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彭忠志:91岁老人讲述衡阳保卫战 曾穿日本军服逃生
2018-12-07 09:52:48  来源:法制周报  点击:  复制链接

  “以前,他每说一次就会哭一次,有的时候非常不愿意回忆。”社工人员蒋红霞对《法制周报》记者说,“那段血战日寇的历史,在他的心里是深深的伤痕,每回忆一次,就是揭一次伤痛。”

  8月8日,离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还差7天。曾多次接受包括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采访的这位91岁的沧桑老人彭忠志,不再像以前那样拒绝回忆那段有血有泪的历史了。在蒋红霞看来,彭忠志的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的理解和关爱。

  “包括志愿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经常来看他,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加上我们也经常跟老人讲,那段历史也是一笔精神财富,讲出来可以激励后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慢慢地就接受了。现在,他能够很清晰地讲述当年的抗战细节。”

  年迈的彭忠志老人在用餐。

  24岁的彭忠志的着装照

  彭忠志老人至今仍能很清晰地回忆当年的血战经历。

  不大的房间里,老人将各个时期的纪念牌、奖章、相关媒体报道的音视频资料,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在一本泛黄的相册首页右上角,有一张军装寸照,里面的小伙子英武逼人。

  “那是我24岁时照的,现在只剩这一张了。”在老人的讲述中,发生在67年前的那场血战,再一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老人依照时间脉络一一讲述的那些历史细节,仿佛一部起止47天的抗战“笔记”,在我们遥望历史的时候,将我们带入无限的感动与崇敬当中。

  “衡阳会战前我负责刷标语”

  抗日战争爆发时,彭忠志正在娄底文艺中学就读。父亲时任江华锡业局局长,胞兄彭忠荣在衡阳第十军预十师29团任迫击炮连连长。这样的家庭背景,彭忠志其实可以有更多选择,但在学校解散以后,他没有投靠父亲在锡业局谋工作,而是选择投奔胞兄,前往衡阳当一名新兵。

  1944年4月,彭忠志成为胞兄所在29团的一名政工干事。

  “我在学校本来就是文艺积极分子,会写会画能歌善舞。”彭忠志说,团部分派给他的任务就是到街上刷标语,鼓舞市民斗志。“有一次,我哥哥带领部队去接新式武器,团部安排我到衡山的吴集市扎竹排楼刷大标语,我很高兴地接受这个任务去做了,任务完成得很好。”

  时隔67年后,彭忠志仍能脱口而出,当年他刷过的那些大标语:“整军精武,还我河山”,“秣兵厉马,驱逐倭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等。

  彭忠志没有想到,不久前还是一名中学生的他,转瞬间会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烈战事中一名亲历者。在此后的47天里,他和所有衡阳守军一样,每分每秒奔走在死亡线上。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彭忠志说,和两个月前学校解散后的选择一样,6月23日衡阳会战打响后,他又迎来了一个人生抉择的机会。“由于我没有打过枪,作为一名文艺干事,战斗打响以后,不需要宣传了,所以当时部队说我可以选择回家。”

  但彭忠志再次作出了从军的选择。“如果我当时退出来,到我父亲当局长的江华锡矿局去,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些生死经历了。”

  “炸弹的气浪将我和哥哥埋入土里”

  “我们当时负责守环城南路附近的阵地,那里有两座山,一座花果山,一座天马山。”彭忠志说,6月23日战斗打响以后,作为连长的哥哥每天都在阵地上指挥战斗,7月12日,敌人的一颗子弹打中彭忠荣,子弹穿左胸而过,“我当时就在他的附近,看到哥哥负伤后,立即与他的传令兵一起,把哥哥抬到城内的兵站医院进行救治。”

  “当时,我们都在炮兵阵地,那里很隐蔽,相对比较安全,哥哥负伤以后,我们不得不撤离炮兵阵地,在到达医院后,伤兵如山,由于缺医少药,很多伤兵的伤口都长了蛆虫。”

  彭忠志说,彭忠荣在陆军野战医院进行简单的治疗后,几天后转移到环城路附近的火车南站的一个民房里养伤。由于缺少吃的,再加上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很多士兵都患上了红白痢疾,彭忠志兄弟也不能例外,在拉了一二十天后,两人都消瘦异常。

  “这个时候,我们的炮弹、炸弹都用完了,每个战士的面前只剩下五六颗手榴弹了,战斗力十分薄弱。最为可恶的是,在我们弹尽粮绝的时候,日军又向城内施放毒气弹,每个人的喉咙里都很难受。”

  彭忠志自嘲道,在戴防毒面具时,自己闹了一个笑话,差点丢了性命。

  日军投放毒气弹以后,我军飞机开始空投防毒面具,由于没有经验,彭忠志直接将面具戴到脸上,结果毒气还是进入到喉咙里,摘下来一看,原来是没有揭开莲蓬头的铁盖。在别人的帮助下,他才正确地戴好面具。

  躲过了毒气弹的袭击,却没有躲过炸弹的气浪。彭忠志兄弟同时被埋进防空洞的土堆里。

  “那是在一场激战中,敌人的飞机投下炸弹形成的气浪,将我和哥哥两个人从马路上冲到附近的防空洞口边,那个防空洞建在一个三层楼高的房子下面,炸弹将楼上的房子震垮了,好粗一根的柱子都倒了下来。”彭忠志回忆说,兄弟俩被埋在土堆中,过了好长时间才被人从土堆中扒出来。

  “出来后,我们同时问对方怎么样了,两个人互相检查一下,发现都没有伤到骨头,也没有吐血,只是擦伤了皮。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伤病员编入敢死队上阵杀敌

  “衡阳会战打到最后,有战斗力的战士越来越少,预十师29团成立了敢死队,副团长刘正平(贵州人)命令伤病员也要一起上前线。”

  彭忠志回忆说,衡阳会战的惨烈程度是哪怕身为士兵的人都难以想象的。“有的伤病员说,我只有一条腿,伤还没好不能去前线,敢死队长(副团长)说,死守阵地,少一只脚有什么关系?有新兵说我还不会打枪,副团长答,三分钟就学会了。这样一说,大家都不说话了,只跟着敢死队长往前冲!”

  到最后,副官、军需、传令兵、担架兵、炊事员都被编入了敢死队。(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作为政工干事的彭忠志也随哥哥彭忠荣一起上阵杀敌。

  让彭忠志每每回忆起来就泪流满面的场景是这些:因为缺医少药,有的重伤员伤口生蛆,剧痛难忍后投江自尽;一个名叫杨子琴的上士班长被日军机枪扫射命中,肠子落在地上冒着热气,他咬紧牙关对彭忠荣高喊“彭连长救命”,但彭忠荣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在痛苦中死去;有两个担架兵用竹床抬着一名伤员,被敌机扫射命中,三个人死在一块;连续数天的战斗后,到处都是尸体,根本没有办法收尸。由于当时正是夏天,天气炎热,蝇叮蚊咬,战死的士兵尸体没有几天就起了蛆虫……

  在战场上,身为指挥员的彭忠荣受伤成为家常便饭。彭忠志说,“哥哥除了那次被射穿左胸外,还有一次身上被打了一个指头大的洞。只能用黄色的药棉堵住那个洞,换药的时候,直接将药棉扯出来往里头加药。”

  从医院搬出来后,彭忠志负责为哥哥进行简单的护理,“当时没有麻药,每次加药都痛得死去活来,用过的绷带还要洗了晒干再用。”

  为了找吃的,彭忠志到处去查看。来到一个酱园后,一股浓烈的死尸味扑鼻而来,仔细一看发现满地是死老鼠,揭开盖着竹笠的酱缸,里面也尽是死老鼠。

  “酱园的老板早逃难去了,酱园里生蛆的腐乳和起霉的油萝卜一度成为大家的食品。”

  换上日本军服死里逃生

  在衡阳保卫战中,面对人数多于己方几倍的日军,第十军最终没能守住,衡阳失守,彭忠荣所在的迫击炮连126人仅幸存11人。彭忠志与哥哥彭忠荣同时被俘。

  彭忠志告诉记者,“67年前的今天(1944年8月8日),是我铭刻终生的日子。”

  这一天,第十军全军官兵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为保存全体官兵和数千伤员的生命,军长方先觉决定与日军停战,所有官兵全部成为俘虏,关押在衡阳市政府、忠爱社、社会服务处这三地。

  “我当时被日本人叫去当挑夫,为其挑军需物资送到西乡的演陂桥,我哥哥因伤势未愈直不起腰,只得手脚并用,爬了一通宵最后也到了演陂桥。”

  在到达演陂桥后,兄弟俩分别被关在一个房子的楼上和楼下。(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当晚夜深,在看守的日本兵都睡熟以后,彭忠荣挪动楼梯把彭忠志从楼上接下来,并偷了日本人的两套军装,化装成日本兵逃了出来。

  因为两人都穿着日本军服,每到一个村子,看见他们的老百姓都以为是鬼子被吓跑。又困又饿的兄弟俩,后来遇上了一位老人,“我们说是第十军逃出城的,老人半信半疑,带来两个拿汉阳造步枪的年青人,盘问了好久才相信了,给我们换衣服、招待吃饭喝水,乡政府发给我们每人10块光洋作为慰问金,又派三位老百姓用轿子一乡一乡、一保一保接力送到道县。”

  时任道县县长的唐鸿烈见到彭忠志兄弟俩后,又发给了他们40块光洋,并用轿子将其送到江华。

  “我们就住在莫凤山养伤,事后,哥哥经广西徒步到云南曲靖追随方先觉军长,成为619团战炮连长,而我则留在当地成为战时工作团(文工团)的一名工作人员。一年后的1945年,日军投降,我考取了中央警官学校,先后在南京、广州、重庆、西安、北京、沈阳学习,1949年5月,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回湖南工作。”

  彭忠志说,1949年6月,他在长沙市工委书记沈立人的领导下,参加地下工作。解放以后,先后在公安部门、教育系统、工厂等单位工作,直至退休,再没有离开过湖南。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2-27 14:47: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李锡全昔日战友邓浩回忆书生报国经历

下一篇:远征军抗战老兵邹和钦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