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老兵王飞:黑暗中冲破黎明的号角
2020-09-24 15:23:34  来源:海淀故事  点击:  复制链接

  一间草屋顶头睡

  四周无邻看风车

  上庄无路走河边

  到处都可大小便

  几句打油诗,满载王飞老人对幼时家里的回忆。瘦削的背脊,微微佝偻的身躯,都抹不去这位91岁的抗战老兵眉宇间一股“倔强”的精气神儿。

  回想过往的艰苦岁月,王老不禁感叹:“现在这么好的条件,真想多活几年,咱们党和国家形式这么好,我越活越高兴。”

  起·革命之路剧团始

  1927年二月初九,王小四出生在江苏省建湖县高作镇马楼村,他是家中的“老疙瘩”。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及兄长都外出打工,王小四六七岁便开始跟着家附近的一个瞎子要饭。

  饿的狠了,冬天拾山芋,夏天捡拾庄稼,什么能吃就捡什么,去河里捉鱼摸虾,却也从来没吃饱过。

  直到新四军到了王小四的家乡,生活的另一扇门向他打开了。1942年春天,他参加了乡里的地方话剧团,宣传抗日打鬼子。一个大字不识、只求吃饱的乡里娃,怎么能演好话剧呢?

  回忆过往,王老坚定地说:“因为我能学啊,当年为了能吃上饭,我什么都能学,也什么都能干。”

  后来,王小四跟着地方话剧团到乡里各个地方去演出,日军的残暴,共产党的亲善,两年的时光让他找到了新的归宿,那就是——成为新四军的一份子。

  1944年2月,王小四16岁,已为抗日宣传贡献了两年的他带头参军。时至今日,王老始终谨守着一件事,“老家的人都说是1942年开始参加革命的,我不这样说!一直到现在,我都说自己是1944年开始干革命,我不说革命年龄,就说参军年龄。”

  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警卫连,这是王小四当年参军的部队编号,七十余年过去,他依然倒背如流。

  “为什么说我不忘初心,因为我的名字就是共产党给起的。”

  刚进部队的时候,指导员问他:

  “你叫啥名字呀?”

  “我姓王,叫小四子!”

  “你大名叫什么?”

  “什么是大名啊?我大名是王四。”

  于是指导员仲德方给当时叫“王小四”的新兵起了大名“王飞”。“这个飞就是说你从家里飞出来了!”自此这个名字就跟着这位老人戎马一生。

  承·以飞之名铸兵魂

  共产党给了王飞新的名字,也给了他家一样的温暖和关怀。部队的生活辛苦,但有战友,有同伴,再艰难的战役也能取得胜利。

  王老说自己一生有四个“三次”:

  三次死里逃生,

  三次和敌人拼刺刀,

  三次抓获俘虏,

  三次身负重伤。

  “每次都是党组织和战友救我,让我从死亡的边缘活着走回来,让我有了今天。”

  第一次身负重伤,是在参军当年7月,江苏省焦家庄战斗。

  王飞所在的独立团三个连队,要拔掉焦家庄的一个日军据点。他所在的二连八班在前开路过护庄河,“这个河有30多米宽,3米多深,我们会水的架着不会水的,踩水前进,好不容易才到岸边。”

  班长姚琪将他推上岸,他迅速击毙了看到的敌人,正想回头拉班长上来,鬼子一颗子弹飞来,王飞的右手食指被打断,昏倒在河水中,是姚班长把他从水里救起,送到老乡家抢救。

王飞受伤的右手食指,至今无法伸直

  这段经历,王老至今难以忘怀。“我那时刚离开家到部队,还是个孩子,又想家,又怕被小鬼子和汉奸把我抓走,特别是伤口疼痛难忍。”

  十指连心,动一下就疼的不行,而当时的医疗条件,再重的伤也只能慢慢挺过去,他的右手食指也留下了旧伤,至今不能伸直。“那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事,日本鬼子也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恨。”

  1945年,王飞跟随部队打仗到达东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中,都有他抛洒热血的身影。一场场战斗打下来,从新兵蛋子到身经百战的老兵,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上下九洞阻击战中,为粉碎美伪军“圣诞节”攻势,扭转朝鲜战局,营指导员王飞带领部队集中兵力于西线,向敌主力实施突击。

  在这场阻击战中,敌人的飞机、坦克、重炮都用上了,经十二次进攻,均被击退。在部队乘胜追击时,王飞掉进了敌炮弹坑中,被埋了起来,被救起时,他已经没有气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战斗结束后,一营受到了军通令嘉奖,王飞本人也受到了师表彰。

每一个军功章都是血染的风采

  除了这两次留下的伤痕,每一场战斗都会给王飞留下新的印记,背上、腿上、胳膊上,伤痕数不胜数。除了无法伸直的食指,还有在抗美援朝中被打断了骨头,三年才得以恢复的手臂。

在朝鲜战场被子弹打穿的手臂

  我们无从知道,一个曾为了活下来如此努力的少年,除了热血,还有什么在驱使着他这样勇敢地站在死神前方大胆战斗。

他也许不通诗书,

但他懂国仇家恨;

他畏惧死亡,

但他更敢与之共舞,

把这两个字变成

悬在敌人头上的刺刀。

王飞的残疾证

  转·不忘初心功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一场场战役,磨出了王飞的“锋”,也磨出了他的“韧”。一路走来,距离参军已经是七十余年光景,而今年也是他任副军职干部的第四十整个年头。

  1949年解放的时候,王飞在三十九军一一五师,这里见证了他从战士到排长、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的一路辉煌。

20世纪60年代王飞在三十九军一一五师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王飞离开三十九军,去往沈阳,进入基建工程兵二〇一师,后又调到北京,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二级指挥部。

  他曾任二级指挥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纪委书记。直到1983年,在“基建工程兵‘脱军装’”的号召下,王飞正式卸下戎装。


1970年代,王飞在部队开会

  共产党

  在王飞老人的心里,共产党给了他全新的人生,成就了现在的自己。1946年3月入党时,当时的班长芦正才对王飞说:“你可以入党了。”

  年幼的王飞不懂这些,兴奋之余更多的是诧异,“我一直以为我是党员,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我才入党呀。”

  没有仪式,没有宣誓,没有候补期,王飞就这样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战争岁月,比起这些,敌人的血和自己的伤才是最好的见证。

  “我年轻的时候很犟,我不信别人能去我不能去,别人能干我不能干。我就是不服输,打仗的时候我也不服输,我这个人,不甘落后。”王飞老人说。

  他不高也不魁梧,甚至在年轻的时候还说得上是瘦小,就是这样一位军人,在与敌人战斗的时候毫无畏惧。

  女儿曾问父亲:“拼刺刀的时候,人家那么壮,而您那么瘦小,怎么拼呀?”

  王老答:“他们不死我不死,我就是要坚持!”

王飞的手稿

  王飞没有念过一天书,但他却将过往的珍贵历史工工整整手写了厚厚的一摞材料,这都得益于和平时期,接受党组织的培养,四次离职去学校学习。

  第一次是1958年11月-1959年11月,在锦州速成中学学习文化;

  第二次是1961年2月-12月,在辽宁党校学习;

  第三次是1967年2月-12月,在国防军政大学学习;

  第四次是1979年9月-1980年8月,在北京政治学院学习。

  这四次学习和深造,帮他在政治思想上,科技文化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在辽宁党校学习期间作为“忆苦思甜”典型讲话

  时至今日,王飞老人难忘的瞬间有很多,其中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有几次经历。

  第一是1958年在人民大会堂装甲兵首届功模代表大会上被毛主席接见。

  现在回想起来,王老还难掩激动:“一起照相的时候,毛主席就站在我前面,装甲兵司令员指着我给毛主席介绍说,这是刚从朝鲜战场回来的,是最可爱的人。”

  1978年,党组织和同志们推选他成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时刚刚改革开放,那五年所看到的、听到的、实践到的,让王飞深受震动。

最可爱的人从朝鲜归来

  2015年,王飞老人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参加了9. 3纪念抗战胜利大阅兵。坐在车上,经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时候,他不禁热泪盈眶。

  “最让我感到骄傲自豪的是我们党、人民、国家、军队五届领导都接见了我。这些珍贵的经历让我终身铭记!”

与参加9.3大阅兵的老兵合影

参加9.3大阅兵

接受检阅

参加9.3大阅兵的三十九军老兵代表

  合·“十字”人生记党恩

  采访过程中,王飞老人最常提到的四个字就是:“不忘初心”。鲜血铸就的是面向敌人的利刃,而面对他深爱的祖国,他恨不得把自己的一腔赤诚都献给这片土地。

  “我几次死里逃生,伤、残我都不在乎,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我还有口气。”

  长年累月的战争,给这位老兵留下了诸多后遗症,但他对此毫不在乎,他只想着,自己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他想回报,哪怕任何一件微小的事情。

  现在王飞老人经常会到学校、社区演讲,每年新兵入伍的时候也会去给他们讲课。看到那些青涩的脸庞,欣慰之余,总能让他回想起当年的时光。

参加建军90周年活动

  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并没有让这位老兵忘记以前的艰苦生活。

  九十一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锻炼,每天走至少四到五公里,回家就开始学习党的新思想,看书、看报告、记笔记。

  “手抄党章100天”活动,王飞老人是最早完成的一批,住院的时候还在写。

住院期间坚持看报学习

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坚持走路

  2014年,王飞给家里人定下了三条“家规”:孙辈的婚礼,一律不操办、不参加;亲友送的100元以上的物品,一律不收、不吃、不用,家人也不能给别人送;亲友来家吃饭,只做两菜一汤,不上烟酒,如果在外面吃饭,不参加。

  后在家里人建议下,王老同意把两菜一汤更新为“四菜一汤”。“孩子们虽然嘴上说我太小气,但都是理解我的。”

  他对家人严格,对自己更严格。“我这辈子没抽过烟,没喝过酒,不喝茶也不喝奶。”

和老伴的幸福晚年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09-24 16:20: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老兵陆培祥:难忘安康五里机场抗战岁月

下一篇:老兵虞亦勤:怀着国仇家恨参军,曾打过衡阳保卫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