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忆往昔抗战岁月 上海移动抗战老兵赴国难甘洒热血
2016-09-22 11:09:07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封秀慧 刘雯   点击:  复制链接

上海移动抗战老兵的故事

70年前,他们风华正茂。年轻的双眼,目睹山河破碎。家国的沦丧,刺痛着年轻的心。他们义无反顾,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胜利,赢来了和平。如今,英雄垂暮,忆当年,念战友,浑浊的双眼,重放异彩。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在当下的我们,不应忘记,没有他们当年的冲锋陷阵、以命相搏,就没有这场战争最终的胜利,更没有今天我们的和平与幸福。

本期和大家一起走近通信人中的抗战老兵,听听他们的抗战故事,铭记他们的功勋。
 

“抗日小英雄”养成记

老兵档案:陈汉文,1926年10月6日出生,江苏泗阳人。1943年参加革命,在新四军四师后勤部任职,少年时曾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解放后在邮电华东器材供应处、上海电报局等单位工作,现为上海移动离休干部。

眼前这位老人面容清癯,精神矍铄,从他坚定的步伐中,依稀可以看出军旅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陈汉文拿出一本连环画册,指着上面画着的“抗日小英雄”说,“这就是我”。1939年,新四军解放了他的家乡,他当上了儿童团长,第二年被评为“抗日小英雄”,并在安徽青阳召开的世界反法西斯大会上作为代表发言。“邓指挥亲自给我戴红花,那时候我就出名了。”陈汉文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回想起儿童团那会儿的事儿,陈老的脸上浮现一丝自豪。当年,他才13岁,新四军39支队的杨队长安排他儿子和陈老一同前往淮阴洋桥口提取情报。“为什么叫洋桥你知道吧?是美国人造的一个桥,所以叫洋桥,桥洞下面有一个修鞋子的小店,我们要到那里去取淮阴城地形情报。”陈老向笔者解释道。他们碰到的最大难题是,整个淮阴城已被日本占领,入口全天都有日本兵和汉奸站岗,怎样才能混进去呢?

“我就动脑筋,鬼子成天抢我们的鸡鸭猪羊,说明他们要吃东西,那我就弄一只大公鸡吧!”当时的陈汉文自己动手编了柳树篮子,把自家养的大公鸡用绳子绑在篮子里,用一块布头盖好。吃过晚饭,两人就从洪泽湖出发,也不知道走了多远(后来听人说八九十里路),累了渴了就喝点黄河水,到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才到达淮阴。

守门的是两个日本兵和一个汉奸,看到陈汉文身后的大篮子,日本兵径直奔来掀开盖布,大公鸡见到亮光就飞出去,两个日本兵赶紧跑去抓。而一边的汉奸就过来询问,陈汉文机智地回答:“我舅奶奶在城里头住,生毛病要喝鸡汤补补身体,现在被东洋人抢了去。”然后开始大哭。汉奸觉得不耐烦,就挥手让他们赶紧滚,于是他们就这样顺利地“滚”进了淮阴城。

好不容易找到了洋桥,以及洋桥下提供情报的老人,在换取情报前还需对接暗号。

“干什么的?”

“我们来买鞋子的。”

“买几双?”

“不,我们买一只。”

就这样斗智斗勇,陈汉文成功将情报取出并及时送到新四军根据地。“杨队长说小鬼你很聪明嘛,我说鬼子到我们那边扫荡就是抢这些东西。”其中的辛酸不言自明。

四月的阳光耀眼但不灼人,温煦地洒在铺满麦子的地上,牛拉着石头磨子在滚麦子。麦子堆到膝盖深,时年13岁的陈汉文拿着尿盆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去,但还是晚了一点,牛尿浸湿了周边的麦子。无情的牛皮鞭在他背上狠狠抽了五下,火辣辣地疼。忆起往事,陈汉文叹了口气说道,“我那个时候赤膊,家里穷没衣服穿,老子说皮肤打坏了会长好的,衣服打坏了没钱买。”就是这五鞭,激起了陈汉文的不甘与不忍,于是他跑到当时的区大队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其实,陈汉文从小就一直想去打日本鬼子,因为在很小的时候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强抢掠夺。大年三十,村子被日本部队扫荡,房子也被一把火烧光,只能住在八面透风的芦苇里面过年,饥寒交迫。他们村庄还有个72岁老太太被凌辱后杀害,所以在陈汉文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心要参军抗日的信念。

1943年,陈汉文经区里推荐参加了为期8个月的“淮泗抗战干部班”,学习毛主席游击战战略战术,一心想赴前线杀敌。他说,“宁在阵前死,不在阵后亡”。但10月课程结束后,他因年龄原因被组织安排到新四军四师后勤司令部任职,虽不能如愿上战场,却也服从组织做好后勤保障。

在一次战役撤退中,整支队伍死伤惨重,陈汉文指着自己脚踝处的一处伤疤,说道,“是手榴弹炸的,躲避到老百姓家里,人家看我是伤兵趴在那里,把我背到家里养伤,养了好几个月。”直到解放后,陈汉文定居上海,仍一直不忘当时的救命恩情。

谈起不久前的那场盛大阅兵,陈汉文激动不已,特别是看到那些高科技的武器装备,他说,“我的心里像吃了冰淇淋一样开心,开心得不得了。从此中国人站起来了,在世界上站起来了,再也没人敢欺负我们了!”
 

烽火岁月演绎“红色情缘”

老兵档案:何浩泉,1929年9月11日出生,广东中山人。1945年参加革命,任苏南军区司令部电台报务员,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雷达三十四团参谋长、上海市长途电信局副局长等职,为上海移动离休干部。

初秋的阳光不算炽烈,但当抗战老兵何浩泉拿出珍藏的军功徽章,打开尘封的记忆,眼含激动的泪水,将那段珍贵的历史娓娓道来,带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峥嵘岁月时,我们被抗战老兵炽热的爱国之心所感动。

86岁高龄的何浩泉有着不同寻常的“红色情缘”,因为他的夫人、姐姐、姐夫、夫人的家人都是军人。抗日胜利70周年,夫妻双双获得纪念章。1945年2月,当时年仅16岁的何老就正式参军,1945年6月成为苏南军区司令部电台报务员。说起参军缘由,何老说:“我姐姐14岁就跟着地下党去参军了,姐夫1939年也参军了。因为我家里那个时候非常贫困,吃不饱穿不暖,就去工厂做童工。后来工厂关门,厂里的工人都去了根据地。我就跟着姐姐留在部队里。”

回忆起刚到部队时候的情景,何老说:“那时候我人小,拿着枪,枪比我人还高,没鞋子穿,就是光着脚,一走就是上百里。那时我们在天目山一带山区都是光着脚丫子走的。”

“我一直是搞通信的,后来就学电报了,再后来改行就搞雷达了。”虽然何老没有亲临战场杀敌,但是他的工作对整个部队来说却绝对是关键。“因为我是搞通信的,报务员很少,绝对不允许你随便跑的,打死了就完了,没人联络很危险的。”

在采访何老的过程中,他反复说战争是相当残酷的,和平来之不易,是多少先烈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一定要珍惜。他说:“习主席在阅兵仪式上的讲话非常好,尤其是最后几句:和平必胜、正义必胜、人民必胜。要珍惜和平,珍惜当下。”

谈起70周年阅兵仪式,何老说对武器装备特别印象深刻。“现在装备不能比了,不是那个时候的装备。战争期间,很多人基本上是九死一生。特别是我老伴,抗战时她搞救护工作,看到牺牲的人太多太多。”

“过去我们武器装备都是缴获人家的,是从日本鬼子那里缴来的。从抗战时期一直到胜利,我那时候在淮海军分区,独立团三分之一是三八大盖步枪,是从日本鬼子那里缴来的,三分之二都拿的长矛。在抗战胜利的时候,主力部队好一些,有小炮、迫击炮这些。我们这个军分区以下的独立团就差了,都是大刀、长矛,所以我们战场上主要是靠人,靠人的精神。”

在抗战年代,不仅武器装备匮乏、落后,通信设备——发报机都是自己组装,发电机是人摇的发电机,摇机班要十几个人,而且马达很重,需要十几个人轮流背着转战不同战场。何老说当时电报多得不得了,电台一共就两个报务员,还有一个人回去了,只剩下他一个。作为华东野战军发报最好的三个报务员之一,身为一级报务员的他最多时候连发了66份电报。

说到对移动通信人的希望,何老语重心长地说:“要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并不是说让你们像红军一样,但是在工作上要积极。你们的知识面、能力、精力比我们强得多,层次也很高,要比我们进步得多,但是要很好地继承我们党的一些传统,比如说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人不谦虚谨慎是学不好东西的,也干不好事情。我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都要很好地继承传统,更好地做好我们的工作,为党的事业为‘两个一百年’,为中国作贡献!”
 

在枪林弹雨中接受战争洗礼

老兵档案:吴有龙,1924年7月27日出生,广东恩平人。1940年至1944年在国民党74军51师151团服役,抗日时期,奋勇杀敌,多次身负重伤。1945年伤愈归队路上被共产党军队收编,在四纵队26师一营一连任战士,参加革命。解放后在上海电信局等单位任职,现为上海移动离休工人。

初秋时节,在上海一处民宅我们见到了这位已过耄耋,听力几近丧失的抗战老兵。回忆起当兵岁月,老人的情绪有些激动。对于一个老兵来说,就算记忆不再清晰,但那些苦难日子怎能忘记?

吴老原籍广东恩平,14岁就去香港打工。后来因为日本轰炸香港,回到家乡避难。回忆起当时家里情形,已经91岁高龄的吴老难掩悲痛。他说:“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两个弟弟。阿姐出嫁了,阿哥因为兵荒马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有可能死掉了。两个阿弟送到了很早的那种孤儿院,因为我们没办法养了,后来在孤儿院也饿死了。我父亲和他哥哥原来是盖房子搭棚的,后来打起仗来,房子没人盖了,全部跑光了。我母亲挑担子,从恩平挑到阳江,结果得了传染病马上就死了,后来家里就剩我一个人,没有办法抓壮丁把我抓过去了,所以我们家没人了,到现在只有我一个人了。”

1943年,当时才20出头的吴老在湖南长沙洞口一带参军,编入中国军队74军51师。说起这段经历,老人一边摇着头,一边举起颤巍巍干瘦的手说苦得很。

在常德战役中,他身负重伤,子弹从脑后部横穿而过。说到动情处,老人呜咽着向我们比划:“当时我正在爬山要攻上去,爬到一半,子弹从这面打过来,一枪打下来以后我什么都不知道了,从半山腰滚下来了,也不知昏迷了多久,醒来后发现手能动,脚能动,就往后面走,走了很长的路来到后方有担架的地方。”因为伤员太多,药品太少,只好用简单药物让伤口自动愈合。好在当时吴老年轻,身体比较好,所以伤口好得很快。

正是在这个时候,吴老有了现在这个名字。因为脑部负伤,当时的吴老讲话有些困难,所以自己的名字也讲不太清楚,别人只能根据大致发音记录,于是就有了现在“吴有龙”这个名字。他说:“后来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就留下来了。”

等伤口好了以后,再回到部队去,做传令兵——送信。吴老说:“传令通信员一个人骑一匹马去送电报,每个人还要背着枪,因为路上很危险,遇到下雨刮风,看到有灯的地方就休息,第二天再出发。”

20岁当兵,经历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大大小小战役,吴老冲锋陷阵,几经磨难,多次身负重伤。1945年伤愈归队路上被共产党军队收编,在四纵队26师一营一连任战士。1948年淮海战役结束以后,他被调到后方去读书,1949年来到上海参加工作。

抗战胜利70周年过去了,现在老人的头上、颈上、身上、脚上,还依稀可见曾经的战争留下的创伤。对此,吴老表示已经习以为常,阴天痛的时候就用手去揉,他说:“揉一下会好一点,人能够活下来已经蛮好了,今天的生活已经很满意了。”

说起70周年大阅兵,吴老感慨自己刚刚进入部队的时候,“我矮小没有枪高,不好背枪,但伤亡人太多了,没有多久还是背上了枪和子弹筒。枪是79步枪,打一枪推一枪,但敌人都是飞机,整个长沙被炸平了。”再看看阅兵仪式上的装备武器,吴老激动地说:“能走到今天不容易啊,能够看到70周年,看到今天的繁荣富强我很开心。以前国贫挨打,民弱受欺,如今国强民富,中国站了起来,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9-22 11:10: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星云大师忆日军侵华:躲藏最好跟死人睡一起

下一篇:新四军老战士:装备虽差 新四军敢打日寇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