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张玉萍:拥军支前做抗战的后盾
2019-01-07 14:15:25  来源:琅琊新闻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张玉萍在讲述那段拥军抗战的岁月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战士们在前方战场浴血奋战,而妇女则在后方为战士们筑起抗日卫国的坚实后盾。她们不仅为我军提供了安全的后勤保障基地,源源不断地送去急需的军需用品,而且不畏艰险,及时传递敌情,不断动员各方民兵并给他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极大地增强我军的后援力量,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张玉萍就是这坚实后盾的一员。

  如今94岁的张玉萍,白发朱颜,精神矍铄,回想起当年那段拥军抗战的岁月,老人仍记忆犹新。

  1921年出生在临沂苍山县的张玉萍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霜沟峪的妇女主任,丈夫是当地的自卫兵团长。全力支持丈夫组织民兵在外打鬼子的同时,她勤俭持家不仅负责伤员救治还带动女人们拥军支前,推磨、打油、送饭、做军衣,更是不畏艰辛地一天徒步走上数十里的山地尽可能地去动员所有人员拥军抗战。

  不将小鬼子赶出中国决不罢休

  1942年春天,鬼子在沂蒙山区展开了大规模的疯狂式“扫荡”。此时,在张玉萍的动员下,自卫兵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反“扫荡”的队伍向鬼子发起了猛烈的游击战。在游击战斗中张玉萍的丈夫邵长兴带头打死了3个日本鬼子。由于汉奸的出卖,日方了解到邵长兴是自卫兵团长,家所在的位置正是我方的一个临时革命根据地。在了解到情况后,日方为了报复邵长兴,于1942年秋天,将张玉萍的家烧了个干净。

  “鬼子一来就将我们刚秋收完的粮食抢个精光,剩下的东西不是砸光、就是烧光。”张玉萍老人声音有些颤抖,她继续回忆道“我和孩子在民兵的掩护下从地下通道逃了出来。自此之后我们发誓,不把小鬼子赶出中国,我们决不罢休。”

  这一战之后,大家对鬼子已经恨到极点,张玉萍一家从此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因为对鬼子的憎恨已经深入骨髓,张玉萍不仅果断支持丈夫出去打鬼子,而且为了让他安心奋战在前方,自己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更是不断参加到后勤支援队伍里来。早上砍柴、推磨、做饭,组织妇女大生产,做军鞋、缝制军衣。“那时候虽然日子过的艰辛,可是一想到所做的一切全是为了早日将鬼子赶出去,过上好日子,就是再苦再累我也值得。”

  大雪天抱着娃娃徒步数十里只为动员拥军

  1944年的冬天,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前线支援力量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张玉萍在大雪天抱着还未满一岁的儿子从长村徒步走了一夜的山路周转到孔庄,开始挨家挨户进行抗日宣传。在她的不懈地努力动员下,很多有志向有抱负的青年也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为我方取得抗战胜利提供了有生力量。

  “为了不被敌军发现,我就趁大雪天的晚上赶路。裹了的小脚本来走路就很慢,再加上雪深路滑,一路上没少磕倒在雪地里”张玉萍指着自己的小脚回忆说“在革命尚未取得成功,民族存亡之际,磕倒摔疼了这点小伤不算什么,磕倒了爬起来继续走!”

  去识字班学习识字到深夜

  在革命进入关键时刻,从小就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张玉萍意识到不学习、不识字就不能及时的了解到上级传达的文件,而这无疑会耽误我党的抗战进程。于是她组织大家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跟指导员开始学习认字。“用花生油和一条长长的棉絮就能做一个简单的油灯,”张玉萍老人回忆道“别小看这一盏简单的油灯。正是有了它为我们照明,我们晚上才能学习”。

  生活条件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张玉萍老人和妇女们就在煤油灯下从一撇一捺学起,并珍惜着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她说那时候每当学会一个字,她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张玉萍老人还告诉记者,现在生活不一样了,生活条件和那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现在张玉萍老人虽然眼睛有点花,但是每天都坚持读报纸来及时了解新闻时事和党的政策。

  保家卫国的精神需代代相传

  作为党员的张玉萍在动员大家上阵抗日的同时也带头鼓励自己的儿子们要像父亲一样英勇杀敌。

  “前方战争紧张,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所以我不但支持丈夫出去打仗,也非常鼓励儿子们保家卫国上战场去杀鬼子”张玉萍骄傲的对记者说道“我三个儿子都当过兵。现在我还鼓励我的孙子们去当兵为人民服务。”

  “我经常给我的儿子和孙子们讲那过去的抗战经历,让他们知道小鬼子所犯下的这些不可否认的滔天罪行并珍惜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

  “我已经有两个孙子一个重孙也去当兵了”,她自豪地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当兵保家卫国不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份责任。希望这种保家卫国的精神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1-07 14:16:3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口述沂蒙抗战史:只身潜入汤山侦察敌情 夜战汤山

下一篇:川军老兵忆峥嵘岁月 口述抗战往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