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千秋不忘伦土恨,万代当歌救国魂——记香港警察“抗日远征军追忆行”
2016-08-19 09:27:4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李正  点击:  复制链接

香港警察中国武术会会长蔡建祥总警司,于2008年2月下旬与他的九位同仁,第一次来到滇西腾冲,到国殇墓园祭奠抗日英灵, 看望抗日军人,参观了滇缅抗战博物馆,尔后赴龙陵凭吊惠通桥、松山等抗日作战遗址。接着他又于同年3月策划了规模较大的“抗日远征军追忆行”活动,希望通过祭奠抗战英烈、拜访抗战老兵、重走抗战遗址等一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滇缅抗战的悲壮历史。

此活动得到港商“新一军之友”召集人曾礼新先生的鼎力赞助,并由海岸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参加“追忆行”的成员,香港方面有以蔡建祥总警司为首的香港警察及家属;曾礼新先生召集的部分成员;原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第50师师长潘裕昆将军的亲属晏伟权、晏欢先生。

内地有应邀参加的原中国驻印军新六军第十四师第四十团一营少校营长、91岁的赵振英先生携爱孙赵悦;原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第五十师特务连上尉连长、89岁的尤广才先生;原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新三十八师少尉谍报组长、85岁的梁振奋先生携夫人。

深圳越众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总监邓康延先生及摄影师牛子,中国黄埔军校网站长王坚先生,中国远征军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将军侄孙、远征军抗战史研究人阙再伦先生,岳氏传人、岳飞思想研究会会长岳朝军先生、岳喜高秘书长以及其它远征军抗战史爱好者共60余人。笔者与云南二战学者戈叔亚先生应邀参加了这一活动。

驼峰飞行纪念碑前抗日老兵的军礼

11月15日下午3时许,“追忆行”访问团来到昆明西郊玉案山郊野公园拜祭落成于1993年的“驼峰航线”纪念碑。赵振英、尤广才、梁振奋3位抗日老兵来到纪念碑前,代表全团敬献鲜花,尔后三人肃立举手行了一个军礼。三位老人都曾于六十多年前飞越‘驼峰’航线到达印度,开始了那一段印缅抗战的戎马生涯。时光荏苒,60年前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尽,而那段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曾与敌拼杀的经历却没有因时间的磨砺而渐行渐远。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一条通道——滇缅公路。中国政府代表宋子文和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商议,决定在中国航空公司原来的昆明——加尔各答航线的基础上,开辟这条航空线路来代替滇缅公路,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

不久,日本陆军第5飞行师团战斗机队进驻缅甸密支那,专门拦截这条航线的美军运输机群。航线被迫向北绕行,飞越“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脉。《驼峰飞行纪念碑碑记》上写着:“飞越当时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区,海拔五千公尺上下,航线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穿行期间,驼峰飞行由此得名。驼峰飞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最长的大规模空中运输,也是航空史上仅见的在极其艰险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战时空运。”在持续3年零1个月的援华空运中,中美双方坠毁和失踪飞机超过500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1500多人。

凭吊龙陵抗战遗址

“追忆行”访问团于16日抵达芒市,17日一大早登车前往龙陵,一路参观了龙陵抗日纪念广场、惠通桥和松山战场遗址。我和戈叔亚先生各在一辆大巴车上,为团员们讲述保卫滇缅路的历史,车上大部分香港人听不懂普通话,只好由听得懂普通话的香港人帮我们用粤语进行翻译。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航空队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同时进攻南太平洋上的英、美、法、荷等国的殖民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为切断滇缅路,对中国施加压力、清除英国在缅甸的势力,于1941年底进攻缅甸。为保卫滇缅路,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挥师入缅作战。

由于多种因素,进入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在日军第十五军实施的进攻缅甸战役中遭到惨败,10万之师溃不成军,一部向印度溃逃,一部向云南撤退。追击中国远征军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于5月3日突破中国门户畹町,4 日,遮放、芒市、龙陵相继沦陷。

5月5日,向怒江一线追击的日军到达怒江惠通桥。陆军独立工兵第二十四营营长张祖武,之前奉工兵总指挥马崇六的命令,待机炸桥,以阻挡日军东进。当发现日军已达西岸桥头,张下令将桥炸断。随后而至的日军坦克车、装甲车,抵西岸桥头,隔江展开激战。日军一部在炮火掩护下乘橡皮船渡到东岸,守桥部队与敌激战8小时,几伤亡殆尽。在千均一发之际,中国军队第七十一军第三十六师的先头部队赶到,始转危为安。

以后,中国军队在怒江东岸北起泸水县境的栗柴坝,南至施甸县境的三江口,在250多公里的战线上正面设防,与日军形成隔江对峙的局面。5月10日,日军进占滇西重镇腾冲,延至1943年初,怒江西岸的大片锦绣河山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

1943年4月,为解除日军对我国西南边疆的包围,收复滇西失土,打通国际交通线,中国政府重建远征军,设长官司令部于楚雄。1944年4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缅甸密支那,为策应驻印军的反攻,共同打通国际交通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上将奉命于5月发起滇西反攻。以滇缅路为界分南北两线越怒江进攻,滇缅路以北由霍揆彰指挥的第二十集团军担任反攻腾冲,南线由宋希濂指挥的第十一集团军负责反攻龙陵。

中午,我们的车辆行抵横跨怒江之上的惠通桥边。团员们纷纷下车用相机拍下了这座曾为阻止日军东进发挥过重大作用的桥梁,并与之合影留念,江水涛涛,似乎让人们触摸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下午3时多,我们来到位于龙陵腊猛乡境内的大松山,大家登上战场遗址,由香港警察高喊口令,全体成员排列成队,在三位抗战老兵的带领下,面向墓碑肃立默哀、向当年为攻克松山阵亡的中国远征军将士鞠躬致敬。三位老兵,庄重地行了军礼。团员们高举“抗日远征军追忆行”的团旗,在阵亡将士公墓碑前合了影,作为永远的纪念。

走进松山,60多年前那场惨烈的震惊中外的战斗仿佛就浮现在眼前。当年日军修筑的战壕在野草丛中隐没,炸弹坑随处可见,松山主阵地远征军坑道作业遗迹及大爆炸坑遗迹仍清晰可见。

松山地处怒江西岸,它像一头怪兽扼守着滇缅公路的要冲,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并因战略地位重要又被军事家称为滇缅路上的“直布罗陀”。 1942年日军占领该地后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与我军隔江对峙。占据松山之敌,为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一一三联队,亦称拉孟守备队。

11944年5月,滇西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渡江对日军松山阵地发动正面仰攻。日军据险,死守抵抗,我军伤亡惨重。8月初第八军采用坑道作业,一直挖到松山主峰子高地底下,装上美制TNT炸药三吨,于8月20日上午9时引爆,摧毁了日军盘踞松山的主要据点,攻下了松山主峰,并于9月7日收复松山。松山血战长达三月,此役,日军守备队队长金光惠次郎被我击毙,继任守备队队长真锅大尉率部自戕,日军113联队1200余人被歼,远征军牺牲将士达8000多人,伤万余人。

从龙陵到惠通桥,从惠通桥到松山,车就在滇缅公路上行驶。滇缅公路,始于昆明西郊,终于缅甸腊戌,中国境内的终点是云南德宏州瑞丽市畹町镇,全长1146公里。昆明至下关411.6公里的简易公路已于1935年12月修通。至畹町547.8公里公路要翻越横断山系的6座大山的支脉或余脉,跨越5条大江大河,国外工程专家曾预言,滇缅公路起码要用3年时间才能建成。滇缅公路于1937年底开工建设,滇西10多个民族近30万劳工组成的筑路大军,自带口粮、锄头,浩浩荡荡开赴工地。

当时,抗日战火熊熊燃起,青壮年们纷纷奔赴抗日前线,因此,参加修筑滇缅公路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严重缺乏施工机械,他们只能用双手来修筑一条世界上最崎岖的公路。

滇缅公路从测量到竣工,只用了短短的9个月时间,1938年8月31日通车。据《云南公路史》记载,修筑滇缅公路,死亡人数超过两三千人,伤残者更是不下万人。有8名工程技术人员捐躯,平均每公里公路就有3名以上民工献出了生命。

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和中国抗战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成千上万吨的国际援华军用物资通过这条公路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内地,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腾冲国殇墓园缅怀抗日英烈

17日下午4 时我们离开松山,晚上8时30分行抵腾冲城。18日上午我们徒步行走4公里,来到位于和顺镇的滇缅抗战博物馆参观。在一幅1945年日本在南受投降的大型油画图片前,大家驻足聆听了这次从北京邀请来参加活动的91岁的赵振英老人的讲述。

日军投降时,新六军调进南京,负责卫戍工作,当时他担任新六军第十四师第四十团一营少校营长。1945年9月9日他奉命负责执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整个警卫任务,当日上午,他亲自安排好警卫工作并检查完毕后,进入了受降仪式的地点——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内左侧,面对签字台负责警戒。油画画面中侧面站着的年青军官就是他。赵老清楚地记得,受降签字仪式在现场的中国政府受降

官员除何应钦将军外,还有海军上将陈绍宽、陆军上将顾祝同、陆军中将萧毅肃等。日本投降全权代表是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

见证受降是赵振英老人一生中最光荣的事情。日军递交降书的那一刹那,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历史时刻。聆听围观的观众,纷纷上前与赵老合影留念。馆长段生馗先生请赵老题词留念,赵老当场挥写下“见证受降”四个大字,并签暑了自己的名字。

下午参观原英国驻腾冲领事馆和腾冲文庙,这是腾冲城内至今保留战争迹迹比较完整的两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领事馆主体建筑为石条构筑,侵腾日军曾将它作为工事,远征军为攻下领事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从墙体上留下的众多弹痕,就可让人感受到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文庙在远征军反攻时,也成为了战场,墙体和木柱上留下的众多弹痕,铭刻着那一段历史。

19日上午全团人员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腾冲国殇墓园,祭奠在腾冲战役殉国的远征军将士。

1942年5月日军入侵腾冲,即派重兵设防驻守,城内外构筑了大量工事。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六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天险,向占据腾冲达两年之久的日军发起全面攻击。在攻克高黎贡山后,合围腾冲。在美军空军的有效支援下,先攻克城南制高点来凤山,又与日军进行了近三月的围诚争夺战,经过激烈的巷战,逐屋争夺战,终于在9月14日将腾冲城收复。全歼日军五十六师团一四八联队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以下2000余人,远征军伤亡总数达1.8万人。

被明明代地理学家徐宏祖赞为“迤西所无”的腾冲城,历时496年,被战火摧毁,成为一片废墟。

落成于1945年的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烈士陵园——国殇墓园,给滇西抗战史打上了一个句号,为滇西反攻战役的胜利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这座丰碑,把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伟烈丰功铭刻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大地之上,永远昭示后人。

今日“追忆行”访问团全体人员在忠烈祠前唱了新一军版本的《满江红》,以此来表达团员们对抗日英烈的缅怀。岳飞的《满江江》词,是一首表现复仇御侮、英雄壮志的千古绝唱,原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生平崇拜抗金英雄岳飞,并以“精忠报国”教导及激励土兵。抗战时期经新一军将岳飞《满江红》词的下阕进行修改,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改成为“失地耻,犹未雪;吾侪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富士山缺。壮志饥餐倭奴肉,笑谈渴饮倭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报祖国。”新一军战士出操练兵时,就唱这新一军版本的《满江红》,以此激励官兵抗日的斗志。

访问团全体人员进到忠烈祠中,在孙中山先生像前行鞠躬礼,赵振英老先生代表全团人员向为国捐躯的将士敬献了鲜花。礼毕,又登上小团坡顶,在烈士纪念塔前默哀鞠躬,全体人员再一次高唱新一军版本的《满江红》,激昂的歌声,回荡在陵园之中。歌声表达了发起、组织和参与“抗日远征军追忆行”活动者的心声——千秋不忘沦土恨,万代当歌救国魂。

凭吊活动完毕后,又召开了座谈会,由参加‘追忆行’的三位中国驻印军老兵以及几位在滇西作战的老兵,分别向大家讲述了他们个人参加抗战的历程。与会者从这些当年的抗日军人身上感受到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以及“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这些老话的分量和内涵。

下午,我带领着一部分团员乘车去来凤山参观了昔日的战场遗迹,并登上山顶文笔塔,俯瞰腾冲城。 89岁的老兵尤广才先生要与我们一起登塔顶,大家担心他年事已高,恐身体不支,再三好言相劝,可尤老却非常自信地说:“我身体状态良好,绝对上得去”。尤老与几位年轻力壮的同行者沿着梯级而上,直达塔顶,在塔顶俯瞰了全城的景色后再信步下来,下了塔,又同大家一道去看阵地遗迹,而面色不改,同行者被他的精神深深折服。

下午3时访问团离开腾冲,于晚8时左右到达当年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所在地保山市。20日清早,全体团员乘车去易罗池参观滇西抗战纪念碑。是日中午,“抗日远征军追忆行”的活动在保山机场候机楼门外宣告圆满结束。

为时六天的“抗日远征军追忆行”活动,来自香港和内地的团友,重返了抗日远征之路,翻越了巍巍高黎贡山,凭吊了往昔抗日战场,参观滇缅抗战博物馆,祭奠了腾冲国殇墓园,缅怀了中美抗日先烈,探望了滇西抗战老兵,重温了滇缅抗战历史,告慰了长眠地下英灵,抒发了一腔爱国情怀。此活动在每一位团友的脑海中,必将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

我和蔡建祥先生在大理分手,临别前他对我说,年内他将组织香港几所中学的学生到腾冲、龙陵参观抗战遗址和纪念地,并同腾冲的中学生开展互动交流。让香港的青年一代,了解国家的抗战历史,促进内地和香港学生的交流,以加强两地学生的爱国精神。

 2009-5-27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8-19 10:19: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滇西寻梦情慰九泉————辽宁抗战烈士张子扬后裔圆梦腾冲行记

下一篇:此刻的北京大雨阵阵,我们送别最景仰的事业伙伴——步平先生!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