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樊建川:青空飘零——对一本国民党空军飞行员相册的解读
2017-09-28 09:44:29  来源:文/图 樊建川  点击:  复制链接

  公元1956年2月21日,在天津某地某单位兴办的临时政训队队部,受训人员张树奇坦白交待出了一本私人相册。

  公元2006年2月19日,在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我用3000元钱购得了这本私人相册。

  张树奇先生当年诚惶诚恐地向单位缴出,我今天悠哉游哉地从市场获得。从张先生在天津缴出之日到我在成都接手之时,刚好是50个年头,而且都是在早春二月,连日子也仅相差了二天。张先生当年为争取宽大,在每张照片上都作了交待说明,使我能在今天向朋友们转达这段青空飘零的过去故事。

  张树奇,陕西人,在抗日烽火连天的1939年来到大后方的四川铜梁县,考入空军士官学校。在铜梁和成都经过长达三年的初级、中级、高级飞行训练,于1942年12月25日在成都参加了毕业典礼,被授予空军少尉军衔,成为民族抗日救亡战争中的一名中国空军飞行员。1944年底,张树奇的战友们到美国去受训,他却未能同行,而是被押送到重庆战时青年训导团受禁,原因是他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不能被国民党当局容许的错误。可能由于问题不太严重,受禁期间,张树奇还在该团的子弟小学任教。这样他反而因祸得福,没有参加内战,循着教书育人的路径谋生发展。一幅当时就绘上了颜色的结婚照可以佐证。新郎张树奇胸前佩有“天津大学”的校徽,这也就是1956年张先生进入了“天津市临时政训队”的政治和地域背景。

  相册的主人,1939年初入伍时的上等兵张树奇。

  1943年,张树奇在成都双流机场。背后飞机是美制莱茵教练机。

  1945年,张树奇在重庆战时青年训导团子弟小学教书时所摄。这三位小学生是歌咏队负责人,自左至右:周淑华、康正华、关锦梅。

  张树奇与妻子合影。时间应在1950年,张先生佩戴着“天津大学”校徽。

  金仑,沈阳人,摄于美国空军基地,他1942年去了美国深造,而好友张树奇却被国民党军方滞留在国内接受审查。金仑身在美国没有忘记战友,寄给张树奇这张照片,并在照片后面写上了友情赠言,这对身处逆境的张树奇肯定是莫大安慰。所以张树奇十分珍惜这批照片,在建国初期政治运动不断、风云莫测的氛围中,将这本相册一直珍藏保存到了1956年2月21日,说明他心中有份难以割舍的情愫。

  金仑1949年去台湾。

  训练间隙的金仑

  李怀芝是张树奇空军学校的同学,1949年去了台湾。

  这位飞行员叫梁锦发,广东梅县人,张树奇写道,“他是我在伪空军同学中感情较深的一个,我们在一块生活了四年(1939—1943)。”这张照片是梁锦发在美国空军基地的留影。

  林庭彬与孙德馨,前者是福建人,后者是浙江人。两位都是张树奇的军校同学。1942年,当他们的军校生涯进入毕业阶段,进行高级飞行训练课程时,二人在成都因跳伞失事身亡。为了抗日从军训练了三年,国家付出了巨大成本,个人付出了青春年华,即将上战场杀敌报国之际,出现这种空中坠落的意外事故,令人叹息。

  毛殿武,陕西人,抗日战争中在西安服役,任十一大队分队长,和日本空军作战多次,立下了功劳。张树奇写道:“据说在1949年他从陕西西郑驾机到运城起义,现况不详。”这张照片拍于“西京庐真摄影社”,应该是抗日时期毛殿武在西安市所摄。

  青年时代抗击日寇立了功,中年之后又驾机起义成功,这不失为皆大欢喜的结果。

  马凌远,陕西人,1946年摄于美国空军基地,与张树奇同为陕西同乡,而且关系比较好。张树奇交待说:“(马凌远)解放战争时期被打死在华北。”

  高麟祥,陕西人,1939年在四川铜梁加入空军,从美国留学归来后在昆明机场服役,1947年突发脑溢血身故。

  郭峰明,河北人,这儿有他两张照片。他1939年加入中国空军,1942年毕业后调到国民党新疆空军教导队工作。1943年因“思想问题”被国民党逮捕,经送集中营教化后释放。1946年,他在重庆报界工作,解放后在《石家庄日报》工作,1956年时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

  根据张树奇留下的文字,郭峰明是受共产党影响的进步青年。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生活应该比较顺畅。

  站在飞机上的这位飞行员叫顾简吉,北京人。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中学肄业的顾简吉辗转千里来到大后方的四川铜梁,参加了中国空军。据张树奇交待:“传说他轰炸东北时被人民解放军打死了,但具体消息不详。”铁血少年精忠报国,结果未能成仁于解救民族危亡的抗日烽火,却战死在同室操戈的内战中,顾家悲痛丧子,令人惋惜。

  这位军官叫苏琢,湖南人。张树奇1939年入伍时的区队长,所以张先生不无尊敬地写道:“他是我入伍训练时的长官。”因为苏琢不属于飞行员系列,而是国民党战斗部队的指挥官。从1939年到1949年,华夏大地内忧外患反复征战,苏先生的结局十分难测,我个人感觉恐怕是凶多吉少。张树奇只是简单地写道:“解放后,下落不明。”

  陈立仁,浙江人,1940年代初,在空军学校期间因思想倾向进步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关押,离开集中营后在西安择业工作。全国解放后参加人民解放军,1956年时在东北空军某部服役。国民党苦心培养的空军人才被人民空军所用。学有所长,技有所施。陈立仁先生的运气是非常好的了。

  这幅照片的四人之中,佩花新郎是陈惠邦空军少尉,持花新娘是曹竹如小姐。伴郎是王义生少尉。伴娘姓名不详。这张照片摄于1946年,地点是在西安。张树奇在交待中注明“陈1947年死在北京”,但没有说明死因。结婚仅仅一年就去世,真是一幅动荡社会中军人家庭的悲剧写照。

  此照是阎旭杨于1946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机场所摄,背景飞机为P-51型,阎先生于1949年去台湾。

  这张合影里的飞行员共27人,都是张树奇的战友,他们同于1939年在铜梁考入中国空军,1942年空校毕业后编入空军序列参加抗日战争,1944年到美国培训,1947年返回中国参加内战。

  张树奇当年向政训队作交待时,应该把这27人的情况全部列说清楚了,但我拿到这批照片及资料时已残缺不全。只剩前排蹲着的五人的资料。由左至右,第一人,李玉津,四川人,民国空军十一大队分队长,1949年去台湾。第二人,李怀芝,山东人,曾在空军学校考试第一名,在美留学考试也是第一名,空军十一大队队员,1949年去台湾。第三人,王义生,湖北人,空军十一大队分队长,1949年去台湾。第四人,王敬高,河南人,空军第三大队分队长,1949年去台湾。第五人,师万式,河南人,空军十一大队参谋,1949年去台湾。

  这些人当年的年龄均在30岁左右,正值风华正茂的岁月。转瞬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健在的也是八十高龄以上的老人了。这27位男子虽然归途各异,但他们的从军初衷都是抗日救国。仅为这点,我也应该向他们表示敬意!

  张树奇及其战友们当年都是那样年轻,英气逼人。在他们身上,洋溢着一种超越上世纪40年代的气息和特质。他们抱着驱逐日寇的理想考入空军学校,这种行动的初衷乃民族铁血男儿的本能使然。这批人大都是知书达礼的俊彦,家庭背景也比较优越。当日军大举入侵,国家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绝境之时,他们毅然投笔从戎,投入到风险度极大、牺牲率极高的空军中去服役。虽然,后来他们的道路和遭遇各不相同,但张树奇及其战友们曾在历史的青空中飞行的痕迹,还是通过这本影集以及张先生当年的“坦白交待”保存了下来。

  上世纪中期的中国历史太纷繁太浩瀚太复杂了,许多人与事、生与死都被历史厚厚的淤泥封存湮没了。张树奇及其战友们能从中脱颖而出,这中间有人世缘分,有因果报应,更有天道运行的规则。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四十六辑,作者樊建川,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9-28 09:46: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郭辉: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纪念之嬗变

下一篇:装甲列车!日军在战中碰到狠角色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