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黑龙江海伦在14年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2)
2017-11-08 11:37:29  来源:东北网  点击:  复制链接

  三、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海伦

  伴随着呼海铁路的竣工,1928年底中共地下党员胡起以铁路巡检员的身份,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到海伦火车站发展党的组织。经过一年多的耐心培养,到了1931年,就将机检工人老鲁(王大勇)、机修工人大黑(刘永海)、工务段工人老刘(白满金)、调度张开明,成功发展为中共党员。与此同时,海伦火车站站长陈大凡也成了党外的革命同志,后于1935年1月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呼海铁路为日本人所霸占。北满特委根据当时的实际,于1931年指示胡起,成立中共海伦车站党支部。胡起任支部书记,王大勇为组织委员,徐乃健为宣传委员,刘永海与白满金负责军事斗争。这虽是建在呼海路海伦车站的党组织,也是中共在海伦的第一个党的组织。

  不久,胡起调到石人城火车站任站长,1933年,满洲省委被日寇破坏后,中共呼海铁路特支转而为抗联的一个特殊的独立部门,归冯仲云领导。(《阿城文史资料第3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阿城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7.12第20页)1934年6月,胡起在执行任务中被叛徒出卖,且身负重伤被捕。在狱中,他受尽了酷刑,身染重疴,后于1941年出狱。

  为加强党的领导,于1933年初,雷炎受中共满洲省委的派遣,回到家乡海伦组建党支部。是年4月1日,中共海伦支部成立。(《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献汇集·甲27》第271页)

  为便于工作,先后设立了“三三医院”、宋记麻花铺与顾旭东家交通站等,利用呼海铁路的便利,传达党的指示与行动纲领,以及时时变更的密电码等等,使海伦成为中共开展抗日工作的一个重要中转基地。

  另外,从1934年9月的一份《中共海伦特支的报告——目前组织和工作情形》中得知,那时不仅有中共党员20名,还建立了三个党的中心支部。海伦还有反日会成员62人,以及一个妇女委员会。(《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7》第283页)到了1935年1月时,已经有中共党员33人,外加一个团员,另外还有4个待发展的对象。

  1936年10月,当夏尚志调任海伦县委书记时,中共党员就已达40余人,当时海伦县委负责领导海伦、绥棱(来音河车站)、铁力等党的组织,并与抗联部队联系,以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后经过县委的积极努力工作,一年后,海伦县党的基层组织已经发展到16个支部;党员增加到60多人。正是他们的努力工作,使海伦成了革命的老区。(“回忆哈尔滨、双城、沈阳、大连、海伦等地党的工作情况”/夏尚志见《中共满洲省委时期回忆录选编第二册》/辽宁社科院党史研究所编,1985.版第154-157页)

  1937年,日寇为了巩固其在东北的“大后方”基地,开始对不断壮大的抗日联军进行清剿,同年4月,策划并实施了“四·一五”大逮捕,仅在哈尔滨一地,就先后有480余名党员群众被捕。特别是哈尔滨特委书记韩守奎被捕叛变后,供出了海伦还有中共党的组织。秘密交通站宋家麻花铺第一个被搜查,因及时得到消息,有效地保护了党的组织及支援抗日的民众。

  我们从《黑龙江抗日历史图鉴》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到,从1931年胡起建立中共海伦车站党支部起,到1942年间,仅我党地下交通员,就先后有韩子正、韩相国、曲万山、陈兴振、郭子华、章宣公牺牲在日伪的监狱中或是在传递情报的途中。(《黑龙江抗日历史图鉴》/董丹、辛巍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6 P92)

  正是中共地下党在海伦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对广大民众抗日热情的积极引导,而形成的广泛的爱国阵线,才使得海伦成为抗日联军在最艰苦卓绝时期的西征目的地。

  四、抗日最艰苦时期的东北抗日联军西征目的地

  海伦之所以成为马占山从省城齐齐哈尔撤退时的首选政府所在地,以及抗联最艰苦时期的西征目的地,除上述的原因外,还当有如下几个因素。

  1、历史原因

  海伦历史悠久,但开发较晚。据民国二年(1913)修成的《海伦县志》记载:海伦位于黑省中部,地处松嫩平原东北端,小兴安岭西麓。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东部为起伏的低丘陵,中部和南部为漫川漫岗区,西部沿河一带为低洼平原。土地辽阔肥沃,是黑龙江省主要产粮区之一。

  “海伦在前清时为皇家围场,禁民樵采,游猎其中者惟索伦种人。其人逐水草而居,无定舍,故历时虽久,无屋宇可寻,其生育亦不蕃殖。同(治)、光(绪年)间,绥化已设通判理旗民事,而海伦犹如围场,莫敢涉足,即间有入而樵刈者,亦往往为索伦人所苦,故土人呼其地为索伦菁咀子。光绪中叶,黑龙江将军屡疏请放荒地,皆遭驳斥,请不已,始允之,犹严定制,限为旗领民垦。光绪二十三年(1897),始设副都统兼办垦务,因命名为通肯副都统,盖因通肯河旋绕其境而赐名也。三十年黑龙江将军达桂、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始请旗民兼垦,旋变章倍价。废旗领民垦之制,原交荒价每垧七钱者,加征二倍为二两一钱,允之。领户滋众,因裁通肯副都统而设海伦直隶厅同知”。“而以柞树冈所设之青冈县、巴拜所设之拜泉县隶属焉。”宣统元年改厅为府,民国元年裁府,改为海伦县。(《黑龙江方志考稿》/方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12.第123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海伦,林木茂盛,河流丰沛,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著名的北大仓之一。而且人口较为稀少,民风剽悍而纯朴。

  2、海伦铁路交通

  由于其地于国防民生关系至重,早在清未东三省总督就曾提议兴修滨黑铁路。到了1924年,黑龙江督军兼省长吴俊升“改变方针,拟就江省南部出产尤富之区,先行着手路线,由呼兰至嫩江为止,改名为呼嫩铁路。”后由于资金问题,乃停建。 1925年“江省政府决将呼嫩之计划路线缩短,不仰外资独自创办,路线起于呼兰县属之松浦,经呼兰、巴彦、绥化等县而终于海伦县城,定名呼海铁路。”(《交通史路政编第14册》/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辑,民国十九年(1930)11月第843)

  据哈尔滨满铁事务所于1937年5月编的《北满概观》第88-91页记载:“呼海路沿线之背后,皆丰饶地,素有谷仓之称,东三省事变前,主要丰收物之耕种面积,为1102,870陌,生产收获量,为1389,610吨。然观背后地之状态,未耕地有604,690陌……九一八事变前三年之谷物输送额,平均约39万吨。”“呼海路之主要货物,以特产物居首,杂货次之。特产物为上行货物,即输入货物,数量甚多。但杂货为下行货物,即输入货物,数量极少。”

  1929至1931年三年间,从呼海铁路沿线的呼兰、康金井、兴隆镇、绥化、四方台、克音河、海伦等镇运出的粮食,海伦就占有其总量的近三分之一(《北满概观》P150-151)。

  此外,呼海路还附设有电报、电话、电灯、铁路工厂等。综上,让我们看到了便捷的交通及通讯设施,物产的富饶与贸易的繁荣的海伦。

  除此之外,这里还是海克铁路的起始点,即海伦至齐克。至此,海伦成了连接东北与通往苏联的交通枢纽。

  3、日寇在海伦

  1931年11月19日,日军第二师团进驻齐齐哈尔。至此黑龙江省城陷落。马占山率领省政府一路向海伦转移。次年初,因形势突变,马占山一度诈降。4月7日,马占山在黑河重举义旗。再度举起抗日大旗的马占山,首先陈兵在克山与呼海铁路沿线,准备与日军再战。

  5月15日,马占山军与守备在松浦镇的日军步兵第五十联队第十中队激战。18日增援的日军平贺少将赶到。于是我军向北撤退,关东军一路追至海伦。

  1932年6月1日海伦陷落,这里就成了日军的重点驻扎地。“从六月十二三日起,又将第十四师团部分主力部署在呼海铁路沿线,让其继续扫荡,把第十四师团其余主力调往齐克线方面,开始了对墨尔根、黑河方面进行作战,企图在七月中旬以前全歼反满洲国军的根据地。该计划并非灵机一动,而是当时关东军所制定的有关维持满洲国的治安方针的一环。”(《满洲事变》/(日)关宽治,岛田俊?著;王振锁,王家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6第451页)

  后“第十四师团探知马军转移到呼海线以东,且知马占山正在庆城,于是在七月四日占领该城,并直向南方巴?追击。这时,又得马占山北逃的情报,该师团一齐折向北方。马占山在呼海线东部地区安全无恙,他随心所欲,弄得日军团团转。”

  “二十二日以后,该师团从海伦东面逐渐缩小包围圈,二十七日在安固镇附近终于迎击了七百名北逃的马军,并于二十九日予以歼灭。日本方面判断,敌将马占山已在二十七日的追击战中战死。但事实上,他只被日军抢走若干财产后,只身逃到北方去了。”(《满洲事变》/(日)关宽治,岛田俊?著;王振锁,王家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6第453页)

  因日本人碍于苏联人的感受,关东军就此,将统治北满的司令部设在了海伦。

  1935年末,“日本统治北满的司令部,在九月底青纱帐讨伐告结束时,即由海伦迁到北安镇去了,在海伦的统治,则由它的独立守备队(约有一百左右)及走狗、军警、自卫团来接管,这就是日本统治北满的中心,不在海伦而移到北安镇去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7》P289)

  4、群众基础

  东北沦陷时期的海伦,每当青纱帐起,“在呼海沿线时常发现袭击日本工棚大柜的事件。民众同情义勇军的行动,甘愿让敌人打肿自己的嘴巴,也不肯泄露义勇军潜伏的秘密地点,自动的向义勇军送饭、送消息。在轻龙井五百多军警大排听了义勇军宣传口号则立即停止攻击,自动的撤退放义勇军走。”(《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7》1935年1月“中共海伦特支报告”第291页)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在丈夫顾旭东被捕的情况下,顾旭东夫人张玉秀没有被日寇的残暴酷刑吓倒,而且还收养了一名抗联战士的后代,为此,自己的长女小砖头生病,却因延误了治疗而夭折。

  此外,在海伦车站的“土段工人反抗打骂的走狗,索欠薪,包围日领馆等等的斗争,则时常的爆发着,尤其是当着收缴民枪的现在,广大有枪的民户与日本强盗及其走狗工具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起来……”(《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7》第292页)

  当时,尽管日寇实行“厉行连坐制”,但这并没有挡住民众的反抗。

  对于抗联西征,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三师师长的王明贵在《再次西征》的回忆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1937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下午,王明贵所率的三师进入海伦的白马石,他们遵旨留在海伦,等待李兆麟与他所带领的第三批西征部队。他们在八道林子一带,一面整休部队,一面积极筹粮。转眼就到了白雪封山的冬季,两个月过去了,李兆麟他们还是杳无音信,正在焦急等待中,腊月的一天晚上,后方密营许交通与于大发两人送来一封信,说李兆麟政委带部队到了。但是信的内容却让王明贵大吃一惊。

  “我带十一军已到三师后方,部队疲劳已极,粮食一粒皆无,情况严重万分,应火速筹粮过来!”信上每个字都画着圈,最后一句圈里还画着圈。王明贵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立即组织战士,带上筹措到的几千斤粮食和30匹马,行进在没膝深的大雪中。给李兆麟所率的十一军送去了救命粮。(《密林篝火》/周保中等著,战士出版社,1983.04.第124页)

  在抗联西征的途中,他们所行进的路线,大都是无人区或是日伪的驻扎地,为了找到一点粮食,常常得与日伪军打上一仗,可以说,粮食是用将士的血换来的。没有被日伪圈起来的百姓,是很少的一部分。海伦及海伦周边,因地广人稀,住户分散,“人圈”区域并不广泛,因而只要是有百姓的地儿,就会有支援抗联将士的事儿。

  1938年9月初,当第九军二师师长郭铁坚率领的50余名抗联战士走到绥棱张家湾的栾家烧锅附近的山沟时,一名张姓大嫂,把自家开垦的两垧地玉米,全部送给了郭铁坚一行抗联将士,乡亲们还关定数了不多的存粮及衣物。(《解放军烈士传第7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军烈士传编委会编,长征出版社, 1993.10第440页)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作为革命老区,海伦在抗战中的中心地位与历史作用。可是,海伦在14年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为史学家所忽略,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相信随着抗战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海伦还会有更多的史料被发现,也一定会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海伦抗战史的研究中来。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1-08 11:38: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黑龙江海伦在14年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

下一篇:14年抗战历程 江桥抗战:“九一八”后抗日第一枪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