探亲。可是,刚到衡阳火车站,遇上王跃武军长带着三个整编军来湘抗日。冯先泽被57师169团团长宋子玉征去参加常德抗日战争,在衡阳霞流市集训,后跟随宋团长一起前往常德。

  冯先泽的父辈家境较好,年少时读了不少书,是个文化人。宋团长得知情况后,安排他撰写湖南抗日史,并将此事向余程万师长和柴常新参谋长作了汇报。

  从那时起,每天早上3点钟,冯先泽就起床练习打拳、滚爬、跳高、跳远和射击技术。他深谙在战场上子弹最为珍贵,力求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1943年10月初,日寇9万多人在各种重型枪械和飞机的掩护下,向湘西进发。冯先泽所在军部在桃源紧急军事部署,不许日寇踏入湘西,保护美国飞机每日轰炸日军。

  那个季节的常德,天气特别冷,大雾降临,白霜迟迟不能融化,能见度低。10月中旬,日寇大举进攻常德。当时的国军57师不过9000多人,与超过十倍的敌人作战。战争持续半个月,57师伤亡惨重。   期间有一次,团长把三营长郭加章、重机二连长王侠军、排长朱秀山喊到跟前,嘱咐他们务必保护好冯先泽的安危:“将来抗日战争的历史,归这个湘潭伢子来写。他当重机枪射手,也最好。”团长叮嘱冯先泽: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要逃跑。

  自此,写好湖南抗日史成了冯先泽一生的信念和承诺。

  不久,日寇向常德北门发起进攻,鬼子冲到距离战壕六、七十米处,连长一声令下,手榴弹、机枪一齐向敌人扫射,敌人鬼哭狼嚎,一排排倒下,掉头就跑。

  冯先泽顺手抓起一支步枪,一枪一个敌人,基本没有误差。连长和排长惊叹不已:“这个湘潭伢子,好射手!”这一天共击退敌人7次冲锋。

  第七天,炮声停止,中国军队弹尽粮绝。连长和排长要求冯先泽一同前往常德城指挥部,一路上,残垣断壁,横尸遍野。突然,从旁边战壕走出一个人,竟是参谋长柴常新,几个人紧紧抱在一起,嚎哭不止。

  随后,柴参谋长拉着冯先泽的手,千叮万嘱:“写好常德抗日战争史,记录日寇在我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大罪,中华儿女是怎样英勇顽强抗日的。”冯先泽再次郑重承诺:不辱使命。

  常德七里桥附近,同敌人的战斗仍在继续进行,饥寒交迫的战士们不得已从土里扒常德老百姓种的红薯吃,树上挂的冰条,就是他们的水源。

  连长一根根摘着树枝,直到第十三根,这表明:我军和敌人搏斗了整整13天。多数阵地已失守,七里桥尚未破。

  在冯天虎为父亲整理的手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一天早上,我照旧整理枪支上弹,敌人集中所有的炮火袭来,连长和排长把我从阵地上拖下来,用身体压住我。我抬头看时,那一杆心爱的机枪飞上了天,他们拉着我的手就跑,刚跑到十三里亭时,回头一看,我们连的战士,没有一个逃出来,都葬身敌人的炮火之中。”

  此役结束后,中国军队幸存人员不足100人,王跃武军长热泪纵横,与士兵们一一握手,用沙哑的声音反复嘱托冯先泽:“你是湖南人,要把这场抗日战争写下来,留给后人。到桃源养好伤后,继续留在湘西抗日。”

  在这些伤员中,一个名叫倪福的山西小伙子肠子都露出来了,他哀求冯先泽朝他头上补一枪。冯先泽不忍心,将其带回桃源,后经医生清理,将肚皮缝补起来。其后的日子,冯先泽即使再忙,每天也会去医院看他一次,送点鸡汤和蛋汤。20天后,倪福恢复健康,顺利出院,跪在冯先泽面前,直呼“恩人,我永远跟随你左右”。

  不久,连队重新编制,190多人划分三排,王侠举任连长,朱秀山任副连长,冯先泽被任命为上士文书兼事务长。他公开承诺,竭尽全力写好常德抗日战争史,并且替每个战士写封家书报平安。在那个连队里,冯先泽被所有人尊称为“孔明”。

  1944年8月,冯先泽奉命开赴宝庆新渡口阻击日寇。次年4月,施中诚军长布置洞口抗日战争,冯先泽奉命参战,和日寇激战了八天八夜,董排长和12名战士相继阵亡。敌人横尸遍野、惨败逃往高桥市。施军长送冯先泽12箱子弹和4箱手雷,把剩下的500多日寇全交给他们。连队士兵天天打,不足10日,消灭敌人200余人。

  战士越打越勇,无一人伤亡。中国军队化整为零作战,3-5人为一组,穿上百姓衣服专打敌人的巡逻队,还有2-3人一起专打他们的岗哨。日军派人讲和,被毅然回绝:常德战场我军的鲜血不能白流。

  直到8月,上面派人告知日本已投降,中国军队最终罢手。日寇举手出来时,不足100人。

  这次战斗使这支部队威震湘西,受到施军长的亲自接见:“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在国军里实属罕见。”此军后在湘西维持治安。在桃源,冯先泽写下了湘西抗战史,手稿被国民党驻桃源办事处送至南京。

  与地下党联系助孟良崮战役获胜

  “一次,宋子玉团长问我,在战场上什么最为珍贵,我不假思索回答:子弹!每一颗子弹,都要消灭一个敌人。”

  ——摘自《冯先泽抗日回忆录》

  1946年,冯先泽接到命令去南京受奖,结果被软禁20余天。在南京,他三次与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接触,被动员弃暗投明。

  1947年春节后,冯先泽随张灵甫的部队开赴山东,担任连队司务长兼文书。抵达孟良崮后,获得张灵甫师长的信任,并授权采购各种生活物资。

  虽然年轻,冯先泽在部队的威信极大,枪法神准,被誉为“神枪手”。

  利用张灵甫对他的信任,冯先泽五下孟良崮,暗地和中共地下党组织老宋等人联系,将密报转交解放军政委。

  当年5月中旬,孟良崮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与冯先泽同去的183人,战死178人。

  5月15日,孟良崮战役进入尾声,冯先泽和其他国民党官兵成功起义,成为粟裕大将手下的士兵。按照粟裕司令员和独立团首长指示,冯先泽在独立团驻地孟良崮山下的一个大祠堂里,写下了这段辉煌历史。

  团党委把冯先泽写的战斗史,组织对其的总结和粟裕司令员的相关指示,一起装在档案里封存。

  只把历史留给后人

  “我把一切贡献给党和祖国,一辈子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只有历史。请后人理解。”——摘自《冯先泽抗日回忆录》

  1947年冬天,冯先泽奉命回老家湘潭县射埠镇组织农会,从此留在农村劳动、生活,先后担任生产队长、大队长、大队茶场场长等职务。1960年,冯先泽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先进积极分子”、优秀党员和劳动模范。直至1982年才退休。

  生前,冯老喜欢抱着子孙后代讲述自己的经历。在孙子冯锋、外孙女刘喜云的印象中,冯先泽很神武勇敢。

  冯老身上留下的战争印痕,常让孙辈触目惊心。冯锋告诉记者,每逢夏天,冯老穿着短裤在屋前纳凉,他腿上深陷的弹孔和狭长的刀疤清晰可见。

  如今,冯家已四世同堂,都熟知冯先泽辉煌的抗战史。冯先泽的结发妻子张立霞,现已90高龄,曾是上春村第一届妇救会长,组织村民们斗地主、分田地,把缴下的钱粮都投到解放战争中去。

  采访结束,途经上春小学,得知这竟是冯先泽生前修建的学校,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眼前这幢平房陈旧不堪,显然已废弃多年,四排古老的黄泥红砖墙一一相连,院子中间的空地杂草丛生。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2-26 14:57: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百岁抗战老人胡细凡的故事

下一篇:王维本:回忆长沙会战——两军互拼人肉炸弹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