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
2017-11-29 11:34:32  来源:开封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很快就要烧到地处中原要地的开封,开封危在旦夕。开封的仁人志士以热血抗争,宣传抗日,救亡图存。

  国难当头书生救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序幕。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人民为躲避战乱流离失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怒了中国各族人民,各界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封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抗日热情日益高涨,开封成为当时全省爱国青年开展抗日活动的中心。

  9月下旬,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召开常委会议,讨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河南形势和党的策略。会议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发出了《河南省委紧急通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号召人民反蒋抗日。开封各级党组织接到省委的指示后,立即翻印、散发、张贴,还动员党员、团员到群众中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到广大农村、工厂、兵营和学校宣传抗日。

  10月,开封各大中学校一致停课,学生联合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并组成学生请愿团到国民党河南省政府门前示威请愿,要求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刘峙给蒋介石发电,出兵抗日。国家的危局让河南大学也失去了昔日的宁静。河南大学师生群情激昂,与各界抗日群众一起,加入到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浪潮之中。21岁的郭晓棠此时正在河南大学求学,并成为学生会骨干。他积极奔走,组织成立了由河南大学师生代表组成的反日救国委员会,并担任主席。在反日救国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师生们群情激昂,同仇敌忾,纷纷上台演讲,要求政府抗日雪耻,挽救危亡,表示了与日本帝国主义战斗到底的决心。郭晓棠邀请时任河南大学校长许心武参加大会,许心武在大会上作了声情并茂的演讲。许心武批准大会要求停课全体师生到城乡进行抗日宣传检查日货的申请,学生们深受感动和鼓舞。此后,河南大学及开封其他学校的进步学生20人组成“新兴教育社”,郭晓棠为负责人之一。他们劳军募捐,开设秋水书店,发售进步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11月,河南大学派出学生代表同河南省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其他代表一起到南京,出席全国抗日救国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并向大会表明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共赴国难”的决心。

  卧轨请愿一心抗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5年,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胁,先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达成《何梅协定》,把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妄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侵略,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卫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

  消息传入开封后,河南大学、开封高中等学校连发通电,慰问北平受伤学生,抗议当局的罪恶行径。各校师生秘密串联,商议对北平爱国运动的支持。12月19日,开封30多所学校的校长云集女师,决定组织一次开封市各校爱国大游行。12月23日,河南大学、开封高中等学校1.3万余名学生在省政府门前请愿,连日举行游行示威,支援北平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华北自治”,提出严惩屠杀北平爱国学生的凶手等要求,并成立了开封市学生救国联合会。

  12月27日,在请愿未果的情况下,义愤填膺的学生涌向火车站卧轨索车,要求进京请愿。据《开封市志》记载,短短1个多小时,火车站的候车室、南北月台和铁路轨道上,挤满了请愿的学生。铁道部门奉命扣留韩庄至罗王间的车辆,中断了贯穿全国东西的陇海线交通。河南省当局对火车站实行戒严,赶走附近的商贩,想借此困饿学生让他们自行离散。学生们并没有妥协,开封初中等学校学生将军训帐篷搬到车站,有的学生干脆带上炊具,准备长期坚持。到了夜间,学生们互相鼓励、互相照顾,让女学生和小同学挤在帐篷内,河南大学、开封高中等学校年龄稍大一点的学生就挤在一起,或坐或卧在铁轨及其周围月台上过夜,有的高唱救亡歌曲,有的进行爱国演讲,情绪高昂。次日早晨,天气骤变,大雪纷飞,无处避雪的学生迎雪而立,用来回走动、蹦蹦跳跳的办法驱寒。地冻天寒加上饮食供应困难,不少学生因此病倒,但他们并没有屈服。河南省当局害怕事态扩大不好收场,责令各校校长对学生进行施压。学生们在月台上高呼口号,表明一定坚持到底的决心。在冰天雪地中,学生们坚持了四天四夜,最终河南省当局妥协,与学生达成协议。

  在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天里,万余名学生坚持卧轨斗争四天四夜,有力地支持了“一二·九”运动。学生们的爱国壮举,感动了开封各界人士,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邮电工人、铁路工人喊着口号往车站送食品;工商界人士等带着糕点和罐头赴车站慰问;河大医学院派出救护队驻站候诊……爱国学生和慰问者互相鼓励,一同痛陈国难,常常抱在一起痛哭,情景甚为悲壮。开封学生的爱国举动,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全国许多报纸连续予以报道,许昌新闻界因受学生爱国热情的感染,徒步来到开封,到车站慰问学生。

  “继北平‘一二·九’运动之后,在全国响应的城市和地区中,开封的规模仅次于天津、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占有重要的地位。”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詹鸣燕认为,开封学生的卧轨请愿斗争,作为“一二·九”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扩大了抗日宣传的影响,促进了救亡运动的展开。经过这次斗争的洗礼,坚定了学生们的抗日意志,不少青年学生走上抗日前线,同时为我党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干部。

  随着形势日益紧张,河南大学开始推行非常时期教育,举办防空、防毒讲演,进行交通、救护、侦空及防空训练。校刊发表文章,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整个河南大学充满了抗日救国的悲壮气氛。1936年年初,河南大学学生更是纷纷创办各种抗日刊物,深入持久地宣传抗日;他们组成巡回宣传队,在开封走村串镇,召集民众集会演讲。广大青年学生将学生运动与工农民众相结合,使抗日救亡运动走上更加有力的发展道路。

  “民先”组织全省领先

  在“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总部于1936年2月1日在北平创建。随着全国救亡运动的开展,北平“民先”组织决定在全国各地建立“民先”组织。同年秋,开封成立了河南省第一个“民先”组织。

  1936年8月,在北平“民先”总部编辑刊物的原开封师范学生魏伯被派回开封建立“民先”组织。他到开封后,遇到了返乡的河南籍“民先”队员刘清源,二人分别联系了进步学生河南大学学生胡得龙、开封高中学生朱文昭等人,酝酿建立“民先”组织。10月,“民先”开封队部成立,河南大学学生邓拓任队长,开封成为全国31个有“民先”组织的城市和地区之一。“民先”开封队部成立后,随即领导开封大中学校进步青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斗争,河南大学的抗日救亡运动随之掀起新的高潮。1937年,邓拓从河南大学毕业,参加前线服务团,慰劳抗日将士,后受党的指派,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1937年年初,“民先”总部领导人刘导生来开封巡视指导工作。在他的指导下,“民先”开封队部领导成员进行了补充和调整,正式组建了“民先”开封队总部,由开封西北中学教员施于民任总务部长、朱文昭任组织部长等。“民先”开封队总部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封各校先后建立了“民先”组织,队员近百人。

  开封“民先”组织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抗日救亡,推动全民族抗战。“民先”组织利用学生高昂的抗日激情,组织他们成立歌咏队、演剧队等各种形式的宣传队,深入农村、工厂、兵营,走街串巷,到广大群众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二是推动新文化运动,宣传进步思想。开封高中、开封女师、北仓女中等学校的“民先”组织和进步学生一起以读书会、研究会等形式,学习和推广新文化,传阅马列书籍和进步书刊,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三是团结进步青年,同反动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民先”组织在学校中,经常利用墙报、板报,组织时事讨论会,评论时局,抨击反动当局的妥协政策。四是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培养大量人才。通过“民先”组织的教育和各种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一批进步青年迅速成长,接受共产主义的洗礼,投入到革命活动中,为抗战和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

  1937年4月,刘导生召集“民先”开封负责人,传达“民先”总部决定,在“民先”开封队总部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民先”河南中心队部。不久,刘导生被逮捕,刚刚成立的“民先”河南中心队部遭到严重破坏,各校“民先”组织都停止了活动,队员纷纷离开开封,分赴各地。

  中共开封市委在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基础组织的同时,要求各支部在青年中迅速恢复“民先”组织和发展“民先”队员,并派从天津回来的学生、中共党员王静敏、冯纪新负责“民先”工作。党组织以平津流亡同学会的名义把开封的青年学生团结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农村救国服务团”,利用星期天到街头、市郊宣传抗日。

  发动群众共同抗敌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在城市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需要组织知识青年到乡村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抗战。1937年11月,河南省委通过河大教授嵇文甫、范文澜举办了河南大学抗敌训练班,训练班由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肖一山任主任,嵇文甫、范文澜任副主任,学员来自开封各大中学校,主要是河南大学、开封女中等学校的学生,还有流亡到开封的外地知识青年。抗敌训练班设在河南大学内,有学员100余名,其中共产党员20多名。

  抗敌训练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抗战形势、统一战线、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游击战术等。学习内容受到学生欢迎。上课时,许多青年前来旁听,河大礼堂座无虚席。教师和学员经常在一起讨论抗战形势,研究如何从事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早晨和晚上,同学们还进行游击战、遭遇战和防空袭演习。

  据河大校史记载,1937年,70多名学生组成的“河南大学抗敌训练班农村服务团”在范文澜教授的带领下,沿平汉铁路徒步南下,到沿途城市和村庄演讲、走访,张贴标语和宣传画,他们召集儿童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他们自编《抗日三字经》教农民识字。信阳沦陷后,这70多名学生集体投笔从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信阳挺进队。同一时期,河大“大众剧团”和“怒吼歌咏队”改组为“河南抗战后援会巡回话剧第三队”,由马可、郑载兴等学生带领,在伏牛山进行抗日宣传,走遍南阳13县。这批学生没有回校,后来在武汉改编为军委会下属的演剧十队,继续从事抗日宣传。在河大决定搬迁前的1937年11月,胡得龙、袁宝华、王锡璋等学生已先行赴南阳南召,组建抗日武装,南召李青店因之曾被誉为“小延安”。在颠沛流离的年代,河南大学为中国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史写下了悲壮而又自豪的一页。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今天再次回顾那段历史,就是要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1-29 11:36: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梁嘉与广东青年抗日救亡运动

下一篇:砥砺奋进之“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